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学戒是修自己的清净心


   日期:2014/9/2 20: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好。学院这次的活动,特别邀请果清法师到这边来给我们谈谈戒律。

  中国传统文化实质的内容包括儒释道这三家,三家在这几千年当中已经融成一体,不能再分割了,说到中华文化一定会想到这三家。儒修行的根本是礼乐,道修行的根本是《感应篇》,因果教育,佛修学的基础是《十善业道》。而这基础的根,同一个根,孝道。可以说,孝是中华文化的根,儒释道的根,本是敬。孝敬这两个字,像树木,根埋在地下没看见,本是长出来了,这个最主要的主干称为本,从本再生干,再生枝,再生叶,再生花果。花果是很好看,大家看到很喜欢,表现在外面。什么表现?是孝亲的表现,是尊师重道的表现。学孝以父母做代表,学敬以老师、长辈为代表,如果没有这两个字,根本就没有了。在枝叶上去修行是不能成就的,修得再好,出不了六道轮回,甚至於可以说出不了三恶道。为什么?起心动念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是名闻利养、是七情五欲,这是六道轮回的根,心里面有这些东西,就离不开六道轮回。这些东西断干净了,所以修行修什么要知道。传统文化的理念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传统文化的方法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著重自见,不是别人教的,不是从外学来的,自见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自见。所以这次我回来,果清到这边来,我说我一定会来做一个影响众,希望这次教学能有成就,能有成绩可观。

  听说本地的大学邀请我做一个讲演,题目大概是「什么是高等教育」。有人问我什么是高等教育,我说圣贤君子是高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所教的,就是成圣、成贤、成君子。圣人是佛,贤人是菩萨,君子是阿罗汉,都要有所成就。这个成就的根就是孝亲尊师,离开孝亲尊师不会有成就,纵然有成就,乃至於辉煌的成就,也是昙花一现,过后就没有了。真正成就是万古留名,那个根要扎得牢,这比什么都重要。

  果清师我认识他三十多年了,他那个时候大学刚刚毕业,他今年好像是六十七,六十六还是六十七,是我在台中,李老师办内典研究班(老师一生只办一届,四年),招收的八个学生。这八个学生都大学毕业,参加慈光大专讲座应该是二、三届以上,所以老师对他们都很熟悉,从学校毕业,品德优良的,参加过几次大专讲座,老师细心观察提出来的。这八个人在台中学了四年,老师有六个,六个老师现在还在的,两个,其余的四位老师都往生作古了。剩下来两个,一个是我,一个是徐醒民,台中徐醒民居士,他小我一岁,今年也八十七了。所以他前年到香港来看我,我非常欢喜,他能够一门深入,在戒律上学了三十多年,也是不拐弯,非常难得,因为儒释道要不从根上去学习,那是假的,那是半路出家,那个不行。所以我让定弘师到他那去学习,希望能学五年,中国古时候五年学戒。

  现在我们在斯里兰卡建立一座佛教大学,佛教大学我给他们建议开律学院。要进这个学校,先去读律学,读五年之后,你才有资格在大学里面选科系研究一宗一派,没有五年戒行的基础,这个大学不收。学校也很尊重我的建议,这个样子慢慢把出家人带向正规的方向,才能够达到佛法兴隆的目标。为什么要在斯里兰卡做?现在全世界,佛教就剩这一个地方,斯里兰卡。他们学佛,学佛的人,佛教在那边很兴旺,学佛的人数,他们国家大概百分之七十五都是佛教徒。他们的佛教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家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他做到了,全面做到了,从总统到底下的人民。所以在那边办学,在学校学的,离开学校你就能看到,你看到每个人都把它做出来了。在我们中国做出来的只有海贤老和尚一个人,在斯里兰卡差不多有一千多万人都能做到,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修学的氛围,非常难得,真正把佛教兴旺起来,发扬光大。

  戒很不好学,很容易走偏差。什么是偏差?我持戒,我很清高,我有威仪,对那个没有学戒律的,没有威仪的,轻视他,这就坏了,你的戒学歪了、学偏了。为什么?修戒的目的是什么?得清净心,因戒得定。《无量寿经》上「清净平等觉」,清净是禅定,小乘的禅定,声闻缘觉所证得的;平等心是大乘的禅定,三乘菩萨证得的。你怎么会还有我?学佛头一个,你看证须陀洹,五种见惑要断掉你才能入门。用什么方法?用戒律,破见惑,恢复清净心,这就对了。如果轻慢人,瞧不起人,这是什么?狂妄自大、傲慢嫉妒都会生起来,这种戒律学了之后,结果还是免不了三途恶道。

