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有出世的思想,更要有入世的事业!


   日期:2014/8/9 21: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禅师在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便趋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有一天,如果我看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禅师含笑地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属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届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我就可以看破红尘出家了。”

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的原理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的,完全离开水面水车便带不上水。”

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可说明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假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因此,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抽身旁观,也不沉溺红尘。出家光看破红尘还是不够,更要发广度众生的宏愿才好。在家修道之人,更应该积极入世,担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使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的正确态度。”

青年听后,欢喜不已地说道:“禅师您这一席话,真叫我茅塞顿开,您真是我的善知识。”

禅悟:一个人如果对世间五欲六尘的生活太执着,热烘烘的贪爱会烧昏了头;如果太舍弃世间的观念,也会冷冰冰的了无生气。吾人的生活,最好当放下的时候放下,当提起的时候提起,好像水车,要合乎中道原理才好,所谓有出世的思想,更要有入世的事业,诚不虚也。

平常一说到修行人,或者学佛人,给人的感觉好像这类人就应该离群索居,就应该与世无争、不问世事。我以前也犯过这个毛病,后来慢慢改变了看法。

修行人更应该积极融入社会当中去。如果不去做事,就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还以为自己修的很好。比如不做事,不遇到困难,不遇到刁难你的人,骂你的人,你自己还觉得自己挺平和、挺宽容大度的。正要在积极做事当中遭受挫折去考验自己,是不是真的修的很好。要在不断的入世事业当中磨练自己。信、愿、行的行就是积极入世,去做事,去实行的意思。要把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把修行融入生活当中,不入世历练,整天念佛、念经,不去做事,这种修行是温室里的花朵,没经过实战考验,这种环境中修出来的平和是假平和。

修行人第一要做好的便是家庭关系要搞好,我们都是社会中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老婆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尽好自己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照顾家人、赚钱养家、处理好亲戚朋友关系;而做好这些就要积极入世,对不对?如果这首先都没做好,还谈什么整天念佛、念经呢?

其实出世就是为了入世,入世才能更好地出世。怎么讲?只有出世而不入世就像盆景里的小树,被局限在盆景里一小块土地里,根扎不深,也长不大;先出世而后入世就像把盆砸烂,把小树种在广袤的土地里才有长大的可能。

入世才能更好地出世意思是:只有积极入世,在社会中经历各种困难和考验,才能够稳固你的出世素质。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有定力,有智慧,有度量等等出世的素质,并校准和巩固出世的素质。

这就是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看似对立的两个东西其实能统一起来,互为因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出世       入世)(五明学佛网:出世       入世)  

 竺摩法师:世出世间孝道之比较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8.出世与入世 

 郭元兴教授:九乘差别略义·出世间乘 

 法界法师:生活禅和出世禅的取舍 

 陈红兵教授:出世与入世:佛教解脱论的双重维度 

 张秉全居士: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潘宗光教授:出世心·入世事 

 曾琦云居士: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中国肉身菩萨隐莲 

 能弘法师:出世之品德 

 宽运法师:出世与入世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