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念佛功夫在哪?怎样才是真念?


   日期:2014/9/3 9: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夏莲老居士念佛实修的心得体会。我们选了两首偈子,我先把这两首偈子读一读:

  【唇皮虽动意纷纭。己尚不闻佛岂闻。真念始能得真感。自欺只可引魔军。】

  【念来字句用心听。自唤自醒还自应。妄想千般都莫管。声声佛号要分明。】

  这两首偈子是夏莲居老居士真实的念佛体会,这完全是他自己念佛的功夫体现出来。念佛该怎么念?我们在此地只念了两天,不知道得到一些法味没有。如果说好像念起来还是很多的妄念,功夫不能得力,原因是在哪里?夏莲老居士这里给我们指出来,如果光是口念,『唇皮虽动』,嘴唇在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念,意念纷纭,就是妄想纷飞,想这想那,我们念佛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些状况,念著念著,那个思想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一会儿想到工作上的事情,一会儿想到家里的事,一会儿担心家亲眷属会有什么状况出现,一会儿又想到将来前途、以后的打算,反正种种念头,都是妄想,都是意念纷纭。这样念,功夫不会得力。自己念佛的时候如果打妄想,肯定就把佛号给丢掉、忘掉,嘴虽然在动,心不在佛上。自己听不到自己念佛,这个就不能够算真念佛,那就白念。

  所以念佛功夫在哪?自己能听到自己念佛声,哪怕是再小,哪怕是金刚持,就是你嘴唇虽动但是不出声音,叫金刚持,但是自己都晓得自己在念佛,都听到自己在念佛,这一句才是念得真、念得实在。如果自己听不到自己念佛,这偈子里说的,『己尚不闻佛岂闻?』自己都听不到自己念佛,阿弥陀佛怎么能听到你念佛?所以那句话是白念。一定要句句听得清清楚楚,这叫真念。你真念才能得到真感应,这个感应是跟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感应道交的。四十八大愿里面其中第十八愿特别说到,「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十念是真念。这真念里面包括你至心信乐,你真愿意赶快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面见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自己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念。如果说我现在还不想去往生,现在往生太早了,我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办,我还担心自己家里人要照顾…反正可以说出一千个理由说明为什么现在先不要往生,那个念佛就不叫真念为什么?你不是至心信乐,你到极乐世界这桩事情不是你最希望做的事情,可能是排在第二、第三,这还不错,可能还排不上号。要怎么样?把这桩事情排在第一重要的事情,这才能叫真念,你才叫至心信乐你所做的一切善事功德都是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这个心,你念这个佛才会有真感应。这个感应就不可思议,现在虽然没往生,阿弥陀佛加持你、照顾你,你会事事吉祥如意、天天法喜充满,临终的时候决定蒙佛加被,让我们能够像「西方发愿文」里面讲的,「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正念分明,舍报安详」,这个就是感应。

  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要把这桩事情看得最重要,不能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是什么?嘴上虽然说要往生,实际行动跟这个愿都不相应,这叫自欺。自欺就引来魔军。这个魔军,军是指很多很多,像军队一样。魔到底指的是什么?魔有四种,第一种,是我们的身体,五阴魔,色受想行识,我们肉体、我们的精神都受折磨,这个魔是折磨;还有烦恼魔;还有死魔;还有天魔,天魔是指外面的环境的诱惑。我们身处这个五浊恶世,可以说一出到外面,见到都是魔、都是诱惑,内里有烦恼,还有身体种种不适的感觉,还有生老病死,这些统统都是魔,都让我们生烦恼。我们也看到有念佛人为什么常常会生烦恼,你说他不念?他也念,一天到晚都泡在念佛堂,可是他为什么还生烦恼?从这里去检点是不是真念、有没有自欺如果说我们念佛,还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很多很多的计较,对自己的名闻利养很计较,有很强的得失心,稍有不顺意可能就会大发脾气,甚至会骂人,这些统统都是没有放下。嘴里说我已经都放下了,其实没有放下放下的人是什么样子?什么都不计较,好也好,不好也好,什么都好,这叫真放下。真放下,你念佛是真念。这是第一首偈。

