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圣法师:修行和家庭的关系


   日期:2014/10/1 21: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咱们再闲聊一些修行关于家庭方面的内容,常识。因为有些人认为一修行起来,说不修行在家庭里搞的还挺和谐,一修行起来呢,不合谐了,家庭不和谐了;还有的说不修行的时候我在家里呀是老大,一修行感觉好象欠家里的什么似的,感到自己很渺小。不是说欠什么,是自己造成的。

    修行本来是个正当的事,它不是偷偷摸摸去偷鸡摸鸭去,藏着,掖着,只是怎么协调的问题。不修行的时候,假如这个家庭有时夫妻关系会出现危机呀,子女不孝顺等等的情况,修行起来应该更和谐。

    这个从咱们的角度就是说修行人要以身做则,做什么呢?以佛菩萨为榜样,从咱们自身呢,把自己当作菩萨。为什么这样说?不是咱们真正是菩萨了,而是以菩萨做榜样,我们按照菩萨那个标准去做去,这样才能家庭和谐。

    咱们自己呀从心性和心地上锻炼出来,以及达到心性的升华。以前斤斤计较的现在不计较了,过去人不说么,人有三个极特殊的因素,三个最小的方面,什么呢?小心眼儿,小脾气,小性格。有的说那是小孩那样。那不是,有的到了二三十岁还那样,有的四五十岁更严重,到了七十八岁他有的时候都争糖吃。你不信有的这个小孩的父亲无意中从兜里真掏出一块糖来,给他自己孩子,但这个小孩的奶奶从旁边瞅着,看到的时候,就说了,我养你这么大,掏出糖给你儿子吃,不给你娘吃。她都跟他争糖吃,正常一种心理嘛,老小孩嘛。

    这个就是说咱们在日常训练当中,扎扎实实去训练自己的心地。在一个家庭的范围当中,你别去索取,别在自己的家庭以及周围的环境索取,应该去付出,奉献。不要索取丈夫你就应该回来给我做饭,也不要索取那个妻子,你就是做家务的。谁规定的?你也不要把自己当成男人,也不要把自己当成女人,当成什么呢?真正拿菩萨标准衡量自己,说回到家,做饭是我的活,扫地是我的活,收拾家务是我的活,里里外外这都是我的活。别人干了,说我丈夫替我干了,我妻子替我干了,还在那扫地呢,感激他。正常这些工作跟他没关系,干了,感激他,因为他在帮助我,而不是索取和奢求,这样时间长了就把咱们真正慈悲心训练出来了。

    过去不说么,枷锁枷锁,就是家里这个环境容易把人困住。有很多人在单位里头挺好,回到家里就不行了。在单位里人都说这个人又和气又什么,真好,回到家里他是两眼一瞪,眉毛一挤,一句话不来他就跟你拍桌子。他只要出了家门他真和气呀,这就叫枷锁,他认为回到家他就在管理之中,就应该如何了,他一下就形成一种什么?我执,强大的我执。咱们修行人不应该产生这个,不应该在这上用功,破除我执嘛,把我执破了,心性里的那种贪破除了,嗔就没有了,愚痴也就解决了,就解脱了,二六时中都在修行当中,行走坐卧都在修行当中。

   不要学什么呢,我修行了,自己的丈夫、妻子不修行,他应该该好好伺候我,因为我是大修行嘛。那就错了,那是功高我慢,一点慈悲心没有了。慈悲众生,一定要更新观念,你不要拿你丈夫是个丈夫,不要把你妻子当成个妻子,当成什么呢?都是众生,只是这众生跟你更有缘份,你更好地去慈悲他。你把他当成丈夫的话,你就会依赖他;你把她当成妻子的话,你就会在那执着,她就应该干什么,就应该怎么怎么的。你渴了的时候,他没想着给你倒杯水,有的那个男同志不说么,这老娘们儿,她怎么就不行呢,我渴了他都不知道,就好象家属有他心通似的,有神通似的,她就应该知道,哪能那样呢?咱们应该训练到什么程度?舍己利他,你不把自己丈夫当成丈夫的时候,这种关系处理更和谐,你心地更坦然,真正夫妻关系,更好更恰度。你看有一些在单位工作的,单位问题处理的特别好,还挺和谐,为什么?因他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退一步,都会互相谦让一下。当你回到家的时候,你就不会谦让了,为什么呢?你把家里的老头当成丈夫了,你把家里的老太太当成你的妻子了,就不谦让了。认为那是你的,为你所拥有的,必须服从于你的意识,你所认为如何如何必须按你的去做,达不到你的意识形态的话,你就会生气了,发火了,满足不了你的心理状态。如果在外面呢,你不去满足心理状态去,不是不满足,而不是强制地要求满足,在似乎之中还会妥协,还会宽容对方,互相包容。所以说这样的话,你把自己的丈夫也好,妻子也好,自己心性和对他们的观念升华了,这个家庭关系就处理好了,你修行起来就更能得到家庭的支持。否则的话,不修的时候这个人挺好,念念佛念的,回家往那一坐,到吃饭就吃,做不好他都不干,什么家里事都不管,那就坏了,长久下来家庭就要出问题。这个就是说修行嘛,得道多助,多助的情况下容易得道 ,失道寡助嘛。

    修行要得到周围环境的支持,第一个,从每个人来说,在家修行家庭的环境。再一个从本身的行为,去修的话本身的行为作证,真正去修持了,也就会影响周围的人,感化周围的人,无形之中就会感化,使自己妻子、丈夫、子女呀看到自己的父母修行修的好,看到自己的妻子、丈夫不修行的时候呢,有时候吵哇、闹哇,修行起来之后呢,不吵不闹了。不修行的时候呢,耍无赖、喝大酒、修行之后呢,基本不喝酒了,甚至不喝了,并且各个方面正规起来了,也好了,好起来了,规范起来了。但往往是什么呢?这面修着,那面呢,这面出个善,那面造个恶。所以这些方面,修行和家庭关系要处理好,处理好的根本点就在于自己,你别要求别人去,你别要求你的丈夫,你的妻子。你怎么去贡献,你把自己呀真正当成修行人,拿着菩萨的标杆去做,说我就是菩萨,我就是来照顾众生来慈悲众生的,不是索求众生来慈悲我。但往往有的人为了不下地狱,三天五天坚持下来了,训练几天训练不下去了,遇到事脾气就出来了,哪有大菩萨发脾气的?咱们在坐的都是修行人,都是大菩萨,听过大菩萨骂人吗?菩萨也不骂人呢,咱们就不应该骂人呗。菩萨不去嗔恨人,只去慈悲人,咱们就应该学着去慈悲众生。你自己的妻子,丈夫不是众生吗?自己的子女父母不是众生吗?也是众生啊,那也要去慈悲他们,他们跟你更有缘份,你就应该更好地慈悲他们,慢慢把他们度化了,这多好。

    这些都是一般常识,咱们在坐的老菩萨在这方面没问题,有个别刚刚修行不太懂的听一听,自己训练训练。过去毛泽东说过这么一句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什么不容易呢?难在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个难,说能不能持之以恒。这些方面,修行与家庭协调好,对自己本身的修行进展也相当有利,相当好,对家庭也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家庭)(五明学佛网:修行       家庭)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