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索达吉堪布、净土法门法师禅密净三宗大德开示《弟


   日期:2014/9/12 18: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什么是利益众生的!】
宣化上人

我们万佛圣城,设立有小学、中学、大学。办小学就是尽量教这些学生,怎样爱护他的身体。为什么要爱护身体呢?你爱护身体,这就是一个「孝」的开始。小学的责任,就是老师尽量灌输他们孝道的道理,令他们知道守身如玉,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还要爱惜自己的家庭。

所以我们的小学,就是尽量教学生怎么样尽孝道,怎么样令父母欢喜,顺从父母的意思。因此我们这个小学里,必须要读《弟子规》。这《弟子规》就是做学生、做儿子的一个规矩,所以必须要把它读会了。这是中文本子,然而我们也有英文的翻译。这是我们小学的宗旨,要教学生来「尽孝道」。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八日 宣化上人开示於万佛城

 


索达吉堪布

可能有人会想:“《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我现在都是大人了,没有必要学这个。”这种想法不正确。虽然你不是小孩子,但古代小孩所受的教育、所具有的德行,我们这些成年人,乃至出家人都不见得有。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应该学,诚如《戒律花鬘论》所言:“不知理,六十岁也孩童。”尽管你在年龄上已经成人了,但如果德育上一片空白,那就是“孩童”,就该接受这种教育。尤其现在很多学校只重视分数,德育方面却没有引起重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即使拥有高超的智慧,但没有德行的话,那他的智慧依靠什么而成长?这是个大问题。

还有些人想:“我们作为出家人,学《弟子规》根本没用,因为它是世间人的童蒙教育,而我已经看破世间了,再学这个岂不是多此一举?”这种观念也不对。出家人若不懂得基本的做人规范,那在僧众群体中也好,发心利他的过程中也罢,连人都做不好的话,还想要成佛利益众生,恐怕更是遥不可及。

所以,从各方面考虑之后,我觉得即使在成年人中、居士团体中,乃至出家僧团中,学习《弟子规》都有必要,一个人学和不学肯定有很大差别。

——索达吉堪布《弟子规另解·第一课》

最近,我要求各地的孩子都学《弟子规》。如果从小没受过慈悲的教育,以完善人格,长大后再去扭转,恐怕非常困难。只有小时候把这种教育一点一滴渗入心田,长大以后,知识与德行才会用于生活当中,对家庭、团体、国家乃至全世界和平,起到重大的作用。所以,本论讲的虽然只是今世的法,但学大乘佛法的人也有必要去行持,以此愿一切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获得圆满的断证之果。

——《弟子规另解·第二课》

这次学习《弟子规》,我们是要求大人先学,先了解传统道德的重要性,之后再传播给子孙。这样做了,有智慧的人应该会思考这些道理,如此一来,也许会对这个时代起一点作用

——《弟子规另解·第五课》

与显宗、密宗的甚深教义比起来,《弟子规》的内容浅显易懂,即使是文化不高的人阅读,也可一目了然,不会有太大难度。但如何将它的思想落到实处,融入生活中去,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次讲授《弟子规》,我们是让大人先学,想方设法让他们懂,然后再传给下一代。因为将来社会的命运在孩子手中,如果现在不学,长大成人后没有这种理念,对人类的损失会很严重。所以,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把它传入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接受。

其实,这本书的内容,本来就是汉族自己的传统美德,并不是其他民族的思想,所以,在你们的骨髓里,原本就有这样的血液。然而,这种文化若没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光是声称属于这个种族,也不一定起什么作用。就像一个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从小对那里的文化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汉族传统在他脑海中会一无所有。即使他自称是中国人,除了DNA能表明他的血液里有老祖宗的印迹外,身上也找不到任何东方文明的影子,这是非常可惜的。

对我来说,汉地文化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第一是禅宗思想,因为禅宗的公案及顿悟教言,与密宗成就者的事迹非常相似,所以相当有价值;第二是净土宗思想,因为它简便易行,便于成千上万人行持,可令念佛法门广弘于世,这种弘扬方法很值得随喜;第三就是现在所学的圣贤教育,这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虽然它未涉及出世间道理,但今生做人做事的基本礼节、规范和行为,也是极为深奥的一门学问;第四是素食观,汉传佛教所重视的这一理念,尤为值得其他民族借鉴。

