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慧长老: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日期:2014/8/21 8: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编者按:晚清民国时期,佛教界出现一些脱离世间的倾向,佛教变成专门为超度死人的仪式,佛教徒被人称为“避世主义者”。为此太虚大师高扬人间佛教思想,主张佛法要化导人间世,要改善人间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间佛教也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思想,虽然高僧大德对人间佛教的解读或有出入,但都希望能将佛法融入现实生活。其中,净慧长老倡导的生活禅理念,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如今已经形成一种潮流,在特定人群内影响深远。每年夏季,海内外有很多青年学子前往特定寺院,参加生活禅夏令营,体验生活禅的理念。净慧长老认为,修学生活禅有四个要点,核心精神可用八个字来表示。

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净慧老和尚与七十二位新剃沙弥。(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里的修行,当然不是仅仅局限于禅,也包括念佛、学教、观心,总之是指佛教修行的一切法门。因为一切法门都离不开禅定,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了“禅”。《瑜伽师地论》上列举了种种禅,其中还有“办事禅”。办事禅的意思就很近似于我们提的生活禅,不过生活禅的含义更广,它所要求的不仅是把禅落实到工作、办事中,而且要将禅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的天地是广阔的,生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社会生活,有家庭生活,有道德生活,有情感生活,我们要让这一切生活的领域里都充满禅的精神、禅的喜悦。那么,修学生活禅有哪些要点呢?修学生活禅有四个要点: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第一点,将信仰落实于生活。

这是说,我们要把信仰的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第一步要使信仰生活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举心动念、所作所为都要依据五戒、十善的原则,使我们的人格在信仰中、在生活中成为完整的人格,而不是分裂的人格。不能在寺院里或打坐时是这样,到生活当中又是另一个样子,那我们永远都不能与佛法相应。第二步是要以信仰化生活。我们要用信仰的原则、用佛法的精神,去逐步提高生活的品质,改善生活的环境,这样我们生活的品位就提升了。这当然包括物质方面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使生活的内容、生活的品质趋于净化、趋于完善、趋于崇高,要使那些低级庸俗的趣味、对感官享乐的贪求逐渐被涤除。由此,我们就会有和乐的家庭生活,就会有完美高尚的社会生活,那我们就有可能逐步实现佛化家庭、佛化社会。

第二点,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我们修行要时刻不离当下一念,当下一念处理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可见当下这一念事关重大,十法界的形成都从这一念开始。我们要让自己的每一念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含糊,在无明烦恼刚要萌动时,就要用智慧的光芒照破它,不可随它迁流。古德所说“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就是觉照当下一念的方法。我们如果能把修行落实于当下,那么我们就不必担心到腊月三十会手忙脚乱,不必担心最后一息不来时会前路茫茫。因为当下是一个永恒的概念,当下不等于是这一念,这一念过了,下一念还是当下;当下就作得主,时时处处就能作得主,这就是所谓“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能做到这一点,何愁生死不了,何愁烦恼不断,何愁圣果不成呢?所以各位,包括我自己,都要用“把修行落实于当下”这样一个高标准来勉励自己、约束自己。照这样去修,那我们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一切场合都能成为修行的道场,那就像佛典上说的“处处总成华藏界,个中无处不毗卢”。

第三点,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释迦牟尼佛应世说法,是要教化世间、净化世间,使这个有着缺陷和烦恼的世间变成美满清净的人间净土。这是佛法住世的一个根本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佛法就将被束之高阁、毫无用处,佛经也就只是一种古董而已。晚近以来佛教界出现了一些脱离世间的倾向,佛教成了专为超度死人的仪式,佛教徒被人称为“避世主义者”。太虚大师为此高扬人间佛教的思想,主张佛法要化导人间世、改善人间世。太虚大师的思想现在成了佛教的主流,我们都应该顺应这一主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理解佛法、修行佛法,去建设这个世间、改善这个世间,并觉悟在这个世间。六祖慧能大师说得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第四点,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佛法讲缘起,就是说任何个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各种条件而独立存在,万事万物都互相影响、互相关联。因此我们修行就不能离群索居、闭门造车,而应该将自己的修行与救度众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与一切众生同忧同乐。或者有人会问:这样我自己还能得到利益吗?当然能,而且还会得到大利益。因为,菩萨就是在利他之中实现自利,在觉他之中完成自觉。同时,我们能够将个人融于大众,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人际关系就会非常和谐,学佛的人也不会被误解为逃避现实、消极厌世。

上面的四点,既是生活禅的要点,也是我们在生活中修行一切法门的要点。总起来讲,这四点可以概括为我们提出的作为生活禅宗旨的那两句话:“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们觉得这八个字比较准确地概括了菩萨的根本精神,揭示了佛教在这个时代所担当的使命。觉悟人生就是智慧的体现,奉献人生就是慈悲的体现。我们既具有高度的智慧,又能有广大的慈悲心,奉献精神,那我们就能在当今时代把佛法的精神、佛法的形象很好地树立起来。

如果我们每个佛教徒都能成为积极向上、积极奉献的人,那我们在社会上就不会受到人家的讥嫌,就不会被说成是消极厌世。所以说,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八个字,看起来很平实,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我们拈出这八个字,一方面作为我们自己的座右铭,也希望认同生活禅的人都以此来勉励自己、要求自己。我赠送给各位的没有别的东西,就是这八个字,希望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本着“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精神去生活、去工作、去修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慧长老       信仰)(五明学佛网:净慧长老       信仰)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是否需要信仰 

 竺摩法师:由认识到信仰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惟觉法师:智慧的信仰─正信 

 周贵华博士:佛教信仰简论 

 吕澄居士:杜甫的佛教信仰 

 楼宇烈教授:《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魏道儒教授:宗教融合与教化功能──以宋代两种华严净土信仰 

 徐文明教授: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 

 李利安教授: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评析 

 李利安教授:中国化观音信仰的两重文化结构 

 李利安教授:论观音信仰的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