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介绍

 百年高僧之:紫竹林中观自在的常明老和尚


   日期:2014/7/18 16: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紫竹林中观自在的常明老和尚

————纪念恩公示寂三周年 

释宽容 

恩公常明老和尚法像

诸佛菩萨悲愿深,五浊恶世度群生。恩公上常下明老和尚,披剃于长安终南山紫竹林,度生于长安护国兴教寺。一生修持精进,建寺安僧,培养人才,严净毗尼,为法忘躯,解行并重,爱国爱教,广行佛陀之悲愿,堪为佛门泰斗、人天师表。弹指一挥间,恩公至今已示寂三周年了,但他的淳淳教诲,慈颜笑貌还如在眼前,他那“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的大悲心愿,还回荡在慈恩塔院的上空;在那晨钟暮鼓的梵音声中,仍然飘逸着他那安详的脚步声。恩公是我的剃度师、依止师、传戒师,法乳恩深,我将生生世世受用不尽,作为弟子,抚今忆昔,顿失依估,怀念万千。现撰此文,权作一瓣心香,以资忆念。

一、建寺安僧,身安道隆

寺院是佛法住世的载体,是人生的加油店,是四众弟子修学的选佛场。恩公一生对于恢复道场,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体力。他常说,官修衙门客修店,和尚道士修寺院。欲得佛法常住世间,必须建寺安僧,身安则道隆,为万千众生作得度因缘。寺院的功德款来自于十方,一定要将每一分钱都要用到恰到好处,不得有半点浪费,否则,对不起护法善信和十方三宝。为了节省钱财,使建寺善款用得放心,恩公以他八十岁高龄,不辞劳苦,亲自前往建材市场,买砖木等建筑材料。恩公身体力行的这些行仪,至今鞭策着我们,在搞寺院建筑时,即使再累,都要身体力行,不敢有半点懈怠。在使用十方善款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不容等闲视之,否则,就会背因果,对不住十方善信。

二、修行要务,发心为首

恩公特别教导弟子们,一定要重视发心。一九八八年,经书还不多见,有一次,他将一本线装的《地藏经》送与我,并一再强调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要多学习地藏菩萨的大愿大孝精神,要每天至诚读诵地藏经,常拜地藏菩萨。只有学佛的道心发纯正了,发广大了,才能获得观音的大悲、普贤的大行、文殊的大智慧。要发精进办道和了脱生死的大愿;要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的大愿;要发弘扬正法,荷担如来家业的大愿;要发玄奘法师的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大愿”。

三、善护口业,无住生心

觉明妙行菩萨说:“少说一句话,多年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也是恩公常教诫弟子们的一段偈颂,他说,修行人用功,不能感应道交,主要是散心杂话太多,若能佛号不断,以一念摄万念,日久功深,清净自性自然会现前。他常指着藏经楼里墙上挂的“仰勇猛以策进,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幅字说,学修一定要有一个精进勇猛的心,关键是要身心清净,无有执着,无有挂碍,这样就能心如佛心,愿如佛愿,行如佛行,与佛无二,明白了缘起性空的诸法实相。

恩公一生就是如此,他行住坐卧,接待宾客,无论闲忙,一颗心都在定中,无论是在各种场合,他都是很少讲话。我在恩公座下那几年,经常陪他出门,参加一些活动,通常院子里,屋子里或炕上都是人,大家都在相互寒暄着说个不停,但恩公和大家坐在炕上,从不多讲闲话,不道人长短,也不拦阻别人讲话,更不嫌别人吵,别人说别人的,他只是默默地坐着,心里念着佛,显得特别安静。但是,这时若有人向他请教佛法,他就会不厌其烦地细细答疑解惑。他犹如寺院里的大钟,小叩小鸣,大叩大鸣,不叩不鸣。

有次,我问恩公说:“大家都在聊天说话,我们不和别人应酬着闲聊,是否显得不合群”?恩公说:“为人处世要内方外圆,原则性的东西要保留,修行是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佛在经里说:‘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口业,不讥他人过,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常放的《焰口》里也说:‘身常清静,证无上道;口常清静,证无上道;意常清静,证无上道’,念经是要照着做的,这样才能有进步。”这也许就是恩公荼毗后,舌头舍利完好无缺的缘故吧。

