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修佛法先明理


   日期:2014/6/28 21: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修佛法先明理

修佛法先明理(图片来源:资料图)

千丈楼台赁楔机

万古得度靠缘分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发心的菩萨:

非常高兴我们每日在这里共同学修《六祖法宝坛经》。妙华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大家信佛十年八年,如果有机会把这部大乘佛教经典从头到尾学修一遍,我想这对于提高大家对佛法的修行水平,对解答各位在修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疑惑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学修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看法要么偏于低俗,要么不圆满。学修了《六祖法宝坛经》,会让我们对佛法有一个深刻而又圆融的见地。有了这个深刻而又圆融的见地以后,我们在日常做人,乃至于修行的时候,就会每一步都落在实处,就不至于走冤枉路,交冤枉的学费。佛法中常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得到了,佛法也听到了,但一迈步又错了,那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在迎请的时候念了几句话:“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四句话原来佛经前面是没有的,这是一代女王武则天在听了吉藏法师给她讲《华严经》以后,心中有所开悟,得到法的喜悦之后写的。历史上的一代女王,她的荣华富贵、人生修养,和她的智力水平绝不在我们之下,所以她能够对佛法有这么深的领悟、高深的见地。对我们一般的人来讲,佛法肯定是我们人生的归命,领悟一两句隐藏在心中,到人生的关键时刻就能用得上。我在前面跟大家讲过因缘的法则,如果你的人生非常的潦倒、困顿,有种种的烦恼,应对好事坏事作因缘观,缘聚缘散,你的心里马上就开解了。如果我们平时不学修佛法,挥刀上阵就一定会败下阵来,断不掉烦恼。

学修佛法,第一步就是要明理。一个信佛的人,不管在天南还是海北,不管信仰哪一种宗派,修学哪一个方法门,都一定要明理。明白了佛法的道理,就是点亮了心灯。点着灯、举着火把去走路,我们就不会掉进邪见的深坑里头。为什么有很多的人学习了佛法以后,还有种种的我执、我见,还有种种的心理障碍?那么就是因为他没有点亮心灯。这一切就要依赖于经书和善知识的引导。所以我说,讲经法会非常的重要,百千万劫难遭遇。

在《坛经》下面的经文当中,六祖惠能大师给韦居士等人讲了修学净土的道理。大概有三层意思,我们大家要心领神会。他的第一层意思说呀:一个信佛念佛的人,千万不要愿东愿西。这并不是说叫我们不要去发愿,而是说你不要挑肥拣瘦。锁定目标以后,老老实实地去做人,老老实实地去念佛就好了。锣鼓听声,我们要知道他的用意。

第二层意思,讲的是唯心净土。那么什么叫唯心净土?这是从修因上来讲的,是从自性来讲的,自性弥陀自性念。从修因的角度来讲,我们且不管西方离我们有多远,也不要管有没有西方极乐世界,首先我们要自净其意。自净其意才有办法。要不然,就象穷人一样数别人的家珍,你数来数去还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这个方案、这个方法叫唯心净土。

第三层含义,是他方净土。什么是他方净土?阿弥陀佛当年发了四十八愿,愿愿指向众生的心愿。西方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的。我们大家千万不要理解成像我们这五浊恶世一样,有丘陵坎坷,有山川河流。不要这样想。西方极乐世界是净愿所成,为了表现它的殊胜和它的庄严,所以描述成黄金为地,微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鸟叫的声音都是说法的声音。它是莲花化生的,我们大家可不能够著相而求。在果上说,在境界上说,在成就上来说,是莲花化生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为我们开设了一个法门,叫“信、愿、行”。“信”就是从内心深处真切地对娑婆世界的厌离之苦,信娑婆世界无论如何荣华富贵,到头都是苦。为什么是苦呢?因为一切不恒定,最终是幻灭的。因为它是无常的,所以苦空无常连在一起说。信人间、信娑婆世界有八苦,而信西方极乐世界有八乐,这是“信”。什么是“愿”呢?阿弥陀佛愿以佛手来接引,我愿意去。妈妈在哪里叫我的名字,我要答应。这就是“愿”。什么是“行”?我们常常说念佛有五种法门,“行”就是“念”。不但要用口念,还要用心去行。口念心行才有办法。

第四个层面,我们大家要大开圆解。当我们讲唯心净土、他方净土的时候,这是做学问的人分出来的,最终我们要达到心境一如,能所两忘。没有唯心,没有他方。也就是说我们大家要微细地思维。“心净则国土净”,这样说的时候,是从修因上说的,是强调了你能不能去的因。比如说,我们大家想去北京就要有资粮,至少要带上路费,然后开始行走。在走的时候要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每天在喊北京天安门怎么样。我没有路费我去不了。所以说,他方净土和唯心净土是一不是二。如果分开来,从因果上来讲有二;如果从一个方面来讲,它就是唯一的,不是二,无所谓唯心和他方。打一个不太确当的比喻:我们到海边去,会看到海市蜃楼的现象。站到海边上一看,能看到非常美丽的城市。站的角度对了,它就是有;站的角度不对就没有。现实生活中,不信佛的人另当别论,就是信佛的人也老是在争论唯心净土或他方净土,彼此各执一端讲自己的理由。其实,分开来说是两个,合起来是心境一如,因果一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对于那些静心念佛的人来讲,它是真实不虚的。对于那些不信仰也不修行的人来说,有也形同虚设。所以说,要圆满的去认知它才有办法,而不能说有和没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妙华法师       六祖惠能说)(五明学佛网:妙华法师       六祖惠能说)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八章 《维摩经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七章 流通分(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六章 法供养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五章 阿閦佛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四章 菩萨行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三章 香积佛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二章 入不二法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一章 佛道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章 观众生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九章 不思议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八章 文殊问疾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