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介绍

 百年高僧之:平凡淡泊笃尚诚修的瀛妙和尚


   日期:2014/10/6 17: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瀛妙和尚(1891~1973)福建金门人,俗姓林。法号悟心。民国十八年(1929),依台北圆觉寺觉净法师出家,翌年任住持。二十七年(1938)变卖私产,购地建寺,取名慈善堂,三十四年(1945)改名为安国寺。于四十五年(1956)赴台北观音山凌云禅寺受具足戒。生前示相平凡,淡泊名利,笃尚诚修。六十二年示寂,世寿八十三。为台湾第三位肉身菩萨。

佛法因缘

  瀛妙和尚

瀛妙和尚法号“悟心”,字“瀛妙”,俗名林水连,生于一八九0年,祖籍福建省金门,幼时家境清寒,其人事亲至孝,虽然从小颇得父母宠爱,但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辛劳,在他七岁那年,他还是自愿帮父母提着装满杂货的竹篮,每天沿街叫卖,藉此赚取微薄利益,贴补家用。

十一、二岁时,林水连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一个人外出应征临时雇工的工作。当时的林水连,不仅年纪幼小,而且个头矮小,工头本来不想录用他但为了争取这个工作机会,林水连刻意在脚底垫加石块来增加自己的身高,又对工头苦苦哀求。工头悯其决心,终于录用他为临时雇工。虽然仅仅是个临时雇工,林水连可不敢对这份工作掉以轻心,非常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每天异常卖力做事。

由于从小就外出工作,林水连自然没有任何上学堂的机会,不识一个大字便成了林水连最为头痛的心结。林水连不甘成为永远不识字的白丁,便发愤苦读。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在老板的鼓励下,林水连一得空就一个人躲起来勤奋自修,不再和其他年纪相彷的朋友出去厮混。久而久之,林水连的怪异行为,使他变成众人眼中的“怪人”,渐渐不再找他出去玩。对于朋友投来的各种怪异眼光,林水连也不在意,反而如鱼得水,自顾自在书籍里悠游自得,深获个中乐趣。在这段自修苦读的岁月里,林水连所接触的书籍,很多都是佛家的经典。一开始,林水连对于佛学经典里所述的佛理并不太懂,然而长期耳濡目染下来,竟开启了他的佛缘,渐渐对佛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接触佛学经典,是林水连一生最大的转折点。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次的接触竟然会使得他整个人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一边工作、一边苦读,林水连逐渐沉溺于佛学与禅理中,越发不可自拔。到了一九二九年,林水连突然自佛学禅理中,顿悟生、住、异、灭,四相迁流的道理,刹那间感到人生如梦,生、老、病、死不过是一眨眼的事情,何必苦苦守著这具臭皮囊。这一悟,便悟出了一位功德圆满的肉身菩萨。

一九二九年,林水连三十九岁,他决定舍弃稍有所成的事业及家人,正式皈依台北圆觉寺觉净法师,并由觉净法师亲手剃渡出家,取名悟心,字瀛妙。瀛妙入圆觉寺苦修佛法,进步惊人,颇为觉净法师侧目。一年后,寺中僧众已无人可及,瀛妙和尚遂接掌圆觉寺,带领僧众共游毗沙之境。

至一九三八年,瀛妙和尚觉得各方面的因缘已经成熟,为自己成立一处修己渡人的道场。于是,瀛妙和尚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另外向日本劝业银行借贷了两仟块钱,在台北市北投复兴三路上,买下了安国寺现在的地产。花了所有的钱买下地产,瀛妙和尚再无多余的经费兴建寺院。为了达成这个心愿,瀛妙和尚花了两年的时间,四处筹募建寺的经费,并亲自参与开垦的工作,希望早日完成建寺的工作。

两年后,大殿的工程总算顺利完成,瀛妙和尚若有所感的将新落成的寺院,取名为“慈善堂”。接著又陆陆续续盖好东西厢房及斋堂,最后终于在一九四三年,建成纳放骨灰的“灵光塔”,整座慈善堂总算大功告成。瀛妙和尚至此开始潜心修佛,不再四处奔波。

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瀛妙和尚有感国家正值多难之秋,希望台湾在返回中国怀抱后,能过著国安民乐的生活。为了此一偶起的慈念,瀛妙和尚遂将“慈善堂”改名为“安国寺”,此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3坐化圆寂

