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念头一转变,干活就不累


   日期:2014/8/20 17: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位同修有三个问题。

  第一问:「所说念佛,心听心念,有时用意识心回光观心一处念佛,有时念多了心太累。请开示。」

  老法师答:这个现象不只你一个人有,有这个现象的人很多,你问得很好。念佛要怎样不累?不但是念佛,从事任何工作,我们看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不看别的,你看《华严经》五十三参,这五十三尊佛示现在人间,他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你仔细去查一查经,哪一个人说是累了?我们没有听说过,没有见到过。我们想:为什么菩萨示现他不累,我们会累,这原因在哪里?要把原因找到,你再把原因消除,你就会跟诸佛菩萨一样,永远都不累了。其实,这种事情经论里面佛说得很多。

  为什么会累?有「我」,「我」累了。我今天做了好多工作,我累了。佛菩萨为什么不累?他没有「我」,他做再多的工作,他没有我,谁累了?道理在此地。《金刚经》一开端佛就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他只要有四相,他一定会累;念佛也会累,读经也会累,干什么都会累。如果四相没有了,他绝对不会累。他要是累了,问他:「谁累了?」由此可知,这是一个心理的问题,不是生理的问题。

  佛讲:「境随心转。」我们的心不健康,心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身就会累。心离开妄想分别执著,这个身工作不会累,日夜工作都不会累。但是,你需不需要休息?需要。为什么需要?别人都睡觉,你一个人在干,干是没错,但是别人发现:「哎呀!你是神,你不是人。你这个法门我不能跟你学。」诸佛菩萨示现要跟人完全一样,他不累,不累他也做休息的样子,是这个意思。所以示现要跟众生完全相同,这才能教化众生。「我跟你一样,我能修得成功,你也能」,他才会相信。你表现很特异,别人看到,「你行我不行,我没有办法跟你学」,别人信心就没有了。帮助一切众生建立信心,必须要跟众生一样,这才显示佛菩萨的大慈大悲。

  我们是凡夫,当然这个境界一下转不过来。我们念佛或者拜佛用功觉得累的时候,要求三宝加持,这是属於业障,这个业障突破就不会累了。你们在念佛堂里面有这个经验,你初到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到了晚上两、三点的时候很难过,可是你把它熬过去之后,精神愈来愈有了,这是很多同修都有的经验。第一天能熬过去,到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精神就愈来愈好,你会很正常,不会感觉得疲厌。所以七天七夜念佛,念下来之后,还想念个七天七夜。我们现在人讲「瓶颈」,那个瓶颈要突破,不突破就被它障碍,我们的精神就提不起来;突破之后,往后才一帆风顺,才能够排除一切障碍。但是突破瓶颈是很艰难的,这个艰难必须克服,我们才会有成就,这个要祈求三宝加持。

...

 学佛答问  (第四十二集)  2000/11/2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090-0042

 修学大乘,尤其是修学金刚般若,就是教我们从凡夫苦恼的生活,转变为佛菩萨智慧美满的生活,那你就真的学到,真的有用处。这才晓得,我们修行怎么个修法,学佛怎么个学法,正确下手之处找到了。果然能够依教奉行,我相信在一般人,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转变的效果就能够看得出来,我们世间人所讲的改造命运、改造体质,真的都会有很明显的转变。在生活方面,你会过得愈过愈欢喜,佛家常讲法喜充满。你一个人生活愉快欢喜会带动一家人欢喜,你这一个家庭会带动你的邻里,所谓邻里乡党。你的体质会改变,也就是说你以前有些小的疾病,不需要看医生,不需要药物治疗,自然就好了。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懂,我们中国俗话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一个人一天到晚生活在法喜充满里面,他身体怎么会不健康?又说忧能使人老,人老化、疾病从哪里来的?从忧虑、烦恼、妄想当中来的。你现在妄想、烦恼、忧虑都没有了,体质自然就健康,容光焕发。从你的面孔、从你的身体、从你的气色上都能看得出来,你修持功夫得力不得力?你修持有没有进步?这个不必问别人,一看就了解。如果这点好处都得不到,我们学佛干什么,浪费这么多时间。它真有好处,这个好处在佛法讲叫花报。佛用植物来做比喻,先开花后结果,果报在后面,花报好果报一定殊胜,花不好,果就不要想了。所以要问问来生以后,这个不要去问别人了,问自己,我现在生活很愉快、很快乐、很如法,果报当然好。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佛法决定不欺骗人。

