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3集)


   日期:2014/10/2 21: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初谈的是前言,就是写在前面的。首先就要介绍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的重要,是第一部经,而《无量寿经》是第一部经中九种之中最完善的一本。它之殊胜,就在於它特别提倡持名念佛;而这个经这么殊胜,底下就说到它的道理,契理契机。在契机方面,上次下课之前谈了一些,今天做一点补充。头一个就是说,「上上根者,正好全体承当」,上根中的上根,依了这个法门,正好就可以全体承当,把这个法门全体承当起来。一般人是承当不起来的,能够信、能够修,但是不敢承当,不敢如实的这么信,他所信的信得很浅。「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下根中的下根,也可以依止这个法门而得到度脱。所以说是契机,契大众的根机,故这种法门是稀有的。

  上次就说要举个例子,现代的例子。这个事情发生在江苏,是江苏的一位人民代表,叫王胜宣。他自己的弟弟,是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过去人家所谓三妻四妾,父亲是一个,母亲不是一个,这个过去就叫做姨太太,这个姨太太生的弟弟比他小。这位王居士是印光法师的一个弟子,老修行。他是个名医,这一天,在他最盛的时期,一天收过一两黄金。他人很好,他对於咱们四众弟子施诊,看病不花钱;你困难他施药,你要吃的药,送你药,再需要的,他还可以给你点钱。所以王居士这方面很难得。跟我很熟,他自己说的,所以是真人真事。他的弟弟,姨太太所生,就娇惯了一些,阔少爷,在外头就是吃喝嫖赌、玩乐,也不是有什么其他的更严重的罪恶,就是这些,不务正业。后来得了肺病,过去叫肺结核,没法治了,病得要死。在临死的时候,就叫他哥哥来,因为他知道哥哥信佛。他说不好了,我看见地狱相,我要入地狱了,非常恐慌。他哥哥就说,你这还不赶紧念佛!这个病人只有在他母亲死的时候,家里请了出家人来做佛事,大家念佛,这个时候他跟著念过佛,除此之外,平常没有修行。也懂得一点点,现在看见地狱了,也知道有念佛法门,哥哥告诉他赶紧念佛,过去那个张善和,屠夫,看见地狱了,念佛就得度。他就念佛,很真诚的念了一小段时间之后告诉他哥哥,西方三圣来接引了。这就是现代的事情,跟我说话这个人说的时候,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不久,他弟弟之死也不是很久的事情。

  《观经》上说的,下品的十恶,五逆十恶,临终看见地狱相了,碰见善知识讲净土法门,这个是用观想观不成了,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十声就可以往生,这种情况也能得度。但是大家要知道,这种情况之念,念得比我们念得真。比方说看见下油锅了,看见人就在那油锅里头炸(就好像我们炸油饼似的在那炸),看著就轮到自己了,这个时候他念佛求救之心的恳切,他什么都放下。你说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还想到,我有两万块钱存款在银行,交给谁?都不想了。所以只要专诚,他专诚这十念就解决问题,这是真事。古代的事情有的年代久了,也可能觉得有些传闻,可能失实。这个就等於当事人亲自跟我说的,他是哥哥,他目睹其事,是他告诉他弟弟念佛的。这是一件事情。

  契机,又说到符合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如此,科学发达,各方面的发达,什么都在高速发展。我以前上课,咱们教室还没有这个。一切都自动化,电子时代,什么东西都是按旋钮就解决问题。将来你要是没有科学知识没法生活,所以你掌握的知识要很多,你就很忙。而且社会上要求,现在要求大家对四化有贡献,这些要求也使得你忙。因此像古时候那种修持,你要闭关多少年,在山林里头,什么都不问,少数人是可以,多数都这样就不行,就不符合时代,也不允许了。那怎么办?净土法门可以。我就上次举例,现在大家都抱怨,我们出家人没法修行,成天就是抱著一个笤帚从早忙到晚。我说你扫一下念一句,是不是?这就是方法,古时候就有人这样解决问题的。这个人很出名,是我的本家,姓黄,名字不传了,是黄打铁,打铁,铁匠。过去在作坊中的工人就等於是奴隶,从早打到晚,很累很累。他很穷,就在这打铁匠当徒弟,出来就一直做这个,靠打铁换一碗饭吃。

  一天来了一个出家人,别人都不礼待他,他还是供养了他,出家人觉得他很难得,就跟他讲讲。他说我现在没有别的想法,我这个太苦了,我只想出我这个苦。这出家人跟他讲,你要想出苦,教你一个办法,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给他讲讲道理,就说你现在就可以利用你这个工作就念,你烧铁的时候利用打铁,抡起榔头打铁(旧式的打铁不像现在咱们首钢这么进步,自动化、机械化,那个时候就要烧炉子,就把块铁烧红,烧红了之后拉风箱,风箱就是扯来扯去,就往里鼓风。把炉子烧热,把铁拿出来之后,就用那个钳子夹住,拿那个大榔头打。我在工学院当学生的时候,这种抡大榔头打铁我们都实习过,身体不好还抡不动,那个榔头很重。我们实习一会,但是他们工人成天在那干,很辛苦的),就告诉他,你拉风箱拉一下念一句,你拿榔头打铁的时候,打一下念一句。他就念,这么过了二、三个月,旁边的人就笑话他(好像还有别的同事),「大家说你这个穷鬼,你倒霉,你活见鬼,你已经累得要死,你还加上念佛,你不会更累吗?你算了吧。」他说不对,你们说得不对,他说我这几十天下来,我觉得我一边劳动一边念的时候,我觉得炉子也不那么热,榔头也不那么重,我还要念,就这么坚持念了三年。

  一天跟他的妻子说,明天你给我换一身新洗的衣服,我要回家。从来没听说你有家,你还有家?他既然说了,就给他准备了一身。一清早自己稍微洗洗,换了一身新洗的衣服,又开始烧一块铁,拉风箱,还是这么念,拉一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铁烧红了,就拿出去打,打一下念一句。打完,这个铁打成功了,成了器,这大小都合乎规格,他就把这个大锤头一放(锤子的头在地下,锤子把在上面),两个手扶著这个锤头柄,站在那儿,他说:叮叮当当(打铁是叮叮当当,有的时候他要用小锤子给指一下方向,大锤子打,打出来,叮当叮当),久炼成钢(炼来炼去就成钢,不是铁),太平将至(太平的时候就要到了,就是好时候,太平了),我往西方(什么叫太平时?就这个时候,我到西方了)。他就不说话了,站在那儿,大家再去看,没气了,死了,所谓立亡,坐脱立亡,打完了铁,坐脱立亡。他没有好多什么其他的知识,就是只一句名号。所以就是说,这个忙乱之中都是可以的。将来的社会恐怕发展也是趋向於高速度,所以就是这样的法门才真能够度众生。

