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传统文化与完善自我


   日期:2009/12/1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5/12/8 北京邮电大学

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我在前年(2003年)的九月份,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来到了海南的海口,我在那里开始讲中国的传统文化,讲古圣先贤的经典。回想起当初第一天讲课的时候,差不多来了十几个人,很多是家长,还有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每次都从头听到尾,而且连续来了好几次,看到这样的长者我就主动过去和她打招呼,结果一打招呼才搞清楚,原来她听不懂普通话,只会讲海南话。这时候我的内心非常欢喜,你看这样的长者,纵使她听不懂,她也要以她的行动来支持你,希望你能够用这些圣贤的教诲利益更多的人群。

而我们来听课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师、家长。诸位同学,假如老师有了智慧,会利益多少人?诸位同学,你们不要被问到问题就很紧张,我们都变成考试的机器了,考到现在只要一提问就会条件反射地紧张,这个问题有这么难吗?大家放心。一个老师有了智慧,有了德行,请问他可以利益多少人?他教书三十年、四十年,化育英才,可以影响多少人的人生?成千甚至上万!当他给了一个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就影响了一个学生的人生;而这个学生往后又要为人父,为人祖父,这又是间接影响了一个家庭;甚至于这个学生也去教书,那他又要影响成千上万的人。所以跟老师讲课特别重要,跟家长讲课亦如是,家长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念,才能让他的下一代走得幸福美满。

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幸福美满在你听起来,容不容易达到?不容易啊!在你的眼前,看到幸福美满的家庭多不多?不多啊!你看,我们广大的人群,不能说不努力,都很努力,可是得来的结果并不如他想象,从这里我们就要理解到,努力会有结果,但是努力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人生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你不要急着说我这一步踏得要比你大,假如方向跨错了,可能与你的目标是背道而驰,那很可能是徒劳无功。

我们冷静来看看现在很多社会现象,举一个例子,全国的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多长?2.7年。诸位同学,当这些中小型企业做到一年、一年半,然后赚很多钱进来的时候,你会怎么看它?你会赞叹它:哇,很有成就。等它垮下来的时候呢,那叫不叫成功?那不叫成功。但是我们有多少人在羡慕这些突然发达起来的企业家,而没有看到它只能维持两、三年的光景。它维持两、三年就垮下来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人生步他们的后尘?都不希望啊!在座有很多同学看起来应该只是大二、大三的同学,他们能来听课,我也非常地佩服,他们是在为最好的人生做准备。《中庸》里有一句话提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意思是你能时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好准备,机会到你面前时,你就绝对不会错过。

好,那我们可以冷静来思考,到底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你不要把眼光摆得太近,“要具备怎么样的能力才能找得到工作”,作为学生这样的想法好不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目标在哪儿?找到工作。那能不能保证你做得久?不能,假如目标只是找到工作,2.7年就被炒鱿鱼了,那你的人生又要重头再来,而当人生到了三十几岁、四十几岁再跌倒的时候,容不容易爬起来?很不容易啊。所以我们的眼光应该摆在“我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可以造福成千上万的人群”,这样的心境跟只是为了找到工作来读大学、来做准备,结果会不会一样?绝对不一样。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首要的关键在立志。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都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你没有立大志的话,很容易遇到一些挫折就打退堂鼓,所以志向要高一点。我当初来到祖国,也是一个很巧的缘分,人生的缘分相当地微妙,而每一个缘分的成就绝对不是偶然的。因为我这几年都在小学任教,在三年教书的过程里,甚至不只是从教书过程才开始,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深刻的感受。我读初三时,男孩子们打架还讲道义,当然我没有去打架,初三的同学还讲道义,觉得随便打人是耻辱,一定都是“道义所发”才去“修理”人,当然这是不可取的。到后面的两届学弟,初二的同学打架已经不讲道义了,到了初一更是看人不顺眼就揍他。你看,一年两年下来,我们后面的这些年轻人,整个处事的态度、道德感快速下堕;到了我自己教学,面对的一些学生,都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我读过一年的师范院校,记得在读师范的时候,有一天下着雨,我的老师刚好出校门,从他的身旁开过一辆高级轿车,停在师范院校旁边的附属小学,小学门口有一个小女孩在等人。诸位同学,这个附属小学,都是哪一些孩子在读?都是师范大学的老师跟职工的的孩子,素质怎么样?都是教职员工的小孩,父母学历都很高。当这辆车停下来,出来一位母亲把伞撑开,匆匆忙忙要赶到校门口接她的女儿。当她走出车门,这个小女孩突然讲出一句话:“你白痴啊!现在才来!”我的老师正走着,听到这句话愣住了,惊讶得停下了脚步。接着一句更夸张的话出来了,这位母亲对着那个孩子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晚啦。」诸位老师,诸位同学,一句“对不起”,习惯成自然。

从这个故事我们来思考一下,谁最可怜哪?有一位同学说是孩子,来,请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觉得孩子最可怜?她怎么可怜?(台下一学生答:不孝顺父母。)好的,掌声鼓励!我们这位同学眼光非常有见地,他能够看到这个孩子这么小就不孝顺父母。一个不孝父母的人有没有可能尊敬别人?她的人生往后会走向什么样的境地?其实从她这一个言语、动作,她的人生就可以判断出一、二来。她走到社会铁定是众叛亲离,而且当她在悖逆父母的时候,她的福份已经不断在折损。

一个人有福的话,走到哪里都处处遇贵人;一个人没有福份,到处都碰壁,得不到助力。所以我们要明白如何去积累福分。俗话说“福田心耕”,福田要靠心来耕耘。从一个人的存心,就可以看到他往后人生会有什么样的际遇和发展。当我的老师在课堂上把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就更要有使命一定要把下一代教好。

诸位同学,我们最近连续在培训老师,我们当老师的把下一代教好重不重要?你可能会说那是你们教师的事,不干我的事;可是假如下一代的孩子没有教好,再过三十年,这些孩子将是社会的中坚,掌握着国家的政权,这个时候我们已五六十岁,步入中、晚年,而我们没有教给他孝心,没有教给他爱心,在开始做决策的时候,他会说:这是一群老头子,不要管他们的,让他们自生自灭吧。我们希不希望晚年是这样的结局?不希望。

社会的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当我们付出爱心,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就会发动;当一个老师付出爱心,他就能唤醒无数个孩子付出爱心。不只是老师,当我们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工作当中,假如都能把爱心长养出来,同时也能唤醒你周遭人的爱心,不独老师啊。

当老师是为人师表,你真正能做出风范的,那才是为人师表。我曾经听到一些长者跟我提到,他说,我的生命当中就是遇到了这一位好的长官,好的同事,才让我的家庭能够从漩涡里拔出来回到幸福的大道,才让我的事业扎下好的根基,能够长足的发展。那么当这位长者如此感念他的上司或同事的时候,请问这个同事在他的心目当中是什么位置?就好比他人生明师一样。所以说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有这样的存心。

