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对澳洲净宗学会四众同修讲话


   日期:2014/9/1 20: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大家好。这一次回到澳洲来,参加图文巴的戒律学习的活动,时间大概有一个多月。

  学佛,戒、定、慧三学是一体,古人说,三学一源,佛法就兴旺了。这兴旺什么意思?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我们自己修行如法,得定、开悟、证果,整个佛法就兴旺了。所以要记住,佛法的兴旺在我自己,我自己不能兴,佛法就不能兴。从哪里学起?从戒律学起。现在佛法衰了,衰到极处,为什么会衰?把戒律疏忽了。戒律是佛法的根,禅定是佛法的本,智慧是佛法的花叶枝果。像一棵大树一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最重要?根最重要,不是花果。有好的根,自然有好花、好果;如果根出了问题,花跟果都收不到了。

  我从学佛开始到今年六十三年,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受过西方教育,有这些科学的概念,总认为学佛法我们要学智慧,要花果,不要根本。这个错了,所以学了一生不得受用。当年老师教我,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老师知道我们这些年轻人兴趣在什么地方,如果他强调戒律,我们可能就退席了,我不学这个东西。为什么不学?戒律是生活规范,佛经上所要求的,是印度人,不是中国人。而且释迦牟尼佛灭度到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多年,那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我们现在学它干什么?我们不想做印度人,不想做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人,我们是现代人,有现代人生活的方式。所以这个戒律的概念进不去。老师有善巧,他教我,我们约定的是每个星期见一次面,星期天,他会给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他要是有空,他会给我两个小时;如果他事情多一点、客人多一点,他会给我一个小时。每一次我离开,大师一定送我到门口,会在门口在我耳边上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慢吞吞的,一个字、一个字的说,说五个字,戒律很重要。我也是耳边风,我们就离开了。我跟他三年,这句话至少听了几十遍,总有六、七十遍,耳熟了。

  三年,大师圆寂了,我失去这么好的一个老师,心目当中最敬仰的、最尊重的老师过世了。我们有一些比较亲近的弟子,在他的火化炉,特别为他造了一个火化炉,跟一般殡仪馆不一样,特别为他做的。我们有十几个人,搭了几个帐篷,围绕在火化炉的旁边。他们那些人守了七天七夜,我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请三天假,在帐篷里面待了三天三夜。就认真反省,三年,老师教我些什么?除了大家知道的,第一次见面教我看破、放下。从哪里下手?他教给我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教我这些。最深刻的,一反省,就是戒律很重要。他跟我说这么多遍,我都没有在意。为什么说这么多遍?我就想一想,我想了两个星期才想通了。佛法是出世间法,不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就是要超越六道轮回,那戒律就很重要了。如果不想离开六道轮回,不走佛的教诲的路子,可以,学一点佛学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要真正解决问题,一定要遵照佛菩萨的教诲。

  这么多年来,前年,台湾的果清法师来看我,我的记忆很模糊了,他是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晚年最后办了一个内典研究班,他是内典研究班的学生。这个研究班只办了四年,是大学研究所,学生只有八个人。这八个人跟李老师学习三年以上,而且老师在所有学生当中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八个学生,六个是男生,两个女生。女生进入这个班的条件,当然第一个是大学毕业,女生,老师对她的要求,这一生不结婚,把这一生奉献给佛教事业,才能进这个班。八个学生都不错,最突出的就是果清法师,专攻戒律。告诉我,他有这个机缘,出家,师父支持他、护持他,他能够将一切放下,专门在戒律上下功夫,做了三十多年。我见面的时候非常欢喜,我们这个班上还有人才出来。这个研究班有六个老师,八个学生,六个老师,我也是在其中之一。现在,六个老师还在的就是我跟台中徐醒民老师,我们两个人在,其他的四个都往生了。

  这一次我特地邀他到图文巴来,给我们这边在家、出家同学上一堂戒律的课程,大概明天是后天他们就要到了,非常难得。我这个戒律,是章嘉大师用三年的时间,让我完全体会到,肯定这是必修的课程。戒律最重要的帮助我们放下,从哪里放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放下色尘,耳放下音声,这是真正持戒。它的效果就是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了,《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觉就是开悟。清净心现前就是阿罗汉,平等心现前就是菩萨,觉就成佛了,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成佛了。可见得戒重要。

