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好书推荐:《一切都还来得急》


   日期:2014/8/9 22: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教你在生命之旅中如何为人处事的佛学正能量之书。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书,但你读过后在自己的生活中基本用不上,而这本书不同,它不仅揭示了你已有和不知道的痛苦,教你参透生之困惑,还给你指出人的四种未来,让你进退自如,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只要你照着办,一切都还来得及。

来不及了,这是我们听到过多次的一句话。特别是那些将要离世之人,说这句话时眼中充满悔意、眷恋无限。还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挣扎着,活得不满足,活得不安全,活得成天忧心忡忡,总是找不到原因和解决方法,怎么办呢?读一读《一切还都来得及》里活佛的开示,让佛菩萨来助你一臂之力。从“心”改正,从“心”开始。

【作者介绍】

夏坝仁波切,生于康藏南部理塘县下坝区,8岁在赤勒绕央大师门下剃度出家。法名格勒克珠·降白降措。17岁时被下密院主持果硕仁波切及益西旺秋仁波切共同认定为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第三世夏坝活佛阿旺洛桑?登贞应巴贤德的转世灵童,随后进入色拉寺麦扎仓学习。

夏坝仁波切先后拜第十世班禅大师、阿旺提秋仁波切、果硕仁波切、永嘉仁波切、益西旺秋仁波切、阿钦仁波切等三十多位格鲁派高僧大德为师,学习了五部四续等显密经论和大小五明,得到了格鲁派三藏教法和四部密续的传承和灌顶。

1995年10月,被国家认定为第四世夏坝仁波切,并举行了坐床典礼。1998年任理塘长青春科尔寺法相院主持,2000年担任理塘长青春科尔寺金刚上师,2002年任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第九十三代主持,2002年出任沈阳北塔护国法轮寺住持,2003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2006年出任大庆富余正洁寺住持;201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任学术委员会主席。

【内容介绍】

龙树菩萨说,人的现在和未来有四种——“今暗后亦暗”、“今明后亦暗”、“今暗后亦明”、“今明后亦明”。

如何利用现在的一切成就光明的未来,让快乐与幸福由我作主?夏坝活佛告诉我们:只要改变导致不快乐的思维模式、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行为上的习惯,由以“爱自己为主”转变成“爱他人”的理念,就会得到佛菩萨的护佑,得到周围人的爱戴,一切幸福与快乐不求自至。

【试读】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活得不自由

在世间,每个人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亡苦、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而不得苦等,没有一个人不在痛苦中煎熬着,有谁敢说我这一辈子都是快乐的,没有痛苦呢?

中国人,你为什么那么气大

现在,我们中国人什么都不缺,不缺吃、不缺穿,但气太多太多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这就麻烦了。

曾有一位大学老师对我说:在他们的大学里面,每个学期都会有人自杀。请我从佛法的角度谈一下如何防止当下年轻人、大学生自杀的问题。

我说,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原因。

现在,我们中国人什么都不缺,不缺吃、不缺穿,但气太多太多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这就麻烦了。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气特别多呢?有多种原因,首先是经济发展速度太快太快了。我们的整体发展,好比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流,底下的翻到上面来,上面的翻到底下去,今天是亿万富翁,明天什么都没有了,这种情况特别多。

整体社会的这种较大落差,助长了人的野心和欲望,认为我可以成为什么什么,我一定能做到什么什么。但是人的欲望,不是总能够满足的,一旦遇到挫折,悲观失望的时候,很可能就用最简单的方式来了结问题,包括自杀。

我认为,通过自杀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是对自己最不负责任、最吃亏的一种解决方式,是最不可取的。

如果能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和智慧去解决问题的话,人的心就能够定下来,就会按照正常的规律去达到人生的目的。

现代人被气死的太多了

现在意外死亡的人当中,气死的人特别特别多。就是今天因为这个气,明天因为那个气,气国家、气社会、气亲戚朋友、气父母、气孩子……

2013 年,有一次我从成都乘飞机到沈阳,有一位领导跟我坐在一起。他坐下没多久就开始骂假食品,骂这个社会的黑暗,骂我们国家的法律不健全,骂了很长时间,然后问我:“是不是这样啊?”

我笑着说:“我不敢给你回答。”他说:“没事,我不生气,你无论讲什么,我都不生气。”“你真的不生气吗?”他说:“不生气。”我说:“那好吧,我给你回答。你知道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想法吗?”他说:“社会就是这么黑暗嘛!那我能不生气吗?”我说:“不是这样的。”“那是什么呢?”“你呀,吃饱了撑的。”他很生气:“您怎么能这么说!”

我说:“你别生气呀,我慢慢地给你解释清楚。首先我问你一个问题,饿肚子的人挑食不?”他说:“不挑食。”“对,饿肚子的人不挑食,只有吃饱了的时候才挑食,对不对呀?”他说:“是。”

我说:“说明你就是吃饱了。

印度人闹假食品吗?不!印度不是没有假食品,据我所知,印度的牛奶里边,三分之二是假的,掺水,然后加一些粉之类的。但是他们不闹。为什么?供不应求,没法闹啊,闹了你就没牛奶喝了,你说怎么办?

我们过去闹假食品吗?不闹。难道那个时候没有假食品吗?不,多得很!二十年前,我去过四川邛崃的一家食品加工厂,看了他们加工食品的过程,三天之内我不想吃东西,因为二十年前那个生产条件别提有多差了,生产出来的东西假得离谱!但是,三天之后我还是吃了。为什么?饿了、没办法,你说怎么办?对吧!所以说,人吃饱了的时候才会闹假食品,饿的时候一般不闹,这是其一。

其二,假食品的确需要监督,要建立监督的机制。你在家里发火,就算气炸了,也不会有人管的。那怎么办呢?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部门,提一些可行的建议,慢慢地就能解决。

我们国家是十三亿多人口的一个大国,即便两口子要达成一致,还得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何况在中国这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里解决整个食品的安全问题呢?这得花一些时间。但是,终究一定能够解决的。”

我还说:“你知道现在意外死亡的人当中,最多的是什么吗?吓死的!其次是气死的,再次是毒死的。吓死的我就不用多说了,到医院检查,一看到身体里有黑影就吓死了,很多人不该死就死了。气死的人就是今天因为这个气,明天因为那个气,气国家、气社会、气亲戚朋友、气父母、气孩子,气死的人特别特别多。”

最后,我就跟他说:“领导啊,你还没毒死,先气死了,这个账是非常不划算的。”

他哈哈大笑:“有道理。”

我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气大,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学会冷静地、柔和地去解决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多很多的想得通、想不通的问题。但是,要是人世间没有苦的话就不叫人世间,那是神仙待的地方,也就是天堂了。

因为活得有点苦、有点难,所以我们更要学会用智慧,而不是用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不知不觉,活在苦中

想脱离苦,应当先认识苦。就像你要报杀父之仇,首先要知道是谁杀了自己的父亲,谁是仇人。要不然的话,你怎么去报仇呢?