我们参与一线的教学就非常地清楚,下一代的孩子确实教育状况不是很理想,而最缺乏的是德行的教育。像深圳有一些学校都设立尖子班,有一位家长等着要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名校去,就特别去调查这些名校里面最优秀的孩子,约他们的家长出来谈话,看这间学校值不值得去念。有一个小女孩是尖子班的尖子,成绩相当好,刚好这位家长就找到了这位尖子的母亲,然后跟她坐下来谈,问她:你的女儿这么优秀,你是怎么教的?这个妈妈就说了:提都别提了,我已经一个礼拜没有跟我女儿讲话了。接着这个妈妈就说了:一个礼拜以前我在那里炒菜,还有两道菜没有炒完,她就已经开始在那里吃饭了,我看到她在吃,我就叫她帮爸爸妈妈盛上饭,然后端出下一盘菜,看她还没有动,又叫了一下,结果再炒完一盘走出来,还是没有盛,问她怎么不帮爸爸妈妈盛饭,结果女儿把脸转过来说:“凭什么”,凭什么我要帮你盛一碗饭。

我们越了解现在小孩的状况,越感到有责任要把德行教育办好。我就这样,在前年开始推广中国文化,而带我来的是我的一位国学老师杨淑芬老师。当初我在澳洲听杨老师讲课,科目是《德育故事》,德包涵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德目。我在听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常常会泪流满面,当然不是伤心。诸位同学,人生不要掉“伤心的眼泪”,掉伤心的泪会肝肠寸断,不止伤了自己,还伤了父母的心。当我们很伤心的时候,谁陪着一起难过?父母,以至于所有爱护你的人都要陪着你受罪。这样的事不能再有,我们要因为感动掉眼泪,要因为忏悔掉眼泪,还要为悲悯掉眼泪,为慈爱他人掉眼泪。当我们看到社会上那么多的小孩需要帮助,那么多的人群需要救助,我们能生出慈爱心,这样的泪水才是值得的。

听着这些总共七百多个从尧舜至今的我们古圣先贤的德行风范,我边听边觉得,做人就是应该这样才有味道,以前怎么没有人教我。诸位同学有没有看过《暖春》这部电影?看过啊,里面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话?“我只知道做人不能见死不救”。其实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主人公小花后来能走向好的人生、好的成就?她有着一些特别的人格特质、处事的态度。假如我们能向她学习,去效仿她,我们往后的事业也绝对能够一帆风顺。诸位同学,小花有哪些人格特质值得我们学习?非常地宽容、善良、真诚,而且隐恶扬善。婶娘对她诸多不好,她却一句怨言都没有;反而婶娘对她有一点好,她都赶快去告诉大家,这就是隐恶扬善。由于这样的态度,她人生中很多的逆缘都能转成善缘。

还有,她能时时感恩别人对她的帮助,对她的爱护。你看,一个人能时时念着别人对她的爱护,所感得的一定是更多人对她的提携、对她的栽培。假如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却觉得是应该的,不去答谢,也不去回馈,慢慢的我们身旁这些贵人,这些好的因缘就会离去。你看爷爷给小花买了一双鞋子,她舍不得穿,还把它怎么样?挂在脖子上。所以学习在哪里学呢?其实啊,在电影当中可以学,在很多生活的人、事、物当中都可以学,但要看我们会不会学。

你看,冬天到了,什么植物没有凋谢?“松柏后雕于岁寒”。 其实生活也没有凋谢,因为它能耐风雪,它能耐寒冬,从松柏的精神我们也能够悟到,人生的事业要能够发展下去,必须要耐受恶劣的环境,经得住很多的挑战。所以从接触到的一切人、事、物中都可以学习到人生的道理。所谓“站在巨人肩上可以看得更远”,如果我们肯向身旁一些有成就的人来请教,我们的人生才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好,诸位同学,你们是否曾经问过身边的成功人士,他们成功的原因在哪儿,他是怎样把事业经营得好的?曾经问过的请举手——好,这位同学请您说说看,您问的时候他是怎么回答的?“坚持”。好,来掌声鼓励!

坚持,我们换另外一句话来讲,叫“有恒为成功之本”,学习任何的学问,一定要专注、持续不断,要有毅力、恒心才能有所成就,恒心非常重要。那我们听了这句话要反观自省:我们有没有恒心?假如还没有,当下就要开始锻炼我们自己的恒心。怎么锻炼呢?从今天开始,可以每天背三句圣贤的教诲。作为学生,这个难不难?背三句要多久?态度决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后才来改变我们的态度,态度才能决定你往后人生的发展。

我在澳洲听杨老师的课,杨老师讲课时就发现台下这个大男人常常都听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甚至我旁边坐的一位高高大大的香港同胞,看我每次上课都哭成这样,就准备了卫生纸,看到我快没有纸的时候再推过来几张给我用。他非常的善良,善解人意,推纸的时候从来都不看我,为什么不看我?他怕看我会让我不好意思。你看,一个人细腻到如此地步,怎能不走到哪里都处处受人欢迎。

听了杨老师的课我忽然感受到,做人一定要具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才能显扬圣贤人的风范,这才是人的原汁原味,我就主动跟老师询问如何学习中国文化。而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最喜欢见人好学,所以后来经过了两三个月的相处,杨老师看我很有心要学习中国文化,很好学,就向我推荐了在台湾讲学已经坚持三、四十年没有间断的国学老师——徐醒民老师,还引荐了好几位其他老前辈。诸位同学,这些老前辈我本来认不认识?不认识,但是为什么后来能够认识?关键在哪儿?关键在你的人生态度,你好学,你礼貌,你谦卑,你恭敬长者,这一切的态度将给你的人生引来多少的善缘,多少的贵人,你都想不到。

我在澳洲除了认识了杨淑芬老师以外,又认识了另外一位长者,这位长者和我住在同一个寝室。

我们在澳洲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其中有一门叫做《弟子规》,这本书分为几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入则孝」,谈孝道;第二个单元是「出则悌」,谈友爱兄弟、尊敬长者,敬重长上也包含在「悌」里面。其中有一句经文叫「事诸父,如事父」,侍奉别人的父母、长者,也应该像侍奉自己的父母、长者一样,要有恭敬心。那好,诸位同学,我们学完这一句,以后就应该怎么样?应该用什么态度?学完就要马上干什么?去做啊!刚刚这位同学提到,成就的关键态度是“有恒为成功之本”。诸位同学,这一句话对你的生命产生作用了吗?如何才能对你的生命产生作用?重要的是你要马上去做,要力行,有这样的学习态度,你的人生才能进步。假如你没有力行的态度,你的人生学得越多,障碍越大。

去年三月我来到深圳讲课,刚好到了一个幼儿园,当天晚上先跟这个幼儿园的老师还有当地其他从事文化推广的老师做了一些经验交流,原来这里大班的孩子都已经背过《弟子规》,正在背《四书》包括《大学》、《孟子》、《中庸》、《论语》。第二天我就跟大班的小朋友上《弟子规》。当我走进去对着这一群孩子说:“诸位小朋友,我们今天来学习《弟子规》。”这些孩子马上不假思索对我说:“老师啊,《弟子规》我们都背过啦,我们都会了!”他们讲话的时候头都抬得很高:哼,我们都背过了。这些孩子才六岁啊,你看他就那么容易长傲慢!