  「因持名之法,最为方便。随地可修,何待遁入山林」,哪儿都可以修,不要跑到山林去藏躲起来。「随时可念,不劳闭关宴坐」,什么时候都可以念,不需要一定要闭起关,要打起坐,盘坐起来,那么去念。而且净土宗之妙,在於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人既然在世间,就有些世法,一个庙里头,你要维持庙里头大家的生活,这里就有好多世法。而且「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要离开佛法就行了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是沈善登老居士的话,清朝的一个大佛教徒,一个大居士。不必要废除了世法,你才能够证佛法,居在这个世法之中就证了佛法。这个就是应机之妙。而且将来,后头还要讲,这个经是独留於最后一百世,就表示这个经是符合社会的情况,符合大家的时机。

  「故知此经不但是净土群经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净土这么多经,这部《无量寿经》是纲要。一大藏教,三藏十二部,多少经,但是它指归指到哪?以这个为归宿。所以《华严》,八十一卷《华严》,最后普贤行愿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不但是如此,而且「实亦为此界他方(现在确实有天外人,世界上很多很多星球有人类的)、现在未来一切有情离苦得乐」,都共同要依止这个方法,所以极为殊胜。所以这才(这说我自己)注解这个经,祈求上师三宝加被。

  上面一段是「前言」,就说明作这个注解的一种想法。上头是甲,底下是乙,乙是「概要」,概要就是相当於一个经的概论。这里头分了十项,一上来就是「教起因缘」。这个教,为什么要起这个教?必定有它的因缘。所以这个是首先应当说明的。第二「本经体性」,我们要解释这个经,先要明白这个经是以什么为体性,它的体性是什么,不然只是去研究了些事相,它的体性、本体是什么不明白,这就很不深入。第三「一经宗趣」,它的宗旨、它的趣向是什么?以什么为宗旨,以什么为趣向,这个也是我们要研究一部经首先应该要知道的。第四「方便力用」,它有什么作用,方便的力用就是大家可以做得到的,很方便的,很能够切实可以去证到的,这叫做方便。说了很多法门,你根本做不到,对於我们来说,我们做不到那就是没用,得有方便的力用。第五「所被根器」,什么根器合适。第六是属於哪一藏、哪一教。第七是哪一部、哪一类。第八是这部经有多少翻译、多少会集、多少删校,还有多少注释。第九是讲本经的题目,这个在五重玄义是把它搁在第一项的,先讲这个题目,这个经的名字是十分重要的。第十才是正解经文。所以一共是十类。这个就是等於一个纲要,我们要知道一部书,先要明白它的纲要,就好像一个网子、衣服似的,知道它的纲领,纲举目张,你就自然而然有一个总的概念。不然这个不明白你去读书,你就是枝枝节节的,自己觉得有一点好处,但是你不明白它的纲要、不明白它的宗趣、不明白它的体性,你理解得就非常粗浅。

  接著就进入到正文,等於是概论性质,第一项讲「教起因缘」。教起因缘又分两部,第一部就是普通的一切经典起的因缘,一个单说《无量寿经》这个教兴起的因缘,因为这才契合我们自己,我们要研究的是《无量寿经》。这一大教和净土法门的兴起,这个是我们先要讨论的。下面就是这一段,「夫一切法不离因缘」,一切法都从因缘所生。「大教」,释迦牟尼的这个佛教,兴起於咱们世间就有无量的因缘,而这无量的因缘之中最主要的,唯一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一件「大事因缘」。是大事情!不是一般的,有因、有缘。

  什么是大事因缘?马上引《法华》的话来注解。《法华经》我们知道,《法华经》和《华严经》属於圆教,这是佛经之中最圆融无碍、最高的、最妙的教。佛最初说《华严》,最后说《法华》。有一个譬喻,像太阳刚一出来,太阳的光先照在哪?先照在高山顶上。只有高山顶上,这种最高的根器,才能听得懂《华严》,先讲《华严》。等太阳落了,又照什么地方?又只照到山顶上,山底下就看不见太阳。跟太阳一样,日出是先照高山,日没还是照到高山,说《华严》是照到高山,最后说到《法华》。说到《法华》的时候,四十几年说法,很多人一直跟著释迦牟尼,培养都成熟了,他这时才说《法华》,但是法华会上还有五千弟子退席。像今天咱们听讲,忽然有三分之一都出去,不听了,那时说《法华》就是如此。佛说什么?「退亦佳矣」,退出去也好。他听不懂就是听不懂,这也勉强不得的,圆教的法很难懂。藏通别圆,圆教就是《法华》和《华严》。

  《法华》说的什么?「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诸佛,十方的世尊,他们都是以唯一的一个大事因缘的缘故,而「出现於世」。他们为什么在世间会出现?咱们这个时候出现了释迦牟尼佛,过去出现了燃灯佛,过去还有很多很多佛,这一切佛出现於世是有一个大事因缘,不是一个普通的事。什么是大事因缘?「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要把佛之所知、佛之所见来开示给众生,使众生得到悟解。佛用佛的知见来开导我们,来开发我们的本心,让我们得到悟解,同於佛的知见,就为这样一个大事因缘。这是日没所照的高山,所说的话。

  《华严》是日出所照的,佛一成佛先说《华严》,说了大家都不懂,佛就要想涅盘,后来就开始说小乘教。他说「如来、应供、等正觉」,佛的十号,这是简称,只说了几个号,没有全称出来。如来、应供、明行足、善逝、世间解,这都简略了,等正觉这是佛。「性起正法」,从本性所起的正法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这么说?这样的一个佛兴起的正法,「非少因缘」,不是一个很少的因缘,而有佛出现於世。「以十种无量无数百千阿僧只」,阿僧只是个大得不得了、说不出来的数,无数的百千阿僧只因缘,那就是无量的因缘,「成等正觉出兴於世」。佛之成佛是无量的因缘来成佛,在这世间出现。「乃至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但是实际上只为了一个大事因缘。大事因缘是什么?「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唯欲就唯是,唯一就是愿意众生能够开示佛知见故。所以咱们老请人说开示,开示两个字就从这儿来,跟大家说说开示。所以佛就是让众生能够开佛知见、悟佛知见。

