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中央党校刘余莉:具国际影响力、爱国爱教的高僧


   日期:2014/9/20 12: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时值教师节,惭愧学生今日恭敬分享的主题是:认识上净下空老法师—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通宗通教、爱国爱教的高僧

  学生对老法师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上净下空老法师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通宗通教、爱国爱教的高僧。

一、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上净下空老和尚半世纪以来,足迹不仅遍布深受佛教影响亚洲各国(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斯里兰卡等),而且遍布美洲、欧洲、澳洲、欧洲、非洲。法师所到之处,总是不遗余力地向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介绍以“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为核心的中华文化,这不仅使佛教四众弟子悉蒙法化,而且也使各国政-府和世界人民对爱好和平与追求和谐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中国威胁论”。

  近年来,上净下空老法师更是受到各国政-府的肯定和欢迎:自1997年起,在新加坡团结九大宗教,向世界证明了“宗教确实是可以团结互助的;曾先后荣获美国德克萨斯州荣誉公民、达拉斯市荣誉市民、澳洲图文巴荣誉市民、印尼宗教部最高荣誉;以其深厚的学术涵养被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南昆士兰大学与印尼夏利、悉达亚都拉回教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山东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与荣誉教授;2005年,被授予澳洲政-府最高荣誉-英国女王AM勋衔等等。这些从多方面肯定了老法师在多元文化教育、宗教团结、化解冲突、维护和平等方面的卓越贡献。

  二零零九年二月,在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先生的支持赞扬下,由老法师引导的净宗学院与格里菲斯大学于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市政厅联合举办《世界宗教是一家》为主题的“澳洲、亚太地区促进和平与和谐之多元宗教高峰会议”。来自亚、澳各地一百四十八个宗教、政-府、商业、医药、大学、警方和媒体机构的二百八十八位代表出席,与会者反响踊跃。如悉尼吠坛多中心代表所说:“你们举办的多元信仰高峰大会,不但惠利这一区的人民,甚至会对人类有极重大的贡献,因为所探讨的问题是全世界所关心的。这个会议,已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号,假以时日,一定能做出更有意义的贡献。

  一生致力于宣扬“伦理、道德、教育”的老法师,以“团结族群、宗教,恢复世界和平”之理念,深深感动了全世界无数各行各业的志士仁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鉴于此,特于2006年10月和2013年5月,以“教育与和平”为前提,再次诚邀老法师于法国巴黎总部,分别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欢庆卫塞节纪念活动”。在这两次会议上,新加坡九大宗教的领袖、澳大利亚多元宗教代表团,手把手一起为世界和平祈祷;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师,结合汤池镇构建“中华传统美德示范镇“的活动,汇报了他们在传统价值观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显著成效,向世界重现了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范,增强了与会代表建设和谐世界的信心。

  通过这两次大会,老法师再次向联合国成功地证明了,“宗教是可以团结互助合作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

2006年巴黎会议结束后,老法师应邀到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的汉学院讲学,并于演讲中强调了“佛学”、“儒学”与“学佛”、“学儒”之不同,使二校师生深受启发。

  2007年,老法师应邀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了《世界汉学(中国学)二零零七年大会》,做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复兴》的主题演讲,他把中国传统汉学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等五个方面,形式概括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等四个方面,这些观点得到了与会学者的一致肯定。总之,上净下空老和尚是在国际的佛教界、学术界都具有广泛影响力。

二、通宗通教

  上净下空法师自二十六岁接触佛法以后,秉乘一代大哲桐城方东美教授(台湾)、藏传高僧章嘉大师(内蒙)、与佛学大家李炳南老教授(祖籍济南)的教诲,深入经藏,首倡“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说,认为要改造人心、挽救世风、移风易俗,唯有大力恢复圣哲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

  在讲席中,他多次强调: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与儒教、道教一样,都是作为社会教育来广泛传播的。例如,雍正皇帝在一篇《上谕》中就指出:儒、释、道三家“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意思是说,儒、释、道三家教育的理念是建立在一个根本之上的,并且都是教导人们要止恶修善,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却可以同时并行互补而不相违背。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当代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在系统地考察了各国文化史的基础上,才从文化学的角度,提出了“真正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界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孔孟儒学与大乘佛学”的观点。显然,在他那里,正是看到了佛教与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不同。因为如果佛教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就会与其他宗教相冲突,也就不可能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界的各种社会问题了。

  事实上,佛教与西方的“宗教”有所不同,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这是因为在佛教中,释迦牟尼佛与弟子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而不是西方宗教中的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或者父与子的关系,他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从事的是多元文化的社会义务教育工作。传统的佛教寺院也不是偶像崇拜的场所,而是佛陀教育的机构,承担着通过讲经说法以劝导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社会教育功能。

  老法师悲智双运,从三十三岁开始讲经教学,至今虽已八十八岁高龄,仍然坚持日日讲经不辍,以此教导佛弟子“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期达到“转恶为善,转迷为悟”的目的。