四、爱国爱教,利乐有情

佛法不离世间法,恩公在讲席中,经常教导弟子们要爱国爱教,以利乐有情,惠予众生真实之利。他说,我们学佛的人每次做完功课后都要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的回向偈。四重恩即是三宝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报国土恩就是报国家恩,就是爱国爱教。作为一个公民,首先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清风空气、粮食矿产,一点一滴都不要浪费毁坏,使国土上生存的众生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只有国家安宁,经济繁荣,佛教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如果一个国家处于兵荒马乱、荆棘铜驼的状态中,人们便不会有精力来修学佛法,佛教也不会得到发展。所以,一定要维护国家的稳定繁荣,要护国兴教,让人们过上幸福美满、欢喜自在的生活,佛教才能兴盛繁荣,四众弟子才能安心办道,进而落实佛陀普度众生、利乐有情的慈悲心愿。佛在《无量寿经》中教导众生说要:“仁慈博爱”,在《涅槃经》中说:“欢悦和谐”。虽说这些理念是佛陀在两千多年前提出来的,但“博爱”、“和谐”的理念,至今仍然是我们佛弟子,乃至全社会共同追求的永恒理念,真理是超越时空的。

五、解行并重,真参实学

对于一个出家人来说,学佛修道,解行并重非常重要。恩公常引用长安华严寺,清凉大师的话说:“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恩公说,佛法的修学,首先要常随佛学,理解经教,真参实学,以正见为先。若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就会增长邪见,魔定生起,狂慧显现,因此,一定要解行并重,知行合一。这也是恩公自己一生修学的总结。恩公年轻时曾亲近虚云、来果、法尊、巨赞等多位佛门巨擘,他常常以自己亲身感受来激励我们。他说,虚云老和尚早年在终南山禅修,一生寻师访道,真参实学;饥餐松毛,渴饮山泉,肩担多家法脉,所到之处,复兴祖庭,带领弟子农禅并重,让禅宗一脉发扬光大。宗门硕德来果老和尚身材魁梧,说法时声音洪亮,威仪庄严,而又性格豪爽,年轻时曾潜修终南山,行头陀行,在住持高旻寺期间,亲自动手挖土担粪,样样躬行,使得梵刹重辉。古德以“月映万川”来比喻诸佛菩萨的大慈悲心,两位老和尚一生以弘宗演教、参禅悟道、广度迷津为己任,为我们后学树立了不朽的榜样。他们的事迹,真正是“月映万川”。

六、修福惜福,生活俭朴

“无论出家在家,都要注重修福,修福就是增福,修了福后,还要惜福,生活节约,就不会随意消福了。”这是恩公常教导弟子们的话。在恩公的教导下,当时寺院里的师兄弟们,都非常积极地抢着做寺院里的粗活、重活,拉土挖地,种菜浇水,挑粪施肥等。恩公虽年事已高,但他也时常与我们一起干着这些活。休息时,恩公会给我们说起他当年在终南山修学时的情景。当时上山交通不便,粮油都是他们年轻些的法师们抢着从山下向山上的紫竹林背的,每次用大半天的时间背上一袋面粉,衣服都被汗湿透了,渗透了面袋。白天疲惫,晚上还发心大半夜地拜佛,为了节省,也不燃灯烛,外人经过佛殿,往往只听到轻轻的拜佛声,但却看不到人。

恩公生活非常俭朴。一九八八年,在他身边学着做侍者那几年,我经常给恩公洗洗衣服,发现他每件衣服都已经穿了很多年,衣服上补丁套着补丁。那时候,他已有八十岁高龄,但他身边总放着一只针线篓。恩公戴着老花镜,纯熟地穿针引线,缝补衣服的情形,至今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那些年医疗不发达,纵然有病,也无钱去看。恩公发大慈悲心,精研中医针灸,数十年中,无偿为无数人疗病去苦,硬是解决了百姓和寺庙就医难的问题。