  再有,我把开示悟入四个字一块说,大事因缘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开示就是佛方面的事情,佛把佛的知见开出来、表示出来,而众生能够悟,悟佛知见,而证悟佛的知见。这个就说得很清楚了,为什么出现一大教?是为了这么一个大事因缘。大家今天舍离了家庭,舍离了一切世间的这种享受,行作沙门,也是一件大事因缘。这个大事因缘也就应当是要能开自己佛的知见,悟佛的知见。只有这个,佛之出兴就为了这么一件事,我们要学佛也就是要学这件事,我们要继承也就是要继承这件事。《法华》是最后的垂教,佛是涅盘之前说的,说《法华》、说《涅盘》,《华严》是佛最初所说。自始至终,两头,中间也是如此,就唯一是为了这样一个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就是愿「一切众生开明本心」。

  佛的知见,不是佛另外把一些道理给你灌进来,像录音带似的,说了,录音带给灌进去了,那有什么价值?实际佛之知见是什么?释迦牟尼在腊八这天看见星星,头一句话就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的知见。一切众生都有佛的智慧和德相,你跟佛的智慧,跟释迦牟尼、跟毗卢遮那是一样的,不但智慧是一样,你功德之相也是一样的,这是佛的知见。就让大家能够明白这个、悟这个、证入这个,你要证入这个你就是释迦牟尼。所以现在我们要去明白先要明白这个,枝枝节节的都是一些做帮助的,无量百千因缘都是唯为这一个大事因缘。开明本心就同佛知见,你跟佛的知见都一样,因为这是众生本具的,你本有的。佛给你开一开,你一下就豁然大悟,你同於佛的知见,你就是等成正觉,你也就成佛了。所以佛之度化众生,佛的心愿,这就是佛唯一大慈大悲的本愿。

  「本经兴起因缘亦复如是」。这说了,佛的大事因缘、净土都是因为如此,本经的兴起也是这样。我们就举例,《华严》、《法华》也说得很明白,玄奘大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就很现成,「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所以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是佛的知见,十念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凡夫就证到不退,这是佛的知见。上次不是说了吗?非九界众生自力所能信解,这样殊胜的法门不是九界的众生(包括了菩萨),他们自力所能够相信、所能够了解的。为什么不能?这是佛的知见。所以我们就要知道,我们研究净土法门,不能把它看成这是愚夫愚妇念的这样普通的法。就是看到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这样的利益,这样殊胜的利益,这样的安乐,离开这些五恶、五痛、五烧,而得的清净圆满的法乐,这样的大事因缘,说诚谛语,告诉大家要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可见净土兴起跟《华严》、《法华》都是一样的大事因缘,都是大事因缘。

  底下又引了《弥陀疏钞》的话,《弥陀疏钞》是莲池大师的著作。这部著作,我们做为一个佛教徒,不管你是不是净土宗,都应当熟读,它和《弥陀要解》,这两部书是咱们中国净土宗之宝。莲池大师是结合禅宗写的,它这里头处处皈依自心,那是非常之透彻、非常之圆满、非常之稳,《弥陀疏钞》。《要解》是非常之简要,非常之殊胜。所以印光大师,大家都知道,近代的大德,中国三大德之一,他称赞《弥陀要解》,他说在所有注解之中以这部注解最殊胜,释迦牟尼佛自己拿出笔来再写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弥陀要解》。印光老法师他这个话也是很殊胜、很了不起的话,一般人也说不出来。对於这样的一些书,我们读书要善於读书,不是说就是广,读很多很多书,能读藏读几遍,都有功德,但是你要抓住一些最重要的精华,你在这个里头能够得到法益。看来这个还是契合我们的机,契合时机。就好像现在把很多东西,什么维生素都收敛成一个药丸里头,你不要去吃那么多菜,吃那么多果子,吃那么多粮食,才得到这些所需的营养品,一个药丸就都够了,精华的经论也是如此。

  《弥陀疏钞》讲,「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一心,你一个念头,你不是杂念,不是妄想纷飞,不是又是想这个、又是想那个。你清清净净就这样一条心,老老实实在那持这个名号,这样的结果就往生,往生你就不退。而且再说一句,以后我们要发挥,真正你发了心,你是有了信愿,你再持名,你现生就不退。这你很难相信的话,等以后再发挥,今天来不及。所以他这个即得不退,应当是包括我所说的现生就不退,这个意思很多人是不大能懂得到的,以为往生之后才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为什么能如此?就是直指你们每一个人(咱们都是凡夫,你还没有证,总之是凡夫),你的本心,你已经究竟成佛,不然你怎么就光念念就能不退?因为一切无量阿僧只的无量无边功德你本来都具足,在你一念清净的时候,你一切都放下,妄想执著都没有,你的本来就显现。所以这是一个直指。「若能谛信」,你能够真实的信受,能够相信,「何须遍历三乘」,哪里需要你把三乘的教都一点一点去经历,一点一点去读书,一点一点去练习?用不著。「久经多劫」,经过很多的时劫,那就千生万生。你现在可以「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就在这一念之中,你就可以顿证菩提。「岂非大事」,这还不是大事是什么事?所以莲池大师也说明净土往生就是大事,佛之出兴於世就是为了这样一个大事因缘,把佛的知见告诉大家,只要一心持名就可以不退,就可以顿证菩提,就是同佛知见,那还不是大事是什么?

