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梁冬惊人蜕变:印度让我知道为什么要活着,要做什么


   日期:2014/6/29 16: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阅微浅酌

1998 年,梁冬加盟凤凰卫视,因主编、主持《娱乐串串show》成为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2005年,李彦宏力邀梁冬加盟百度担任副总裁,全面负责百度市场宣传工作。这是一个电视人的完美转身。但两年后,梁冬说,“在百度做的事情与我的梦想还有一点点的不同”。他在印度与一位长者聊天时,“我想起了我曾经在两年之前立下的一个誓言,就是做中国文化的,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医学文化的推广。这个长者跟我说,对,这就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从印度回来后,梁冬从百度辞职。

在印度,梁冬究竟遇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让我们从梁冬的七篇印度手记中倾听这个故事。

困惑

有段时间挺困惑的。生活中的每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从小我们被教育要成为成功人士,不让父母丢脸。考试纯粹是为了父母,因为他们会攀比。我每次考得差,自己没什么,倒是替我妈担心。就是说大部分的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标准在于大众。我到了30多岁吧,发现自己以及周遭一些人都有点不对劲,活得很焦虑,活在很深的恐惧里——有工作的怕失业;有老公的怕失去老公;活蹦乱跳的一面担心熬夜对身体不好,一面热烈地谈着愿景;觉得爱情是美好的,但并不确定了解什么是爱情;成功满足了虚荣感的,却又带来患得患失……我一直怀疑,为什么这么努力,却活得这么惴惴不安,究竟是谁在灌输“我能”、“我的地盘要听我的”的人生观?

一个人老呆在一个地方,是看不到偏差的。是不是要离开现在的惶恐,去另一个地方看看?也算机缘巧合吧,去了印度,同行的还有4个人,艺术青年、广告人、艺术青年的家属、我的家属。去之前听到很多来自印度的谣言,于是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榨菜、腊肠、火腿肠、方便面……我跟他们说,其实我们唯一需要准备的,是一颗随机应变的心。

德里街头

下飞机,入关足足等了两个小时,看见的全是外国人,所有人都抱着那种蠢蠢欲动的心来到印度。大家脸上居然都是一模一样的表情,仿佛人人都企盼着穿上拖鞋,买一块纱巾披在身上,赶紧拍张照片给那些还在办公室格子间里的人炫耀。第一天晚上,我闻到了印度马路边的牛粪味,觉得很好闻——其实中国牛粪味也很好闻,难道印度的牛粪就比中国的牛粪香吗?这绝对是一种恶俗的小资产阶级情怀在作祟。我当时就做出了反省。

我们5个人看着妹尾河童的《窥视印度》设计行程,一开始就列出了十几个地方要去,到了印度发现不合理,又砍掉了大部分,工作时间很少,我们那天刚打听清楚,没票了!我们很烦躁,不习惯那样的工作节奏,但是我立刻提醒自己:难道到印度不就是为了要慢吗?于是我和一个朋友坐在马路边抽烟,观看人来人往,有两件事情让我诧异。一是街上有很多乞丐,乞丐脸上都是笑,二是印度人喜欢席地而坐,一坐就是两个小时,也没有浪费时间的焦虑。但是我们周遭呢,今天一天都不干点什么,会觉得自己好堕落哦!原来速度是阻碍我们达成平和的主要原因。

我在街上看狗四脚朝天睡觉,看牛在马路上走。印度的马路很神气,同时能看到狗、马、吉普车、小轿车、非常挤的公共汽车,还有猴子跑来跑去……其实只要坐在路边就会发现很多东西。我想,我们不应该太赶路,去不了太多城市就呆在一两个城市。

德里总统府广场

这天我们去德里总统府广场,有点像北京天安门,最大的差别在于那一大片是草坪和树,就像一个森林公园,在那里我又看见了草坪上的人,一群一群躺在草坪上—— 我就没有见过有人躺在天安门广场。我发现一对年轻男女,男孩子盘腿坐着,女孩子用草弄着男孩子的鼻子,我观察了5分钟,如是这般。要知道,对我们来说,很多事情从开始到结束都用了5分钟。

我们的司机是印度人,我问他多大了,他说25岁。我的当地朋友很诧异,才25吗?我说难道你雇用他的时候没看身份证吗?他说,印度是没有身份证的,也没有户籍制度,他们想去哪待着都可以。但是这个国家也没有乱啊!