在世间,每个人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亡苦、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而不得苦等,没有一个人不在痛苦中煎熬着,有谁敢说我这一辈子都是快乐的,没有痛苦呢?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正活在苦中。这就好比一个人得了不治之症,但因为身体上没有明显的疼痛和难受,所以你跟他说,你的身体不好,你去看看,他不愿意。他说我这身体好着呢,我干吗去检查啊。就是这个道理。

而当他知道自己已经得了绝症的时候,那可能一分钟也不敢耽误了,恨不得尽快治愈这个疾病,赶紧去医院住院。 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必须要知道,我们的处境很不妙,我们正活在苦海当中。

世间哪些苦我们知道,哪些苦我们不知道呢?像生的苦、老的苦、病的苦、死亡的苦,以及爱离别的苦、怨憎会的苦、求而不得的苦,都比较容易知道。

但有些苦,比如说坏苦,就不容易知道;行苦,就更不容易知道了。很多人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有这一回事,那就叫作不知苦。既然不知苦,也就不能生起厌离苦的这样一种心。

总结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想想看,我们获得的很多东西,并不是因为愿意获得而获得的;失去的很多东西,也不是因为愿意失去而失去的;遭受的痛苦,也不是因为自己愿意而选择的;享受的快乐亦复如是。这种完全由不得自己做主的苦就是行苦。

人一生当中有许多“由不得”

人在一生当中有许多“由不得”自己的事情。其中最大的由不得就是疾病和死亡。谁愿意有病?可是由不得不病。谁愿意死?可是由不得不死!死后会到哪里去?也由不得自己,都是由善恶业力所推。

行苦是什么呢?不能自主。今生与来世,今天与明天,每个人的前途,每个人的一生当中的福祸得失等等,没有任何选择权,自己是做不了主的。

比如你过去造过杀人、放火的恶业,一直没有破案,但未来的某一天案子破了,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那时将由不得你,肯定要蹲监狱,或判死刑。

同样,我们的出生就不能自主,因为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出生在富人还是穷人的家里。这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由不得”。

由于出生的“由不得”,今生的命运会由此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说,你的出身低微,如果你想闯过这个坎的话,就要比别人多付出五倍、十倍的努力,即便这样也未必能够好于出生在稍微好一点家庭里的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命运的安排。

但实际上,这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自己过去生中所作所为于今生所报。

生下来之后,还有许多许多的不能自主。如学习当中由于生病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学业;找到工作之后又出现各种意外,使已经获得的工作,又眼睁睁地失掉;或者正当你的事业发展得非常好的时候,有一天由于自然灾害或某种原因,事业突然毁于一旦??人在一生当中有许多“由不得”。其中最大的“由不得”就是疾病

和死亡。谁愿意有病?可是由不得不病。谁愿意死?可是由不得不死!死后会到哪里去?也由不得自己,都是由善恶业力所推。所有这些就叫行苦。 

我们常常把苦误认为是快乐

我们一直认为世间的名闻利养、荣华富贵等等享受是快乐的。但这些有漏的快乐,实际上都是痛苦。

人们常常把坏苦当作快乐

坏苦是什么呢?是不断变化的苦。而人们常常把坏苦当作快乐。

比如说,你站了两个多小时,心中认为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坐下来。可是,如果坐下来真的能给你带来快乐的话,应该越坐越快乐,因为你坐的时间越长,快乐不就积累得越多了吗?但恰恰相反,坐的时间长了,膝盖慢慢也疼了,背也难受了,这时你会认为站起来才是最快乐的!

再比如说,对饥饿者而言,吃饭是最快乐的事情。但如果吃饭真的是快乐的话,应该吃得越多越快乐啊!因为吃得越多积累的快乐也越多啊!可是吃多了以后,就会肚子痛、难受,不但不快乐反而痛苦了。

那么这种快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当一种痛苦积累多了,痛苦的感觉就会变得非常明显,随之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感受。然而,刚刚从前一种痛苦转入后一种痛苦的时候,因为后一种痛苦的感受在短时间内还没有积累那么多,还没真正引发苦的感受,或者说这种苦的感受还不明显,而前一种痛苦的感受又突然得到了消除,所以呈现出来了一种轻松感,而人们往往把这种轻松感当作快乐。实际上时间长了,痛苦积累得多了,人们就又会感受到痛苦了。

这就是我们世间人常常把苦误以为是快乐的情况。

曾经,我们家乡有一个女青年,与一个男青年有了非常深的感情,她希望跟男友结婚,然而她的父母坚决不同意,于是她就想不通,心里特别地难受,最后吃了整整一盒安眠药。这下她父母着急得不得了,赶快送她到医院去急救。当她一醒来,父母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同意你的婚事,你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傻事”。

恋人间产生如此深的爱,该不该白头到老呢?当然,按道理是应该的。但过了三年之后,他们又因感情不和离婚了。

坏苦是从何而生的呢

任何一个东西,当你得不到的时候认为怎样都好;一旦得到之后,又觉得一点也不好,反而又对另外一些得不到的东西发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除了我上面所说的一种痛苦转为另一种痛苦时,还没有积累出明显痛苦之前短暂的轻松感之外,还有三个东西在作怪:一个是新鲜感,一个是难得感,还有一个是神秘感。

何谓“新鲜感”呢?任何一个事物刚接触的时候往往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可是接触的时间长了,新鲜感就慢慢消失了。没有了新鲜感,因此也就不觉得好了。

何谓“难得感”呢?因为得不到,所以就有了难得感,可一旦得到了,也就不难得了。失去了难得感,就不再认为好了。

何谓“神秘感”呢?虽然能看得见,但是看得很模糊,看不清,故而觉得很神秘。一旦看清楚了,自然就不神秘了,也就不想看了,也就不觉得好了。

对一个穷人而言,有钱有势就是快乐。可有钱有势的人认为,如果能减少一点事务,腾出些时间让自己轻松轻松,那该多好啊!在他们看来,过一些普通人的日子才觉得好啊!