  佛门里有个传说故事,我没有细心去研究它,但是用意很深刻,说唐朝南山戒律祖师道宣律师。有一次窥基大师要经过终南山,就通知道宣律师,想到终南山去访问他,经过。道宣律师听说了,我们也常常听说,窥基大师是三车法师。这三,他要出家,他提出条件,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个我要带一车金银珠宝,富僧,他是贵族出身的;第二个他喜欢读书,要带一车书;第三个他还有些嗜好,他都要带著。玄奘大师同意了,玄奘是他的老师。所以这是不守戒律,没有戒律的。道宣律师持戒严格,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天人送供,他每天这一钵饭是天人送供,所以就想来表演给窥基法师看看。你看看,我每天天人送供养给我。结果这一天来访问的时候,中午天人没送供养来,他非常失望。到第二天天人才把供养送来,他就责问他,昨天为什么没有来?他说昨天大乘菩萨在山上,满山都是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律师才真正生惭愧心,把人估计错了。什么是戒律?清净心是戒律,这个一定要懂。我们修戒律得清净心,修了戒律反而心更不清净,那不就错了吗?所以五种见惑要记住,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要把这五种错误的看法放下,学戒律才真正能得戒。

  海贤老和尚持的是什么戒?我相信是出家戒律。他那个时代民国以前,他出家的时候是民国九年,在那个时代,佛门传戒是五十三天,不像现在,现在很草率,只有形式没有实质,那个时候还讲求实质,还要求戒子真干。师父,传戒的师父,戒坛里面三师,还有引礼师,个个都是新戒的榜样、新戒的模范,他们真正做到,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所以有好榜样。我们这一代都看不到了,我们这一代传戒的时候,三十二天,就打对折了,许多东西都是表面的,都没有讲清楚,都没有讲明白,也没有要求我们真正严格去做,没有,所以统统是形式。现在更马虎了,这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我们知道非常重要。

  我对於戒律有很深的印象,是受章嘉大师的教诲。我们是知识分子,学佛是想研究经典里面的智慧,重点放在这里。戒律是生活行持,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我们脑子里头,古印度的那种生活方式,我们现在还要去过吗?讲不通,所以对於戒律自然产生排斥。可是章嘉大师,我们是跟他一个星期见一次面,我离开的时候他会送我到门口,一定会说一句戒律很重要,说这么一句,我也没在意。听了三年,大师圆寂了,特别给他做了一个火化炉,我跟甘珠活佛这一帮人都是大师的弟子,在那里搭了两个帐篷,守了七天七夜。我因为有工作关系,我只能请三天假,在帐篷住了三天三夜,反省这三年章嘉大师教我什么?我跟他学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句话,戒律很重要。为什么给我说这么多遍?我就认真反省,我想了两个星期想通了,佛法是出世间法,不是世间法。世间法,夏商周的礼都有修订,但是戒律是超越六道轮回,超越三界的,你一改变就去不了了,那变成世间法了。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开始读戒律的典籍,才看这个东西。但是看这个书的人不多了,真正照做的更难了。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一定要学心地戒,修清净心,那就是说,外面要跟一切大众和光同尘,里面一尘不染,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我们的方向目标是求生净土,将来生到极乐世界。海贤老和尚就表这个法,他表了一辈子,九十二年,心上一句阿弥陀佛,为我们做证明,西方真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跟阿弥陀佛见面,见多少次?我估计不会少过十次。他随时可以走,为什么不走?他有任务,阿弥陀佛交给他的,表法。表什么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肯定我们现在所用的夏莲居的会集本是真经,字字句句都是佛所说的,一个字都不假;第二个,表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是正解,正确的见解,他是用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来注解这部经,所以这个经,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集注,不是他自己的,是集注,集经论跟祖师的开示,决定可靠,没有偏邪;第三个为我们表的,是我们这些年来依照这部经、依照这部注解来学习没有错误。我们的心就定了,只要真正照这个去做。

  所以我后面有一篇总结,把我的看法、想法,我所见到的,写在总结里头,我认为他这个光碟,他这一篇文字,就是《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总结。《无量寿经》无论讲事讲理,点点滴滴你细心观察,都在老和尚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我们要认真跟他学习,一天这个光碟要看三遍,要念一万声佛号。一天你看三遍,一年就是一千遍,「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真有把握。记住老和尚千言万语当中有一句话是真言,「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这一句话是老和尚的真言,九十二年的表法就是这句话,我们得真干。希望我们跟随老和尚,将来往生阿弥陀佛来接引,老和尚一定在阿弥陀佛身边,我们都看得到。

  所以我这一次来,主要是看看大家,跟大家一起来学习戒律。更希望的,我们坚定念佛的信心,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好,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净宗学院午餐开示—学戒是修自己的清净心  2014/8/3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32-065-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学戒)(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学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菩萨优婆塞戒(在家菩萨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4、不妄语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3、不邪YIN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2、不偷盗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1、不杀生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受持菩萨优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不持五戒的果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