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三毒归纳起来就是一个贪,怎么度自己的贪心?


   日期:2014/7/31 11: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六度第一个是「布施」,著重在「度」;四摄法里面也有布施,著重在「招生」,不一样,那是把别人招来劝他学佛,目的在这里,而六度里面的布施是度自己,诸位要晓得这六种统统是度自己不是度别人,你要认为这是佛菩萨度众生的就错了。佛菩萨不度众生,佛菩萨没有办法度众生,佛菩萨要能度众生、有方法度众生,我们这些众生早就被他度了,佛菩萨用这些方法给我们做增上缘,岂不闻六祖所说,众生是自悟、自修、自度,要明白这个意思。

  这六种方法,佛教给我们自己度自己。布施度什么?我们晓得凡夫之所以成了凡夫,根本的原因就是「三毒烦恼」,三毒烦恼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贪」,贪求无厌。得不到的就想尽方法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患得患失,这就是生死根本。贪到了,喜欢,又怕丢掉,贪不到的时候生瞋恚心,这些统统叫愚痴。所以三毒归纳起来就是一个贪。因此佛菩萨教我们自悟、自修、自度,第一个就是教我们布施。

  布施里面有三种,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众生哪个不贪财?佛教我们财要舍。其实舍财不是真正的目标,舍财只是一个助缘,真正要舍的是什么?贪财的那个贪心。如果没有贪财的贪心,财富没有障碍。障碍你修行证果的是你贪财的心,那个东西要不得,所以这个要舍,可是贪财的贪心不容易舍。你说财富很多,天天摆在那个地方,你想把贪财的心舍掉不容易,一看到财他又贪了。所以佛教我们干脆把外缘给断掉,把财富统统舍掉。舍掉,养你不贪财的那个心。几时你那个不贪财的心真的断了、没有了,再大的财富来了也可以享受,不相妨碍。

  所以在大乘法里面,你看诸佛菩萨,看净土法门,看净土极乐世界的众生,那种享受比我们这个世间富足太多了,要什么就有什么。住的是七宝宫殿,我们怎么能跟人家相比?没有法子相比。我们今天这个磨石子地就不错了,铺上大理石那个地就不错了,人家黄金为地,怎么能跟人家相比?所以说贪心尽了,一切富贵可以享受,不是不能享受,这个享受是没有烦恼,不会堕落,他不造业,所以财要舍。

  其次是「法布施」,「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技能、才艺、智慧,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追求的,总希望自己在世间能够达到多才多艺,总希望成就自己很深的学问、很大的能力,这些都在「法」里头包括了。我们自己会的往往不肯教给别人,教别人自己还要留一手,怕将来别人超过自己了,这就叫吝法。佛教我们「法」要舍,法要布施。法布施,我们自己知道多少,人家要想来学,完全教给他,毫无保留的教给他,别人的成就超过自己,那就太好了,不但没有嫉妒,而且生欢喜心。他的智慧比我高,能力比我强,这事情他办好了,我就不必办了,不必办是享清福,古人所谓是「能者多劳」。他很聪明、很能干,那他得做很多事情为我们服务,他很辛苦。我们无能的人、无智慧的人只有享福,只有享受。所以希望别人在智慧、能力上都比我们强,这就是法布施的意思,度我们吝法的心,度的是这个。

  第三类叫「无畏布施」。换句话说,前面财与法所不包括的都在无畏布施里面包括了。而无畏布施里面顶重要的一个意思是保障大家的身心安稳,别人要遇到苦难的时候,身心不安,你能够有力量来保障他。这是布施的三种。这三种布施都是度我们贪心的,无畏布施度贪生怕死,所以这种布施,目的是断自己的烦恼,你看跟四摄法里头,布施手段是一样,外表看是一样,用意、目的却不相同。四摄法的布施完全是利他的,而六度里面的布施完全是自利。

  布施有三种果报,可是我们修布施如果心里面念念著有三种果报,诸位晓得,那你是修世间福报,不是修布施波罗蜜,这个要搞清楚,修福跟修波罗蜜完全不相同。如果我们财布施希望将来自己得到财用不缺乏,那是真得到的,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布施是因,果报上一定得财富。你修财布施的目的不是断贪财的贪心,而是求将来在福报上没有缺乏,那这个就变成世间有漏的福报。你看看不一样,结果不相同。你的目的要是去贪心,你的果报是无上菩提,如果求生净土,你的果报是西方极乐世界;你要是得眼前的财富,出不了三界,你来生一定享福,福报在哪里享不一定,除了地狱之外,五道里面都有福报的,畜生里面,有福报的;饿鬼道里,也有福报的,不定得什么身,但是一定有福。

