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历缘对境修


   日期:2009/12/1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历缘对境修」。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是一个业力的凡夫,我们有无量无边的业力。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当中,要面对很多很多的因缘,有的是不好的因缘,有的是好的因缘,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面对,我们都要去面对。当然这个时候也是一个修行的时机,否则「历缘对境」的时候不修,那你一天当中念佛的时间会很少,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很少。那你在「历缘对境」的时候,妄想的力量特别强,那当然就不可能达到临终正念。所以「历缘对境」的时候,我们也要能够操作佛号。怎么操作法呢?「遇境逢缘」的时候,我们会「生起妄念」。我们凡夫的心情,遇到的境缘就是二种状态:不是爱,就是恨,就是二种状态。遇到随顺的境界,爱烦恼就活动;遇到违背我们心情的境界,我们就是恨,瞋烦恼就活动:大部分来说就是这二种情况。这怎么办呢?「转念念佛」。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我们在佛堂当中,所栽培的那个法宝现出来,光明的那的法宝,无量光、无量寿的法宝现出来,这个时候转念念佛,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记得提起佛号,提起你不断的忆念本尊,你的本尊相应、你的根本法宝提起来。提起来干什么呢?这时候要使令「妄想消灭,佛号独存」。就是要调伏你的妄想。这个折伏现行烦恼,这对修行非常的重要。有些人修行根本不调伏烦恼,他念佛的时候念佛,打妄想的时候他专心的打妄想,佛号跟妄想这个二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件事情是非常危险。因为你都没有调伏妄想的这种经验,妄想是一次一次的坚固,你平常都没有跟它交过手,你很难保证临终能够调伏它。所以彻悟祖师那个大智慧,他讲这个「净土八要」时说:「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就是说平常你要试着:在打妄想的时候,把佛号提起来,看你是不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把它消灭到完全停止为止。你必须平常有这样一种调伏烦恼的功夫跟经验。

这个调伏烦恼,我们可以从十二因缘来观察烦恼生起的因缘,世间上的事情都是有因缘的。烦恼生起的因缘,主要有二个因缘。第一个是「无明」,一种自性的我执跟我所。无明一动以后,就有各式各样的业力,这个业力的种子,这是第一个,这是比较微细的。慢慢慢慢的发展,就有这个「爱、取」,这个爱取的滋润,就使令烦恼开始活动。所以我们看十二因缘,这个杂染的这种惑、业、苦的生起,它是由这个「无明」而转成「爱、取」,然后再转成「惑、业、苦」。我们在调伏的时候,要相反过来,因为烦恼的生起,是由细而粗;调伏的时候,是由粗而细,先调伏爱取。调伏爱取是这样的,我们凡夫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就是说:唉呀,这个爱跟恨,是人本来的一种情绪发泄,就认为这件事情是很自然的,而且情绪的发泄是会使令我们安乐。有了这个思想以后,就使令我们调伏烦恼变成非常困难,因为烦恼是很自然的、是很正常的,而且会让我们安乐的,所以使令我们根本就不想调伏它。但事实上,智者大师在《小止观》里面,他要我们诃五欲,诃责烦恼。他说我们应该思惟:烦恼犹如大火,破坏我们心中的寂静。你说这个烦恼,我们本来今天的心情是非常的平和、非常的快乐,但是烦恼一活动的时候,它会破坏我的安乐、破坏我的寂静,使令我的身心扰动,犹如大火,大火一烧的时候,使令我们热恼。另外烦恼犹如怨贼,说我每天辛辛苦苦的作了一些定课,栽培一些功德法宝,存了一点钱,能够使令我来生得到安乐的功德钱。但是这个盗贼来了以后,把我所有的功德全部都偷光了,所有的功德都破坏掉了。烦恼亦复如是。我们好不容易在佛堂当中,栽培了一些戒定慧的功德,烦恼一活动的时候,就像盗贼一样,全部都夺取了,盗取了我们的功德。第三个烦恼如毒蛇,这毒蛇一来,伤害我们的生命;烦恼亦复如是。烦恼的活动,它毒害我们法身慧命,使令我们退转道心。所以智者大师的意思,从譬喻当中引导我们,去诃责五欲、诃责烦恼,你不应该认为爱恨的这种情绪是正常的,从佛法的意思来看,这些情绪是不正常的、是不正常的,这个使令我们苦恼的。所以有这第一点的认知,就是你应该要数数思惟烦恼的过患,这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对治无明。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我们总认为心中的烦恼──贪啊、瞋啊、痴啊、慢啊,这个就是我的个性,我的个性就是这样子,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刚开始总是认为心中烦恼的活动,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坚固。那怎么办呢?好,这烦恼是真实的,我的佛号也是真实的,我就跟你拼了!那这样子的修行叫做不善巧。我听老和尚说:过去禅宗的道场,禅宗他一天到晚打坐,他坐在那个地方,他内心当中真妄交攻。有些人他对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认识不清,他修行的时候吐血。为什么呢?用功太猛利了。因为他认为烦恼是无量劫来串习的,如此的真实。这个时候,这个自性执就对治的非常辛苦。所以六祖大师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是非常有力量的,修行的时候。就是说你在调伏烦恼的时候,你内心当中有一个依止处、有一个立足点,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调伏烦恼?就是说:你内心当中要站在你的清净心,来观察烦恼是如梦如幻的,是真实性不可得的。它只是一种生灭变异的假名、假相、假用,它的真实性是不可得的、真实性不可得。这个时候,你调伏烦恼就有善巧、就有善巧。我们如果能够明白「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内心的道理,我们会感觉到,我们经常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当然我们嘴巴这是这样念;但是我们明白「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你内心会有很强烈的感觉,就会认为说:原来无量无边的烦恼要消灭,是可能的,无上的佛道要成就,也是可能的,这二件事情都是可能的。为什么呢?为什么说是可能的呢?你现在是生死凡夫,无量无边的烦恼业力系缚着你,你怎么敢说你可以断除烦恼、成就佛道呢?你凭什么讲这句话呢?凭的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就是这句话。这句话能够提升我们的菩提心,就这句话。所以我们在调伏烦恼当中第一个思惟烦恼的过患,第二你能够思惟烦恼的一种虚妄性,当然这个时候你还是要依止佛号的法宝来操作。这个就是「历缘对境修」,日常生活当中佛号的操作情况。

这个是这样的:我们平常不可能经常提起佛号,讲实在的话是这样子的。但是我们烦恼活动的时候,我们马上能感觉出来,就是这个贼活动的时候,你就知道了,那这个时候提起佛号。平常心平气和的时候,有时候会忘了提起佛号,这难免。但是你烦恼活动的时候,你一定要记得提佛号。这是值的我们注意的,就是「遇境逢缘妄念生起」的时候,你一定要能够「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为止。当然你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还得是你平常在念佛堂当中,这点点滴滴的栽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缘       修行)(五明学佛网:因缘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