  这个戒律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不容易,有这样的一个机缘,希望同学们不要错过。授课期间全程录像,将来这一套光碟,依照这个光碟学习也能开课程。戒律,专攻戒律要五年,在古时候无论出家、在家想学佛,首先五年学戒,出家在家都一样,有这个根基就能入门。像中国传统文化,从哪里学起?也是戒律,它不叫戒本,它叫《弟子规》,儒家叫《弟子规》,道家叫《感应篇》,佛教里面叫《十善业》,从这学起。至少也要花一年的时间,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落实,你才能入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入不进去,你虽然学,不能够契入;要想契入,一定要扎这个根。所以儒释道的三个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教育、扎根教育,这个根扎不牢,孔子来教你、释迦佛来教你都没办法。所以自己学,要把学的条件具足,我有这个条件,我有这个基础,能够接受,那学习起来不难。

  今天这一段的时间,我要特别给大家介绍的,净土宗近代的一位大德,海贤老法师。去年往生的,去年元月往生的,往生的时候他一百一十二岁。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生长在农村,从小就跟农田、农地结了缘,所以他的农耕的经验非常丰富。而且人很勤奋,一个人一生当中种了一百多亩地,是我们非常好的榜样,我要介绍给大家。我们要问,他有没有学戒律?有。学戒律的时间应该很如法,为什么?算今年算起一百一十三年之前,是清朝光绪年代,那个时候社会跟现在环境不一样,社会有传统文化,虽然比不上过去,比过去差,比我们现在的好太多了,所以有根有本。而且那个时候的出家人,传戒很认真,传戒的期限是五十三天,不跟现在一样,现在缩短了,三十天。我还听说有一个星期的,还有三天的,就学完了,那只是个仪式,过去社会大众不承认的。五十三天,可以学到一些基础,这个是我们老一辈的,我上面一辈的都受过这个教育。所以,他们对戒律虽然没有深入,三皈、五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他们做到了,都能够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有戒律、有威仪,所以他有很好的成就。这个老和尚,他的长处就是老实、听话、真干,具备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在我们现在社会里头很难找到,现在人不老实、不听话,意见很多,不认真干,所以我们怎么比都比不上古人。

  现在这个时代,往后亦如是,在这个时代里头,我们希望将来都能够生到极乐世界,都能够亲近阿弥陀佛,那么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学习哪些课程,我们才能够真正满自己的愿望,这比什么都重要。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会集的《无量寿经》,我们所学习用的经本,在这十几年当中,海内外许许多多人反对,让许多同学本来学这个本子都退心了,不敢学了,改变了。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批评的人也很多。有人来问我,我为什么不改?我说我不能改。为什么?我这个本子是老师传给我的,李炳南老居士,老师不会骗我,老师要我学这个本子,那我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这个本子没有交给别的同学,只交给我。所以我在海外弘扬这个本子,在中国大陆,黄念祖老居士也弘扬这个本子,在那个时代,二十年前,弘这个本子就是我们两个人,我们见了面无量的欢喜。我们决定不会改变,天下人都不学了,我一个人还是学,我不会改变方向,大陆言语说「不拐弯」,我们是一直学到底。讲了十几遍,早年是依李炳南老居士的眉注讲这部经,讲过十遍;现在是用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现在讲的是第四遍。从头到尾讲一遍要一千多个小时,所以一天讲四个小时,要讲满三百天,这部经才能讲完,愈讲愈有味道,愈讲愈欢喜。

  没有想到海贤老和尚为我们做证明,证明夏莲居的会集本正确的,字字句句都是佛说的,没有改变一个字,真经;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是正确的,完全用经论来做注解,他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总共一百九十三种资料,会集成注解,所以注解是正知正见,决定没问题;第三个,为我们这些人做证明,我们学这部经,学这个法本,依照这个注解来学习,决定没有错误。这是末法时期,我说了,世尊法运还有九千年,这个本子、这个注解在九千年当中会起很大的作用,一切众生依照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本修行,决定可以往生。

  这个老人,因为不认识字,师父决定是开悟的人,他的师父叫传戒法师,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一直念下去。他听话,你看他念了九十二年,二十岁剃度出家,就念这一句佛号。凭著他的条件,老实、听话、真干,这是他的条件,凡是有这个条件的人,念佛三年肯定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意思?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叫成片。凡是念到成片,你一定见到阿弥陀佛。

