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因不同,果自然不同-不得不信的现世因果


   日期:2014/8/26 15: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前些天有幸和父母家兄等外出旅游,一路上有说有笑,家兄是学佛人,很精进,一路上讲了很多故事,讲着讲着就讲到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讲到了末学的叔叔,或许受情绪感染父亲也第一次讲起了自己,讲起了自己的一些故事。感念父亲叔叔二人虽一奶同胞,然而命运迥异,感叹之余,想附之笔端,令末学及晚辈们有所警示:

有道是“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将来果,现在作者是”换言之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父亲和叔叔的不同境地的“果”,恰恰追溯出二人多年来所种的不同的“因”。现举二三事以证之:

一、  二人境地(果)

父亲:身体健康,儿孙满堂,子女孝顺(主要是指兄妹,末学尚差),老有所养,衣食无忧…

叔叔:71岁还在打工,每月拿着400多元的工资,辛苦劳作,居无定所,鳏寡孤独,无儿无女…

二、  二人为人处事(因)

1.孝与不孝

父亲至孝,作为农家子弟,父亲当上工人后将所有的收入上缴奶奶,听从奶奶安排,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8口人,每年要从2400公里以外的大西北乘车回家看奶奶,那时火车很慢,要经历7天6夜左右的时间,中间要换5次车,一个人拿4个包(就是旅行包,没有拉杆的),用毛巾系上两个包,挎在肩上,一手拎一个。后来进城,父亲带上没有城市户口的奶奶(那时候吃饭凭票供应)到身边孝养,直到奶奶去世。

而叔叔十分不孝,在农村时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让奶奶很无奈,奶奶年纪大了,还得每天做饭给他吃,他常常对饭菜挑三捡四。东北冬天很冷,为了取暖得烧柴禾,可是叔叔经常连取暖的柴禾都砍不到,奶奶只能一瘸一拐(奶奶腿不好,又是小脚)上山捡柴禾烧炕。进城后,在13年的时间里叔叔没有看过奶奶,没有打电话给奶奶,也没有寄过东西给奶奶,可是奶奶去世前后,嘴里一直念着叔叔。

奶奶去世后我见着叔叔,他从未问起过奶奶,诸如生活的怎么样?怎么去世的?怎么安葬的等等。

2.善与不善

父亲做了很多好事,但是从未给我们讲过,若不是这次举家游玩,引出话题,他可能还不讲,学了传统文化以后我们知道为善而不为人知叫“阴德”,“阴德”荫及子孙啊,感恩父亲!

父亲是苦出身,对穷人有慈悲心,单位有一个神经有点问题的工友,钱总是不够花,到月底就没钱吃饭了,当时父亲在食堂工作,父亲耐心的与他沟通,在方便的时候偷偷给他些剩馒头们之类的,时常周济,此人虽然神经有点问题,但是多年以后,见到父亲依然竖大拇指;

班组长甲饭量很大,他和他的工友在单位干最苦的活,但是由于体制的限制,并没有对膳食量作出调整,导致经常吃不饱,家中孩子多而且小,负担比较重。父亲就与其约定在其值夜班时到饭堂吃饭,多给他们打点饭,让他们吃饱。

临时工乙,收入很低,家里很穷,经常为吃饭发愁,父亲就把饭堂剩饭剩菜送给他,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

工友丙孩子多,老婆没有工作,家庭条件很差,作为一线工人有没有关系,涨工资时,名额有限,父亲作为单位支部委员极力主张给其涨工资,后来工资涨了,家里的经济调节得到缓解。

……

叔叔呢,很少帮助别人,当时农村落实承包责任制,由以前的集体耕作转为家庭自主耕作,我们家缺乏劳动力,按常理叔叔应该看在父亲的面上帮助我们一下,可是叔叔从未帮助我们犁过一垄地,拔过一颗草。偶尔叔叔也会发点善心,帮别人犁犁地,叔叔犁到我们家的田地旁边也不会帮我们一下,父亲过年回来后听到此很心寒!