“你幸福吗?”我问司机。“不错。”

“你老婆漂亮吗?”“漂亮。”

“是自由恋爱吗?”“父母介绍的。”

“你结婚前见过她吗?”“没有。”

那么多人自由恋爱,却天天为婚姻爱情而挣扎、痛苦、焦虑、反抗;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呢?

泰姬陵

要去泰姬陵。我怕等买票无聊,就从朋友那里借了一本中文书,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谋生之道》,书里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建议每一个人都问问自己,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我觉得他的问题是有意义的。企业家到底是为了什么,赚钱吗?显然不是。赚钱只是你做成了一件事情的结果而已,那这事情是什么呢?是为某些人作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愿望。

在泰姬陵,我看到一个非常宏伟的建筑,那是一个国王为自己心爱的女人修建的陵墓。我沿着城墙走了一大圈,然后盘腿坐在一颗大树下,远处的泰姬陵在我眼中跟明信片里的一样,所以我觉得不需要拍照。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很视觉化,忽略了许多感受,把眼睛闭上,才能闻到空气里的味道;才会听到嗡嗡的鸟的声;感受到草里的虫子在扒你的那种痒痒的滋味。

他们都在逛,我坐在那里,坐累了,干脆平躺下来睡了一觉。睡醒一觉,朋友说走啦走啦,我就站起来走。出门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树上有很多松鼠,当你留心观察松鼠,你会发现每只松鼠都不一样,有的像小孩很单纯,有的像成功的企业家,有的很YIN荡,在勾引别的松鼠,有的就很没有安全感,拿到食物就跑,叼到很远的地方找个小角落吃……

克久拉霍

我们去一个很小的城镇克久拉霍,那里有著名的爱庙。在那里,我又躺在地上睡了一觉。太舒服了!阳光恰到好处,暖暖的。我旁边还有一只大狗,仰面朝天跟我一起睡。睡醒大家去吃饭,爱庙外面有颗大树,大得有张餐桌立在上面,还有把梯子用于上下。我们刚坐下来,鸟乌压压一片,漫天飞过,原以为是麻雀,没想到竟是大鹦鹉!那顿饭吃得酣畅淋漓。吃饱饭,闲逛的路上有家纺织品店,女人们疯狂地冲了进去。我在门口碰见一个小男孩,他的眼神非常坚定。我跟他聊天。他说他是练瑜伽的,每天早上身体“干净”的时候,他要做2个小时的功课。他还说,过程中更多的时候他是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我是谁,我要做什么?二,我能不能不做?这和我在“百度”想的问题一模一样!每天我都反复问自己,我在做什么,或者说不做什么。小男孩很小,看着他你会觉得这个国家很有趣。

小男孩说自己有个师傅,know everything。我们就跟着他去了。又是一家纺织品店,里面有位长者,我们席地而坐,他一个一个地讲。为了混淆他,我故意和一个无关女性勾肩搭背,长者却指着我太太说,她对你会很有帮助。他还说我应该做更重要的事情。我说我已经很重要了。他说不是的。

第二天本来要去另一个陵庙的,但我们睡到下午两点。结果那个晚上反倒睡不着,我爬起来,躲到游泳池,想找烟抽又找不到,无所事事。一束强烈电光照过来,是酒店晚上巡夜的保安。我说,有烟吗?他居然从腰包里抽出两根给我,他总共也就3根烟。

抽了一根,我开始在酒店里逛,在酒店大堂发现一部电脑。就在那里,我看到了陈晓旭出家的消息。我很欣赏陈晓旭,不管什么原因她做了自己的选择。可是后来舆论……余秋雨有句话讲得非常好:一群没有信仰的人在点评一个有信仰的人。这些没有信仰的人却是如此地站在正义和真理的这一边,对别人指手画脚,他们才是真正的可怜虫。