诸位同学,二十岁的孩子容易长傲慢还是六岁的孩子?我们面对现实吧,年龄越长,越容易傲慢啊!你看,现在人的傲慢站在那里就能看到:有钱的傲慢,鼻子长的高一点也傲慢,牙齿比别人白一点也傲慢,甚至于住公寓,二十楼的人上电梯看到别人按三楼,马上也想“我管理费交得比你多多少”,也傲慢。处处都容易长傲慢。那看到孩子这样的态度,请问,他这一生学问能成就吗?不能啊。

古书《礼记》的头篇叫《屈礼》,这一篇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就提到:[傲不可长] 。一个人傲慢,一定不受人家欢迎,不受人家欢迎就是没有人和了。孟夫子给我们的教诲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诸位同学你们怎么都背得那么熟,请问这一句话对你的生命产生作用了吗?假如你真正相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好,因为你知道每发一次脾气,可能啊,两三年的交情当场就怎么样?温情尽消,所谓「三年交情,一语寒心」。圣贤人教导我们,一定要“惩忿”,就是人的脾气一定要懂得克制,不然依这个习性,你的人生不知道要吃多少亏啊!有了这样的态度,你才是在经营人和。

傲慢的人一定讨人厌,那么看到孩子在那里昂着头说他都会了,我也没很着急,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我跟他们说:“我们读诵圣贤的经典,最重要的是要当一个有道德的人。”中国的造字非常有智慧,能把人生的哲理通通涵摄在文字里面,这在全世界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哪一国的语言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你们都不知道啊?怎么这么小声?我们对老祖宗这么高的成就都不晓得。老祖宗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他的存心是什么?存心是要成就我们后代的子子孙孙。这个我们有没有体会到?

中国文化已经绵延四五千年没有断绝,现在全世界有哪一种文化持续几千年没有断的?埃及已经断啦,所谓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只剩中国了,那是因为根源在啊,正是我们创造了这样有智慧的文字,又创造的文言文体,才把从尧舜时代的智慧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不得了啊,让我们的人生不用经历失败的弯路,让我们的人生踏着这几千年来智慧铺就的大道开始走起。其他民族没有这样的好处。

确实,我们去讲课的时候,很多听课的人纵使是大学毕业,对中国最基本的经典却一无所知。我有一个朋友四十岁了,是公司的老板,他来听讲《弟子规》,当那堂才上了两个小时的课结束以后,这位朋友走上前来对我们说:“我人生走了十多年的社会历炼,体悟出来的道理竟然只是《弟子规》里面的一两句话而已!”他很吃惊啊,而我们手上的文化是积累了几千年的智慧。这样的缘份非常的殊胜,我们应该懂得去珍惜才好。

你看我们中国字的“怒”,发怒啊,这个字是会意字,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着一个人发怒的时候,他的心已经变成什么?他的心变成他坏脾气的奴隶啊。你有没有见过一个人发完脾气以后说:啊,我神清气爽。有没有?大部分发完脾气在那里懊丧啊:唉哟,以后我怎么面对这个朋友,怎么跟他讲话,很尴尬啦。甚至于发怒以后把整个工作氛围都搞砸了。好,你看老祖宗告诉我们,不要做脾气的奴隶啊。应该怎么样呢?宽恕的“恕”,把人生的棱棱角角怎么样?把它磨掉。转“怒”为“恕”。这个恕字,“如”其“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你就不会发怒。

你会想说:唉哟,他年纪那么大为什么连这点做人的道理都不懂?你生气了,可是你回头想一想,他没有学过《弟子规》啊,他很可怜,我学过了,我比他幸运。我们要知福、惜福、还要造福,让更多的人有福。所以不要跟他生气,你越不跟他生气啊,他会越觉得:哇,这个人修养真好,我的生命当中没看到过这种人。他好奇呀,慢慢就跟你学习,你可能就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人生。而我们来想想看,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事实上是宽恕了谁啊?宽恕了自己。利益他人也一定利益自己。中国字奥妙无穷啊,大家要好好研究。

我们读经典是要做个道德之人,所以我写了一个“道”字给那个孩子看。这个道字,右边一个“首”,左边一个走之旁,这个走字旁代表实践,代表做到。所以“能把经典首先做到的人”才是真正有道德之人。接着我就问他们:《弟子规》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做到了没有?你看我们现在的小朋友,妈妈喊:小明啊!小孩子怎么回应?你们都怎么回应啊?“干嘛——”、“我在看电视,别吵”、“你没看见我在写作业啊”……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干嘛”。所以这一句他没有做到啊。应该是父母叫孩子时,小朋友要走上前来:“爸爸,有什么事吗?”我从你们的笑声当中听出来,你们在家里一定没有这么做。

诸位同学,一个人的福份就在一念之间积累,就在一言一行当中积累,为什么说一个人有没有福看面相就知道?相由心生,心里充满恭敬,脸色就会表现出来;心里满是刻薄,也会暴露在脸上。所以一个人有没有福,看脸会知道。诸位同学,你们看这两个图,哪一个比较有福?好!笑脸的有福嘛,对父母恭敬的人有福。给父母摆臭脸的人会不会有福气?不可能的。天上掉了金元宝下来,掉在笑脸的头上会怎么样?掉在笑脸上被接得稳稳的;掉在苦脸上会怎么样?就滑下来。假如你当财神爷,看到这个苦脸也被吓退了,是吧?所以人生的福份要好好积累,而人生最大的福田莫过于孝养父母。

给孩子这样一讲,他们心里也明白,「父母呼,应勿缓」没有做到。再讲下一句「父母命,行勿懒」,当妈妈叫你洗澡,你答应:“好,好。”可是讲了七八次他还没有去,“父母命”这一条也没有做到。再接下去一句「父母教,须敬听」,当父母教导你的时候应该恭敬地听从,接受父母的教导;「父母责,须顺承」,结果呢,现在的孩子叫一言九“顶”,训导他一句他要顶嘴好几句。这些孩子本来是怎么样的态度?《弟子规》我早会背啦。那么我就讲了前面的几句,结果「父母呼,应勿缓」没做到,「父母命,行勿懒」没做到,「父母教,须敬听」又没做到,「父母责,须顺承」也没做到,所有的孩子头都低下了。我们看到这个情形,很可贵,为什么?孔夫子教诲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马上强调孩子的可贵之处。因为他们受到的污染还不太严重。