  念佛人往生,活在这个世间至少三次跟佛见面。第一次,就是你已经有这个条件了,佛会来通知你,来告诉你,你还有多长的寿命,到你寿命终了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往生,他会来通知你。这就是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忆是想,心里面想佛,常常想佛,没有间断,口里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口气肯定,必定见佛,佛一定会来通知你,或是在定中,或是在梦中,会很清楚来告诉你。有一些聪明人,见到佛了,知道极乐世界好,会要求阿弥陀佛,我还有寿命我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去。绝大多数阿弥陀佛都同意,就会带你走,跟你约定时间,三个月之后、半年之后,或者一个月之后,会跟你约定。这第一次见面。第二次见面是约定确切的时间,会约定到什么时候,几月、几日、几点钟,到时候你准定看到他。这第二次见面。第三次的时候他来带你走,带你到极乐世界去,他要不带你走,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你找不到,一定要他带你走。这个叫现前见佛。当来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往生的时候,你看到佛带著莲花,在他手上,你爬上他的莲花,坐在莲花里面,莲花就合起来。他把这个莲花带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等到在七宝池里面,你在那个地方转识成智,见思烦恼断干净、尘沙断干净,这是花开见佛,那叫当来见佛,当来是在极乐世界。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第一个证明极乐世界真有,第二个证明阿弥陀佛真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你想想看,这么样一个条件具足的人,我相信三、四年之间他第一次见佛。这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他见佛多少次?净土宗历史上记载,慧远大师一生见佛四次,从来没有跟人说过。最后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见过四次,见到极乐世界。人家问他,极乐世界像什么样子?他说跟《无量寿经》所说的完全相同。那我们现在夏莲老的会集本,《无量寿经》是最圆满的、最明晰的,这是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相信,不能怀疑。

  我听海贤老和尚这个光碟,我听了三十多遍。我劝大家每天听三遍,把它当作《无量寿经》来学习,它是《无量寿经》的总结,也是《无量寿经》修学的实录。海贤菩萨把《无量寿经》上,无论是理、是事、是因、是果、性、相,表演得非常清晰,非常难得,那就是一部活的《无量寿经》。一天听三遍,听上一年就一千遍,古人讲的「读书千遍」,那个一千遍,一天再念一万声佛号,一年保证往生净土,我们的时间就没有空过。稀有难逢,他来给我们作证转,给我们做证明,坚定我们的信心。愿所有同学都能够离开六道轮回、离开十法界,大家往生到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成佛。在极乐世界再普度众生,我们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老和尚为我们做这种表法、示现,我们非常感恩,这一生不能依教奉行、不能往生极乐世界,那就对不起他老人家一百一十二岁,修学九十二年。我们怎么能对得起他?所以一定要认真努力去看,会看上瘾,看进去之后欲罢不能,遍遍都有新的发现。这个发现跟《无量寿经》所说的相应,你看哪些他做到了,非常有味道,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戒律,我们要问,老和尚,老和尚戒律是圆满的。从哪些地方看?他没有瞋恚心、没有分别心,对人对事都是用清净心、用平等心。他说,看什么都欢喜、看什么都高兴,一生没有怨恨过一个人,一生没有发过脾气,这个我们要学。没有对哪个人不高兴,无论你怎么样欺负他、侮辱他,他都没有在意,没有丝毫怨恨。他的布施、他的持戒、他的忍辱、他的精进、他的定功、他的智慧,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大乘佛法在哪里?《无量寿经》在哪里?他从早到晚表演的,都在里头,我们要把它看出来,看出来我们才能够学会、才能学到,没有看出来你怎么学法?活的《无量寿经》。

  最后表法,遇到了这本书,宏琳法师编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稀有难得。他是完全告诉大家,坚定信心,不要被外面流言所动摇,那就错误了。人家说经不能会集,会集那是伪造、那是犯罪的,不可以用会集本。他举出非常详细的例证,佛法传到中国,第一部经《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不是佛说的,会集的,佛所说的这儿抄一点、那儿抄一点,抄四十二段。第一部就是会集的,你怎么能说不能会集?我们道场用的课诵本是会集的,还有,经忏佛事那些仪规、法本全是会集的,祖师大德会集的,如果会集本不能用,经忏佛事就没有了。现在寺庙是以经忏佛事为主,它全用会集本,这怎么讲法?所以这个没有充分的理由,只有《无量寿经》会集本错误的,其他都是对的,哪有这个道理?他说得非常好。

  古大德教给我们,佛法是一体,要肯定一体。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很好,开悟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经典里面,大乘经常有「一切法从心想生,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这大乘经上说了许多许多,这都说什么?整个宇宙跟我们什么关系?一体。为什么?自性是一个,法性是一个,都是从这个地方变现出来的。说得最清楚、最明了的《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把宇宙的来源、生命的缘起,这些万事万法到底怎么回事情,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跟现代量子力学家所发现的居然相同。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后,佛教不是宗教,是什么?高等科学,科学所发现的宇宙的奥秘,大乘经上全有。我学佛是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我从这儿入门,方老师告诉我,佛法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从这里入门的。学了六十三年,我完全肯定,不但它是高等哲学,还是高等科学。所以佛法讲的什么?它只讲五个科目,伦理、道德、因果,这是普世教育,是佛法基础的教育,好像是小学;另外一个是大学,向上提升,说向上一著是什么?高等科学、高等哲学。我们把基础的东西学好,至於高等科学跟哲学我们到极乐世界再学,不要在这里耽误时间。到极乐世界,为什么?寿命无量,这个地方寿命有量,到极乐世界无量寿,有好老师,阿弥陀佛是老师。不但你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诸佛世尊,你统统可以见到,统统可以向他们学习。