恩公惜福,体现在处处事事上。平常别人写个票据,打个条子,他都不让用大些的纸,当看到别人写的条子还多了些空白纸,即使一两寸大小,他也要细细地裁割下来,作为开药方、做记录的便签。所以,他办公桌上常积累着一大叠从书信、条子、废纸、包装纸上或撕或割下来的纸片,以备不时之用。

他有时去长安县城办事,宁愿与乘客挤在三轮车里,辗转颠簸,也舍不得买张公共汽车票。居士们心痛地问道,您都快八十岁的高龄了,乘坐大的公共汽车安全性高,也会舒服些的,何苦节省这些钱呢?恩公慈祥地回答说,我要将钱攒下来,盖寺院,给善心人士们培福,希望早日给四众弟子创建一个好的修学和生活环境。

他说,修福的范围很广,布施钱财,节约物质的东西是修福,心灵的一念善都是修福,比如,身心和善,品行高洁是修福;把握现在,珍惜人缘是修福;诵经祈福,回向功德是修福;面容慈悲,口出善言是修福;护持三宝,广种福田是修福;随喜功德,隐恶扬善是修福。人福报大了,就能一福压百祸,顺缘增多,障缘远离了。修福不是为了享福,而是为了回向功德,祈福众生,为了和佛一样,达到福慧圆满。末法时期,人的福报是很薄的,若将这点福报享完了,就会乐极生悲。特别是刚发心出家的沙弥,更要注重修福,只有如此,受戒后才能心安地办道。

七、悲愿宏深,难行能行

恩公每日参禅打坐,受持《金刚经》,佛教事务也尽力躬行,没有半点闲暇时间。他在近八十岁时,还要经常去参加一些相关的会议。有时由于天气太热、或太冷、或下雨、或有时恩公太累,四众弟子们会关心地劝他说:“请个假,休息一下,不要开会去了吧。”恩公通常都会简单地说:“不累的。”

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出家时间也不长,有一年夏天,天气很热,恩公又要去开会了,我帮他准备好了行李包,边送他边顺口说,“天气太热了,听说会场里还有人抽烟,每次都熏的您很难受,这次的会能不参加就好了。”恩公和以往的口气一样,缓缓地说:“开会,我们佛教只有三个代表,某某老和尚病了,参加不了会议,这就剩下我和另一位法师了,我若去了,我俩就是个伴,就都去了,在会上就可以将佛教需要政府关心或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政府就会帮我们想办法落实宗教政策,解决问题。我若不去开会了,就只有另一位法师一个人了,他没伴,也就不去了,佛教没代表参加会议,就没人提出要解决的问题,领导也就不知道我们还有事情要帮助解决,这么一来,佛教的困难就无法解决了。”虽然已过二十多年了,这段话仍然还在我耳边如雷声般震动着,我们想的是个人,而恩公心里想的却是整个佛教,心里装的是一切众生,根本就顾不得他自己的辛劳。从那以后,但凡恩公要去开会我就再也没劝过了。恩公的慈悲宏愿是不可思议的,他为了造福众生,忘我地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他到世间来现僧像,就是为了代众生受苦,做众生出离苦海的舟航的,我等凡夫俗子是体会不到他这一甚深境界的。时至今日,我有时在网络报刊里看到,或听到有人在议论他人长短,或说太虚大师是政治和尚,某某法师身为出家人,不专心办道,却干一些与修持无关的事,或某某法师一辈子只修庙,不办道等等或偏颇或无知见解,我都会报以淡然一笑。若遇到有缘的人说这样的话,我就会帮他分析说,修道的范畴很广大,不是狭义的专指整天盘腿打坐,我们不是具有神通的圣贤,臆测不到别人的真实境界,麻雀焉知鸿鹄志?凡夫焉知诸佛心?万万不可妄加评论,自造口业,还是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少操别人闲心,最为把握。

