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介绍

 百年高僧之:生死心切的默庵法师


   日期:2014/9/13 15: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默庵法师(1839~1902),字真源,号上仁,晚号默庵,是近代南岳著名高僧。太虚大师赞其曰:“默庵法师乃湘僧近百年来最有学行者,尤善天台、慈恩宗义。慈恩宗义重光震旦,公[1]与默庵法师为力亦多也。”亦有誉其为“衡山僧林之瑰宝”者[2]。民国刊行之《海潮音》及今人所著之《湖南佛教史》[3]、《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4]等均载其事迹。

法师系湖南衡阳人,生于清宣宗道光十九年,俗姓周。其父学儒,不幸早逝。法师幼年聪颖敏捷,读书一目数行,作文出类拔萃。行年十七,尝到衡阳雁峰寺求学,某日抄《金刚经》,至“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句,倏然有出世想。咸丰七年(1857),母亲催促法师娶妻成家,其悄然逃往衡山南峰寺[5],礼普照禅师剃度出家,传承湖湘乘云宗为第三十五世。据其所著《清僧纪略》载:其师普照禅师,号无量,衡州清泉(今衡南县)朱氏子,道光间礼元应禅师出家,苦行精进,具大辩才。

咸丰八年(1858),法师具戒于南岳福严禅寺翠庭上人。后闻祝圣寺量禅师法席甚盛,往受心印,接法临济宗为第四十代。越明年,法师又参法云和尚于郴州。据《清僧纪略》载:法云和尚系郴州苏仙岭长老,有至行,曾于道光末传律衡阳大罗汉寺,寺院缺少水源,和尚指地出泉,清香甘冽,饶益众生。后移居普济寺,百废俱兴,颇复旧观。同治初,和尚为郴州干旱而祷雨辄应,堪称神僧。和尚善巧度化,曾指导乘云宗恒志禅师等参禅获悟。法师在法云和尚处聆听教诲,深入教义,不久即能圆融佛理,亦能贯通儒书,教内外好学者,多喜与游。法师厌倦俗情,勇于向上,遂避居南岳己恭岩[6],与淡云禅师互相策进。日后淡云禅师出山亦能慈悲济世,中兴南岳诸丛林,人誉为“佛门迦叶”。法师在山隐居,日间砍柴作务,夜里修习禅观,多年坚持头陀苦行,粗重习气尽除。

同治元年(1862),法师不忍独自解脱,大愿化度有情,遂出山游历九华、五台诸圣地,遍参当代尊宿。后返居南岳福严禅寺,精研三藏。法师解行并重,又闭关衡阳大罗汉寺,护关衡阳紫云峰佛国寺,应请为岐山仁瑞寺监院,助恒志禅师中兴仁瑞道场。光绪二年(1876),法师建精舍于南岳祝圣寺,苦切密修,忽然大悟,自后智慧泉涌,不惟佛典精通,如天文、地理、医、算、音韵、文字等,皆能一一了会。四众弟子仰慕其德行,请为南岳祝圣寺住持。住持期间,从学者常数百人,“今湘中法师大都出其门下[7]。”有道阶法师者,出家于衡阳大罗汉寺,求戒于耒阳金钱山,后得八指头陀指点,参禅于岐山仁瑞寺。光绪十九年(1893)春,法师函之:参禅本为究明大事,教观亦必深究,将来化人,乃必须决要之事。吾老矣,传未得人。当出关,尽可传授。道阶遂出关,赴南岳亲近法师。法师指导其阅读《大藏经》,学天台、贤首、慈恩并律、净各宗奥旨。一日师徒对坐,法师说:“今之山河大地,高下不平者,实是我心不平。若心平,一切山河大地皆平。”随法师语声,道阶大彻大悟,桶底脱落,自后回顾禅教诸宗书籍,廊然一贯。从此阅藏,绝无留难,口有所辩,行云流水。后道阶持《天台教观讲解录》,并注《心经玄义详略》各一卷,面呈法师请教。法师劝说:“注书一事,谈何容易。古人数十年用心,只在一部二部。要将大藏全书,理事融成一贯,如天台清凉、永明诸大老,动辄数十年。汝年轻,言又轻,自负看书甚多,即行主稿。且停其念!到四十时注书不晚。先要将平日戒幢高立,行解相应,后将禅教打成一片,不立一字,不舍一字,在行住坐卧处,在扬眉瞬目处,见个明白。左之右之,一段纯净光境现前,无间无断。那时方下笔注书,则事事皆是,否则事事皆非。倘戒力不坚,龙天不护,即有书存世,皆是世间狂慧,与了生脱死一层毫无关系。出家为了生死而来,若不将此一段究明,无常一到,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此又空来一次矣。”听法师此段呵斥,道阶毛骨悚然,从此搁笔,将平日书稿交与法师。每日静坐看经,不攀外缘,至后三十八年,笔未轻易动者,遵循法师告诫故。道阶依止法师学修六年,后得成就一代著名高僧,可谓“强将手下无弱兵,狮子窟中无异兽”矣。法师曾应武汉归元寺、宁波七塔寺等处启请,前往讲授天台宗经论,时虚云大师曾为之助讲。