假如这个课是讲给四十岁的人听,有没这样的效果?那就不容易了。「父母呼,应勿缓」没做到,「父母命,行勿懒」没做到,可能就死不认错啦。为什么死不认错?面子放不下。一个人的德行要能够得到提升,首先一定要先把面子卖出去。诸位同学,我们邮电大学的面子卖多少钱一斤?我今天带了不少钱来买,看看大家肯不肯卖?那么,诸位同学,我们刚刚念了几句《弟子规》的经典,听完之后要怎样?就要力行啊,这样你的学问才能真正第一。所以回去以后,明天早上当爸爸叫你的时候你要怎样?马上跑过去说:“爸爸,有什么事吗?”你爸爸马上会摸摸你的额头说:“儿子啊,你还好吧?”这个时候你要微笑对他说:“爸爸,我念了二十几年的书,白念了,我现在终于知道人生积福要从孝顺父母开始,做人的根本就是要孝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这二十多年来因为我没学,‘人不学,不知意’,爸爸你就别跟我计较了,从今以后我要当一个孝子。”你爸爸站在那里,眼眶怎么样?泛着泪珠,在那里转半天没有掉下来。诸位同学,要把这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好戏搬到哪里?搬到你自己的生命当中去上演。

那么我们从这里也了解到,我们「不力行,但学文」,只去读书,会长浮华、成浮文,会滋长一个人的傲慢浮华,反而一辈子都没有真实的学问,甚至会被人笑话,说这个人还研究生毕业呢,书都念到哪里去了,连对人的礼貌都没有。这时候我们的学历却招来别人的耻笑,自取其辱,因此学问贵在要能够去实践。那当我在澳洲上课的时候听到这句「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我就赶快去做,对待别人的父母我一样事事恭敬,所以回到寝室,我就向同寝室的长辈们一位一位地去请益。


 
传统文化与完善自我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5/12/8 北京邮电大学



我先认识的是一位年纪比较大的长者,我恭敬地称呼他:“某伯伯好!”多了一个“侄子”,他很高兴。接着我又问了一下旁边的一位叔叔,他刚好比我爸爸小,我说:“陈叔叔您好!”这时有一位长者就走过来,他说:“我也要当叔叔。”这位长者后来对我的生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姓卢,我就叫他卢叔叔。他是主动过来说要当叔叔的,我当然很高兴,就再度给他鞠了一躬,说:“卢叔叔,您好!”这个躬鞠完的第二天,很巧的是刚好只有我们两个在寝室,这位长者把我叫到客厅,跟我谈了他人生几十年的奋斗历程。

在课堂上,这位长者一直坐在我旁边和我一起上课,我竟没看出来他有这么大的本事。所以会看人重不重要?很重要啊!不会看人,很多贵人你就当面错过啦。那么为什么我没有判断出来?因为这位长者非常地谦虚,看起来就好像隔壁家的叔叔一样。有种人一见面就炫耀说:某某书记跟我很熟,某某企业家跟我是结拜的。我们一听都以为他好厉害哟,得赶快跟他攀关系;但是你跟这样的人攀关系就上当了,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嘴上功夫,只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我们都误解啦!真正有学问的人,他的特质是什么?谦卑、谦虚。所以我没有看出来,不识庐山真面目。我突然明白:稻穗越丰满,垂的越低。

这位长者二十九岁时就当了总经理,这个总经理不是自己争来的。卢叔叔的职业叫“企业的医生”,有些企业运营情况不好,就会请他来帮助解决。两排的股东来咨询他:企业的人事问题该怎么解决?企业遇到行销问题该怎么处理?问他种种的问题,他都一一对答如流,最后股东们一致决定:好,聘你来当总经理,当总裁!他就有这样的本事。那么诸位同学,你希不希望跟这样有本事的人学习?希望啊,但是这样的人如何遇到?我们要有礼貌受教的态度,这个很关键。因为我懂得尊敬他们,懂得称呼他们一声叔叔、伯伯,我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主动去帮他们服务。所以,第二天卢叔叔就把他几十年在企业中励炼出来的经验甚至修学道德的智慧,一口气跟我讲了两个多小时,让我受益匪浅。

所以很多人都说自己一辈子遇不到贵人,这句话客不客观?不客观。我们要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都离不开三个字:因、缘、果。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一定会遇到真正有道德、有智慧的人,但是他为什么没有好的成就?根源在哪儿?根源就在他没有礼貌受教的态度,这是因。人一旦傲慢,你一辈子的贵人可能都不再出现。一个人的智慧不可能瞬间就提升到成功企业家这样的高度,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出《老子》),要把智慧能力提升起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有好的老师、好的长辈来提携我们,而你能不能遇到这么好的缘呢?关键就在你自己的态度了。

有一年深圳大亚湾核电厂到西安招聘毕业生,有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去应征。二人是同学,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好人跟好人会投契,坏人之间也会臭味相投,而这两个好朋友为人都很和气。结果面试之后,公司告诉二人:很抱歉,觉得你们条件不错,但由于你们的专业和我们的要求不太相符,所以没有录取你们。好,诸位同学,当你听到没有被录取会是什么样的心境?可能很失望就走了,而这两个大学生想到招聘人员来自深圳,就顺便问他们有没有要到西安走走,工作人员就告诉他们在招聘结束后将留一两天时间旅游一下再回去。这两个大学生就想到他们人生地不熟,第二天为他们找来了地图帮他们指点,因为跟他们他们实在不熟地理,二人便主动要求为他们当向导,招呼他们观光。这批招聘人员回去没多久,两人就接到大亚湾核电厂的电话,告诉他们俩被录用了,因为招聘人员向上级反映他们两个待人的态度非常的好,所以公司才决定破格录用。就因为一个处事有礼貌、肯付出的态度,成就了他一生事业的好机缘。这两位大学生现在是大亚湾核电场的重要负责人,公司后来还把他们送去出国深造。所以,诸位同学,我们有没有好的贵人,有没有好的机会,关键在我们的态度。

现在很多人找工作的直接反应都是找关系,其实这个方式很可能会折损自己的福份,因为机会得来得不公平。有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所有应征的人都要有推荐函才予以面试,有一个年轻人来公司应聘,在总经理室外面跟秘书交谈了一下,因为没有推荐函,被秘书告知没有推荐函是没有机会受总经理接见的。这时总经理恰好从门外走进来,看到这个情景,就叫秘书为他安排面试。秘书很惊讶,后来就问总经理其中的原因,总经理说:“我在外面刚好看到这个年轻人进来,他进门第一个动作是在门前的踏垫上踩了几脚。”诸位同学,这个动作的背后代表什么?代表他尊重别人的劳动,他不希望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负担,这是有仁爱心。“进来以后,当他经过公司书柜时,看到了一本书快掉下来,他就很主动地把这本书放回去摆好。然后在他走进秘书室和秘书交谈时,有一个工作人员进门跟秘书谈事情,当他进来时,这个年轻人主动地站起来,等工作人员出去以后才又坐下。”这个站起、坐下的动作代表这个年轻人有什么样人生的态度?谦卑,对人有礼。假如别人站在一边说话,而你坐在那里看着,这样好不好?一个人对人有恭敬心,就会表现在言语行为当中,就会很自然地站起来。就像总经理跟秘书说的,这个年轻人“虽然没有某个人的推荐函,他所有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推荐函”。

当我们有德行,能够处处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你人生已经积累了多少的机会。诸位同学,卢叔叔的背后有多少人脉关系?你数都数不清啊,当一个有成就的人信任你的时候,你的人生会越走越宽广,所以我们应该广结善缘。而这些有道德学问的人,如要不是对他很有礼貌,他怎会轻易栽培你?