  「可见净宗正是直指顿证之法」。过去禅宗、净土在国内是打了好几百年的官司,总是说净土宗浅,不行,而不知道净土宗就是直指顿证之法。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它还不是直指吗?你要念佛是是心作佛,而是心就是佛,那不就直指你这个心是佛吗?非得必须点著鼻子叫你法名,谁谁谁,你是佛,这就是禅宗最高的开示,那这里有什么两样?这给你捅出来,都给你证明了,是心是佛。「以念佛心,入佛知见」。咱们现在就是这个,就以这个念佛的心就入了佛的知见。不是说,大家以为在消极求往生、求自了,不能弘扬大法,不能广度众生,愚夫愚妇之所为,这都是过去因为没有很好去研究,有一些错误的偏见。实在就是以念佛心,入佛知见,就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以这样一个心,你就入到佛的知见里边去了,还有比这更直接的吗?所以,「净宗之兴起,正由此大事因缘」,是由於这个大事因缘。至於教的兴起因缘,前头说过了。

  底下再单说《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因缘是什么?又分了五项。《华严》、《法华》是圆教、是顿教,是称性之教,是称佛的本性的,不是权说。三乘教是权说,就是权巧的说,因为你们根机不够,所以只好这么说,你们才能明白。咱们现在掺和这个事,你现在中学生念物理学,电流等於什么?等於电压,是一个常数,用符号U表示,电阻用R表示,电流是用I表示。I等於什么?U被R除。这就是权说,实际上没有这个事,实际应该是微分。du它是被除数,被dr除,然后等於di。那个公式,欧姆定律就是权说。现在念权说,真实的告诉你你不懂。科学就是如此,我们举了科学的例子。你只能懂到这儿,就告诉你,现在要把微分给你端出来你就没办法,这一关过不去。佛法也是如此,说《华严》大家不懂,所以说阿含部,讲阿含部讲了很多很多经典,多少阿含的。现在的成实宗、俱舍宗,这都属於小乘。所以《成实论》、《俱舍论》是小乘的经论,都是权说。因为大家不能接受高的,只能接受这个。但这个也有好处,你知道电压、电流、电阻三个的关系,电压大电流就大,电阻大电流就小。这个关系还是很重要,虽然它不真实,但是它能让你得到一个概念。所以先说小教,然后后来说始教,开始说大教,分小、始、终、顿、圆。《华严》说了不懂之后开始就说小、始,这个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目的,不是让大家成了阿罗汉,自了就算完了,但是开始要启发他,要更发大心。法相、唯识就属於这一类,还有那种空,那种性宗的空,共般若,不是不共般若,都属於始教,开始了。终教,《大乘起信论》是终教,然后是顿教、圆教。所以说到圆教才是称性之教。

  「《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这两部经以什么为它的指归,它到哪为止,哪里算是它的家,归宿?却在这个《无量寿经》里头。我这个话是根据什么?根据蕅益大师的话。蕅益大师称赞《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是一本经,《阿弥陀经》有的时候称为小本,《无量寿经》称为大本,有的时候《阿弥陀经》称为小经,《无量寿经》称为大经,因为这两个是一部经,但是有小有大。再把《华严》加进去,那就是《阿弥陀经》是小本,《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是大本,同一部类,可以这么说。蕅益大师说《阿弥陀经》,也就是《无量寿经》,「绝待圆融,不可思议」。绝待就是绝了对待。咱们都是对待法,都是有矛盾的,说是就有非,说生就有灭,都是相对的。但绝对就是绝待,没有对待。所以《维摩诘经》说不二法门,因为二就是有对待,二,说不二,谁跟谁对待?不二法门。所以绝待的圆融,是不可思议。这都是《华严》跟《法华》。

  「《华严》奥藏」,《华严》深奥的,它所含藏的,《华严》的奥藏,深密的,是我们的三藏法师,藏匿,藏就是藏匿,汇聚深奥的经文。「《法华》秘髓」,秘就是说最深、最精、最微妙,大家不能理解,所以称之为秘。佛法没有什么保密的,但是这个道理大家听了跟不听一样,就称为秘。这是个秘藏。《华严》的奥藏,《法华》的秘髓。达摩祖师最后临终让几个弟子各说自己的心得,说来说去,最后慧可大师他一句话不发,就站那屹立不动,「依位而立」,达摩就赞,「子得吾之髓」,你得了我的髓,髓就是得心要。「《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都不出於《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这是大德的话,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刚才印光大师称赞了,莲池大师大家公认是弥陀化身,这样大德的话。很多人根本他不大注意,现在我们要好好的去注意,我们要好好的去领会。

  本经是称性极谈,第一个原因,为什么要说这个经?因为这个经是称性极谈,如来正说,必须要说这个。日本一个大德叫道隐,他作了《无量寿经甄解》,这个书很深。这个书我有,可惜缺了三分之一,再找找不著了,在日本找也找不到。确实有他自己的见解。他说「五浊之世,造恶之时」,现在不是到了咱们说五浊恶世吗?五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劫浊、命浊等等,都是浊。造恶,人人都在造恶,国内、国外都是一样,恶人很多。像纽约到了夜里头,女孩子都不敢出门,一个人不敢上街。造恶的人太多,天下一样。「圣道一种今时难修」,释迦牟尼佛所传的圣道,现在人太恶、人太坏,现在很难修。完全按照过去二、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的时候,那个制度、那种修持方法,现在的人很困难了,根器不够。而且「其难非一」,难处不只一点。「特此一门」,特独有净土这一门。「至圆极顿」,圆,它是至圆,到头了;顿是极顿,最极、到极了,到顶巅了。

  「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又因为这是很深、很殊胜,它又简单、又容易、又直捷了当。你所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你的本心,所以念念唤醒自己,一句一句就是把自己唤醒。现在你是睡著了,作梦,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大家都在有为法里头,如梦如幻,作梦,整个是在作梦,现在就要把自己叫醒。你怎么叫呢?像咱们打麻醉药(麻醉药打过头都要死),再要恢复知觉就喊他名字,比方说我叫黄念祖,黄念祖、黄念祖,就叫醒了。现在咱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等於这个一样,麻醉药把你打昏过去了,现在你怎么能醒过来?那就自己唤醒自己!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佛出世的正说,有许多各种的说,像权说,或者委曲的说。不得不委曲,因为大家只是这个水平,都说出来你听不懂,只好给你说一种方法,你现在先去做就得好处,所以就委曲,不是正说。所以佛也说,佛的种种教它是可以有矛盾的,你看《大乘起信论》就得三大阿僧只劫成佛,到圆教就刹那可以成佛,这不就矛盾吗?这个矛盾佛就说,「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你要依止了义的。佛已经替你做好了选择,要看两种之间哪个是了义教,哪个不是了义教,你要依止那个了义的教,不去依止那个不了义的教。现在学唯识的人攻击净土,就是不了义教攻击了义教。它始教攻击圆教,它成什么?它不了义,攻击了义的。

