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忏悔得安乐


   日期:2009/12/15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09年12月12日,星期六,农历十月二十六

  今天让人心生畅快,因为,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且明了错在何处。

  早斋前听到打板声,便搭衣准备用斋。来到斋堂放钵的柜子前,忽然发现自己放钵的位置是空的,心中生疑,才意识到昨天晚上用完药石刷钵时,好像有件什么事情叉开,钵没刷完,就留在那里了。没办法,赶快去水房去取。等刷完钵,再次来到斋堂门口时,已经开始念供了。犹豫了一下,还是进了斋堂。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心里却很不安。我想起以前执事法师好像有当众宣布过一种规定,凡是用斋念供一开始,迟到了就不用进斋堂,等念供结束了,再进来,先到佛台前顶礼三拜,才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用斋。而我刚才的举动,视这条规定如同耳旁风……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丛林的规矩,就如同军队的纪律。违反了,就要主动忏悔,接受相应的责罚。用完早斋,我就想着待会集体缘念时,要向大众忏悔。想是这么想,但内心还是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自己忘念这么重,别的法师和同学怎么看自己?唉!这个“我爱执”啊!可真是无处不在!可是,犯了错误,心里总是不畅快。就在这样想的时候,我慢慢回忆起师父最近斋前的第一次开示。那次开示讲到了丛林上殿过堂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培养一个人的集体意识和守时观念。现在想来,两者之间,第一个尤其重要。集体观念,也是一种大局观念的代名词,实际上是待人着想、待集体着想的那颗心。有了这颗心,自然能够促使自己守时。否则,就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集体的时间,于自心又能何忍?

  看来是自己的集体观念出了问题!没错,就是这一点!想到这里,内心忽然变得敞亮了!自己一直不喜欢过集体生活,安安静静地一个人待着,是最惬意的时候。这种生命的痕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陪伴自己,一直到走出校门,走进僧团,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地改善过。在僧团,我也总会有种种“正当”的理由,可以不上殿,不参加上大供,不参加公众的法事活动,一直逍遥于集体之外。似乎没有集体规矩的束缚,自己就很自由。实际上,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被自己的习气所紧紧的束缚住。当不得不和集体发生关系的时候,自己就会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当有关集体的事情来临以后,自己几乎缺乏面对这些事情的勇气和智慧,不但自己解决不了,更不知道找谁去解决。实在是没有比这种状况更糟糕的了。对于这一点,还是在一次师父严厉的加持之后,才比较深刻地意识到的。那次主要缘故是因为要办某件事,而我却找错了主管负责的人。尽管那件事已经过去近半年了,但到现在还像刚刚发生一样。现在看来,尽管当时也知道自己的错了,但对于之所以出错背后的根源,实际上还是朦胧一片。这种状况真是让人感到可哀可怜!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人总会反复跌在同一个陷阱,不能跨出命运怪圈的原因。我有注意到,后来师父再交代我做一些事情时,总会有意无意地问我办事的程序。师父的用心,是如此良苦!

  意识到这一点,内心的犹豫一扫而空,遂决定要向大众忏悔,而且是心甘情愿、心悦诚服的。下了这样的决定,内心真是无比的畅快,恰如饮了甘露一般。这时古人的一句话冒上心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自己当然不是君子,更不希望得到众人的仰望,只是希望将所犯的过失,如日月般昭之天下。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忏悔,因为自己的言行给众人带来不良影响而忏悔,真切地希望这种无形的影响到此为止,而且甘愿为将来导致的一切恶果负责。

  怀着这样一种心情,在集体缘念前,我找到了当执法师,将自己的希望提了出来。法师肯定了我这种态度,却没让我当众忏悔。我并不十分肯定法师的用意,但还是服从了法师的安排。其实,后面如何做,我觉得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生命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在悄然发生转折,对于这一点,内心确信无疑。

  一件平凡的事情,一次不平凡的收获,让这看似普通的一天,也因此具有了弥足珍贵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