叔叔给别人帮忙全是为了利益,叔叔所谓的利益就是别人可以给他酒喝,只要给他酒喝,陪他喝酒,他就会帮忙,而且帮忙主要是红白喜事,象砍柴、犁地之类的事叔叔很少做。

对于贫人,叔叔的态度往往是讥讽,帮忙根本谈不上,能够不说什么风凉话就已经是不错了。

3.勤与不勤

父亲非常勤劳,我们在农村时,父亲闲不住,每年回来都要把家里很多事情弄妥当才返回工作岗位,比如家里一年的柴火,房子的漏雨问题等等;

在工作岗位上父亲年年是先进,经常受到单位的表彰。

叔叔很懒,如前连过冬的柴禾都不愿准备,叔叔自己的农田往往草长得很高他也不理会。最喜欢的事就是谁家办喜事、请客之类的他往往不请自到,这时他往往比较积极。

叔叔实际上是个聪明人,会很多手艺,比如电工、瓦工、焊工(锡焊)、篾工(筐编的很好)、木工等,应该说算个手艺人,但是因为懒惰从未见其用此手艺改善过生活,因此叔叔一直很穷,这个穷主要是懒,穷到什么程度,有一年春节叔叔连买一挂鞭炮的钱都拿不出,为了有点买鞭炮,年三十叔叔要卖柴禾换钱。

4.俭与不俭

父亲异常节俭,到现在为止,家里条件好了,父亲还是习惯穿工作服,很少主动为自己添置衣服。小时候父亲从西北回来,我们经常见到父亲穿的袜子都打着补丁。进城后发现父亲上班时骑着一辆很旧的自行车上班,除了工作服,没有几件别的衣物。

为了省钱父亲很少在外边吃饭,除了单位活动,受父亲影响我们也是,进城后很多年我们兄弟姊妹居然不知道牛肉面是什么味道(牛肉面是西北的主要面食)。吃饭时父亲总是不忍心将剩菜包括菜汤倒掉,至今依然保留喝菜汤的习惯。

叔叔,则完全不是,叔叔的原则是今日有酒今日醉,经常寅吃卯粮,在生产队时其会借支去消费。我们很小的时候,叔叔就有自行车了(那时候自行车是稀罕物),大概要父亲5-8个月的工资才能买到,父亲可是要用那点可怜的工资养活8口人呐,可以想象买一辆自行车是多么不容易,可是叔叔有了自行车后不是方便生产生活,而是到处炫耀,到处游玩。

叔叔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别人介绍他去粮库工作(工作一段时间表现好就可能转成正式工),看粮库,粮库里养了一些鸡,那时候鸡蛋较稀缺,粮库的负责人可能每天都没有吃一个鸡蛋那样的口服,但是叔叔就把粮库的鸡蛋每天早晨吃一些,终于东窗事发,被人辞退。

除了这些叔叔小时候还经常“填穴覆巢,伤胎破卵”,叔叔身手敏捷,爬树功夫极好,经常在上学的路上从一棵树上爬到另一棵树上(这也是功夫),捣毁鸟窝,将鸟蛋“没收”或者毁坏,有时甚至将喜鹊窝点火烧掉。可怜那些鸟儿,悲恻鸣号,他全然不顾,这样他上了几年的学,路边的鸟窝就遭殃了几年,被他损毁的鸟窝,破坏的鸟卵无法计算。

……

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父亲和叔叔兄弟二人完全是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年轻时种的完全是不同的种子,年老时收获的果实也完全不同,叔叔一辈子未娶,一辈子无子,一辈子无家,一辈子孤独的果,或许这就是“果报自受”吧!

写到此我很感恩父亲,也很感恩叔叔,感恩父亲,是因为父恩如上,难以报答!感恩叔叔是因为他舍弃了自己的福报,冒着堕地狱的危险,示现警示我们晚辈,切莫学他,要多行善事,而且诸恶莫作!我们也常常以此警示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切莫学叔叔,因为叔叔是家中的反面教材!

在此也希望叔叔能够早日了业,离苦得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现世)(五明学佛网:因果       现世)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一、观三宝出现世间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如何对治现世贪着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