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日期:2014/8/2 19: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教者”,我们把他延伸出来,变成什么?君、亲、师都要知道。这个“学者”可以是孩子,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你的下属,我们都应该要把他教好。所以扮演君、亲、师的哪一个角色,都要给他当好榜样,当君;都要像亲人一样爱护他,才有信任的基础;也都要像老师一样循循善诱;才能把这三个角色做好。

“人之学也。”一般的人学习有这几个问题。

“或失则多。”就喜欢学很多,贪多,杂学,不专精。学到最后都是记问之学,很难改善他的心性。

“或失则寡。”他就学一点就好了,一点点他就觉得很满足了,学得很局限,范围很狭小。

“或失则易。”就学得过程当中,见异思迁,今天学学这个,明天学学那个,很容易就改变了。这个“易”还有指,《弟子规》说的“轻略”,把它想得太容易了,“就这么样而已,哪有什么。”轻慢了这些学问,他就学得不实在。就好像很多孩子背了书了,他说:哎呀,《弟子规》我都学会了。他就是轻略了学问重在落实。

“或失则止。”这个“止”就是画地自限,自己限制自己。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这四个容易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错误心态,每个人不一定相同。而我们知道了。

“知其心。”他心偏在哪里。“然后能救其失。”才能改善他的错误,把他导正,把心态摆在正确的方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救其失”就是补救。长他正确的态度,长他的善心,补救他的过失。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核心工程:长善救失。

那我们今天身为父母,今天就可以回去思考一下,我们的孩子有哪一些问题,都要很清楚。当老师的,现在的学生都有哪些问题,把它列出来,才能救其失,可以针对问题好好的去教导他。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当都列出来,当父母的一列出来,“好像我也都有”,那这个可能就是身教的问题。

所以当领导、当父母、当老师,有教不好这些晚辈的情况,还真的要回到反求诸己,反省自己。自己的心转了,家庭、人生这些因缘就会跟着转变。因为我们反省了,就真诚,真诚了,就可以感动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者       教者)(五明学佛网:学者       教者)  

 陈兵教授: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访宗教文化学者陈兵 

 黄夏年教授:学者的学与修 

 黄夏年教授:发展佛教教育,关心佛教界学者的建设 

 明证法师:明证法师给初学者的修学建议 

 华方田教授:古代浙江籍佛教学者与中国文化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第三章 明末的唯识学者及其思想 

 宏印法师:初学者如何读“妙云集” 

 永信法师:信徒佛教与学者佛学 

 大安法师:对初学者来说,宜从计数念佛入手 

 方海权:将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台,禅者死于禅座 

 初学者可以念百字大明咒吗 

 彻悟大师:遗集卷下 歌诗 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