  菩萨行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遵守这六个原则,就是六波罗蜜,遵守这六个原则。布施,大家不要以为到处去捐钱就叫布施,那你是完全搞错了。布施是放下,放下你的分别执著,你才会快乐。如果说做个家庭主妇,每天都做同样的工作,家庭的琐事洗衣服、烧饭,怨声载道,做得不自在。如果你学佛了,我这是修布施波罗蜜,我这是供养一切众生,供养一切诸佛如来,那你就好欢喜。这是你应该要做的,愈做愈欢喜,念头一转变,工作心情都不一样了。佛法的转就在这里转变,转凡成圣,转苦为乐,转迷为悟,你要会转。人生苦短,大家都知道一样都带不走,古德所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的修善、积功累德这个带得去,福与慧是带得去的。何况依照金刚般若的理论方法修学,你工作量再多不会疲倦,为什么不会疲倦?因为他愈做愈欢喜。一般人做事为什么会累、会疲倦?他愈做愈不欢喜,所以他就疲倦,他就没有兴趣。把你日常工作都变成大乘菩萨的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个,没有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你的工作,把它怎么样转成大乘菩萨行。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二十五集)  1995/2  美国圣荷西  档名:09-021-0025

 【善法,即指布施,布施摄六度万行。】

  修一切善法。布施在本经我说得很多,因为经文上讲得多,我们也就解释得多,里面最重要的意思,这两个字包括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行为,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举的例子,也举得很多。自己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不为自己,都为别人,就是布施。我们做工为人家而做的,那就是布施;不是为自己,自己无我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了,这是完全不为自己。我们穿衣吃饭为谁?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无我了。这个意思就比较深,大家要体会,要在这里体会。为什么我穿衣不是为我,我吃饭也不是为我,是为别人,这个奇怪!这个想不通。其实没什么想不通的,我这个身体是为大家做工的,我穿衣吃饭维持这个身体,是让它来为大众服务的,不是自己享受的;如果自己享受的,那就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就错了,那是凡夫。释迦牟尼佛他也要到舍卫大城去托钵,他也著衣吃饭,他为谁?他不是为我,为一切众生,他是布施。所以把自己的身体统统都布施掉了,哪里是为我?穿衣吃饭都不是为我,这样才叫随缘而不攀缘。

  诸位从这个地方去思惟,从这个地方去观察,然后你才晓得,菩萨行怎么个修法,菩萨道怎样养法,怎么样去养菩萨道,怎么样去学菩萨行,你就会了。真正学菩萨道、修菩萨行,你快乐了,你的境界,现前就转变过来。原来我们的生活很苦,苦不堪言!不要看到世间发大财的人,有财富,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作大官、作总统,你要跟他们一接触,听听他们谈话,「我太苦了!我都要爆炸了,我不行了,支持不了!」他苦不堪言。我们一般人看到好羡慕,他苦不堪言,他日子过得好可怜!别人不知道,他自己清楚,他常常找这些知心的朋友叫苦。一转过来学菩萨道、修菩萨行,就自在了,真的是快乐、幸福、美满,他那个境界马上就转过来。还是那么多的工作,他为什么会快乐?因为从前一切所作为我做的,他有分别,他有执著,我的财富、我的地位、我的权力,他一切都有「我」,好苦;现在「我」没有了,为佛法、为众生,他在行菩萨道,快乐无比!愈做愈快乐,愈做愈有精神。从前做事情他累,他会做得疲劳,很辛苦!现在做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他不感觉得累。他为什么不累?因为没有我了。过去做工作做多了,为什么会累?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我累了,他有「我」。「我」没有了,谁累?那个累找不到主了,所以他不累了;不但不累,给诸位说,他也不会生病。他为什么会有病?有我,我病了,我要死了。「我」都没有了,他病也没有了,死也没有了,统统都没有了。这个道理很深,但是句句都是事实,决定不是假的,所以《金刚经》后半部真的是唯深无浅,江味农居士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但是这个深义,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大太大,不仅仅是修行,就是生活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快乐。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九十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023-0090