瓦莱纳西

我们去了恒河边上的小城市瓦莱纳西,据说印度人千方百计都想去那里。英语说得很好的三轮车夫说,我们是他拉到的第一批中国人。

我们穿过小巷,走到恒河边,船夫带着我们看恒河的落日。我们逆流而上,看见很多人在生火烧东西,定睛一看,是在火化尸体。《西游记》里唐僧最后一难不是被推到水里,然后很多尸体漂起来吗?恒河就是这样的。恒河边有很多没有窗户的房子,让人可以爬到那里等死。而就在距离他们下游500米处,很多人在沐浴洗漱。一个朋友,平时有点“坏”的一个人,老喜欢说些“沟女”的事情,突然神色黯然。我说你怎么了。他说他很感慨,印度人即使是文盲,都知道在哪里死,中国人却不知道。

恒河边上人人念经、沐浴。坦白说,那些咒语……哪怕你反复念“可口可乐”,也会达到安神的目的。但是我在那些人脸上看到了虔诚,他愿意相信自己是处在规则里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我们的焦虑,我们在快速的离心的转动中,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所以会担忧。所有的恐惧来自不确定。

就像余华在《兄弟》里说的,一个中国人40年里看到了一个欧洲人的400年。在这么一个社会发展,定力不足是所有患得患失、所有无所适从的根本原因。从印度回来,我跟许知远聊这个话题,他刚刚写了一篇文章《崭新的传统》。他说传统让我们处在一个历史河流里面,由于我们和传统割裂,所以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要去哪里。

想法

我们这一辈人其实是没有传统的。由于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绝大多数同辈人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得到传统。很多东西是不能从学校学到的,那种标准化、批量化的模式化的课本不可能把人培养成完整的人。我的父母不能给我任何指导,我那天跟我爸妈说,我所有的人生选择都是在他们的建议前加了个负号。中国这个个人的时代让人可以迅速改变自己的生活,突破自己的阶级,但是也让很多人在突破了之后无所适从。我确信社会需要相对传统的脉络,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和谐社会。

这次印度之旅,我看到了传统的力量。传统给印度带来了极其发达的产业,我在飞机上看当地的报纸和杂志,话题非常具有全球视野。是什么东西在支撑这个国家?是梦想和趣味。印度今年的财经预算里有一部分叫做“dreambudget",包括媒体产业、游戏产业、互联网产业、文化产业……这个国家的预算里有一部分支付给国民的梦想,而他的梦想与传统相关联,是前人的后续,后人的前身。创意产业的本质其实不在创意,它会给人们一个误导,认为标新立异是这个产业的核心。错了!印度电影到现在也没有太多的故事,还是在讲爱情。它诉求的是人类恒久不变的追求和梦想。一个好的意识形态产品不需要很有创意,但需要很有感情,要符合人基本面上的欲望。所有的创新都是基于一个旧的,例如一根铅笔和一个橡皮擦组在一起就成了橡皮铅笔。

这次印度之旅,我更加清楚,当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时,任何工具都可以使用,或许我会去主持电视台节目,或许我会做一个出版物,重点不是你充当什么角色,而是背后的逻辑。当你明白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就能从空气里面抓到想要的东西。心念一闪,震动四方。

这次印度之旅,我重新寻找自己,重新理解自己。去印度之前,离开“百度”的想法是有的,但我还在犹豫。从印度回来,我想清楚了。

(注:2007年5月,梁冬正式从百度离职。不久后,他创立正安中医,以传承中医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全身心致力于中国古老中医学的传承研习与传播推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梁冬       印度)(五明学佛网:梁冬       印度)  

 任杰居士:古印度中观论著九种(任杰 藏译汉) 

 其它:当代印度的新佛教运动(宋立道) 

 其它: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于晓非) 

 王雷泉教授:揭开印度宗教的神秘面纱——读《印度教与佛教史 

 李志夫教授:试分析印度“六师”之思想 

 李志夫教授:从印度传统论甘地之人间净土思想 

 周贵华博士:印度佛性思想特质简论 

 周贵华博士: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之分流—再谈无为依与有为依 

 周贵华博士:无为依唯识学在印度的发展简述 

 周贵华博士: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缘起思想之特质 

 演培法师:印度佛教的分期观 

 黄夏年教授:古印度佛教的参学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