所以说,人间没有这个一定好、那个一定不好之说。你心里认为好它就好,你心里认为不好的时候它就不好。

就像一盘川菜,你说这个川菜究竟好吃还是不好吃?喜欢吃麻辣的人认为它简直是神仙的食品,美味佳肴啊!可是对于不喜欢吃麻辣者来说,这又麻又辣,非常难受啊!

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喜欢麻辣的人碰到了一个人跟他说:吃麻辣可以祛寒,这么好,那么好,他就觉得这个人说得对呀!渐渐转变了自己的观点,过了一个月之后,他就变成麻辣爱好者了。

然而这个爱好者,又碰到了一个人对他说:吃麻辣不好,容易上火,对胃也不好??。这么一说,他又认为有道理,又变成反感者了。

一个月前的反感者和爱好者,一个月之后恰恰相反,你说川菜究竟好吃不好吃?其实,对于食物本身而言没有好吃和不好吃之说,你心里认为好吃,它就是好吃;你心里认为不好吃,它就是不好吃。

总之,坏苦的产生就是由于一种痛苦转换到另一种痛苦时,出现一种暂时的轻松感,在这种轻松感获取之后或获取的当下或尚未消失之前,增加了人们对它的新鲜感、难得感,神秘感。

而这种痛苦与痛苦之间相互变换之后的轻松感,导致了一种假象——好与不好,痛苦与快乐。这种好与不好、痛苦与快乐使我们产生了分别心,从而又会引生更进一步的痛苦。

在佛菩萨看来,这种痛苦和快乐都是苦的,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把它叫作坏苦。

越执着越苦

人一旦对自己所爱之物产生了非常强烈贪心的时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

但是,你越执着就越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很容易失去。这是事物本身的一种规律。

爱离别苦:越执着越得不到

活在这个世上还有许多其他的苦。比如说,人们对所爱之物越爱越执着,越执着越把它当成“我的”,把它归到“我的”范畴内,成为“我所执”。但是,你越把它当成“我的”,就越容易失去。

再比如说,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妻子、丈夫,因为你太爱了,这个爱已不是那种爱护和关爱,而是变成了一种“在乎”的爱,变成了“我需要你”的这种爱,变成了把“你”当成“我”的一部分的那种贪爱。产生了这样的贪爱之后,就会忽视对方自我意识的存在,就会要求对方所做的一切必须符合己意,有一点点不符

合己意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失望、痛苦,难以忍受。

如果你把对方的一切行为,包括言谈举止等等,全部用你的意志架空了,他不就变成了你的傀儡了吗?这有谁受得了啊?只能离开你了。

在佛经里,这就叫“爱离别苦”。你只会控制他,占有他,而不会真正地去理解他,因而导致“爱离别”。一旦离别了,就会想不通,认为我们如此相爱,为什么会离别呢?有些人就去吸毒,有些人选择了自杀,有些人酗酒成了酒鬼等等,又进一步地受苦了。

自古以来,人一旦对自己所爱之物产生了非常强烈贪心的时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不过想得到的不止你一个人啊!你只不过是许多想得到者之一而已,而这个心爱之物只有一个,许多人在追求,怎么能保证一定是你得到呢?得到了痛苦,得不到更痛苦!

所以,你越执着就越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很容易失去。这是事物本身的一种规律。因为你的功利心太强烈了,你以非常强烈的贪心和自私的行为来获取它的时候,不但不会得到,反而使它离你而去。

怨憎会苦:越不想碰到的越容易碰到

什么叫怨憎会呢?就是越不想碰到的东西就越容易碰到,没完没了地纠缠不清等等,这也会带来许多的痛苦。

总之,我们一旦有了色蕴( 肉体)、受蕴( 感受)、想蕴( 观察事物的分别心)、行蕴(善、恶行为)、识蕴(意识形态)这五蕴,就会产生许多许多的痛苦、灾难、障碍、违缘等,数也数不清。

想脱离苦,应当先认识苦。就像你要报杀父之仇,首先要知道是谁杀了自己的父亲,谁是仇人。要不然的话,你怎么去报仇呢?

解开人心的九个烦恼结

令我们生活不如意的九个心理毛病——九结。1. 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放不下——爱结;2. 嗔恨之心——恚结;3. 傲慢之心——慢结;4. 愚痴之心——无明结;5. 价值观和见解上的错误——见结;6. 把自己的一切事当成是至高无上——取结;7. 对任何事情都产生怀疑——疑结;8. 嫉妒——妒结;9. 吝啬——悭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也是大哲学家。他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中谈及到人心理的毛病——九结。结就是用绳子打结的这个结,打了死结,打不开,所以很麻烦,很痛苦。

一、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放不下:爱结

爱结,也叫贪欲结。

贪欲结能导致什么呢?对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放不下,特别在乎。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因此会惹下很多的麻烦,埋下很多祸根。

二、嗔恨之心:恚结

嗔恨的对象大致有三类:一是对人、对众生的嗔恨;二是对所遭遇事情的嗔恨;

三是对处所的嗔恨。

有的人总认为,是某个人把自己弄成这样了,所以咬牙切齿非要报复对方不可,这就是对人的嗔恨;还有的人对自己纠结的问题想不开,甚至不想活了,这是对事情的嗔恨;还有的人,曾经遭遇过某个痛苦之事,从此,不但恨发生这件事的地方,连这个地方的人都一起恨,这是对处所的恨。这种情绪会使人做出许多不理智、不计后果的事情。

三、傲慢之心:慢结

慢结有七种。

第一种叫慢或胜慢。

就是总跟比自己差的人比较,觉得自己了不起,比他人强。这种心态如果建立起来了,容易骑虎难下,最后下不了台,做事经常会失策,给自己造成很多痛苦。

第二种叫过慢。

本来别人本事跟自己相当,但自己总有一种错觉:“我就是比他强。”这就叫作过慢。

第三种叫慢过慢。

在别人各方面明显比自己胜过一筹时,还妄以为自己一定比他更高,这叫慢过慢。慢过慢是自卑导致的。我曾经有一个同学,有一种特别不好的心态,明明文化基础极差,但就算遇到比他强十倍的人,在他看来人家也是什么都不懂,只有他自己是最厉害的。

这样的人,因为过于自卑,所以遇到比自己强的人,就会不断地安慰自己,“我也不比他差在哪”,然后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谁都不如自己的那种感觉。

第四种叫我慢。

就是心中只装得下“我”和“我的”利益,其他任何一个人的事都容不下,只有我和我的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种心态。