  你们看看《坛经》里面,六祖惠能是个真正修禅定的,可是他并没有在禅堂里头面壁、枯坐,没有。他在碓房里面劈柴舂米,天天在干活,在工作,那是什么?那是修禅定。他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解释「禅定」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禅?外不著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所以他工作,工作他不累,一天做二十四小时他也不累。为什么?他在禅定当中。他工作没有著工作的相,工作里头没有分别执著,他怎么会累?我们今天为什么会累?做了几点钟的工作,「我做了好多工作,我好累」,他就累了,就这么回事情。人家是真正做到「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就在禅定当中,禅定就是念佛。你们想想,他的「心愿解行」统统跟佛相应,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去念佛堂跟大家一起念,纵然念的不如法,念佛总比骂人好,总比说闲话好,去接受那个气氛的薰陶,对他有好处。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形式就不是很重要了,你就晓得怎样真正去念佛,怎样真正去用功。解行相应,品学兼优,你就晓得在哪里学。我们读经是不是念佛?是念佛。研究教理是不是念佛?是念佛。心跟佛的心愿相应、相结合。

  九九年早餐开示—弘法首重品德(三)  1999/4/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014-0417

    我们现在修行很困难,难在什么地方?冤亲债主太多。昨天还有个来我们道场示现的,好像一个女孩子被冤亲债主附身,冤亲债主太多。他为什么能附你的身?因为你有念,有我的念头,执著身是我,有自私自利,他就找著你,你过去跟他结的怨他来报复。如果你到一心,一心不要讲上品的,下品的,上中下三品,下品的,下品的是什么?下品执著,执著没有了。执著没有了,冤亲债主找不到你。为什么?阿罗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破了,他找不到你!魔怨没有了,统统化解了,阿罗汉。再往下面降,这个怨要不是很深的,须陀洹就化解了。须陀洹四相刚刚破,明白了,不再执著身是我,所以身见破了。这《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须陀洹初果,就是他没有这个念头,「我证了须陀洹」,没这个念头。要有这个念头,他没有证得,为什么?他还有我相,他还执著身是我,「我证得须陀洹」,假的。再跟诸位说,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假的,根本就骗人的。小乘须陀洹,大乘我们《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就无我了。《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就做到了,刚刚做到。这就是什么?刚入佛门。

  凡是还有我,念念都有我,没有入门,在佛门外面。虽学佛靠近一点点,没入门;入门就是初信位的菩萨,真正佛弟子。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具足,就是说你还有这些分别执著,你是六道凡夫。佛法难在这里,你放不下;佛法容易也容易在此地,放下就是。这个事情不求人的,完全求自己,那你自己放不下,不行,放下就是!於是我们终於搞明白、搞清楚了,真正学佛就是从放下执著下手。放下对一切人的执著,放下对一切事的执著,放下对一切物的执著,这叫真用功。放下不是不管了,这个不能误会,放下我都不管了,那这不是放下,没有放下;真正放下是两边不著,是真放下。「有」这边不著了,著了「空」,还是没放下;空放下了,他又执著有了,两边只要有一边,没有放下。空有两边都不执著,心里面没有,事上会做得更认真,会做得更圆满,没有一样事情你做不好,你是菩萨,为什么?你没有私心、你没有自己,你为众生,哪有事情做不好的!

  没有自己,我们从什么地方看?从根本烦恼上看,你没有贪心、你没有瞋恚、你没有愚痴、你没有傲慢、你没有疑虑、你没有错误的见解。你说你办事情能办得不好吗?你在任何地方,你能不受大众欢迎吗?你能不受大众爱戴吗?不可能的事情。虽然接受大众的欢迎爱戴,为大众服务,自己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做再多的事情不累。怎么不累?没做,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人做事情为什么会累?有我。我今天做了这么多事情,累了,马上就累了,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天做到晚,做二十四小时没中断,没做,没事,没事怎么会累?道理在此地。你有我、你有身就有累;你没有我,不执著身,身是机器,机器可以二十四小时运作,它没有障碍。我们把这机器当作我,一定要给它好好休息、好好保养,毛病这么发生的,总要晓得。这是诸法实相,不可以不知道。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五三卷)  2007/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1853