  「一代所说归此经」,这赞叹到极点了,佛一代所说的都归到这部《无量寿经》,「如众水归於大海」,像天下一切水都往海里归。中国的三条江,珠江、黄河、扬子江,都流到海里去。所以一切经最后都要流到极乐世界,去往生弥陀大愿之海。「由此言之」,这么来说,「百万阿僧只因缘以起《华严》之典」,《华严》之典不是佛说的,是百万阿僧只的因缘。「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法华》是这么说的。「亦唯为此法之由序」,这两部经也就是为本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作序,由序,作前面的引言、绪论,引归到《无量寿经》。这话是这个意思,日本大德的话的意思,我就是讲他的话。

  所以我们也需要,你要能知道,我倒并不是说大家都一定赞同,但是它就是百花齐放。种种的这种都应当有所了解,然后根据个人自己多生的宿慧和根器,选择一门去精修。法法都是导归圆顿,都是极殊胜的,但是不修总是不行。你说食数宝,只能会说,今天有什么好吃的,人家有宝贝你给人数一数,你数得很清楚,多少绿宝石,多少红宝石,多少金钢钻,多少珍珠,帐目一点也不错,与你无关,都不是你的。所以我们就是要注重修。《甄解》所谓这一段话,它就是说《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就是《无量寿经》的一个导引。那本经呢?「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所指出的归宿之处。佛说了一大藏教,是拿这部《无量寿经》做为还家的归宿。「《华严》经末」,《华严》最后一卷,「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把《普贤行愿品》也列入净土五经之一,这就是证明。《华严》讲了那么多,那么多玄妙,讲了八十卷,最后还是「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就归到这儿,这就是一个证明。

  「圣教如旃檀,片片皆香」。这檀香,没有一片不香的。「法法圆顿,本无高下」。《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众生垢重障深」,心中的污垢很重,障碍很深,心也很粗,智慧也很浅。「饥遇王膳,而不能餐」,你是饿了,饿了碰见国王摆了宴席就在你这,你就不敢吃,不敢去动筷子。别的法虽然是好,你不敢动,这个你没法吃,虽有你没法吃,所有这个教,所有这个经,都要破相。像法相,最后是唯识观,很殊胜,一切都唯识所现,一切都唯识你不就平等了吗?你不就解脱了吗?但是在实践上你这么去用、这么去观,平常的时候是可以,但是如果真正问题一来就不行了,在这紧要关头用不上。

  「本经持名一法乃易行道,人人能修」。这是个易行之道,是人人都可以去做的。这个地方也稍微说一下,有的人对於这个又有所误解。有人一听说,说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它既然是容易,那就不需要费力,我就轻轻松松的,成天我看我的电视,我打我的扑克,念几句,我就易行道,这样就不行,这个根本就表示你没有愿力。这个易行道是和其他的法门相比,你参禅、持咒、修密、教观、打坐种种,和这些种种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相比,没有一个比这个更容易得到成就的、得到解脱的,所以称之为易行道。不等於说你放逸、懈怠也能达到目的,那么容易,那不行。所以我常说极乐世界这个大学要求的考分最低,你有个二、三百分就可以考取,但你交白卷总是考不取,就是这样。好的学校要五百分,一般好学校都要五百几十分,四百分以上也才有希望,极乐世界二百分就行。所以你也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得做种种功德,修出世三福。要比那个考五百几十分的、考六百分的就容易多了。而且这个学校去了之后没有降级、没有开除、没有留班,出来个个都毕业,个个是博士,个个是爱因斯坦,都成佛,这个是它的特殊之处。这个易行道要这么体会,和其他的相比这个最容易,没有更容易的,这个都不行,那就说别的更不行了。但是这个,如果不是一番真实发心、真实修持,照样还是虚度一生。

  「《大势至圆通章》」,这是在《楞严经》里头,它是主张净念相继里头就可以得到自得心开。「净念相继,自得心开」,净念相继是什么?就是我很清净的念,不是又想到这个、又想到那个,心里没有别的,别的放下,别的放下可是我这一句佛号没有放,这叫净念相继。没有忘了,我一句接著一句,就这个,不是很容易吗?就自然得到心开。但是刚才我说这是很容易,就是跟别的方法比较起来是很容易,真正要去做,做了之后就知道,还是不是很容易,还要很发心、很祈祷佛力加被,才能做得到。往往是你一念佛之后反而妄念纷飞,不是昏沉就是散乱,所以也不是容易事。能做到净念相继,一定自得心开。念到净念相继,是人人能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的事,但是也需要很努力才能做得到,就是这样。「即凡夫心,开佛知见」。咱们凡夫的心很恶浊、很粗浅、很愚痴,而这样一个心就能够开出佛的知见。就跟释迦牟尼这样的大智慧,一切法,人天导师,法中之王、圣中之圣,跟他的知见就相同了。所以禅宗的三关齐破见与佛齐,你三关都破的人,你的见跟佛就齐等了。所以就是说,咱们这个父母所生之身,即身是可以做到的,禅宗比我们就难。

  「至於根器浅者」,他就不能说还希望心开,开始入佛知见,跟佛一样,可以做为人天的祖师,如何如何,这个就不行。但如果能够「至心信乐」,至心的相信,至心的欢喜,所以佛经后头「皆大欢喜」,你闻到法之后你应该生起欢喜心。我的老师(就是夏老师)听到净土法门之后,他就在房子里呵呵呵的笑,一个人笑,笑了一、二天,他就说这回我可真有办法了,我能出去这个六道轮回了,欢喜。听见这个净土法门,你至心的相信,相信这个法,你就可以乐,你就有办法了,乐,愿意去。「愿生彼国,乃至十念」,你只要念到十念,临命终时就蒙著佛的摄受,佛来摄受你,不是你有这个水平。所以净土还有一个特殊的,底下要讲,是他力法门,仗他力。因为在临终是最困难的时候,最不容易修行的时候,你完全靠自力仍然是做不到的。但是这净土法门,只要你真正是信愿持名,在你临终的时候,佛就现在你的身前,就以佛的这个威力,三昧力、神通力加持你,使你也入三昧、入神通,心就不乱,而能够清净念佛,随佛往生。所以这个净土法门,它最特殊在这,称为他力门、果教派,从果上起修,不是单纯利用自力。禅宗就是单纯利用自力,自己的力量开悟;当然开悟之后,有的时候你还不能断除后有,还要转世。所以往往禅宗开悟之后,像莲池、蕅益,都是开悟的人,永明大师,都是开悟的人,都归到念佛。所以如果你参禅开悟,你不弘扬净土修净土,有这么一句话,「管保老兄欠悟债」,你的悟还悟得不够。因为参禅之后你还不见得就能够,有的祖师,你看看那个苏东坡,前生都是开悟的人,他第二生变成苏东坡。所以哪怕就是你能信乐、你能念,「蒙佛摄受,便生极乐」。生极乐,等到「花开见佛」,听佛说法,你就悟了无生法忍。「奇妙疾捷」,这个是最奇特、最微妙、最快、最直捷,「莫过於是」,没有再超过这个的了。「一切众生由此得度」,一切众生都因此而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佛这才称了他的本心。佛为什么要成佛?佛为了要救度众生,要救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怎么才可以得度?这样才能够得度。所以十方诸佛这个心愿就称心如意了。