第五种叫增上慢。

明明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能力和成就,却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比如说没有证得果位而说证得,没有神通而说有神通。

第六种叫下劣慢。

没有作为,轻毁自己。有的人觉得“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死掉算了。” 这种不思进取、活得很无聊的心态,就叫下劣慢或卑慢。

第七种叫邪慢。

就是把不好的东西当成好的。

人性中有一种最明显的邪慢,即“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样的一种观念。本来这种认知是非常糟糕的,绝不应该有的,但是有些人却沾沾自喜,“我比他聪明,比他厉害,你看,他这个人傻乎乎的,什么也不知道,我起码还知道这个” 。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叫邪慢,是建立在邪的、不正的东西上面的傲慢。

以上所有的这些傲慢,都能够导致人彻底地失败。

曾经有人问我,我的前途会怎么样?我就跟他说,我不懂得你的前途,但是我教你如何看一个人的前途。当你看到一个人目中无人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说,“哎呀,先生你小心一点啊 ,有小人害你呀。”八九不离十,一定会准的。为什么?他的傲慢已经得罪很多人了,厄运不来找他才怪呐,很快就有人找他麻烦来了。

而某人很低调,就是大家开玩笑说的“夹着尾巴做人”的那种,你就跟他说,“你万事大吉,一定会没事的。” 为什么?凡是做人低调者,因为他不惹人家,人家怎么会惹他呢?

四、愚痴之心:无明结

无明就是愚痴、无知。龙树菩萨曾经说过,做任何一件事,要远离四种非理性的行为,否则一定会犯错误。哪四种非理性的行为?

1. 以贪欲而颠倒行,即感情用事;2. 以嗔恚而颠倒行,即意气用事,斗气;3. 以愚痴而颠倒行,即茫然行事;4. 以怖畏而颠倒行,即疑心太重。

所谓的茫然行事,就是不去观察事物本身的真实面貌,盲目而行。这样的人,必遭磨难。这就是佛教里所说的无明。

五、价值观和见解上的错误:见结

见结是什么?就是价值观和见解上的错误。见结大致上有三种:一种叫萨迦耶见;一种叫边执见;一种叫邪见。

所谓的萨迦耶见是什么?见结当中,把我的利益视为第一的一种见解。有这种见解的人不会有大作为。

一个以国家的利益为第一的人,一定会变成被国人所敬重的人;一个以区域利益为第一的人,一定会变成这个区域所敬重的人;把整个家庭、亲朋、好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亲朋好友一定会非常地敬重他。

你所考虑的范围有多广,因受益而敬重支持你的人就有多广。

什么是边执见?比如,把“我”和“我的”利益当成永恒的,或者是固执地认为人死之后什么都没有,没有后世,这样的一种见。

什么是邪见?不承认行善积德的结果,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前世后世,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叫邪见。

六、把自己的一切事当成是至高无上的:取结

凡是我说的话、所想问题的答案,是也得是,不是也得是,包括自己的价值观、见解、行为等等,不允许任何人提出丝毫不一样的见解,或者反对的意见。这种把自己的一切事当成是至高无上的,就叫做见取结。

还有一种戒禁取,认为某一种荒诞的行为是最上、最好,我这样做会得到解脱。

七、对任何事情都产生怀疑:疑结

请记住了,人一生当中一定不要染上怀疑的病。当你一旦染上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有快乐、幸福可言。

这种疑病,对任何人都有可能产生,包括对父母、对丈夫、对妻子、对朋友、对学校、对领导、对社会。一旦建立了这种疑结之后,除了“我”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信的了,这样的结局是什么?除了“我”之外,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你。

八、嫉妒:妒结

有人比自己的学问大,嫉妒;比自己权力大,嫉妒;比自己钱财多,嫉妒。不要说遇到比自己厉害的人,就是跟自己一样的,心里都很不舒服。这种心态是造成自己不幸福的最根本因素。

世界之大,为什么只有我这样才行,他那样就不行了呢?你追求幸福和快乐,也一定要允许他人同样也寻求快乐、利益。而且,今天你得的多,明天他得的多,后天你得的多??这本来就是来来去去、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事情。因此,做人要打开胸怀,不能狭隘,否则会活得很麻烦。

九、吝啬:悭结

其实人要想获得更多,就要学会施予。你要是舍不得这个,舍不得那个,就不会有人向你舍。有人给别人施舍时,心甘情愿,但在你面前的时候,就是舍不得。为什么?因为你对他舍不得。因此,要学会磨掉这种悭吝的心。

人之所以获得财富,有三种原因:第一,前世布施得多,所以今世荣华富贵。第二,今生修得好,施舍得好。第三,暂时从别人手里借来的,但是,改天你还是要翻倍还的。这说的是投机取巧弄来的财富,不是正当的。

其中前世修福报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特别喜欢给别人施予,有了东西喜欢跟朋友分,跟同学分,跟父母分,他有福报就是这种品性在起作用。

就像过去你是学计算机的,现在碰到计算机,就用不着学,你本来就会。因为你过去所学的起作用了。施予也是一样,因为前世有这个习气,今生生下来,你就喜欢这样。

什么是今世修来的福报呢?有些人本来不是非常豪爽的人,但他明白了舍得的道理之后,便慢慢自我改变。这种人,今生和来世都会很安乐的。

而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今天骗这个,明天骗那个,老想占便宜,终有一天他会发现失去的会远远多于现在获得的。骗别人的人,一定会被别人所骗,这是必然的道理。

只要你没有做恶事或者善事,就绝对不会得到任何苦或乐的果报。任何一个果报,都是由善或恶的业力所生。就像农夫若不向田里播种的话,就不会有任何收获,因为没有种子,是不会结果的。

人在世上,只要所造之业没有受到损坏,必将领受业果报应——一种是现世报,一种是来世报,一种是他世报。

现世报

上半生所做的事情,下半生得到结果,那叫现世报;今年做的事,明年得到结果,那也是现世报。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现世报。比如说,现在退休了,在家里安安稳稳地待着,每月拿到退休金,那就是现世报。为什么?因为你破解不“公平”的命运上半生做的积累,下半生看到了结果。

这个月工作,月底的时候发工资,也是现世报,因为一个月努力地工作,就有了回报。同样,我们现在得到的一切快乐,是过去和现在所造的业力的结果。

现世报当中比较明显的,比如说上半生作恶多端,下半生多灾多难,一个又一个的灾难和苦恼接踵而来。

又比如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孝顺父母,老了以后,他的孩子也会对他不孝,虐待他、欺凌他,这就是现世报。