  放下是什么?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也就是前面存心,心里所有一切不善全放下了,虚伪放下了,染污放下了,贡高我慢,贡高我慢是不平等,放下了,迷惑颠倒放下了,自私自利放下了,叫你放下这个东西。诸位一定要听清楚,不能错会意思,过去我收到中国大陆同修写给我的信,听说我讲看破、放下,他工作也不要了,说念佛好,一切放下,回家去念佛。工作没有了,没有收入,过几天没有饭吃了,他写信来问我怎么办?我说:你错会意思,我不是叫你放下工作。如果佛菩萨都放下工作,佛也不讲经、不说法,佛法不就没有了,灭掉了吗?这是把意思错会了,完全错会了。我要放下了,我何必在这里讲经?我天天跟大家讲是没放下。所以刚才讲放下,是放下虚伪,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不是叫你放下工作。

  放下自私自利,学佛菩萨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你们在中国常讲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更认真、更努力的去干,这叫放下。真正能把虚伪、是非人我、自私自利统统放下,你在生活上得大自在。身心安稳,你就常清净,清净心现前,你的工作再多,你不会累,你不会疲倦。你的工作为什么会累?为什么会疲倦?你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放下,你想到,「我今天做这么多,比别人都多,我很累了」,这就累了,想到疲倦就疲倦了。他不为自己,没有自己,你说累了,谁累了?到无我,就没有人累了。我们看诸佛菩萨,永远是无有疲厌。人家为什么再繁重的工作都不疲不厌?我们为什么会有疲厌?有自私、有我就会有疲厌,没有我,哪来的疲厌?诸佛菩萨念念为众生,行行为众生,决定没有为自己的这个意思在,心永远是清净的。清净心是真正的福海。说清净,清净里有真诚,清净里有平等、有智慧、有慈悲,那叫真清净。如果说我心清净了,人家请你帮个忙,「不干,帮忙的时候操心、烦心」,你就没有慈悲,你那个心不清净,假清净不是真清净。真清净里头有慈悲,无论什么事情帮助人家做,心还是清净的,决定没有丝毫妨碍,《华严经》上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一点事情烦心,心就不清净了,你根本没有得清净心,你还有障碍。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五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175

    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示现断恶修善,示现种种苦行,所谓难行能行,永无终止的。为什么永无终止?众生无尽,佛菩萨示现就没有止境。那我们会想到,佛菩萨这样做是不是太辛苦,太劳累了?我们凡夫一定会这样想,这是以凡情去想佛菩萨的境界,完全错了。错在哪里?我们凡夫做事情会累,为什么会累?因为有「我」,四相没有破。我今天做了这么多事情,应该很累了,愈想愈累。佛菩萨无我,做再多,谁累了?没有累的人,所以不疲不倦。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愿最后的结语,「无有疲厌」,所以他不会疲劳,也不会厌倦。我们凡夫会疲劳、会厌倦,做一桩事情做久了就讨厌了。说实在话,诸位同修现在年岁都不大,你要是到个八十、九十,说老实话,连吃饭都厌倦,都不想吃了。吃饭、喝水都讨厌,何况其他的事情,这是实话,不是假话,不要说干别的事情天天干一样的,吃饭都不想吃。所以会厌倦。会厌倦的,就是因为有我,执著有个我,他就会厌倦。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是破了四相四见的,他们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全都没有了,所以才不疲不厌。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九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09

 今天中午,长春百国兴隆寺的常慧法师给我打个电话来。就是上一次明续法师在此地跟大家报告,她被北韩山神请去,在边界被我们中国护法神拦住,她没有过得了边界。最近她在精进念佛,已经有四百多天没有睡觉,日夜念佛。四百多天没有睡眠,精神饱满,我听她电话声音很响亮。她希望我到东北去看看,我说:「我早就有这个愿心,现在的缘不成熟,明年也许可能去看看。」我没有办法去,她就想来看我,我说:「欢迎,欢迎你们到新加坡来,给我们同学做个见证。」她今年六十五岁,为什么能够四百多天不睡觉,精神那么样的饱满?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个许哲居士,我看她比许哲居士还厉害。让我们见识见识他们是怎么修的?佛法教学,三转法轮,我们要找这些人来为我们作证转,她来给我们做证明。我们在经上看到理论方法,确确实实有人依照理论方法真的做到了。这个东西是假的吗?这才真正叫自在。每天吃饭吃一餐,晚上不睡觉的,精神饱满。没有别的原因,没有杂念,没有想到「我」。我们为什么会累?做事才做了几个钟点,「不行,做这么段长的时间,累了。」这一想马上就累了。如果把时间忘掉了,他就不累了,没有时间观念。