  「又本经所宣,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真实之法、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没有,不是权说,不是权巧方便,当然也没有什么委曲,所以叫做正说。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说这个经?就是称性极谈,如来正说。「又乃世尊称其本性,和盘托出」,如来称他自己如来的佛性,把这个法门全盘给托出来了,「毫无保留」,都给我们了。上次不是说,如来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全给咱们,就是这一句佛号。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在咱们这个地球上所得的法,全给我们了,所以说称性。「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脱」,这是《无量寿经》的话。这个话是佛说的,一切含灵(有灵性的)都是因为这个经而度脱。大家要注意,因为这个经而度脱!所以在称性中是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所以就解释一下我们这个小标题,这是什么?这是称性极谈。如来要称他的本心,要广度众生,有这样一个微妙法门,所以就是要说《无量寿经》。说这样一个法门,大家都因此而得度,佛方才称他的本心。

  第二,「三根普被,圣凡齐收」。三根普被,《华严》、《法华》等等是圆教,它是要接上上根。当时说《华严》的时候,大智慧像舍利弗,大神通如目犍连,他们都跟瞎子、聋子一样,所以有很多殊胜的事他们是不见不闻,如聋如盲。你看小乘的极果,也就是大阿罗汉,他还无所知,所以比这个再低一些的就更不行了。「故云下根绝分」,下根的人在这就没办法了,它就不能够救度下根的人,下根绝分。「至於小始诸教」,开始说的权说,说的是如何去证阿罗汉,如何去修持,始教,开始,讲法相,讲这一切,只接一些「权小之机」,接一些小乘的根器,接一些权教的根器,不是实教。「对於上根则有教浅机深之失」,你这个教很浅,他的根机很深,他就不满意,他不想学。所以它就是下面的合适,上头又不合适,也不应机。

  但是就只有本经这个持名法门是「圣凡齐收」,圣也收,凡也收。刚才不是举例了吗?王胜宣老大夫,那个人大代表,他弟弟看著要入地狱了都收。上次讲的夏老师那个老鼠,跟著念佛。下根都是如此,齐收。「彻上」,文殊、普贤。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头他有四句,「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普贤菩萨求往生,这四句,只有这么讲,没有别的讲。文殊是大智慧,现在参禅的人你们还能超过文殊吗?文殊大智慧。他是变了五言,还是一样的话,「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就是把七言变了五言,一样的话。所以咱们释迦牟尼,也是毗卢遮那,左右两位,文殊、普贤,他们都愿意往生。

  而且在《无量寿经》里头,这在后面了,佛跟弥勒菩萨说,所以弥勒菩萨也是当机,将来弥勒成佛也还要弘扬《无量寿经》。因为这个经先是阿难当机,后来都是弥勒菩萨当机,都是对弥勒菩萨说的话,嘱咐给弥勒。「佛告弥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这个世界有七百二十个亿,这么多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供养过无数的佛,「植众德本」,种植了种种德的根本,「当生彼国」。所以这七百二十亿个菩萨,就是在现在咱们这个世界,佛就是预告弥勒,有七百二十亿个菩萨,已经做了种种的功德,他当生彼国,他要生到极乐世界去。这不都是上根吗?已经植众德本,供养无数的佛。

  「彻下」,有五逆十恶,我还举了这个例子。「可见本经乃广收万类」,各种都收,「普被三根之阿伽陀药」,阿伽陀药是一种圣药,什么病都能治,「能愈万病」。「故本经云」,本经有这句话,「值斯经者」,碰到这个经的,就是碰到《无量寿经》的,「随意所愿」,随你的心意,你愿什么、想什么,都可以得到度脱、得到解决。所以这个就是要说这个经是为什么?要普被三根。

  底下再特别说一下,对我们凡夫来说,这个经是圣凡齐收,可是对我们凡夫的恩就更深了。咱们凡夫碰到末法,咱们福慧更浅薄,垢障也更重,如果没有这样的方便法门就更是没有办法,所以对我们就更重要。有这样一个方便法门,就只靠你信愿持名,真信、发愿(愿意生彼国,不留恋这个娑婆世界,愿意往生之后来实现自己度生的大愿)、就念名号,这三样事,所谓信愿行,你就可以功超累劫,别人要花多少多少劫才能圆满的功德,你就可以超过他们。一往生到极乐世界,「迳登不退」,一往生就是不退,再也不会退了,只有进步,没有退步。

  若没有这样的法门,「凡夫何能度此生死业海」。这个生死业海茫茫无尽无边,咱们凡夫,而且不是老在进步,大家要知道,修行人是进一退九,这个世界是退缘多。大家将来可以看同班多少人,十年之后你们再检查检查,能够保持个个都是进步吗?很难,它就是退缘多。也不是他现在就有了这种心想退,他遇见这种因缘的牵引,使得他不知不觉就退了,最可怕就是在此。不是说一个美国的老和尚活得都很好,因缘很好,他看没有帮手,回国就找两个年轻的和尚跟他到美国去,可以帮助他,将来可以继灯,把这个灯接下去。但是到了美国你如果不会开汽车,不会说英文,那就没有用,你先要学这两件事。等到这两件事学好了之后,这两个年轻的和尚都不是和尚了。退缘很多很多,所以没有这个法门难极了。

  「大悲慈父,两土导师」,极乐世界的导师、娑婆世界的导师,就「开此净土法门」。显出这个世界的苦,显出极乐的乐,来激扬我们这些个沉迷的众生。这个地方是「大火聚」,是大火坑,刚才说这两个和尚好好的,本来是好事,去帮助老和尚,没想到这一去被环境所转,是个大火聚。「彼清凉池」,那个地方都不退,没有退缘,极乐世界是没有退转,都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要按中文翻译就是不退转。「刀山在后」,这个世界是种种苦痛,退了之后要受报的,不是好玩的。退就是堕,退了之后就要堕,堕就是堕落,堕落刀山剑树就在我们背后。极乐世界是宝莲花池在我们的前面。「於是自然生起胜愿」,我们就愿意「厌离娑婆,求生极乐」。既然有了信愿,再加上持这个名号,就可以得度。