由于今生杀生太多,最后得短命果报,三、四十岁就死掉了,这也是现世报。

来世报

来世报是什么呢?这辈子做的事,这辈子没有得到结果,下一辈子才得到。无论是恶的果报,还是善的果报,这种果报往往增长很大。

因为业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增大。所造的这个业在来世感果,由于业增长的时间很长,果报会变得很大很大。我们往往认为,我之所以现在活得这么幸福美满,并非前世积善的结果,但实际上前世积善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比如,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是帝王将相之子,或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是平民百姓或是穷人家的孩子。当然了,以后有没有出息,最终取决于个人努力的结果。但是,其前提条件毕竟不同,前者一句话就能达到的事情,后者恐怕要努力二、三十年才能办到,况且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从表面上看似乎命运

很不公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这都是我们前世自己所造的福报。

但是前世代替不了今生,今生所做如何,方能决定你未来的结果。比如刚才所说的,穷人家的孩子不如富家子弟的条件优越,但是他不断努力,谦虚谨慎,积极进取,今生会造下很大福报。而富家子弟由于先天条件优越,不思进取,反而容易堕落。前世与今生的果报是这样,今生与来世的果报又何尝不是如此?

密勒日巴大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前世真有出息!他挣来了我们的人身。可是今生的我们,千万千万不要把未来推到悬崖上!”说得很有道理!

他世报

就是今生造业来世不报,来世的来世也不报,可能过几百年之后报,几千年之后报,甚至多少劫之后才报。什么时候具足了因缘,什么时候报。

为什么要学佛

断除一切痛苦及痛苦因!具得一切安乐和安乐因!这才是我们信仰佛教,修学佛法的真正目的。

为什么要学佛呢?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包括平时所做、所说、所想,一切的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才能够在减轻痛苦的同时增长快乐。信仰佛教和学佛也是同样的道理,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痛苦,增长快乐。从更深的角度来说,则是断除一切痛苦及痛苦因!具得一切安乐和安乐因!这才是我们信仰佛教,修学佛法的真正目的。

有些人提出疑问:“信仰佛教真的能减轻痛苦吗?真能让人增长快乐吗?”我说:“是的!佛教确实是能让人减轻痛苦,也能让人增长快乐。”为什么?因为佛教具有非常理性的,非常科学的,非常实际的,非常正确的减轻痛苦和增长快乐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起其他任何一种减轻痛苦和增长快乐的方法,都要更为彻底,更为正

确,更为究竟!因此,我们要信仰佛教。

那么就会有人问:“佛教有什么办法让我减轻痛苦,又有什么方法让我增加快乐呢?”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证得无上菩提果位的四十九天之后,初次讲法时只有憍陈如等五个比丘听法。当时佛陀讲了非常简单,又非常深刻的一个法,那就是四谛法。

什么是四谛法呢?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般若心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无苦集灭道”,佛陀第一次讲的法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法。

当时佛陀怎么说的呢?他说:“众比丘,当知苦、应断集、证得灭、趣入道”。头一次讲了“苦集灭道”四谛法。由此开始,直到圆寂为止,总共宣讲了四十六年,转了三次法轮。可是,无论是第一转法轮、第二转法轮还是第三转法轮;无论是小乘的声闻教法,还是大乘显宗的教法、密宗的教法,都离不开第一次转法轮所讲的

“苦、集、灭、道”这四谛。

所以,我今天说,佛教就是用这四个字来让人减轻痛苦,增长快乐的!那么佛教究竟要减轻的是什么苦,增长的是什么快乐呢?释迦牟尼佛就此讲了两个法:一个是世间法,一个是出世间法。通过世间法的修习,可以让你暂时或者现前得到人天之快乐;而通过出世间法的修行,可以让你彻底脱离轮回之苦,到达永久安乐及安乐因的菩提果位。

第二章    信因果,做人做事会很顺

如果你造了善业,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善业而得到苦报,一定会得到乐报;如果你所造的是恶业,绝对不会因这个恶业得到快乐或者安乐报,只会得到苦报。

人吃亏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缺少智慧

把吃亏的原因归咎于善良,真是天大的谬论!这是绝对不会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有些人很善良却常常吃亏呢?那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把老实人和善良人混为一谈了。

如果你造了善业,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善业而得到苦报,一定会得到乐报;如果你所造的是恶业,绝对不会因这个恶业得到快乐或者安乐报,只会得到苦报。

正如俗语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而得豆者,未曾有也。种瓜唯有得瓜,种豆唯有得豆,作恶唯有苦报,作善唯有乐受。

由于不了解或者不真信这个道理,有些父母担心地说:“我的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善良了,怕他吃亏呀!”

甚至在教育孩子时说:“孩子,别太善良了,善良要吃亏的!”把吃亏的原因归咎于善良,真是天大的谬论!这是绝对不会的。

那为什么我们看到有些人很善良却常常吃亏呢?那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把老实人和善良人混为一谈了。

其实,没做坏事的人,并不一定是善良人。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因其既无德又无才,所以即便他天天想做坏事,也做不成什么坏事。但这并不等于他是好人、善良人。由于其恶心常存,他必将得到苦报。

修善或作恶的关键在于起心动念。也有老实的人会吃亏,但那不是因为他善良,而是因为他缺乏智慧,缺乏才能,只有德而没有才。所以,不要把吃亏的原因归罪为善良,而要归结为愚昧无知。

善人也有恶行,恶人也有善行

我们都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但很多人对此都半信半疑。为什么呢?

不少人所认为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点像拿几块钱买一碗面之类的事,我拿多少钱就给我多少面。这样的因果我认为肯定没有。这不是因果,这叫做交易。

因果是什么呢?因果很复杂,而且非常系统,不是说我做一善马上就得一果,不是这样的。

比如,你今生修善有可能今生就得报,也可能今生不得,来世得;还有可能来世也不得报,来世的来世才得报,甚至是来世的来世也不得报,百世以后才得报。

为什么是这样呢? 比如有一斤种子,如果你把它种到地里,因缘具足,遇到了合适的环境,如好的土壤、肥料,充足的水分等,几天可能就长出苗芽了。如果你一个月之后种,那一个月之后才能长。如果三年之后播种,那要三年之后才可能发芽。

同样的道理,我们无论是作恶还是行善,有的立刻得报,有的今生得报,有的则来世得报,甚至很多世之后得报。

很多人既修善又作恶。他修的善可能有八万四千种,做的恶也可能有八万四千种;每一天所修的善可能各式各样无数,每一天所造的恶也可能同样如此。

因为我们每一刹那间,每一秒当中都在思考,有时候念善,有时候念恶,总而言之,心就像一个从来不停的小羊羔一样。

我们身上的善和恶,就好比是混在一起的小麦和豌豆,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分得不是那么清楚。

从概率上来说,善的力量大一些的话,得善的果报的可能性就大;恶的力量大,而且众多的话,得恶的果报可能性大一些。然而,得善果的同时也会得很多恶果。

我们对因果问题必须要非常客观、实际,而且要非常敏锐地去看待。不能简单地认为行善就必须马上得善报,作恶马上得恶报,这种想法太简单了。就好比我们说某人是好人,而好人肯定不会做坏事,千万不要这么认为啊!