  上净下空老法师通达佛教经典,以“恢复佛陀教育”为己任,深受国内外正信佛弟子(包括藏传正信佛教弟子)的尊重。前年,学生去西藏考察,遇到一位藏族的退休干部,他说他看过一位元汉人喇嘛的光碟,题目是《名称删除》。如果我们都能够按照这位汉人喇嘛的教导去做,世界就和谐了。

三、爱教

  佛法弘扬本在僧,上净下空老和尚一生正已化人,身体力行佛陀教诲,真正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愧为有修有行的一代高僧。

  上净下空老法师曾经教导弟子和学生们,佛教是以推行和平和慈悲为其主导思想的教育。佛教的慈悲观主要是建立在“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理论基础上,因此佛弟子要拓宽心量,包容一切。在讲经中,他时时提及佛教所要求的慈悲不仅仅是对家人、朋友、认识的人或不认识的人,它还包括了我们的对手、敌人、动物、植物等等。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他对众生无私无求的帮助,有时反而招致了一些人的误解、嫉妒乃至别有用心的恶意毁谤、中伤,然而这些并没有使老法师退失慈悲济世的心愿,反而写下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的名言,和“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的诗句,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老法师那种鞠躬尽瘁代佛宣化、让正法永住世间的忍辱精神。正是老法师这种悲天悯人的胸襟和“明月清风焉能比其朗润”的情操造就了他处处随缘、处处报恩、处处为公、处处利众的思想,在这种思想观念下的一举一动,更无不体现出无尽的悲心和无私无我的坦然胸襟。

四、爱国

  老法师虽然旅居海外,都是心系祖国,曾经多次出资捐赠祖国的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1991年国内华东等地遭受特大水灾,老法师倾全力与华藏图书馆、华藏讲堂共捐资二十五万美元救灾;1992年“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成立,老法师为基金会捐资四万美元;1993年老法师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及“上海佛学书局”印赠《佛学大辞典》一万部;1994年老法师在新加坡捐资六万新币支持祖国“万村书库”工程;1997年法师返回阔别五十年的故乡,给庐江中学赠送一百台电脑,次年又为庐江中学新建图书馆捐资人民币十万元;1998年秋季,中国的长江流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当时在新加坡的老法师大力号召佛弟子为祖国捐款、捐物,先后筹集到六十五万元新币,交由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转交给灾区人民。中国驻新大使馆一等秘书彭安海先生等人员专程至居士林接受捐款,并访问“净宗学会”,转达了特命全权大使陈宝鎏(liú)女士及中国灾区人民的谢意;2003年,委派澳洲的佛弟子参加西藏“复明之旅”的义诊,并为这次义诊赠送了五万元澳币做为医药费;此外还号召佛弟子捐助了二十万澳币;2005年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款三千二百万元人民币用于“安康益家”、“安康远程培训教室”的建设;在最近的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老法师更是第一时刻号召四众弟子捐助灾区。

  近年来老法师花费巨资向世界各国印赠重要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如《乾隆大藏经》、《四库全书》、《四库荟要》、《国学治要》,特别是由我们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习仲勋先生题词“古镜今鉴”的《群书治要》等,为承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老法师的爱国之心还表现在他维护祖国两岸统一、反对分裂,尊重传统、反对渗透的一贯立场上。例如,在上净下空法师专辑网站介绍老法师的弘法理念时,就讲到了这样一段话,上净下空老法师的交流理念其实与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思想不谋而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总理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曾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开展国际交流。这五项原则(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当今社会仍然闪耀出煜煜光华,被国际社会所尊崇,甚至已成为联合国宪章的基本条例。它们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公正平等,不亢不卑的立场和崇尚和平的观念。

“  我们如果以真诚心来践履这五项原则收到的效果则会更为显著,种种矛盾也就不称之为矛盾。”老法师感叹地说,“这种好的思想观念,我们每一个种族、文化和宗教团体都有义务把它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老法师讲经时常说:“不同的宗教与文化有其不同真、善、美的妙作,不可以差强人意甚或以强制手段去灌输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或处事原则给别人,不可以凌驾于别人之上,认为只有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全世界都得向我学习,这种观念从着手处已经错了。各个族群都有其优秀传统,传统的东西才能真正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特色,也能体现出它文化的长处和妙处,都应该保留和发扬光大。”

  翻开近代史,我们看到在二战时代,强权政客打着维护世界和平,为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旗号,四处推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于人权和法执模式,完全不考虑其它国家的国情和历史文化,完全不懂得尊重别国的思维方式和人民意愿,只想以自己一元文化、一极格局来强加别国,统治世界,这怎么能行得通呢?所谓“得道者昌,失道者亡”,他们势必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巨大的代价。