  一生到彼国之后能「见佛闻法」,就是从「有念而入无念」,到了无生法忍,悟入无生,从有念而进入到无念。「因往生而契无生」,因为往生而悟了无生法,「顿悟此心,本来平等」。这是说的一般的情况,真正出格的人,在这个世界念佛,也可以悟无生法忍。韦提希夫人就是悟无生法忍,《观经》。晋朝还有一个人,他很穷,生活很苦,他就念佛,专诚的念,闭关念,佛就现前,佛给他说法,他就悟了无生法忍,成了菩萨。但这个没人知道,他后来再从晋朝到清朝,中间还转来过多少次也没人知道,到了清朝在乩坛上他把这事说出来了。所以只要真念,不是说非得死后才能够成,特殊的根器,像很多祖师,悟证都很深的。

  「海东」,这是朝鲜,元晓法师,朝鲜的法师,他说「四十八愿,先为凡夫」,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首先是为了凡夫,为了救度凡夫,「兼为三乘圣人」。这是他的提法,首先是著眼在我们凡夫身上,要救度我们,同时也为了菩萨乘、声闻乘、缘觉乘的圣人。可见净土宗之妙就妙在首先是为了我们凡夫,使我们凡夫度脱生死苦海。实际正是如此,大家就是从凡夫的心开始修,你能遇著一个殊胜的法,这一生就成办,那就非常殊胜。

  第三,「他力妙法,善护行人」。不光是靠自力,而且靠他力。所以《弥陀要解》它说,首先要信愿行,要信,信它指出六点。信事、信理,信它的本体,这个理体,真如实相,这是信理;信事,极乐世界种种庄严这是事,往生这都是事,不光是信理,还要信事。要信自、信他,要信自心具足一切,自心妙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皆是我心之所流现,信自;同时也还要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那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大家可以在那往生,可以闻法、可以得度,还要信他,要信自、要信他。要信因、要信果,除了一般的因果之外,要相信你念佛为因,信愿持名为因,决定得到往生成佛之果。六信。还要信他。有的人学了些理论,懂得禅宗之后,一听见说是他,他总是说你这是心外取法,不知道自他不二。所以华藏世界,那么多佛世界,都是事。只有一个无为无相,偏到空这一边,那就不是深的般若,那是浅的般若。

  所以他力妙法,「其他法门,全凭自力,末世修行,多诸障难」。大家正在读《楞严》,我给你们说,《楞严》有五十种阴魔,一念之差就入阴魔。现在说奇异功能,那比《楞严经》所说的魔的境界差多了,那个魔的魔通厉害多了。所以现在我们就要有正知见,不能被这种奇异的事迷失了我们的方向,我们还是依咱们这个正法。《楞严经》就讲,说你们就是要去打坐,你们要离开了楞严咒,要避免这个魔事就没有可能的。所以不能念咒,你也应当禅堂上写了这个咒,身上带著这个咒。为什么大家上殿有时要念楞严咒,念大悲咒、十小咒?这就是他力,护持你,不要被这个非人得到便利。非人确实有,也不是迷信。魔也确实是有,有的是心魔,有的是实际有个魔,他就是要作障碍。你相信有没有你自己?你相信有你自己就有魔。你要说我是空,无我,根本没有魔。就是这样。我这么一说,他说你执著。你要这么说的话,你就是这个,你无我,平等,你可以去厕所中吃大便,跟你吃最好的美食是平等,你这才能说平等。不然是坏的不吃,我专要吃好的,可是讲起来都要平等,那是假的。你要讲这些都是空的,那你自己要空下来。所以就是说他力很重要。

  还有许多境界,「不作圣心,名善境界」,打坐什么都是如此。大家现在要学止观,这是天台里头,你们老师教你们,这往往有些殊胜的境界出来。你不作圣心,不作圣心这方面的这种体会,这是个好境界,你打坐之后出现的好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你觉得在我这是特殊了,我这是高明了,或者是什么什么,这就是反而受到邪,反而退步了。「可见行人稍有执著,便失正见,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堕入泥犁」,所以其余的法称为难行道,很难。

  「但念佛法门同於密法」,净土法门是密教显说,它同於密法,「是他力门」,是果教派。咱们发心念佛,就靠弥陀的本愿,弥陀发了四十八愿,有念佛的人,十念必生,他就要护持,这个魔就不能干扰。《十往生经》里头说,「佛言」,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就包括咱们现在人都在内,谁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念四个字也行,阿弥陀佛也行,「愿往生者」,你愿意往生,「彼佛」,就是阿弥陀佛,即从极乐世界派二十五个菩萨拥护你这个人。不管你是行、是坐、是住、是卧,乃至於白天、黑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不让他们来下手,让他们得到方便,恶鬼、恶神都不能干犯你,因为他力护持。《首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大势至菩萨,「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大势至,大势就是力,力量的力,势力。大势至菩萨,大势,登峰造极。大势至菩萨他就在咱们这个世界,摄受念佛的人归於净土。所以《净修捷要》里头说,这是夏老师的著作,「《净修捷要》云: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现在就住在咱们这个世界;虽然在极乐世界,也在这个世界,「作大利乐」,给大家做一种很大的利益和安乐。「於念佛人,摄取不舍」,对於念佛的人,他是在那摄受、加持,不舍弃的。「令离三途」,让他,还不光是不让魔干扰,摄受他什么?让他离开三恶道,让他得到无上的力量,得到往生。

  《阿弥陀经》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听到《阿弥陀经》,听到《无量寿经》,来受持这个经,依法奉行,「及闻诸佛名者」,闻阿弥陀佛名,还有很多佛名,这些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你就受到一切佛的护念。还有,念佛的人有一由旬光。一由旬是古代的天子行军的时候,这一天的路程。所以有的时候是四十里,有的时候是六十里,有的时候说它是八十里,那个不可以有标准,行军可以快一点、慢一点。但这个里也不很标准,里有大有小,大致这个数。我们就取它最小的,咱们取它最小的,免得夸大,四十里,我们用最小的。其实是说这个由旬,一由旬的光明,念佛的人你是放一由旬的光。所以有的人现在说我有奇异功能,看见谁有点什么光或者什么的,奇异得不得了,不知道佛说念佛的人他有四十里的光。实际上就是说一个地方,比如大家都在念佛、修法、上殿,不是只是自己得到好处,是这一方都得到好处;其实还不只这一方,整个地球都得到好处;其实还不只地球,整个宇宙都得到好处。所以为什么出家人要受到供养,这也是受供养的一个理由。