八、厌离娑婆,欣慕净土

学佛要道心坚固,方可克服万千障缘。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厌离娑婆,恳切地欣慕净土,才能感得弥陀如来前来接引,但凡夫沉沦在五欲六尘的虚幻境界中,这个心却很难一下子发出来。为了使学人容易地发出这个菩提心,恩公经常以罗状元《醒世歌》来启发大家,或以书法抄写赠人学习: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迷迷糊糊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休。此歌就精辟地说明了,世人苦心追求的是浮生之相,如梦如幻,短暂脆弱,无一法可得,只有厌离娑婆,念佛修行,觅得真心,获真实功德,才是人生真实的第一要务。

还有一首布袋和尚《忍辱偈》,也是恩公常开示弟子们的教材,我曾经还专门请他抄给我背诵学习。偈中说:“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恩公说,这首偈告诉我们,作为修行人应当练就一个忍辱宽容的胸量,即使是世俗中人,也必须具备这种基本素养,人生才能如卧佛殿里的卧佛一样,得大自在,法喜充满,进而才能无挂无碍地至诚念佛。

佛教里的佛言祖语很多,但这两首偈颂是恩公特别选出来,常教导弟子们的,这就显得印象深刻,受用良多。

九、舍利现瑞,法身永住

恩公数十年如一日地遍洒甘霖,成就众生,恢复祖庭,培育僧才,以九十三岁高龄示寂,使佛教青黄不接的困境得到了有力地缓解,使佛教慧灯常明,法水永流,滋润众生。恩公已示寂离开我们,但他是肉身虽去,法身永住。据《金光明经》载:“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子跟一般人火化后的遗骨不同,它是大修行者透过戒、定、慧的熏修、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十分稀有珍贵。恩公还在一如既往地护念着我们,在荼毗时,他以大慈悲心,难能可贵地留下了很多五颜六色的舍利子。恩公戒香熏修,身心清净,悲心广大,所以留下的舍利才能颜色洁白如玉,晶莹透彻。常人三毒具足,身心污染,所以,不会有晶莹如玉的舍利子。这些舍利子以特有的方便力来启迪弟子们,广种福田,起信佛法,树立正见,坚固正行,趋向解脱。

万善根本从师出,能生利乐如良田。叙不尽的千言万语,道不完的深切思念。我们今天缅怀恩公老和尚,就是要继承他悲愿宏深的大德懿行,学习他鞠躬尽瘁的言传身教,弘扬他佛心济世的正行理念,感恩他绍隆佛种的大悲心肠,体悟他深广难测的禅法境界。恩公的嘉言懿行永远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鞭策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努力做好一个合格的“护国兴教人”!

祈愿恩公莲品高升,乘愿再来,广度迷津!


洁白如玉的舍利子


给恩公做侍者

附 1:

常明老和尚荼毗获得大量五彩骨花及舍利子

2009年4月27日早晨八点,化身窑打开,祈盼已久的四众弟子,细心静默的捡拾老和尚骨灰,不一会就有人惊叫,发现了舍利子,接下来不断有人从灰烬中拣出各色舍利子,老和尚的舍利呈各种颜色,有的雪白,有的金黄,有的就如同翡翠,头顶骨坚硬呈白色,牙齿基本保持原形,最为惊奇的是老和尚的舌头竟然保持原状,令见者无不惊叹。据悉,老和尚一生持《金刚经》每日持诵一遍从不停辍,而且平日寡言少语,注重口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百年高僧       常明老和尚)(五明学佛网:百年高僧       常明老和尚)  

 百年高僧之:不喜尘俗的昙云尼师 

 百年高僧之:生前持戒精严临终瑞相往生的清贵尼师 

 百年高僧之:普通的行者瑞经法师 

 百年高僧之:人天导师虚云法师 

 百年高僧之:达缘老和尚 

 百年高僧之:舌根不坏的宏林法师 

 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百年高僧之:八不头陀道阶法师 

 百年高僧之:数十年如一日的际华老和尚 

 百年高僧之:具足智慧,心胸宽大的昔珠法师 

 百年高僧之:无滴碧水汇成河的东日法师 

 百年高僧之:智慧过人的思摩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