法师后见南岳古刹大善寺,寺为慧思大师开山,后竟沦落为世俗民居,遂联络淡云禅师等,赎回重建,仿净土宗十二祖彻悟禅师遗规,持戒念佛,中兴重光,以致十方来者,几不能容。法师戒律精严,性相澄贯,以天台教观为禅修指导,以弥陀净土为终极归宿。自丙申(1896)讫辛丑(1901),弘法之余,以每日念佛六万声自修,久之不念而念。壬寅(1902)春,将寺院事务交付德高望重之法师,并其藏书及冬服皆以捐赠,且说:“吾将西归矣。”等到冬天,法师即自修行“念佛七”,不餐饭食,惟饮大悲水,十四日后于定中见西方极乐。不久,法师显现病相,却不请医生,不服药物,只一心念佛,并请同参道友助念,或日诵大乘经典二次。法师不久即不吃米饭,渐后水也不饮,常吉祥而卧,却起床念佛,或听人诵经典。一日亲见阿弥陀佛,白光炯炯,遂向西端坐,命人除去棉衣。有担心其寒冷者,法师说:“吾将弃此易珍衣耳。”环顾四周,徐徐而问:“何为解脱?”左右皆不明白,法师笑着说:“不如学斋公斋婆,老实念佛去。”继而吟曰:“一腔菩萨愿,难与昧者言。”其时,木鱼声很急促,法师请停止敲击,但同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此念佛达一百五六十声,法师合掌圆寂。数小时后,法师头颅竖立不倒,一身热气腾腾,全身绵软,坐化往生无疑。时为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法师世寿六十四岁,僧腊四十五年,安骨于南岳山腰金鸡林[8]。法师为人外严毅,内宽和,循循善诱,无智愚贤否俱得理解而去。虽然为文,不屑自暴,且恒以非本分事劝诫徒众。其所著书有《教观宗纲释义纪》、《楞严易知录》、《续人天宝鉴》、《阅藏日记》、《唯识劝学篇》、《法华经蒙解》、《金刚经刊定记会本》、《近僧略记》[9]等,及为《重修乘云宗谱》作序、为七塔寺五百罗汉作序、为岐山作《中兴志老传》碑文等均传世不灭。其门人遍湖湘,尤以道阶、佛乘、维持、空也等为著名。

[1]指道阶法师。见太虚《南岳道阶法师小传》。

[2]民国六十六年二月八日,台湾《自由报,一版“盖寄禅大师出身南岳,领袖群僧,与默庵大师同为清末衡山僧林之瑰宝”。

[3]徐孙铭、王传宗主编。

[4]甘建华主编。

[5]据《南峰寺谱》在衡山县渡江浦对江尹家冲。

[6]即今烟霞峰下己公岩。

[7]见太虚《南岳道阶法师小传》。

[8]在福严禅寺下方。

[9]以笔名杲仁,首发《海潮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百年高僧       默庵法师)(五明学佛网:百年高僧       默庵法师)  

 百年高僧之:不喜尘俗的昙云尼师 

 百年高僧之:生前持戒精严临终瑞相往生的清贵尼师 

 百年高僧之:普通的行者瑞经法师 

 百年高僧之:人天导师虚云法师 

 百年高僧之:达缘老和尚 

 百年高僧之:舌根不坏的宏林法师 

 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百年高僧之:八不头陀道阶法师 

 百年高僧之:数十年如一日的际华老和尚 

 百年高僧之:具足智慧,心胸宽大的昔珠法师 

 百年高僧之:无滴碧水汇成河的东日法师 

 百年高僧之:智慧过人的思摩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