——《弟子规另解·第九课》

所以,我们要求中小学的孩子一定要背诵《弟子规》。学院的“文殊小学”今年也必须背,到时我会一个一个抽查,谁背不下来的话,就在全体僧众面前点名。老师们也一定要认真负责,现在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相信应该没问题。
还有大学生,不管佛教大学还是世间大学,都应好好学习这部论典。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虽说当今大学缺乏这种理念,但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对这些进行学习、深入观察。可能有人认为:“小孩子学
《弟子规》是理所当然,但大学生应该不用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大学生也要上这门课,因为里面的每一个问题,对他今后步入社会都至关重要。如果缺少了这些,那他与社会各阶层的人交往时,恐怕会格格不入,做任何事情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

——《弟子规另解·第十五课》

譬如我们这摆个天平,天平这一边是《弟子规》,这一边放的是五经、十三经,甚至於《四库全书》一大堆,我说它在天平上是平等的。他听了我的话非常疑惑,他不能理解。然后我就告诉他,儒家所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就是这一堆;《弟子规》呢?笃行。如果这一大堆到最后都不能笃行,不就等於零!还不如《弟子规》。《弟子规》起作用时,他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个里头没有。所以这边是学问,这边是落实,知行要合一;知,不行没有用,还不如能行他不知,这有好处。这他听懂了,行重要!孔老夫子做到了,你看他处事待人的态度,这是他的学生说的,夫子待人接物表现出的德行,温良恭俭让。我们读孔子书的,学儒的,这五个字有没有?如果没有,那就不如天平上这一份《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比不上!这一千零八十个字,总共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做到了,别人都赞叹你;你没有做到,你再好的学问,人家也瞧不起你。「能说不能行」

——净土法门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0四集

菩萨八万四千细行从哪里来的?十善展开的。你就知道儒家也讲三千威仪,从什么地方展开?从五常、四维、八德展开的;换句话说,就是《弟子规》展开的。你们细心去观察,《弟子规》文并不长,一千零八十个字,你想想,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不是统统在里面?你能找得出来,统统在里面。所以《弟子规》做到了,儒家所讲的笃行你就真的落实,落实笃行,那个人是圣人、是贤人。真正落实,你去读四书五经、十三经你才会读出味道来,你才有真正的体会,孔子是存的什么心,孟子是什么心,你能体会到。为什么?你的心跟他的心一样,不一样体会不到。所以他的言,字字句句里头有味道,佛法里面叫法味。

——《无量寿经菁华》第十集

所以我今天在澳洲,要求净宗学院同学学《弟子规》。《弟子规》这一个小册子,就是落实根本道德的理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 《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五六集

《弟子规》不是教小朋友念的,错了,《弟子规》是父母在家里头做出来给小孩看的。小孩一出生眼睛张开就会看,耳朵就会听,他已经在那里模仿了,他看父母怎么样对他的父母。所以看父母对他的父母那么孝顺,他就学会了,父母怎样对兄弟姐妹。所以《弟子规》是在家里父母先做到,让这个婴儿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一千天天天在看。凡是不善的,决定不能让小孩听到,不能让小孩看到,不能让这个婴儿接触到。这一千天要好好的守住,让他见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纯正的,这叫扎根教育。

——《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一0集

《弟子规》是家教的集大成,《弟子规》自始至终一千零八十个字全都是教诚敬,真诚恭敬。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三岁,就是说他学了一千天,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父母做出这个样子给他看,表演给他看,他学会了,八十岁都不会改变。对父母恭敬,对长辈恭敬,对兄弟姐妹恭敬,对一切人他都恭敬,乃至於对花草树木,对大自然都有敬畏之心。这样教出来的。你不从小教,他四五岁、六七岁你再教他,来不及了,迟了,他接受这个扎根教育的期限过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八一集 

《弟子规》重要,《弟子规》是什么?伦常道德的落实,烦恼业障习气的放下。对父母不尊重、不孝顺是业障,真的,要没有业障,哪有不孝顺父母的道理!天经地义,你肯定有业障,业障放下,自然就孝顺,对人自然尊重。自己有业障,自己不知道,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明眼人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他们看得非常清楚。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四八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德       弟子规)(五明学佛网:大德       弟子规)  

 大德已去风范长存(接受台湾法鼓山张光斗居士一行 

 怎样成为现代的大德 

 杨维中教授:唐初三阶教大德惠恭行历及其佛学思想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王维)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王维) 

 药师山·紫虚居士:佛教高僧大德禁绝食色二欲,是否违反人性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 

 蔡礼旭老师: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3、般若为导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1、诸方大德为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0、“兔”“鼠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7、威仪寂静不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