“慈善堂”改名为“安国寺”之后,瀛妙和尚专心一意于佛法的研究及弘扬,尤其是在金刚经上的修为,日渐圆融。一九五四年,陈诚先生听闻瀛妙和尚为求国安民乐,而将寺名改为“安国寺”一事,心中非常感动,特地亲笔题字,赠予瀛妙和尚一面上书“安国寺”的匾额,安国寺因而传颂一时。陈诚先生见安国寺清静幽雅、滴尘不染,甚是喜欢。后来陈诚先生的母亲过世,陈诚先生还特地将他母亲的遗体,葬在安国寺后山。

一九五六年,瀛妙和尚赴台北县观音山之凌云禅寺,完成三坛大戒。返回安国寺后,更加寡言持修,每天除了礼佛诵经之外,还是诵经礼拜。这样的持修方式,一直持续到一九七三年,终于告一段落。

一九七三年四月五日清晨,瀛妙和尚吃完早餐后,一个人静静的返回自己的房间,和平常一样盘膝打坐入定。过了好久一段时间,瀛妙和尚的长女明定法师觉得不太对劲,进房叫唤瀛妙和尚,这才发现瀛妙和尚已经坐化圆寂了。

4肉身菩萨

瀛妙和尚圆寂时,享年八十三岁,其中僧腊四十四年、戒腊二十二年。坐化前瀛妙和尚没有留下只字半句遗言,隔天,明定法师向众人出示那顶轿棺的画稿,并道出瀛妙和尚托梦显灵之事,众人认为瀛妙和尚此举必有深意,于是派人下山订做“轿棺”。谁知弟子遍寻了北投可以找得到的棺材店,居然没有一家能承制这么一顶怪形怪状的“轿棺”。

弟子据实回报,明定法师大感头痛,不晓得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就在明定法师迟疑不决的时候,突然有个中年妇人上门求见。明定法师不晓得对方的来意,当下整装迎见,没想到那名中年妇女自我介绍,说她是北投一间棺材店的老板娘,听闻安国寺明定法师正四出订制一顶“轿棺”,她甚感兴趣,正好手上有张“轿棺”的图样,便专程送上,希望能承制这桩生意。

在明定法师的追问下,棺材店老板娘源源本本道出她之所以会有这顶“轿棺”画稿的原因。原来在一九七三年四月二日晚上,老板娘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梦见一顶形状非常特殊的轿子。这顶轿子不像一般让人乘坐的轿子,小小的、没有任何镂刻,整顶轿子散发出闪闪发亮的金光,轿子里则盘膝趺坐著一个神情安详的老和尚,令人望而心生景仰之念。这个老和尚就是瀛妙和尚。

一九八三年元月初十,明定法师思及瀛妙和尚圆寂坐棺将近有十年之久,其尸骨恐怕已经散落在那顶奇形的轿棺内,应该开棺拾骨,为他重新下葬才对,是以决定在这一天找人来破棺。这一日正巧有寒流来袭,明定法师和寺中诸弟子在寒风中诵经,仅单纯抱著拾骨的心情来参加开棺的仪式。岂知轿棺一破,从轿棺里突然涌出一股扑鼻的淡淡檀香,闻到的人均感到醺然。在场的人全都惊讶的无以复加,不知道轿棺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异事?

原来瀛妙和尚的遗体仍然保持著当年入定时的端严神态,他的须、发、指甲、眼珠、舌头俱在,身体变成琥珀色,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檀香味。事实证明这个籍籍无名的瀛妙和尚,真的肉身证道,达到功德圆满的境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百年高僧       瀛妙和尚)(五明学佛网:百年高僧       瀛妙和尚)  

 百年高僧之:不喜尘俗的昙云尼师 

 百年高僧之:生前持戒精严临终瑞相往生的清贵尼师 

 百年高僧之:普通的行者瑞经法师 

 百年高僧之:人天导师虚云法师 

 百年高僧之:达缘老和尚 

 百年高僧之:舌根不坏的宏林法师 

 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百年高僧之:八不头陀道阶法师 

 百年高僧之:数十年如一日的际华老和尚 

 百年高僧之:具足智慧,心胸宽大的昔珠法师 

 百年高僧之:无滴碧水汇成河的东日法师 

 百年高僧之:智慧过人的思摩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