  老法师还常常比喻说:“我们炎黄子孙所接受的是圣贤的教导,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文化之广博绝非他国人所能测度。中国文化就好像是一间独具特色的千年老店,而有些国家,如美国就像是一群小摊贩,他们没有历史渊源,大家推举一个人来代表这个团体是正确的。但如果是一所老字型大小的老店,它自有其承传管理的法则,不能任人宰割,不能轻易舍弃传统,也不可贸然取法他人的经营模式,而自毁优良传统文明,岂非可惜。因此不同的文化,我们不可厚非,应当平心看待,我们没有控制人、事、物的意念,没有占有人、事、物的心行,世界一切是完美的,不同文化更是多彩多姿,美不胜收”。老法师在演讲中常申诉此一观点,既表明了立场,也维护了中华文化和整个民族的尊严,并且也称扬赞颂一切不同异族文化的真、善、美、慧,令在场者赞叹不已。

  从以上这段摘录中,可以看到上净下空老法师对“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刻的理解与由衷的热爱,以及他反对分裂、反对渗透的一贯主张。

  在习主席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批示之后,上净下空老法师就在2013年2月2日的讲经中号召四众弟子积极回应,并立刻从自身做起,即使招待最尊贵的客人也坚持用四菜一汤。他说:“习主席已经在提倡这一些好的方面,提倡廉洁、提倡节俭。这个好啊!这一天替国家培多少的福报、替自己培多少福报,这不能估量啊!这种健康的饮食身心健康、幸福快乐、社会安定、世界和谐。中国人可以领导全世界!”上净下空老法师及其学生们均在讲座中多次赞叹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明君风范,在海内外佛教四众同修和社会大众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群书治要·尸子》中的一个比喻,来体会老法师所从事的圣贤教育之于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性。“屋焚而人救之,则知德之”,假如你家里的房子着火了,别人赶来帮忙把火扑灭,你一定会对他感恩戴德。“年老者使涂隙戒突,故终身无失火之患,而不知德也。”上了年纪的人很早就提醒你,把墙的缝隙修补好,把烟囱做好,让你终生没有失火的忧患,但是你却当成了耳旁风,不知道感恩。同样的道理,“入于囹圄,解于患难者,则三族德之”,如果你现在被关进了监狱,有一个人进入监狱把你救出来,想方设法地使你免于牢狱之灾,你们全家人都会对他感恩戴德。

  但是“教之以仁义慈悌,则终身无患而莫之德”,现在有老师教导你“仁义慈悌”的道理,告诉你要有仁爱之心,不能见利忘义;做人要讲道义,要尊敬长辈、尊敬领导、畏惧法令;教导你伦理道德的道理,让你终身都不会有进监狱的可能,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对他感恩戴德。

  老法师在讲经中多次强调:《梵网经》要求佛弟子“不作国贼,不谤国主”。“贼”是贼害、伤害,“不作国贼”就是决定不能做伤害国家的事情;“不谤国主”就是不能诽谤国家的各级领导人。《璎珞经》也要求佛弟子“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国制”即国家的法律,“不犯国制”就是要求佛弟子一定要守法。从这些戒律中可以看到,凡是真正依教奉行的佛弟子,理应是这个社会最好的守法公民。

  可见真正奉行老法师的教诲,贪污腐败自然减少,矛盾冲突自然化解,家庭社会自然和谐。潮州谢总依照老法师的理念办班教学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就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上净下空老法师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通宗通教、爱国爱教的高僧。他老人家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讲经教学,自行化他,弘护正法,说法狮子吼,广度诸有情,在佛教的末法时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恢复了佛教做为佛陀教育的本来面目,并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多元文化的义务工作者的形象。

  时值庆祝教师节之际,谨以此文感恩上人的谆谆教诲,并供养诸位同学,让我们共同学习和效法上人那种“不为自身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的慈悲济世精神。

  学生乃愚钝后学,博地凡夫,对上人的境界显然不能彻底了知,文中也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诸位法师大德不吝批评指正,不胜感恩!

              惭愧学生 刘余莉 顶礼 敬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爱国       高僧)(五明学佛网:爱国       高僧)  

 黄夏年教授: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本焕长老 

 黄夏年教授:慈航法师的爱国爱教思想 

 魏道儒教授:宗教虔诚与爱国情怀——法显西行壮举的精神动力 

 方立天教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 

 洪修平教授:明代四大高僧与三教合一 

 杨曾文教授:爱国爱教,垂范千秋――纪念圆瑛大师圆寂50周 

 蔡惠明居士:缅怀爱国诗僧亦幻法师 

 如瑞法师:怎么样正确处理爱国与爱教的关系? 

 其它法师:晚明“四大高僧”禅净关系比较(陈坚) 

 陈坚教授:晚明“四大高僧禅教关系论比较 

 陈士强教授:《唐高僧传》新证 

 仁焕法师:西方有愿娑婆会 净土弘开众生福 ——两位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