礼貌的不只是外表,还要发自内心。有一次我在浴室洗完澡出来,卢叔叔正要接着我进去洗,结果刚进去又走出来,把我叫住说:“是你肯学我才要教你,你跟我进来。”他把我又拉进浴室,说:“在团体中生活要有一个态度,时时注意不要增加别人的负担,要体恤别人。不能八、九个人同住一个寝室,你半夜起来上厕所,门关得‘哐’地那么大声,冲完厕所呢,门又不关好,‘唰’的水声会把一些老人家都吵醒,要处处为别人着想。你看你洗完澡,头发掉一地,假如下一个进来的人刚好有洁癖,他会很难受。”在团体当中你处处给别人添麻烦,你会不会受重用?不可能。一个人一定是处处替人着想,处处能给别人帮上忙,这样的人才会受到重用。卢叔叔接着说:“你赶快把地面清理干净,地面还这么湿,假如那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走进来刚好滑倒了,这一滑倒很可能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人与人在相处当中,你一个不经意的疏忽,都可能给别人造成的危险,而很多事情是不能从头再来的,所以要特别谨慎。

人要勤奋手脚才会灵活,要多付出才是有福的人。有一个研究生从小不干家活,从来都是父母侍候他,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以在学校里自己烧开水,没有经验,水烧开了以后还只顾着玩电脑,结果水溢出来把火熄灭,造成煤气泄露,这个研究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你看一个人没有生活的能力,纵使是大学生、研究生毕业,人生能幸福吗?不可能啊。

我们都有一个错觉,只要把书念好,以后就会生活幸福快乐,这句话有没道理啊?诸位同学,我们思考一下,离婚率最高的是什么学历?失业率最高的是什么学历?忧郁症最高的是什么学历?农民得忧郁症的多还是大学生得忧郁症的多?农民懂得乐天知命,我们大学生却是从小到大就只懂得和人竞争,见不得人好。这点我也很有感触,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看到人家考得比我差,幸灾乐祸,还把考卷拿过来说什么“我昨天也没怎么念就考成这样啦”。结果恶有恶报,等到上高中的以后就遇到一个同学,老是说自己什么书都没有念,还带我们到处去打球,大家都跟着他玩得不亦乐乎。结果月考考出来他成绩很好,总第一、第二名,而我们却尽陪末座。他在学校说自己没念书,回去却读到几点?夜里一两点。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看我初中种的恶因到了高中就结果子了。见人家不如我们就幸灾乐祸,见人家比我们好就嫉妒障碍,这样的人生患得患失,自己也变得心胸狭窄。

诸位同学,我们刚刚讲到一个重点——「福田靠心耕」,那么心胸狭窄的人会走到什么样的境地?处处碰壁。告诉诸位同学,我毕业的五年里,换过将近二十个老板,你们不是我的对手吧。很不顺利,也没有碰到像我后来学习中国经典以后遇见的这些贵人。是不是我遇不到?不是啊,你的心才是感得好缘坏缘的根本所在。你自私自利,感来的、靠近你的也都是自私自利的人;你心胸宽阔,感来的、亲近你的人也都是善缘。而心胸宽阔有德行的人,遇到肯学习的后生晚辈,他一定会全心全意帮助。为什么?因为这些读书人、有道德的人,他们都有很强烈的使命感,一定要把老祖宗的伟大的智慧传承下去,你肯接他的道德学问,他疼你绝对不会亚于他的孩子。

杨老师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有十八个孙侄辈,我算第二十一个。杨老师走过很多国家和地区,经常会说起这些孙侄辈。而我也认识她这十八个血脉关系的孙侄们,他们对我说:“你知道阿姨最疼谁吗?阿姨最疼你啊。”当然这些姐妹们讲的时候没有丝毫嫉妒,她们是很高兴的,她们很明白杨老师为什么这么疼我,因为这些读书人的态度都是「君子不耻身之贱,耻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忧百姓之穷」。「君子不耻身之贱,耻道之不行」,一个有德行的读书人,他不会因为身份的低微而羞耻,他最羞耻的是伦常大道没有通行于世间,自己有愧圣贤的教诲。「不忧命之短,忧百姓之穷」,他也不会担心自己的生命有多长,他担忧的是百姓的疾苦。一定要把「父子有亲、兄弟有序、夫妇有情、朋友有信、君子有义」这五伦大道,这个做人处世的道理推广到社会上去,这是读书人的职责,是他时时谨记在心的使命。

诸位同学,现在社会最缺乏的是什么?缺德啊?当医生的缺德会怎么样?当律师的缺德会怎么样?当公安的缺德会怎么样?当老师的缺德会怎么样?当父母的缺德又会如何?你看现在家庭之中缺乏德行很严重啊,离婚率在节节攀升。而读书人看了不会怪他们,因为古圣先贤的智慧已经断了三代了。我们的圣贤智慧是通过家庭教育来承传、学校教育来延续、社会教育来发扬的。结果现在家庭教育缺失了,学校教育又一味以分数衡量教学质量,社会呢?以前的社会教育还会有《三国演义》这样的影视戏剧弘扬「忠、孝、节、义」,现在的电视、网络里都充斥着暴力、色情,非但没有帮助大众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灌输的却是「杀、盗、淫、妄」。有一位父亲感叹:他的孩子看电视,一两岁的时候看到电视里有人受伤、流血,都会跟着掉眼泪;到了才五六岁,看到节目里用枪杀人、拿刀砍人,也会在电视机前手舞足蹈地大喊“杀!杀!”。看到孩子这样的动作,他才猛然警觉到,他把一个大魔王请到家里来啦。我们拼命在外面嫌钱,孩子教成什么样了都搞不清楚,家庭不能无德啊。任何行业也不能无德,不然天下大乱。

所以杨老师这样的前辈们,都以复兴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为己任。诸位同学,假如您现在要立志,就要立大志转变整个社会的风气。同学们可能会在下面说:不要傻啦,怎么可能?「事在人为」,「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诸位同学,假如我现在问你:读书的目的在哪儿?怎么想那么久?我们读书都读了十多年了,还不知道我要干嘛,读书的目的在哪儿?有人说“找工作”,诸位同学,你这一句话讲出来,全社会的人听了都要流泪了,所有农民都要哭泣了,为什么?一个大学生能受多年的教育,要花费社会多少的栽培啊,接受社会多少人的付出啊,结果我们读了十几二十年书,踏出校门第一个念头不是回馈社会,先想的是有没有多高的薪水。