  所以,我们这一生当中无比的幸运,得人身,闻佛法,又遇到大乘,遇到《无量寿》,遇到夏莲居的会集本,遇到黄念祖的注解,稀有因缘。我的老师,上一辈的,他们遇到,很幸运遇到夏莲居的会集本,没有遇到黄念祖的集注。黄老居士的集注我是第一个看到的,我们的缘是在美国结的,他到美国去弘法一个月,我们在那里碰到了。那个时候他的注解刚刚完成,只带了一部,手写的本子,送给我了。我是第一个看到的,他的手稿本。我就问,向他请教,你有没有版权?他说你问这个干什么?我说没有版权我就翻印;有版权,我尊重你。他说没有版权,还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要我给他写封面,我都答应了。所以第一版在台湾印的,印一万册。我是头一个看到的,难得,这个注解注得好,上一辈的人没看到。必须要把这部经讲明白、讲清楚、讲透彻,人家才能生起信心,无量无边功德,我们认真学习。

  特别是海贤老和尚,用了九十二年时间把它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不能不相信。我们将来往生要像他那个样子,不要人助念,助念靠不住。你看他的母亲八十六岁往生,她也没告诉人,这一天告诉海贤法师要回老家。晚年,家里没人照顾,他把母亲接到寺庙里来,母亲一生吃长素。母亲忽然要回家,怎么劝也劝不住,他很孝顺,跟著母亲回家。回去之后,在小茅蓬里面,收拾干净,住在那里。往生这一天,她通知叫她的女儿、侄女,这最亲近的人,叫她过来,她自己亲自到厨房包饺子。吃完之后,这一家人团聚,吃完之后她坐在一张椅子上,双腿一盘,告诉大家,我要走了,真走了。说这一句话,「我要走了」,头一歪,真走了。这是什么?表演给她女儿看、给她侄女儿看,念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没有生病,身体一样也不缺。

  来佛寺的三个,海贤老和尚的师弟海庆,八十二岁也是这样走的,说走就走了。第三个表演是海贤老和尚,多么自在!往生这一天的白天干了一天活,早晨干到黄昏,在菜园里面浇水、拔草、整地,做到黄昏。有人告诉他,天快黑了,可以收工了。他就说:快好了,做完了我就不做了。没有想到晚上就往生了。这都是为我们表演,念佛人往生是自在的,没有病苦,没有哪里不舒服。一天还干到底,活一天干一天,没有说我今天要走了要休息,我好好念一天佛,没有。到晚上的时候,大家睡觉了,他念佛。等到人家睡觉醒了,做早课,他那里没有声音,灯是亮的。早课做完了,到他房门一看,走了。我们要有这样的功夫,念佛人都是这样走,个个都相信了,个个都肯学了。

  所以他的戒在日常生活当中,那是最圆满的戒律,就是眼见色不著色相,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体的接触,都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佛出世;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阿罗汉。我们今天六根对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有,这叫凡夫。我们要转凡成圣,在哪里转?六根在六尘境界上转,吃东西不要计较,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好吃的多吃几口,这是凡夫,六道凡夫。所以修行在这里修,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不执著。执著的就是阿弥陀佛,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不是叫你不看、不听、不闻,不是,又看又听又闻又吃没关系,不要把这个放在心上就对了。心上只有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至少要做到这样的功夫,我们就能有把握往生。再求阿弥陀佛加持我们,走的时候清清楚楚,像海贤老和尚这样自在往生,不要有病痛,拖泥带水。那不要有病痛,首先不跟一切众生结恶缘,这个太重要了,看到再不好的事情,不要有怨恨心、不要有分别心,千万不能执著,就好。

  这几天,图文巴这些戒律课程,欢迎大家去随喜。能够有时间,去学几天;没有时间,到那边随喜几个小时都是好事情。将来的光碟会出版、会流通,大家会请到,在家里学习。我的话就说到此地,非常感谢大家,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对澳洲净宗学会四众同修讲话  (共一集)  2014/8/29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32-063-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净宗)(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净宗)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