  第二首偈,『念来字句用心听,自唤自醒还自应。妄想千般都莫管,声声佛号要分明』。夏莲居老居士教我们念佛的窍门在哪儿?窍门就在於用心听三个字。你念这句佛号,念四字也好、六字也好,每一字每一句都要用心去听。一开始你要刻意的用心去听。当你用心听自己念佛号的时候,你其他的杂念就掺杂不进来。一旦这个心松弛了,你很多杂念就会现形。为什么?妄想杂念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这个太难太难断,如果不是刻意的用念佛来扫除我们的妄念,我们这个念头没有办法放下。所以念的时候要用心去念、用心去听。自己念佛叫自唤,这个唤是叫唤的唤,把它念出来是叫自己,把自己的自性唤醒。自性是觉,这一句佛号就代表著自性觉。你念一句佛的时候,你这一句当中是觉悟的,你听得清清楚楚、分分明明,这时候你心是灵明觉照。然后你用心听,用心又把这佛号收回去,这叫自应。每一句都是这样,用心念出来,念得清清楚楚,用心听进去,听得明明白白,这样的念法,功夫很容易得力。

  如果有妄想怎么办?妄想肯定有,不可能没有妄想,我们是凡夫,「妄想千般」,千般是比喻,太多太多。你静下心来五分钟时间试试看,你去念念佛,你会发现这个妄想就一直在冒。冒了怎么办?「妄想千般都莫管」,你不要管它,冒就让它冒去,不要去理会它,你一理会它,你就被它影响;你不理会它,它影响不了你,你就专注在听自己念佛就行了。你不要跟著妄想走,甚至也不需要起个念头说「我要断妄想」,不需要。你想著要断妄想,夏莲居老居士讲得好,说不断妄想,「欲断妄想,去一添两」,你刚想断妄想,想去这一个妄想,你添了两个妄想。原来一个妄想,现在又加一个「我要断妄想」,这两个妄想。愈想它愈多,跟它纠缠在那里没完没了。不要理会就可以了,就是专心听自己念佛,声声佛号都要分明,不能够轻易放过一句佛号。「声声佛号都分明」,假如我十分钟之内,我就念这十分钟,这十分钟佛号分分明明,这十分钟叫十分钟的功夫成片。假如我一小时当中,每一句佛号都分分明明、清清楚楚,这一小时当中功夫成片。你要什么时候炼到二十四小时当中这句佛号都是分分明明的、清清楚楚的,你就是真正功夫成片。这个时候你决定有把握往生,而且你往生自在,甚至功夫高一点,你想什么时候走自己选择时间,想多留一点时间在世间也不碍事,想早一点走也可以,你看这多自在!

  我们这一生要求就求这一个目标,其他统统是假的,这世间都是梦幻泡影。我们今天听《八大人觉经》,这里头告诉我们非常重要的理念:世间是苦空无常。我们的身体是无常、无我、不净,要把这些放下,我们所希求的是回归我们本来的家乡,那是极乐世界,要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己本来的面目,回到极乐世界,就是要恢复自己阿弥陀佛无量光寿的本来面目。有这样的愿望,这是真正的智慧,对这世间什么都不留恋。所以平时我们要检查自己有没有放下,这个重要。如果说我还有烦恼,还有很多的执著,甚至贪瞋痴还很重,那自己一定要警觉,这种功夫往生没把握。念了这么多年,如果往生还没把握,这个可真得要猛然觉醒,不可以再拖延下去,办生死大事要紧。错过这一生的机会,再找第二次机会就难了,恐怕是无量劫!蕅益大师讲,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你是不是真信、你是不是真愿求生净土?信愿怎么检查?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还会不会起烦恼?还会不会计较人我、计较得失?还会不会有这些自私自利的念头?还会不会追求名闻利养?还会不会希求五欲六尘的享受?有这些念头,统统都说明我们信愿不够坚固。信愿不坚固,往生就没把握。信愿坚固,念佛念得多、念得少都不碍事,你决定能往生。你念佛念的功夫高,你品位高;功夫稍差一些,譬如说事情很多,你念佛时间少,平时用功的时间少,功夫差一些,也不碍事,你决定得生。为什么?你有真信真愿,你那一念都是真念,到临命终时候,你很自然就放下了。你一放下,只要念一句佛号,临终一念,必定得生。

莲公大士净语选讲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10/3/6  中国云南晚晴轩  档名:57-014-000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放下)(五明学佛网:念佛       放下)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