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既养且敬方为孝


   日期:2009/12/1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的一位邻居虽与父母分居,却是个左邻右舍无不夸奖的孝子:每月按时给年近古稀的父母,送数额不算少的生活费,据说,他妻子在钱财上也从不吝啬,老人的生活可谓丰衣足食。然而老人仍时常叹气,原因是在生活上儿子、儿媳对他们都没的说,只是除了送钱、送东西以外,很少再看到他们的影子。
&n
bsp; 看来,物质生活固然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但仅此还不够,因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人还要有精神生活,二者兼备,才称得上美满幸福,而后者在人的晚年生活中尤为重要。孔子曾说过:“今之孝,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强调对父母不仅要做到“能养”,还要“敬”,这才是孝的最高境界。所谓“敬”,用现在的话来说,即“精神赡养”。所以为人子女者,不可像我的那位邻居那样,简单地将孝心物化为金钱,自以为在物质上善待父母,就算行了反哺之义,尽了孝道。其实,在物质生活都已经大幅提高的现今社会,“养老”容易“敬老”难。比如几代同堂的家庭,在礼节上尤要注意长幼有序;处理一些家庭问题时,尽可能多地征求和采纳老人的意见,使其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仍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父母分居的还要勤加探视,多给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父母入住社会福利机构的,子女更应常去看望,使老人免生失落感。
只要有孝心在,以上所说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到。前些年,黑龙江省有个72岁的王一民老汉,当他看到年近百岁的老母亲整天在家里扒窗子往外瞅光景的模样时,心里很难受。于是,他弄了辆三轮车,搭上篷子,里面铺上厚厚的4床被子,让老母坐上,自己脚踏三轮车拉着老母亲到吉林、沈阳、秦皇岛、北京、石家庄、济南等地旅游观光,他的目标是要拉着母亲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位古稀老人为了让老母亲精神愉悦,尚能脚踏三轮拉着老母游走四方,我们还有什么颜面为自己寻找对老人“养”而不“敬”的理由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既养且敬方为孝)(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既养且敬方为孝)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