说某人是好人,是因为在他的习气中,善的习气多一些,但他也有恶的习气,照样也会做恶事。

同理,千万不要认为某人是坏人,十恶不赦,从来没有什么善。实际上,再恶的人也会有慈悲、善良的一面。

打个比方,平常修行非常好的一些佛门弟子,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面临某一种危机的时候,由于以前所造的恶业引发烦恼,突然间嗔恨无比,马上就想报复。这是什么原因呢?他本身是善人不错,但他还是有恶的习气,因为事情来得突然,他来不及去深思熟虑,就会做出非常激烈的恶的行为。

事实上,善人也有恶行,恶人也有善行,不能一票否定或肯定。

害他人受苦的事,绝不能干

我们一定要记住,伤害生命、害他人遭受苦难的事情是绝不能干的,否则今后一定会有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次数,自己会在“油锅”里挣扎。到那个时候你真的就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佛教认为,杀生的果报是短寿,所生的地方吃的喝的都不足,没有药物等等。断杀生的果报是长寿,而且所生的环境非常幽美,饮食非常充足??

偷盗的果报是生生世世贫穷,受生于小偷特别多的地方,而且此地一旦干旱干脆就没水,一旦下雨就会造成水灾。断偷盗的果报是什么呢?生生世世有非常广大的财富。

做布施,就能够拥有滚滚财源。

邪淫的果报是什么呢?生生世世家庭不和,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被他人所夺,并且受生于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等。相反,断除邪淫的果报是生生世世家庭和睦,不会出现第三者之类的事情,而且,能够受生于环境非常幽美、空气和水等都非常干净的地方。

妄语的果报是什么呢?被他人诽谤。不妄语的果报是什么呢?受他人的尊重、赞成和信任。

两舌的果报是什么呢?就是亲友乖离(亲属远离于自己)。断除两舌的果报又是什么呢?一切亲朋好友云集在自己的周围。

恶口的果报是什么呢?经常遭到别人的辱骂等等。而断除恶口的果报是能够听到对他人、对自己非常悦耳的赞扬和称颂。

绮语的果报是什么呢?别人不听你的。断除绮语的果报就是所有人都愿意听你的,喜欢听你的。

由贪能够产生嗔、痴,而断除这三毒之后,就能够产生无贪、无嗔、无痴之心。

我们一定要记住,伤害生命、害他人遭受苦难的事情是绝不能干的,否则今后一定会有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次数,让自己在“油锅”里挣扎。那个时候你真的就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有一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非常重要。对任何一个生命来说都应该是这样。

造哪十种业会得到丑陋报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

造以下十种业,会让你得到丑陋的果报:

一者好行忿怒。就是爱发脾气。

二者好怀嫌恨。就是嫌弃他人、嗔恨他人,总想陷害他人。

三者诳惑于他。就是欺诳他人,迷惑他人。

四者恼乱众生。说话、做事让人感到难受、不舒服、心生烦恼。

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对父母不孝顺。

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对德高望重的人不生恭敬之心。

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即侵占贤圣的产业及财富。

八者于佛塔庙断灭灯明。将人家供养的明灯故意弄灭。

九者见丑陋者,毁訾轻贱。见到丑陋之人,讥笑羞辱;嫌弃丑陋之人,不予慈悲对待;把他人视为贱人,轻贱嫌恶。

十者习诸恶行。做种种恶行。

忿故形貌丑

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忿故形貌丑。”因为天天发火、忿怒,所以形貌丑。

人人要想“形色具足”,长得端正、漂亮,不让人讨厌、憎恶,首先不要生气,不要老是发火,否则,面目就会变得越来越可憎。

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忿故形貌丑。”因为天天发火、忿怒,所以形貌丑陋。

现在,很多人对形貌的丑和美有个误解,老是拿尺寸去比,以某种形貌为标准,去比丑还是不丑,这是不对的。

如果一个人内心有非常强烈的邪恶和嗔恨之念,虽然乍看上去很标致,但大家可能连话都懒得跟他说。为什么呢?忿故形貌丑嘛。

形貌丑更主要表现在气势上面,你说话做事总是咄咄逼人,以强凌弱欺负人,那你长得再标致,也是形貌可憎。

如果你想让人尊敬你,与你亲近,对你好的话,你首先要对人家好。你善待、宽容别人,别人才会对你好。就算是一个七老八十的老人,只要他修心修得非常好,一看上去也会让人感觉亲切。

不仅人的形貌可以改变,人的高贵与卑贱的关键也不在于你的出身,而是你的学识、修养、气质。所以,我们要学会提高自己。

比如,只要你不说谎,时间一长,谁都会相信你,信任你,把你当成一个黄金一般珍贵的人。

另外,只要你做任何事从不违规,而且非常踏实地去做,总有一天会变成大势力者。再者,学会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做别人不敢做的利他之事,你自然就会变成具大势力者。

行善和做恶都是有利息的

本来你善意对人时并没有多想什么,结果却赢来意想不到的大利益,这就是业的增长力。

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无论作恶还是修善,其业力增长得都很快。

曾有一位活佛福报很大,天天都有从四面八方来的信众,以牛、马及各种金银珠宝等物向他做供养。活佛的侍者见到后就起了贪心,想:“活佛天天有那么多的收入,我若能得到活佛一天的收入就满足了。”

活佛有神通,知道侍者心中所想后,某天就对侍者说:“我明天所有的收入都归你,怎么样?”侍者当然高兴,虽然嘴上说不要,但实际上他心里很想要。当天晚上高兴得都睡不着觉,当晚就做准备,他要事先准备好明天放置金银珠宝和安置牛、马的地方。他天天侍候活佛,知道一天能有多少供养。

到了第二天,他等啊等啊,可就是没人来。直到下午,才有一个老头儿拿了一块干牛皮来供养。

他怎么也想不通,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供养,今天为什么只有一块干牛皮?于是就去问活佛:“为什么我就那么倒霉,一天只得一块干牛皮呢?”

