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道在日常生活间


   日期:2009/12/1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家念佛的功夫为何不得力?原因是没有看破、没有放下;也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未能明了。一切大乘经,如《楞严》、《楞伽》、《华严》、《法华》,都曾详细的讨论到这些问题。《金刚经》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内容绝不逊色于其他的大乘经论,经文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且《金刚经》在中国佛教,已经超越了宗派,无论修学任何法门,几乎没有不读《金刚经》的。

  佛法所求的是高度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大则超越生死轮回、成佛作祖;小则现前身心清净安乐。心清净,身就清净,百病不生,身体、容貌,一年比一年健康圆满。

  佛法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法喜充满’。我们现前的生活怎么过得这么苦恼?原因就是没有智慧。读《六祖坛经》,我们实在羡慕惠能大师见五祖时所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足见他是生活在智慧里;我们则是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们都是生活在烦恼里。

  怎样转烦恼成菩提?

  ‘菩提’的样子就是法喜充满,就是圆满的智慧。

  ‘金刚般若’是智慧里最圆满、最究竟的。所以《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就将大圆满、大自在表现在生活上,教我们体悟、学习。一般经典多半是以放光现瑞发起,而《金刚经》的发起是释迦牟尼佛“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这就说明,究竟圆满的智慧原来在日常生活中。释迦牟尼佛穿衣、托钵、吃饭皆是金刚般若,从早到晚,生活、工作、处世、待人,点点滴滴皆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华严经》五十三参中的法身大士,所示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家出家,每个人的生活,与《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示现的生活没有两样,皆是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这才是佛法给人的真实受用,何迷信之有?

  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讲三种真实:

  第一、“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即是学佛的目标所在。

  第二、“住真实慧”,就是金刚般若。

  第三、“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自己住真实智慧,才能教给一切众生皆得真实的智慧。我们要做出好样子给人看,让人有所感动而向你学习,也能获得如诸佛菩萨一样圆满智慧的生活,就是惠以真实之利。

  佛菩萨示现在人间,为众生做最好的榜样,我们跟他学习,就是‘学佛’。同理,身为佛弟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行为,必须做为一切大众的好样子。佛法不是谈玄说妙,而是日常生活。我们学佛而得不到佛法的受用,归根结底,毛病就是‘放不下’、‘看不破’。像近代禅宗的虚云老和尚,净宗的印光法师,他们所示现的,完全符合《金刚经》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金刚经》上有两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就是从这两句话开悟的,其实,全经字字句句皆与此二句同样重要。

  我们学佛到底为什么?

  学的是什么?

  得到些什么?

  常常这样反省,就有觉悟的机会了,不但要超越六祖,也要超越十法界。不反省,就迷惑,就继续搞六道轮回。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一语道破十法界的由来。打妄想,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有执著,就造成六道轮回。因此,破执著,就超越六道;断妄想,就超越十法界。

  ‘三皈依’是传授学佛的总纲领、总方向。‘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佛’是觉的意思。从迷惑颠倒回头皈依觉,从今以后觉而不迷,即是‘皈依佛’。‘法’是正知正见;从一切邪知邪见回头,依佛知见,即是‘皈依法’。‘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现代讲的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乃至生理的染污、环境的染污......,我们从一切染污里回头,依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这才是‘皈依僧’。

  佛法修什么?修‘觉、正、净’。用什么方法修?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方法门道无量无边,都是修‘觉、正、净’。如果所用的方法门道,不是修觉、正、净,而是迷、邪、染,那就不是佛法。我们自己每天生活、工作、处世、待人、接物,若不是与觉、正、净相应,我们学的就不是正法。

  《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世法因缘所生,缘起性空;佛法还是因缘所生,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是佛陀教导我们,世法、佛法都不可执著,“应无所住”;“住”就是执著。并不是教人世间法不要执著,佛法可以执著。经上讲得很明白,佛法也不能执著,都要放下。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是没有搞清楚事实真相。释迦牟尼佛生活得那么潇洒自在,原因是他于一切法,真正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学佛、学菩萨,就要学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接触一切境界,也是充满圆满的智慧,生活自然是法喜充满,令别人感动。世尊天天这样表演,从未间断,但是从未有人提起这桩事。

  这天,须菩提尊者在大众中,赞叹释迦牟尼佛“希有,世尊”。世尊累劫所修的、所证的究竟圆满的果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原来就用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无上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才是真正希有!

  须菩提接著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菩萨是学生。佛怎样护念学生?做出来给学生们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实践。这是真的护念,真的付嘱。“付嘱”就是托付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做到了,还要教化一切众生,要为一切众生作好样子,希望一切众生人人觉悟,个个都过真实、美满、智慧的生活。这是佛的本愿。

  诸佛菩萨在世间,不一定示现为佛门的法师、居士,也常示现作外道。《华严经》上的“胜热婆罗门”与“遍行外道”,皆是一般宗教的领袖。他们教化众生的原理原则,与佛所讲的没有两样,但是方法、手段不一样。他们是佛菩萨应化示现,如经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真正伟大!

  今年二月一日,澳洲昆士兰少数民族事务局局长 Mr.Uri Themal OAM,在昆士兰办了一所‘多元文化论坛’,邀请我讲演。这个论坛的目的非常可贵,以佛法来说,此人即是佛菩萨。他是以色列犹太人,入籍澳洲成为澳洲的公民,信仰犹太教。多元文化论坛的目的,是希望集合世界各种不同的宗教,开诚布公的讨论如何团结,如何消除种族、文化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的隔阂。因为澳洲政府现采开放政策,现在世界各地移民至澳洲的人愈来愈多,这些新移民,以后如何能在此地和睦共处、互助合作,以达到社会繁荣、安定、兴盛、富足的目的。这就是佛菩萨弘法利生的观念。

  当天我与十四个宗教团体的领袖见面,我赞叹他们是真正的菩萨,完全抛下个人的成见而求社会的安定,求一切大众真正的幸福。我希望此论坛能推展至澳洲每个城市,且愿其发展至全世界。论坛的目标是世界和平,但是和平不是喊口号可至的,一定要将各种隔阂的意见化解消除,从各种不同观念之中找到共同点。譬如,宗教里讲‘神爱世人’、讲‘博爱’,佛法讲‘慈悲’,这就是共同点。

  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把不同之处暂时放下,先发扬光大其共同点,从这里建立共识。佛经常说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没有不能圆融的道理。《华严经》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理。如果有智慧,一切隔阂都能化解,世界、人生将是多么美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念佛)(五明学佛网:修行       念佛)  

 智谕法师:性缘问题之申论 三、与念佛的关系 

 耕云先生:唱禅歌就是修行 

 法宣法师: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