诸位同学,读书的目的要搞清楚,读书要志在圣贤,要成圣成贤。什么叫成圣成贤?圣贤是有德行的人,德行会表现在哪里呢?在家里他是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先生(好女儿、好母亲、好太太),在公司里是一个好同事、好主管,在公车上、在街道里他又会是一个好公民。不论走到地球上的哪一个角落,他都会是一个好的炎黄子孙,这才叫圣贤。当他每一个角色都能够演得好,他就是社会的好榜样。一个好榜样做出来,一定会对整个社会起到移风易俗的影响。

比如你们夫妻相处得很好,做出好样子来,别人就会羡慕啊,谁喜欢夫妻之间“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没有哪个会说每天跟先生或太太吵架真高兴。现在这么多的孩子都被娇惯成小皇帝、小公主,而你的孩子却温文尔雅,又懂得处处替人着想,别的父母看着就很羡慕,就会奇怪你的孩子是怎么教的。人都想要幸福美满,只是一来他不懂得方法,二来他根本看不到榜样。诸位同学,不管你们往后的人生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你的志向一定要做这一个行业的表率和楷模。当你有这样的志向时,会有很多的仁人志士来成就你、帮助你,假如你只是想着每个月能赚多少钱,这些贵人会不会来?不可能来。

在深圳有一个幼儿园,那里的老师们坚持用老祖宗的智慧教导大班、中班、小班的孩子们,他们都是自己拿钱出来办课程。这种吃亏的事情现在几个人肯干?他们做了一年多,当我们在海口推广圣贤教诲四五个月的时候,他们得到了消息,就邀请我们去深圳给他们讲课,结果就开始每个礼拜在他们的幼儿园讲授《弟子规》。因为要把一个孩子教好,首先要把谁教好?要把父母教好。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诸位同学,你现在要立志向,不管从事哪一个行业,都要当榜样。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准备?不能等毕业那一天才开始准备,绝不能这样,当下明白了当下就要开始做。所以明天乘电梯时,如果有同学走进来,这时候我们应该很有礼貌问他:请问你上几楼?会这么问的举手?那样你就处处替人着想,处处对人有礼貌,所以什么时候开始练呢?当下即是啊。

我们都羡慕成功的人,问题是都不知道他是怎样达到那样的人生修为、人生智慧。我们都只看结果,忽略了所有的过程,就好像一个人看到一座楼的三层特别漂亮,就要工匠给他建那个第三楼,结果建好以后他很生气,因为他只要第三楼,不要第一第二楼,工匠无奈只好给他拆掉第一二层,结果怎么样?第三层一下子就倒了。诸位同学,我们刚刚提到的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7年,这些人都是在直接盖第三楼啊,到头来摔得粉身碎骨,自己摔伤了还不算,还把亲戚、朋友统统都带累了。诸位同学,一个人没有德行,将会祸延家庭和团体。我就曾经认识一位长者,他的孩子好大喜功,贪图虚荣,搞房地产,做生意本事不够却硬要搞得很大,结果一朝破产倒闭。这位父亲都已经七十岁了,退休金全部付诸东流,老人家一生清白,到晚却要常常出入法院。所以一个人事业、家业能够非常劳固,能够越走越圆满的根基在哪儿?在德行,德行是你一生成败的关键所在。

我们刚刚提的是,有了志向以后当下就要去学习。我有一个在大学任教的朋友,他有一个同事非常聪慧,二十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大学里破格提升他做副教授。诸位同学,有没有成就?一般人看来真有成就啊。这个机会好不好?好的太快啦。二十岁当副教授,可是十年过去了他仍然只是副教授而已,这是什么原因?后来他拿着自己的博士论文给我的朋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结果这个朋友看完以后,终于了解了他为什么干了十年还无法升到正教授。因为在他的整个论文里面,通篇都是在批判他们学校以及学术界教授的论文的缺点,从开始批到最后。所以这样的论文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统统被打回票。后来我的朋友提议他换个角度写论文,要能肯定别人论文的好处。结果这个人听了朋友的建议,眉头紧锁,好像很困难的样子,请问他为什么觉得难?三十年来只看别人的缺点,一朝要统统改过来谈何容易?后来过了一段时间真的写好了,拿来给我朋友看,他一边看呀,一边鸡皮疙瘩落一地,那种赞叹实在是很不自然。

你看现在很多年轻人迈入社会之前会参加各种企业训练,比如教人如何成为“超级销售员”,就会教你要懂得微笑,懂得跟人家握手,结果本来是张苦瓜脸,三五天学完之后,突然要他见人一定要笑,那么所有人看到他笑都要跑去呕吐,因为看起来很不自然,太做作了。《大学》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最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有没有真诚,有没有恭敬心。所谓「日久见人心」,装是装不了多久的,所以这些成功的特质,我们应该从当下就去学习,开始力行,等到踏出校园的时候,你不必四处求人给一份工作,很可能是人家来找你。

那我们现在要思维的是,现在的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诸位同学,假如你们现在是企业的老板,你要的人才要具备哪些素质?人生如戏呀,你们现在要扮演一个企业家的角色,你们怎么那种表情?都不像企业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希望什么样的人跟你一起合作?我不要再强人所难了,我们换一种问法,你觉得身旁很成功的人具备了什么样的做人态度?诸位同学我们都不知道啊?请问我们每天在学些什么?我们每天把时间耗在哪里?耗在担忧、烦恼,耗在患得患失、羡慕别人里,这样对自己有没有帮助?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人生要先学习理智。

《大学》里有一句话:「身有所忿懥(音稚),则不得其正;心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当我们的心在愤怒,恐惧,贪恋,忧虑的时候,你的心偏颇了,你的思想观念就不会成长,就看不到事实的真相。你与人相处常常都压不住脾气,就是不能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有所好乐,就是对喜欢的都爱不释手,不能舍掉,这是贪念太重,贪财、贪名、贪色、贪吃、贪睡,贪念太重的人许多人生的陷阱都会跳进去。其实这些恐惧、忧患对我们的人生帮助很大,「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它们让我们了解到一个人的能力和学问都是有消长的。

诸位同学,中国人说「守成不易」、「创业容易守成难」,打下你自己的一番天地不难,要守住这一片天地才难。这位卢叔叔在雅马哈当过总裁,曾经带过八万人的企业集团。诸位同学,现在八万人交给你带你敢不敢带?还有人点头哦,太夸张了吧。你这么接过来说:我先试试嘛,不好再还给他。那可是八万个家庭。要生孩子还不算太难,要把一个孩子教育好才难。所以不要去羡慕成果,要能够学习到人家的能力跟智慧才行。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能够深谋远虑。

卢叔叔接着又跟我讲:“在团体中生活,绝对不要增加别人的困难、给别人添负担。”我很高兴地接受他的指导,马上把地清理干净,把水擦干。第二天我们去上课时,我就跟卢叔叔讲:“卢叔叔啊,我这个人毛病很多,下次再犯错的时候,你一定要帮我指出来。”卢叔叔听完很高兴地笑一笑。我跟卢叔叔认识将近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不知道从他那儿得到多少宝贵的人生财富。他给企业演讲都是人家高价聘请,我没有花一毛钱,还能到他家中听讲,末了卢叔叔还要请我吃饭喝茶,为什么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确确实实,一个礼貌恭敬的态度,会给你往后的人生、事业带来无法想象的益处。