活佛说:“你赚了。”

他问:“我赚什么了?”

活佛说:“我观察过你的前世,你在很多世当中,只做过一个鞋底的布施。如今一个鞋底变成了一块牛皮,你还不知足吗?”

有些做大生意的人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某个场合,无意中得罪了某个领导,一段时间以后,你再想做某个大项目的时候,他可能就会给你设置障碍,让你干不成。这就是一次小小的疏忽,无意中得罪了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有时候也会这样,当你同某一个人初次见面,虽然互不相识,但你却非常热情地主动打招呼,向他问好,使他很高兴,岂不知此人原来是个大权在握者。等你要办一件大事的时候,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去找他,却顺顺利利地解决了问题。本来你善意对人时并没有多想什么,结果却赢来意想不到的大利益,这就是业的增长力。

小小的善业,能赢来大的利益,小小的恶业,同样也能招致严重的后果。这正如古语所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为什么有些人活得一年不如一年

凡夫一旦遇到什么障碍,绝难自省,唯责他人。这样,遇到的难题便成了解不开的死结。

一般而言,由于人的性格、思想和对世界看法的差异,进步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人不断飞跃,有些人十年、二十年几乎还是老样子,还有人一年不如一年。

为什么有的人能飞速发展和进步,乃是因为他能够不断地观察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修改、完善。改的错误越多,优点就越多,做起事来也就越来越好。

为什么有些人停滞不前?根本原因是自以为是、固步自封。在他看来,无论做任何事,成功了是因为自己,失败了全赖他人。

其实,导致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一般而言,一半是对方或外在环境所致,另一半则是自己的失误所致。哪怕纯属他人的诬蔑和冤枉,之所以针对自己而非他人,也绝非偶然,一定是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才给予了人家可乘之机。

然而,这种人从不会在工作、事业及生活中汲取经验教训,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不向他人学习长处。他始终认为自己最好,失败时便将责任统统推卸在他人身上。

为什么有些人活得一年不如一年?因为其起心动念当中,恶的势力和颠倒的习气极为严重,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坚持原则,认认真真地做下去,愈懈怠,愈堕落。

凡夫一旦遇到什么障碍,绝难自省,唯责他人。这样,遇到的难题便成了解不开的死结。

世人往往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利去改造他人。可要是反过来想,“是不是自己错了?我哪里不足?”从自己的身上挑毛病,事情就能解决了,因为自己是可以改变自己的。

我们不该有的东西太多,该有的太少

实际上,我们不该有的东西太多了,该有的太少啦,所以我们要把这种现状颠倒过来。

我们现在很富裕,贪、嗔、痴、慢、疑相当地富裕,由此之故,我们所造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嗔、邪见等业,随处可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造集非常大的恶业。

可是我们也很穷,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福报太少了,因为我们太缺少慈悲心、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禅定心和智慧心,以及信仰心、广闻心、惭愧心等等。所以我们也很穷。

实际上,我们不该有的东西太多,该有的太少,要把这种现状颠倒过来。

我们的腿断了可以再接起来,但是没断过的腿,和断过的腿是不一样的。并且断过的次数越多,越不结实。同样你做恶的次数越多,越糟糕。所以一开始就不做恶,非常认真的守护戒律是很重要的。

所谓罪业,就是我们内心的缺点、漏洞和贪嗔痴等。只有将一切缺点都改为优点,才能高枕无忧。否则,就算眼前的麻烦过去,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也仍然无法摆脱。

为什么我们对罪业生不起恐惧心?是因为从未想过它们带来的后果,对因果业报没有信心!倘若对这些缺点、漏洞导致的后果有着极强烈的恐惧心,对因果业报深信不疑,则哪怕是非常细小的罪业也不会继续再犯,会尽可能地防护,不令它发生。

昔日,阿底峡尊者从印度来藏,随身携有一木制佛塔,内装有佛舍利。尊者终生携带此塔,每天晚上必在塔前顶礼三拜,将佛塔视为佛,在其前观察从晨起至此刻,身体做错了什么,口中说错了什么,心里又想错了什么。继而观察前天、前天的前天、十天以内、一个月内,逐渐推至十年内、从出生至今??将罪业一一发露陈述出来,思维其后果,生起非常强烈地后悔之心。继而忏悔说:“从此以后,纵遇命难,亦绝不再做损害自他之身业、语业和意业。”

细心一点的人或许会留意到,凡是阿底峡尊者的像,都是一边有个桶,桶内装有佛经;另一边有个佛塔,此佛塔便是用于忏悔。

为什么尊者独有这个?尊者又严格到了何种程度?据说从印度来西藏的途中,一次尊者突然下马,将佛塔置于上面,对其顶礼。旁人惊骇,问其有何事故,尊者说方才起了错误心念,所以马上下来忏悔。

阿底峡尊者于藏地恩德甚大,一生中专讲业果、归依,故有“业果上师”、“归依上师”之称。

小心自己的妄念

有人问我,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心中的妄念,如果妄念来了,我该怎么办?

我说,根据佛经当中所言,大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暂时压服,第二个是彻底根除。

《心经》中说:“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前面已经讲过,人生的一切痛苦来源于两个东西:贪欲和嗔恨。其中最主要的是贪欲,而嗔恨是由贪欲而生的。

人什么时候会嗔恨?一个是当你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你贪欲的杯子不满的时候就会很不愉快,生起嗔恨心。第二,本来应该是你所拥有的东西,结果被别人拿走了,于是你会嗔恨心大起。

其实,所谓妄念也好,《心经》中所说的挂碍也罢,都是贪欲。所有嗔恨的导火索也是贪欲。

暂时压服心中贪欲的办法是什么呢?