  「由上可见,念佛的人」,有阿弥陀佛所派的二十五位菩萨来保护,又有大势至菩萨等等来摄受,又受到一切佛的护念。所以就能够「远离魔障」,没有魔,没有困难,没有这些个难,可以安稳的修持。「仗他力故」,因为有他力的加持。所以大家现在想学密,密特点也是用了他力。但是现在密宗里头冒牌的人,假冒的人太多了,你很难得到一个真正的师父,所以那也很麻烦。你师父就是魔你就坏了,掉过来干扰你。还是净土法门稳当,所以称为易行道。「或以谈他力为著相」,有的人说你靠他力是著相,「应知他力,亦是自心」,要知道他力就是自心。「自他不二」,自跟他不是两个,「自他宛然」,虽然不是两个,又有自有他,有自有他,又不是两个。这个道理比较难懂,我这说个譬喻,上次那个佛性咱们打了一个比方,就像那个磁它有磁性。所以古代发明了指南针,黄帝就打败了蚩尤。它为什么是指南针?它因为地心是磁,你一个铁的针它就受到磁的吸引,它方向就一定了。其实你不管是指南、是指北,咱们现在这是南北,这个针它一会儿变成这个方向,不是这个方向一定是这个方向,这个方向一定你就可以知道,就把它标出来。一个方向定了都定了,就因为这个磁的吸力。

  磁性是什么?这磁的作用就大极了,发电机就是有磁,然后有导线,你让导线在磁里头转,导线就生电,这发电机,电就来了,咱们灯就亮了。所以很多很多的设备要靠电,电就这么来的。靠磁,在磁场里头有个运动的导体就出电。倒过来,我们把这个导体,我们没有动的原动力,但是我们在磁场里头,我们把这个导体通上电,它就要运动。所以咱们电动的这些车子,这许多机械,电动的机械,就是这个道理,有磁场,你一给它通电它就动,成为原动力,叫电动机。就是利用磁,磁有这么大的作用。一个电动,一个发电。这个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了。靠电而能动的都是电动,这是利用磁。靠发电,这种大的电力是靠发电机,不管水利发电、什么发电,都是靠磁场里头运动出来的。但是磁是什么?你把那个铁砸成粉末,比粉末还小,你也找不出一个什么东西叫做磁。它就是在铁的里头,它所有的电子所运动的轨道都一致,就表现出磁性,就是磁。所以磁性,你不能说磁没有,要是没有的话怎么会发电,怎么会电动?你不能说没有。你要说有,拿来我看看,谁能把磁找出来?谁也找不著,谁也拿不出来,谁也分离不出来,不可得。

  所谓空和有,拿这个打比方。所以我们的佛性决定是有,但是你说是在哪个细胞里头,在哪个血管里头,都不是,觅心了不可得。无,你说是无,它是有;说是有,它是无。所以咱们众生的这种见解,你就想不明白。这是佛性的情况。自他不二呢?这是一个大的磁铁,我这是一根针,我们都知道一根针跑来就要被它吸上,都有这个经验,被这个吸铁石吸住。吸铁石就是能吸铁,不然怎么叫吸铁石?为什么能吸铁?因为铁它也有磁性,它就是乱,里头分子都是乱动的。在这个大磁石的磁场之下,它这个电子慢慢的,它的路也就都走顺了,都走顺了它就显出磁场的情况。磁场是不同的极就相吸,南极、北极就相吸,北极和北极相排斥。咱们画一些磁力线,可以用铁粉画一些磁力线,我们物理都念过。这个磁力线画出来,从这一极到这一极,从这一极到这一极,是两个形成一个磁场,一个磁力线。这个就是作用,磁场就是这个磁场,从铁粉的线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是共同的,是它的,也不是它的,两个之间共同的,磁场是一个。它那里头是粉笔,我这也是粉笔,也是一个。所以说自他不二,有什么两样?你也是这个,我也是这个,而且磁场是一个,就说自他不二。怎么又自他宛然?这明明是两个东西。这是一个大磁铁,我这是个磁针,而且我本来没有显磁性,因为它的作用,我的电子的路都走得一致了,我的磁性显出来了。就好像众生,因为佛的教化,我的妄想也没有了,我心里也净了,我也跟佛心一样了,这不就自他宛然吗?所以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这样来理解才是一个正的理解。不然只承认自,而不承认他,只承认理,不承认事,只看到这些事,而不知道理,而不认识自,你对於这个事相,迷於事相而不知本来。

  这个法门就「因他力而显自心」,由於佛的这种加被,你去念,而后念得你自得心开,显了自心。「从有念以入无念」,你从念南无阿弥陀佛开始,念来念去,你就念而无念,在念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这些个念,只有这一句清清净净的阿弥陀佛,就离念。这就是本法的深妙之处。所以《弥陀要解》说,「此之法门」,这个法门,「全在了他即自」。在於了解,了还不仅是了解,这个了字很深。这个事你能不能办成功,这个事你能了吗?了得了吗?能了,就是解决的意思。所以这个了还不单是了解的意思,还有解决的意思。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能够深刻的认识,他就是自。「若讳言他佛」,你不肯说,承认都是我自心,你不肯说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禅宗人有这个问题,这个就是「他见未忘」,你还有他见,所以不肯说他佛;要没有他见,说他佛有什么关系?「若偏重自佛」,只承认我自佛,我自己本佛,阿弥陀佛也是我自心本具,往生也就不必了,这样就是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你不但有我见,而且是你颠倒的我见。所以这个法,自和他,这个地方,我们第三点就是说这个是他力法门,得到佛的护持,所以这就稳当。同时又把他和自的关系做了一个叙述。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大经解)  黄念祖居士主讲  (第三集)  1991  档名:51-001-000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念祖       无量寿经)(五明学佛网:黄念祖       无量寿经)  

 黄念祖居士:根本修持心要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 

 黄夏年教授: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徐恒志居士:剖心沥血功在万世--记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