  我们看许哲居士,她喜欢读书,看到那个书喜欢读的时候,有的时候晚上把睡觉忘记掉。常常两三点钟睡觉,早晨依旧很早起来,我们就晓得她睡眠的时间也不长。她读书的时间长,工作的时间长。没有别的原因,用一句普通话来说,忘我,「我」忘掉了,就入这个境界。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我们起心动念先有个我,坚固的执著。没有把我放下,没有把我忘掉,所以做不到。所以同学们,我们要真精进,要想得到佛法真实殊胜的好处、利益,一定要忘我。忘我从什么地方做起?大乘比小乘方便,大乘佛教我们把这个念头转过来。没有转之前,念念是为我,起心动念决定是我第一个,念头起来了。佛现在教我们,把念头转变一下,起心动念都想众生,绝不想自己。把一切众生摆在第一位,我到世间来就是伺候一切众生的,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不是为我的。我决定是个义工,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享受权利就有「我」,绝不享受权利,只尽义务。许哲居士做到了,她起心动念从来没有为自己著想,都是为一些苦难的人去想。她一生为老人服务,为病人服务,为贫穷苦难的人服务,从来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八十三集)  2000/4/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83

  养心要清净,「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心是清净的,它本来就是清净的,你要叫心不清净,那就错了,你不懂得养心。我们现在一些人,心里面一天到晚许许多多牵肠挂肚的事情挂在心上,你说糟糕不糟糕!心是「空」的,偏偏一大堆东西装在里头变成「有」了。所以佛家表法用「圆」来表法,这很有道理。圆就能显出这两个意思。圆一定有心,有圆心,圆心在哪里?找不到。现代人都念过书,至少几何学粗浅的概念都懂得,都知道圆的定义。圆心是抽象的概念,它决定有,但是你决定找不到,所以它是空的,空不是「无」,空是「有」,因为圆是依圆心而成的。

  圆是代表「心法」,心要清净,心要空虚,心里头不能有东西。不能有的,我们偏偏叫它有,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麻烦大了,你的心坏了。心坏了,身就受连累。为什么?心主宰这个身,现在人讲的「心理健康」,心理要是不健康,这个身体多病;心理要是健康,这个身决定不会生病。佛在经上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两句总要记住。所以心不能不清净。

  心要清净,一定要明理。头一个,不能有自私自利,《金刚经》上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才不染污。要达到真正清净,那是「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你的心地清净了。我们常讲「万缘放下」,万缘放下是讲心里头放下。身就是物质,身要动。圆最大的功用就是旋转,它动;它要不动,它就不起作用了。我们今天讲社会进步,社会是什么带动它进步?圆带动的。你们看看,所有一切机械不都是在那里天天转动吗?轮带动了物质文明的进步。轮要是不动了,车也不动了,你就没有办法到此地来了,所以它一定要动。我们晓得身是圆,圆周,身要活动。身要不动了,身就坏掉了,生锈了就坏掉了,你身体就有麻烦了。所以你看看名词里头「活动」,活就要动,不动就不活了,不动就死了,所以活一定要动。问你做什么活动?活就要动。身要动,心不能动。心要清净,你这个身虽活动也清净,它也不污染。所以养心要定,养心要净,养身要动。

  「动」里面最殊胜的、最有意义的,为众生服务,一切利益众生的事情我们要干。有同修问我,他说:「法师,你常常到处去走,坐飞机飞来飞去,累不累?」我跟他讲不累,我说:「我也可以教你一个不累的方法,你要学会了,一天忙到晚不累。」「什么方法?」「把身心放轻松,你就不累了。」整个放轻松就不会累,紧张就累,人不可以紧张。紧张的时候,一身都不自在,身心负担很重。心里头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身体放轻松,他怎么会累?这不会累,你就会很自在。一般人他为什么会累?患得患失,得失心看得很重,这个很累,这个生活很苦。所以身心都放轻松,生活愈简单愈好。

