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余莉:学会看到父母的需要


   日期:2014/7/1 10: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以我们看现在有一个短片,大家先看一看,可能看了之后都会深有同感。这个短片的题目就叫“哪一个是我”。
  那个一进门就喊“肚子饿了,饭怎么还没做好”的人是儿女。那个一进门,衣服都来不及换就下厨房烧菜的人是父母。
  那个一会儿说“粥烫了”,一会嫌“菜咸了”的人是儿女。那个哪怕就一点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饪,力争做出滋味的人是父母。
  那个整天抱怨作业多,实在太累的人是儿女。那个累了一整天毫无怨言,洗衣打扫卫生后再陪读的人是父母。
  那个动不动就开口要钱,不给就生气的人是儿女。那个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却从不在教育投资上吝啬的人是父母。
  那个记不住家人的生日,可一到自己生日就早早召集同学、朋友聚会的人是儿女。那个很少记自己生日,却用心为家人准备生日礼物的人是父母。
  那个早上赖床,还不停抱怨家人叫他的人是儿女。那个深夜入睡,黎明即起准备早点的人是父母。
  那个受了一点委屈,回家苦水倒个不停,以求得同情和安抚的人是儿女。那个在外面受了再多气,回家后却强作欢笑的人是父母。
  那个有牢骚就发,有烦恼就怨,把家当作坏情绪宣泄所的人是儿女。那个把苦埋在心中,生怕让自己不良情绪影响家人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以学业、工作忙为托辞,很少往家里打电话问候的人是儿女。那个在电话里嘘寒问暖,总为家人牵肠挂肚的人是父母。
  那个一开口就将家里的积蓄借走,然后舒舒服服住大房子的人是儿女。那个劳累了一辈子,到老还住在破旧小屋里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羡慕人家多么有钱,自己家多么寒酸的人是儿女。那个退了休还不安分,起早摸黑挣钱的人是父母。
  那个宁愿把大量闲暇时间放在娱乐、和朋友聚会,却不愿回家看看的人是儿女。那个只要看到儿女,哪怕就一会儿都神清气爽的人是父母。
  那个娶了媳妇忘了娘、嫁了老公忘了爹的人是儿女。那个为儿女操了一辈子心,老了还帮儿女带小孩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以自我为中心,从不把家人太当回事的人是儿女。那个从不把自己当回事,却总以子女为荣四处炫耀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喜欢把爱挂在嘴边,却很少付出行动的人是儿女。那个从不把爱说出口,却将爱播撒於生活每一块土壤中的人是父母。
  或许只有等到儿女也成了父母时,父母慢慢变老时,我们才会回忆起生活里这些点点滴滴,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爱。
  这个幻灯片大家看了之后可能会有所感触,说我们既是幻灯片中的那一个父母,又是幻灯片中的那一个儿女。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是我们养了儿,又何尝知道父母恩?我们很多人对自己的儿女照顾得无微不至,体贴入微,要什么就满足什么,而对父母却不闻不问,都是以工作忙为藉口,不能够回家去照顾、看望一下白发苍苍的父母。所以我们看了这个幻灯片,可能也在想,如果能让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来听一听这堂课,那就好了。上午蔡老师就说了,说每一个人都要学习,都需要学习,但是只有一个人不需要学习,这一个人是谁?就是我们自己。因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觉得别人对不起我们,我们做的很多别人都看不到,但是怎么样?但是没有去反省自己。为什么看不到父母的需要?因为我们的自私心太重了,因为我们心中总想著我的利益,所以看不到父母的需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父母       需要)(五明学佛网:父母       需要)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需要的佛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是否需要信仰 

 杨云唐居士:异方便的需要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成道需要综合素质 

 温金玉教授: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 

 万行法师:先天的力量也需要后天的力量启动 

 万行法师:拿来即是 拿来就用 一切现成圆满 不需要修证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