一个人有礼,就会处处得到助力;一个人无礼呢?产生的是阻力。你看一念之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如果你对人无礼,本来主管想要重用你,问到别人的意见时,结果所有人都不吭声表示意见,主管一看就明白了,要考虑考虑了。假如他想用的人,所有人都评价他工作非常认真,又很替人着想,那么这个机会很可能就成就了。在企业里这种情况很常见,要提拔一个有才干的人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很关键。

好,我们刚刚讲了要立志,要有好的定位,学习才会扎实,又讲了要有礼貌的态度,好学的态度。那么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要不怕吃苦,不怕学习,“不怕”的根源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遇到事情马上就说自己不行,自己做不到。一说不行、做不到,你生命中的许多机会就丧失掉了。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一定要禁得起锻炼,能力才会增长。所谓「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经过了磨练,除了办事的能力会提升,团结同学、摄受同仁的智慧也会提升。

有一个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开学第一天,他就在寝室里主动帮同学打扫卫生。请问当你踏进寝室的第一眼看到一位新同学在帮你打扫,你对他的印象会怎么样?会很好。后来正式上课时选班长谁当选了?这一位同学自然就当选了。诸位同学,假如我们把很多付出的机会都让给别人,自己跑得比什么都快,你占到便宜了吗?古话说「吃亏是福」啊,太有道理了。当一个人付出的时候,他的能力在提升,他的福份在增长,他的人缘也在不断地酝酿。这位同学四年大学念下来,整个教学大楼里的老师、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当要踏出校门之际,别人都在急急忙忙找一个供职的学校的时候,他却从容不迫,这栋教学大楼里的教授、老师们认识多少学校?太多太多了。


 
传统文化与完善自我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05/12/8 北京邮电大学



他所在学校的校长发展得很好,要调到另外一个学校去当校长,这位校长就指明一定要他也一起去那个学校,因为他是最好的助手。诸位同学,当我们能够去承担责任,你的能力就会提升,又会赢得主管、老板对你的信任,真正有重要的工作时,他会交给谁?铁定交给你。所以我们要有「勿畏难」的态度,不要害怕,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孟夫子告诉我们:「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他看到真相我们还没看到呢,所以我们要有信心、有勇气,坚信自己也能像大舜一样有德行、有成就。

我在整个读书时代,没有参加过演讲比赛,也没有参加过朗诵比赛,因为我没什么才华。但是就是因为后来接触了这些圣贤的教诲,我就生起了虽然很微不足道的一念好的存心,觉得自己受益了,就要赶快去告诉我的同学,甚至大学的学弟学妹。记得那时候读大四,我就去找了三个学弟学妹说:可不可以请你听我讲话,听五十分钟?他们迫于我做为学长的威势便答应了。于是我就到学校对面的泡沫红茶店,给他们一人点一杯红茶,然后坐下来就开始跟他们讲。一开始讲是不是一定能讲得好?不是,甚至还会讲得他们浑身难受,听不下去,但是他们很给面子。就这样我从对着三个人开始讲起,慢慢地到对十几个人,就这样开始练习。不过那时我的存心不是说要炫耀自己有能力,而是希望别人也能得一点利益。

从大学四年级开始讲,后来又在小学任教三年,再后来就到了海口,开始推广中国文化,到现在已经有两年零两个月,一开始听课有四十几个人,到上个月(十月份)在马来西亚讲课,台下听众已经有八千人。只要你不怕困难,我们的潜力都会被激发出来。这一次去马来西亚讲课,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哪儿?几千名的马来西亚同胞来参加这场中国文化讲座啊,他们身在异乡,为了留住老祖宗的智慧所发起的那一份存心、那一份使命感,我们无法体会到。可是他们很清楚,他们今天能在异乡扎根,能够有好的发展,都是仰仗了老祖宗「孝悌勤俭」来持家,才有今天的兴盛。所以他们非常认真地要把圣贤的智慧再继续代代相传下去。

好,诸位同学,「勿畏难」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不是等你找到工作上班前一天才在家里喊一通「勿畏难」?不是。要从现在开始「勿畏难」,读书勿畏难,为他人服务勿为难,从现在就开始磨练。有没有信心?好。那么学业如何「勿畏难」?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团结就是力量。谈到读书,我们老祖宗在《礼记·学记》里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那要怎么学呢?要「相观而善」(语出《学记》),朋友之间要相互学习彼此的优点,所谓「见人善,即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上大学时候,科目有十多科,我就找来十几个同学,根据每个人最专精的科目,由他认真负责学习这一科,然后考前几周大给大家分析讲解。这里集合众人之力,耗在读书上的时间就不会那么长了,如果一个人在那里闷头苦读十几个科目,短时间内效果有限。后来我在教书时也采用了这个方法,每隔一个月把一些老同学统统请到我家来,十几个人,每个人把他教学的方法、经验介绍出来,这天同学们回家时都怎么样?每一个都满载而归,减少了很多摸索的时间。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要善于集合每个人的所长。这是讲在读书方面也要强调方法。

我有一位朋友在深圳工作,他曾经有两位同事,后来一同进了一家百货公司当销售员,过了段时间,一个被降为售货员,一个升为业务主管,这位朋友也不清楚为什么两人会一个升一个降。后来他去找这两位前同事叙旧,分别的时候,这两位同事送他进电梯,在门口刚好看到公告栏上有一页《员工守则》已经摇摇欲坠,只差一个角没掉下来。因为这位朋友也是爱好传统文化的,自然对周围事物都会关心,他就提醒说:那个快掉了。这位降为售货员的就说:“没我们的事,别管它。”而那个升为业务经理的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走过去要把它重新粘好,结果发觉已经粘不住了,就索性拿了下来,对这位朋友说:“我先送你出去吧,回来再把它粘好。”从一个动作一个反应,这就看出来了,为什么一个降一个升?降职的人没有把公司的事放在心上,念念只想到自己;升职的则是很有责任心的态度,念念为公司着想。所以责任心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当我们身旁有一位同仁是充满责任心的,你就会感觉到有他在时工作特别好做,特别放心。