  法布施,如果你的目的是在增长聪明智慧,那又糟了,就变成「世智辩聪」了,不能成就你的道业。法布施确实得聪明智慧,可是我们修法布施的目的不在求聪明智慧,目的是求清净心,你的目标也算是正确了。世智辩聪要是落在神道里面,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那个神很灵验,他为什么会灵验?前生做人修法布施。在人间里面就是绝顶的聪明,在鬼神道里头就是灵验。你们常常读经,你看读到安世高传的时候,安世高那个同学不是做了[共+阝]亭湖的湖神吗?那是畜生身,他的身是蛇身,是一条大蛇,他在那个庙里头作神很灵验,真是问什么事情都很灵验,知道过去、现在、未来,那是个蛇,不是人,所以不能求。

  无畏布施的果报里头有健康长寿,这都是有一定的,如果你要是求健康长寿,对於你修行也是障碍,为什么?增长我执,纵然能带业往生,品位不高。我执破掉,品位就高,才能得一心不乱。破了「我执」得「事一心」,破了「法执」得「理一心」。所以你看看同样是布施,事是一样,用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结果不一样。如果要用真心来布施,如理如法的布施,布施的物很少,只有一点点,果报不可思议,这是我们没法子想像的,诸位要读《华严经》你就晓得。很小一点财物布施,变成无量无边的果报,为什么?称性布施。用的是真心,也就是以无分别、清净、平等心布施,那个果报就不可思议。所以底下讲「度悭贪」,悭是悭吝,自己已经有的,舍不得放下,这是大病。贪是什么?没有的想贪得,有的丢不掉,这是修行人可以说是病根的病根。

  佛陀在世,当年他修学的方式,所谓「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是佛陀当年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叫树下一宿?那个叫真正出家,没有家了。晚上过夜也在野外,野外有大树可以能够遮雨、遮露水。如果这个树很大,在树下坐得很舒服,他每天都到那里去,变成对那个地方起了贪爱的心,这个地方比那个地方好,贪心起来了,这点贪心就成了重大的障碍,为什么?烦恼断不掉。学佛就是教你断烦恼的,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你这个烦恼天天增长,你怎么能断得掉?「见思烦恼」断了,「我执」破掉了,「尘沙、无明」断了,「法执」破掉了,两种执著要是破了就成佛了。所以在世出世间法里头不能有一点点贪心,所以佛的制度,在树底下只能住一晚上,第二天就得搬家了,不能再到那里去了,绝对不贪恋,不是说你不能受用,不能有贪心。你看防范得这么样的严密,无非是叫我们把这个贪心彻底连根拔除。

  今日之下比起过去那些人修道要难得多,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证阿罗汉果的人很多。在佛整个法运里面来讲,正法时期,戒成就;像法时期,定成就;末法时期,净成就。而佛在五五百年里面是更清楚的告诉我们,第一个五百年真正有修行证果的人,「禅定成就」,真正有证阿罗汉果的人,往后一代不如一代,第一个五百年有证果的。第二个五百年证果的人少了,但是有得定的。第三个五百年得定的人也不多了,「多闻成就」。佛法传到中国正好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年,前两个五百年过去了,第三个五百年到中国,所以佛法到中国来的时候,你看中国历代大法师,你看看我们大藏经里头注疏多少,真是多闻成就。就连禅家,禅宗祖师留下的语录,《续藏经》里头几乎二分之一以上是禅宗语录,真正是多闻成就。

  第四个五百年连多闻也不行了,大家念书也念烦了、念厌了,念不上心了,但是修福,天天修庙、修塔、造佛像,干这个,修福,「塔寺坚固」。第五个五百年以后,那就是佛灭度两千年以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什么坚固?「斗争坚固」,福也不修了,天天斗争。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到处斗争,这个现象是正常的,如果要是现在不斗争了,那释迦牟尼佛的话我们不能相信了。他说斗争坚固,现在不斗争了,佛的话就不灵了。所以今日之下普遍斗争,给诸位说,那是正常的现象,不足以为奇怪。我们自己要明了,他斗我不斗,他斗我让他斗,我们能忍让就是禅定成就,我们不争,智慧成就了,真的修行在个人。他所要斗的无非是他要贪的,他要贪的都给他,他不舍,我们能舍,只有两个都不肯舍,两个都放不下,才会斗争。一个要,一个不要了,那就斗不起来了。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要度自己的悭吝心、要度自己的贪心,一定要一切都放下。

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一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4-003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三毒       贪心)(五明学佛网:三毒       贪心)  

 药师山·紫虚居士:出家若了却三毒(杀、盗、YIN)是否即 

 正如法师:贪心是纷争之源 

 慈庄法师:佛教名相——三毒 

 传喜法师:贪心负师恩 慈悲喝迷途 

 只要你生气 贪心 就是给你的冤亲债主最方便的时 

 净土法门法师:心迷了才会变三毒十恶,他这个咒毒要是害不了 

 宣化上人:我们人有烦恼、贪心、瞋心、痴心,都是因为有这个 

 宣化上人:你若是不会吃,那就生出贪心 

 宣化上人:这三毒不但毒身、又能毒心,是人类的公敌 

 克服贪心、自私心、我执心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的贪心比较严重 

 净土法门法师:你能把这个事实看穿了,贪心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