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父慈子孝是超越時空的自然法则


   日期:2014/8/12 21: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在教《弟子规》时,有一位老师打电话给我,他说:「圣贤教诲有糟粕。」现在很多人求学问的障碍就在此,还未深入圣贤学问,就先批判圣贤人。如此可否学到圣贤学问?不能,因为不老实又不相信,还要加以批判。要批判别人,首先要比对方略高一筹才行。如果你批判圣贤人,就代表你的学问比圣贤人还高。现在还有「批判宗教学」,宗教学都是东西方圣贤人的教诲,凡夫怎能批判圣贤人?要知道傲不可长,人一傲慢就与圣贤学问有隔阂了。

可是我也不能直接说他不应该批评圣贤人的教诲,如此他也不能接受。所以,我就很有礼貌的说:「请教一下,哪一句是糟粕?」这位老师马上说:「『晨则省,昏则定』是糟粕。」我接着请教他:「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句是糟粕?」这位老师说:「早上问一次,晚上又要问一次,一天要问两次,太麻烦了。」有没有道理?现代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道理。我没有当面说他错了,而是与他沟通一个观念。我说父母对孩子的思念,俗话说「岂无万里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确实还是有些孝子在外,会因为思念父母而流泪,但这也比不上父母无时无刻想念孩子的那份心。闽南话有一句谚语:「父母疼囝长流水,囝想父母树尾风。」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是无时无刻的,像细水长流,没有中断过;但孩子只是偶尔想起父母,就像轻风掠过树尾。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关怀真是无可比拟。

有些母亲甚至在秋冬之际,因为气温的变化极大(可能晚上初睡时与夜里的温度相差三、四度),为了避免孩子半夜踢被着凉,所以母亲的被子都盖得特别薄。为什么?好让自己睡到半夜冻醒,而去帮孩子盖好被子。我在讲这段话时,许多母亲都点头说自己就是这样,可见母亲连睡觉时都在关爱着孩子。

当孩子早上起来向父母问安:「爸爸、妈妈,早上好,昨晚睡得好吗?」父母一看孩子的额头发亮,表示昨晚睡眠充足,他们就很放心。而且心情会很愉快,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哪有比孩子孝顺父母更能让父母欢喜之事?若孩子下午放学回到家里,再跟父母问安,父母一看孩子精神很好,表示在学校有认真学习,没有与同学发生冲突,心里就很安慰。所以,我们只要早晚问安,就能让父母减少很多担忧。为人子女的,在经济上、生活上还没有能力帮助父母的时候,最起码要做到减少父母对自己的担心。

我说完之后,这位老师就说:「蔡老师,你的中国文化学得还不错。」他没有继续批评。我马上说:「没有、没有,您过奖了。」听到称赞,我们可不能得意忘形。这位老师很厉害,夸奖我之后,马上给我一记回马枪说:「蔡老师,你自己都没有做到。」他知道我是离乡背井在海口推展中国文化,无法做到晨昏定省。而读书人也最怕别人说自己是说一套、做一套。他这么一说,我也不紧张,接着跟他说明:「假如现在我早上问一次、晚上问一次,我妈妈一定会骂我:你不知道长途电话费很贵吗?」

求学问要很灵活,不能学呆了。我们早晚问安的目的是要让父母安心,如果早晚问安反而让父母担心,就与本质背道而驰。我们是成年人,真正能让父母安心的,绝非一天打三、五通电话,而是我们的道德学问、为人处世能让父母信得过,这才能真正不让父母操心。所以,要重本质,不能死在形式上。当然,从小懂得早晚问安是非常好的习惯,这是对父母的关怀,让父母不担心,但在做法上可以因人而异有所不同。 我是固定一个星期打一通电话回家,我妈妈在那个时间听到电话响,就能感应到是儿子打的。有时候太想妈妈了,隔三天就打回去,妈妈会有意外的惊喜,她说:「才三天你就打回来了!」

我们要掌握圣贤教诲的本质,才能在每个时代、每种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让父母欢喜,让亲友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与包容。

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代代相传。在汉武帝时代,甚至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而这个教育政策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均未改变,直到七十年前才逐渐被废除。这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育,究竟教我们什么?能够传承四千多年而不衰,一定有它的道理存在,我们现在要来了解这个道理。

圣贤教诲的重点就是「道」与「德」,「道德」。什么是「道」?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是之谓道。只要是在这个大自然当中的万物,都有它遵循的正道。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有遵循的正道。太空中的星球,都有其正常的运转轨迹。打个比方,八大行星中的海王星,若不依着轨迹转,可能我们会听到新闻报导八大行星中有两颗行星相撞了。

星球有它的正道,人与人相处也有正道。中国的「道」就在人与人相处的学问当中,称之为「伦常大道」。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是五伦。当五伦都能遵循自然的法则,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冲突,会和睦相处。反之,五伦关系就会发生冲突摩擦。

什么是「德」?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踰越大自然的法则去做人,就是「德」。当一个顺从父子关系,不踰越的尽自己为父之职、为子之分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