  饮食不能多,最好能够养成一个好习惯,三餐饭之外不吃零食。而三餐的量也不能太多,我们通常讲吃饭吃个七分、八分饱,足够了。不能吃得太饱,吃得太饱容易生病,那是不卫生的。饮食愈简单愈好,活动的量愈多愈好。诸位要知道,活动消耗能量并不多。消耗能量最多的是什么?妄想、杂念。这个东西消耗能量在比例上讲,大概是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妄念,心地很清净,没有自私,念念都为众生服务,你消耗的能量不多。所以一天有人吃一餐够了,吃两餐也够了,吃三餐分量就很少,决定不要吃得太多,这是养生之道。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0七集)  2000/1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07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缘,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这个太难得了,不求到极乐世界你求什么?所以应该一切放下。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的榜样,我们常常提到的,一部经,一句佛号,一向专念,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他圆满做到了。说实在的话,一个人像他那样的修持,顶多三年就往生了,他为什么要住在这个世间还住九十年,一百一十二岁才往生?他的寿命不是业报,他那个寿命是阿弥陀佛主导的,阿弥陀佛要他表法,叫他做一个学佛的样子给人看,什么叫学佛。不像他那个样子就不是学佛,像他那个样子真学佛。

  你看,头一桩事情,身见、边见、见取、戒取放下了。他不执著这个身体是自己,所以他的劳动、工作他不累。我们为什么会累?执著身是自己,做了几个钟头,累了,要休息了。他不需要休息,他不执著身是自己。所以他能够持戒,他不会破戒,那个戒律就是他的日常生活,正常的生活,完全融入了,这个得自在。打他、骂他、侮辱他、陷害他,他不生气,他没有觉得我很冤枉。觉得很冤枉已经著相了,他有我才会冤枉,他没有我的话,这个冤枉念头生不起来。他心是清净的,丝毫不染著。

  你细细观察这个老人,一生,因为小庙在乡下,乡下附近都是山地,也没人去开垦,他就开辟,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这个收成自给自足。他有这个体力,他不休息,年轻的时候,喜欢做,做到天黑还不肯收工。在山上,那个时候没有电灯,点油灯、点蜡烛,住在山上的人大概晚上八、九点钟就睡觉了。我们看到的是他每天三点钟起床,晚上肯定是八、九点睡觉。晚上做晚课,早晨起床做早课,早晚课都很简单,全是念佛。师父没有教他念一部经,他一部经都不会念,他就念阿弥陀佛。天大亮了,外面能看得见,他就出去工作去了,什么活都干。喜欢帮助别人,一生,到一百一十二岁都不需要别人照顾。你看破柴、舂米,米是稻米,是自己种的,要把稻子变成白米要经过很多手续,都是自己一个人干。他养成习惯了,他不知道累。无论干什么活,口里都是念阿弥陀佛,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干什么样的活也不耽误自己修行,修行跟生活融成一片,干什么都在念佛。

  他有没有得念佛三昧?肯定有!他不得念佛三昧,他怎么能见到阿弥陀佛?有人问他,你老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你说些什么?他说,我求阿弥陀佛带我到极乐世界,他不带我去,叫我留在这个世间表法。表法就是什么?做好榜样给念佛人看,念佛人要向他学习就对了,那真的是念佛人。万缘放下,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你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知道,那就是什么?开悟了,不开悟做不到,他开悟了。他生死了了,只是阿弥陀佛交给他任务,他把工作做好了,任务圆满了,佛就来接他。身体健康,什么毛病都没有。这是我们要细心去观察的,才真正了解佛法不可思议、净宗不可思议、这句名号不可思议。你只要好好念这句名号,决定得到阿弥陀佛冥冥当中加持你,什么问题自然就会解决。感应不可思议,全在真诚的信心。一般人念佛、念菩萨为什么没有感应?他心地不诚,信心不足,所以没有感应。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四三集)  2014/3/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64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头       不累)(五明学佛网:念头       不累)  

 梦参法师:朋友皈依三宝后,常有自杀念头,怎样处理? 

 达照法师:一个念头的巨大影响 

 明一法师: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郑石岩教授:换个想法更好 第一篇 当心第一个念头 

 梦参法师:照顾好念头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三)念头的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二)杀人刀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一)大机大 

 仁焕法师:念头就是一切软件 

 黄明尧居士: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则 1、在念头上 

 大安法师:《念佛圆通章》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空海(惟传)法师:何谓「打得念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