佛经中说,如果你贪色,贪美丽的人、美丽的事物,那你就多训练自己观想它的无常,多去想它的负面,慢慢你就可以开始压服住心头那种熊熊燃烧的贪欲之火。

佛经里边还有许多其他断除贪欲的办法。其中,忏悔是断除贪欲最好的办法。

如何忏悔呢?首先观察贪欲是罪还是福,观察清楚,知道是罪之后,然后忏悔。另外,了知贪欲给自己带来的后果,由此产生强烈地后悔之心,发誓以后绝不再做。

但以上的方法也都是暂时的。只有断除愚痴,才能彻底断除贪欲和嗔恨。

月称菩萨说:你要依止断除贪欲的法,但依止得再多,只能断贪欲,不能断嗔恨,更不能根除。而依止断除嗔恨的法,只能断除嗔恨,不能断除贪欲和愚痴。但是,若依止般若——断除愚痴的法,就能断除贪欲和嗔恨的根子。

什么是愚痴?就是无明,就是“人我执”和“法我执”,对“我”和“我所”的执著,将本来如“梦幻泡影”虚妄不实的一切事物当真了,当成实有的了。当你了达万法“缘起性空”的道理的时候,就能够断除无明,达到六祖慧能所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

第三章  最大的救星是自己

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救星,只有自己才能彻底地拯救自己。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除了自己之外,

都是三种毛病惹的祸

我们人生所有的失败和痛苦无非来源于三个方面:心理上的、语言上的、行为上的。要么是心里想错了,要么是说错话了,要么是行为错了,都是这三个毛病惹的祸。

我们不开心、痛苦的时候很多,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比如毕业找不到工作,家庭不和睦,下岗失业??

总之,只要你从悲观的角度去看,马上就能找到几麻袋不快乐的原因。

这一切痛苦是从哪来的呢?一个字:“我” !两个字:“爱我” !换个字:“自私” !

当你非要把一切好的东西认为必须我拥有、别人不能有的时候,当你的心只装“我”和“我的”,而不装“我们的”、“咱们大家的”时候,你的一切问题都会出来。

这个世上每一个人,都希望开心和快乐,希望有一番事业和成功。为什么有很多人不成功,活得非常糟糕和失败呢?最主要原因就是——爱我!自私!只顾及我和我的。由于爱我、自私而形成不好的心态、不好的价值观及伦理观,还有不好的分别心和想法等。

其实,一个人学问再高,本事再大,但不懂得如何去说话,如何去沟通,不懂得面对人时如何去改变自己心理的、语言的、行为的毛病,这个人最多也就是一个书呆子,他的个人生活是可想而知的,事业也可能不尽如人意。所以,人说话、做事和心里想什么,非常重要,这是能够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

我们人生所有的失败和痛苦无非来源于三种毛病——心理上的、语言上的、行为上的。要么是心里想错了,要么是说错话了,要么是行为错了,都是这三种毛病惹的祸。

口中的福与祸

佛教里边讲人语言上的毛病时,常常会提起四种:一个叫妄言,一个叫两舌,一个叫粗语,再一个叫绮语。

一、说谎话——妄语

妄言就是说谎话,睁着眼睛说瞎话。有些人并非有必要才说瞎话,而是已经习惯了,不用去想,随口就来,甚至自己还没感觉到自己在说瞎话,这很不好。

与人相处时说话要小心,说出去的话,一定要保证是真的。如果遇到非说谎话不可的时候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说别的事情,或者嘿嘿一笑。

为什么要这样做?龙树菩萨说:“妄语遭诽谤。”说谎话,不管是出自好心还是恶意,都会招致别人的诽谤,说这个人是不可信的。从此他的信誉就会大大降低。

比如,我们佛教居士里边有些人就是爱善意地说谎话,“啊,某某神通大啊,那天我亲眼看到了”,当时我坐在旁边,知道他是在赞扬我,可是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这不是骗人吗?实际上他不是在赞扬我,而是在贬低我,甚至可以说是污辱我。

要知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是的东西,不能说成是。比如说你面前有一个瓷杯和一束花,这个杯子,你如果说它是黄金做的,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你怎么说它也变不了黄金。如果你想赞扬它,可以说这朵花挺漂亮的,颜色很美,形状也挺好,这是实话,因为花的确很漂亮,但杯子不能说是黄金做的。

赞美人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绝不能夸大其词。这样你既赞扬了人家,但又没有说谎话。

说妄言是将来遭人诽谤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而很多人说妄言都是习惯性的。

总之,从此以后,我们绝不要说不实在的谎话。人家说了你只是笑笑,但是,我们自己绝对不说。

二、挑拨离间——两舌

两舌即挑拨离间,当甲的面说乙,当乙的面说甲,使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

一定不能在人与人之间挑拨离间,即使这种挑拨离间值得做,你也不能干。而且即便有人在你面前说他人的坏话,你也不能转达。

三、伤人自尊心的话——粗语

很多人一张口就爱说,“啊,你这个人是傻瓜,你这个人是混蛋”之类的话。这种伤人自尊心的话是绝对不能说的。因为这种语言会得罪一大堆人,伤害你与周围人的关系,给你带来大麻烦。

因此,要学会说话客气一点,对他人尊重一点,把自己放低一点。实际上,你放低自己,也不会低到哪里去,反之你要是抬高别人,人家也未必比你高。这样一来,互相之间就会变得很和谐。

四、无意义的话——绮语

绮语是什么?即无意义之语,大家在一起说一些容易让人生起贪、嗔、痴之心的无聊话题,这叫绮语。

记住,妄言、两舌、粗语、绮语这四个是一定不能说的四恶业。

“心直口快”不一定是优点

一般地说,你看别人的缺点越多,说明你自己的缺点越多,反之亦然。

有人说:“我这人就是这么直,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还以为这是自己的优点,其实错了。

你为什么对人家不直言赞美,反要直言批评呢?难道此人没有一点儿优点吗?绝对不可能!因为你只观察别人的缺点,而没有实事求是地观察别人的优点,所以你看到的都是对方的缺点,故而你的直言只有恶口,没有赞扬,这很不好。你可以说直言,但最好不要让他人感到难受,而要让他人高兴。

比如说,你明明知道这个和尚学问不怎么样,却跟他说“你学问渊博”,那当然是妄言了。

这个和尚虽然学问不怎么样,可是他的品德很好,那么你就可以不提学问的事,而直言:“你这个人品德非常好,很宽容。”这也是实事求是的话,对方听了也会很高兴,对双方都有利。

之所以你只看见他的学问不好,却看不见他的品德好,说明你有片面性的毛病,也是应该改的。

一般地说,你看别人的缺点越多,说明你自己的缺点越多,反之亦然。当你经常用挑剔别人缺点的眼光来看人的时候,你的缺点将会越来越多;反之,当你常用随喜别人优点之心来观察别人的时候,你的优点也将会越来越多。

所以,对自己要多观察缺点,对别人则要多观察优点,而非反之。比如说,佛菩萨怎能不知道谁有缺点?但他们从不会去挑剔这个,埋怨那个,只会用很多的善巧方便来引导每一个人弃恶向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