我们还遇到过一个校长,有一天他要招待广东来的客户,晚上要请人家吃饭,这位校长心想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大学毕业,打算带两个一起去招呼客人。诸位同学,点菜的时候是老板点还是你点?当然是老板点菜你去结帐了。那么招待广东客人点什么菜?当然是点粤菜了。结果带的两位老师是湖南人,在吃饭的过程中这两个湖南籍的老师就开始在那里品首论足:“这菜怎么这么难吃,这菜怎么一点味道都没有。”湖南人喜欢吃什么?吃辣。搞得校长很没面子,很丢脸,但是又没办法,就额外加了一个比较辣的菜。端上来以后,校长当然先把菜转到客人面前,谁知客人才挟起一口,盘子马上就“唰——”转到他们面前,然后两个湖南老师就大吃起来。这个校长又把盘子转回来,客户才挟起一口,他们又把它“唰”地又转回去。校长这时候能不能发飙啊?这两个老师都不知道给校长折了多少岁的寿。回去之后,校长就问这两位老师:“今天晚餐你们觉得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们两个很无辜:“没有啊?我们俩个都吃的很饱啊。”“你们不知道招待客人要让客人先吃吗?”“我们在家里都是这样啊,自己吃好自己的就对了。”他们说的有一句谎言吗?没有啊。但是这种做人的态度却错了,他不懂遇到这样的场景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没有这个责任心,任何场合只关心自己。

我给企业讲过一些课程,有些企业主跟我讲:“蔡老师,我找不到人才,假如你训练过能把《弟子规》落实得好的,请你推荐来,我要用。”诸位老师和同学,你们看我推荐了他会不会用?我铁定他一定会用。但是我会不会乱推荐?我不会去搬个石头来砸自己的脚。为别人推荐人才要对得起对方对我们的信任才行。所以别人推荐你,那是需要勇气的,也要你值得他信任才行。

我就觉得很纳闷,思考一个问题,每年从高校毕业的人多不多?从大学、研究所、博士的殿堂里面走出来的人成千上万,结果企业家却说找不到人才,这两点有没有矛盾?矛盾啊,可是就发生在我们面前,确实找不到人才。这代表从高校出来的人,在企业家的眼里算不算人才?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要勇敢面对,所谓「知耻近乎勇」,这些不是人才啊。接触到这些企业家的心声,他们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这也全球企业家的心声

仔细观察整个社会的脉动,我们看到,近几十年来,企业的管理特别重视品质的管制,比如要把这个矿泉水做好,企业的专注点在哪儿?在这瓶水让人家看起来舒不舒服,喝起来甜不甜美。(老师举杯喝水边说:你看,人没有看到就不会想,看到了就会想,所以人还是不要太闲,专心学习就不会去想要吃大餐,要穿漂亮的衣服,人专注的话,能力就提升得特别快。)把眼光全部放到品质上:只要把产品的质量提高,我的生意就会长期有好的发展。结果这样的管理方式在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以后,企业家才警觉到,只把产品做好,无法保证事业的稳定繁荣。

我还认识一个会计,他后来被老板炒鱿鱼了。他的老板有天要他拿拿两千块钱出来取用,他跟老板说连佣金只剩一千块,老板又跟他讲,反正只要给我两千块,下午就要用。下午他还是跟老板说只有一千块,老板只好叫他第二天不用来上班了。他有没有错?只剩一千块钱,他没说错啊,可是他连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没有,难道不能去借一千块来吗?连这么细微的地方还要老板替你想办法,那他请你干什么?要学习解决临时状况的本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要能接受。

现在的企业家开始纷纷领会到,有一个比产品质量更重要的决定因素。英国的巴林银行已经有两百年多年的基业,在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分公司,却在1995年因为一个新加坡的操作员挪用公款,两百多年的基业瞬间垮掉,你看这么一垮有多少员工失业?全球第七大企业安然集团,每年营业额数千亿美金,这么大的公司只因为两个主管在财务数据中动手脚,于2001年宣布破产。诸位同学,还有一个数字,我们中国包括政府机构、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在内,每年因为下属挪用公款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大家知道吗,这个数字是以“兆”单位啊。你看看这个“兆”的背后有多少老板在那里忧心忡忡:我用谁啊?诸位同学不用怀疑,每年贪污的数目绝对超过这个数字。

现在企业已经了解到员工的素质、人品的重要性绝对胜过产品的品质。大家看这个数字,这些“0”代表企业管理中的制度、策划、产品质量、营销……,“1”则代表伦理道理,就是人员素质的管理,当1倒掉时,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意义。发展事业就好比建造一座大楼,诸位同学,大楼要建得高、建得稳关键在哪里?地基一定要打好。所以我们当下就要注重我们德行的修养,德行的修养事实上就在为你往后事业发展奠定了不败的根基。

而在发展事业的过程当中,谨慎的态度很重要。有一个美国的大型跨国企业,雇佣了一名中国女性主管,在公司里的职务也不小。有一次她发现自己所管理的业务因为出了一点差错而亏了一笔钱,十万或二十万,这笔钱也不算多。但是这位主管的父亲是一位法学家,父亲从小就教育她:做人一定要诚信,做人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为大局着想,做人要懂得吃亏是福。她心里就想:我已经让公司亏了十万,而假如我不把这个情况如实汇报,公司的损失会更严重。诸位同学,假如是你会怎么做?这样问太敏感了,一般的年轻人遇到这个情况会怎么处理?可能就一走了之,自己就不用扛这个责任了。但是这位女主管了解了情况以后,就找到老板坦言说:很抱歉,因为我的疏忽让公司损失十万块钱,我愿意负这个责任,至于以后用不用我,全看公司的决定。她的话讲完后,老板很激动,站起来在办公室里转了两圈,把自己口袋里的钢笔赠送给她。这女主管很惊讶老板没有责怪自己还赠送了一只钢笔。老板接着说:“我在中国发展,一直找不到一个适合负责中国的主管,今天我找到了。”这位女士后来就顺利地接管了中国的业务。因为企业家要找什么样的人才?真正有德行的、能信任的人啊。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

今天我们谈德行,说实在的并不是很狭隘地只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们的人生不只是一个工作的角色需要扮演,我们还要肩负一个家庭的责任。一个家庭要能幸福、美满,根基在哪儿?根基也在为人儿女、为人父母、为人夫妻的德行啊。所以“德”字是家业、事业的大根大本所在。我们都很希望德行能提升,那么诸位同学,德行的根本在哪里,大家知道吗?我很想把我的德行变好,怎么变?这些道理,在我们成长的整个过程确实没有找到答案,但是打开经典,却看到讲得非常非常清楚。根本没有找到,就好比一朵鲜花,花很漂亮却没有根,只能看多久?两三天就谢掉了;而有根呢,根虽然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它有生命力,它能不断地让这棵树生长得更高、更大,甚至开花结籽以后还会长出更多的树木出来。所以找到根本是人生很大的幸福、幸运,因为根本找到啦,「本立而道生」。

而这个根本,「德」的根本在哪里?夫子在《孝经》里点出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行的根本在孝道,我们的教育、学习,也都要从孝道开始生起。有德才有本,你的人生才会有根基。好,这本《弟子规》一开篇就是教「入则孝」,孝怎么真正做到呀?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去。这个「孝」字,不止对你的事业、家业是成败的关键,对你以后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人生伴侣也是一个关键。好,今天时间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传统文化)(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传统文化——佛教现代化略论 

 洪修平教授: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潘桂明教授: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洪修平教授: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道坚法师: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