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之惑,惑于私


   日期:2009/12/2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

有时我们常怪别人不听自己的话,其实自己何尝听自己的话,最不听自己话的人,就是自己。

心念有强大的力量,所以才有必要把心念拿来念佛,把我们的心念安置在最高能量,最欢喜、清净、慈悲的状态。

勇气不可失,信心不可无,世间没有‘不能’与‘无能’的事,只怕──不肯。

要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得到回报,就不会有烦恼。

父母过分爱子女,会反射成为子女的烦恼,对子女要放心,他们才能安定成长。

人生能平安顺心并非是没有横逆,而是因为你有能力转化它。

我们不要对目前的遭遇,存有任何埋怨的心理,应该以平静了业的心情来承受,并且要以更虔诚的心来忏悔行善,以弥补自己所造的业。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要想能够说出正面的话、良善的话、有意义的话,首要之务就要从净化自己的心灵开始,有净化的心灵,就会有净化的意念,有净化的意念才能说出良善美好的言语。

一个人能改善自己的缺点,强化自己的优点,这是个人成功的要务;一个老板如果能包容员工的缺失,甚至欣赏员工的优点,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求全之心,可用之责己,但不可用以交友;满足之心,可用之处境,但不可用以求知。

真正的慈悲,来自看见他人的苦痛。你有一种责任感,希望能够给予他人一点帮助。

佛法本来如是,并无所谓深不深、难不难的,如果说是深是难,那是难在众生自己,深在众生自己。

命运中没有偶然,一个人遇到顺境、逆境,完全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

嗔是失佛法的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脏腑。

智者事事反求诸己,愚者处处外求于人。

人之惑,惑于私,私除则明;人之病,病于惰,惰去则勇。

每个人都希望身处在高超、美好、清净的地方去。但这种地方不是容易找到的。因为,我们的心不改变的话,环境是改变不了的。

义工,为贪婪自私的行为,留下了身教;义工,为争名逐利的人群,散播了开示;义工,为冷漠机械的社会,增添了光热;义工,为人情纸薄的潮流,注入了情义。

慈悲是温柔美好的世界,尊重是祥和欢喜的妙方,感恩是幸福安乐的泉源,赞叹是利人化他的法宝。

当我们被别人误解而产生不平时,先试试放弃戴在心灵的面具吧!

敬一个人,要散播他的善行;肯定一个人,要延续他的愿心。

‘心无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听到了只是听到,从不产生好恶。没有妄念,就没有烦恼心。

生活的艰苦,可以从淡泊中度过;人事的不安,可从勤劳与谦让中改善。

眼睛要生在心里,观察自己;嘴巴要长在心上,评论自己。

生命中或许有‘失望’,但一定不能‘绝望’,总要满怀‘期望’,而且永不放弃‘希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