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果清律师:圆满的人生


   日期:2014/10/6 23: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请诸位一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圆满的人生」。诸位善知识们,大家早安!请放掌。

  今天非常欢喜,我们到了昆士兰大学来参访,由我们佛陀教育学会、孔子学院合起来邀请果清等来做演讲,首先第一个题目就是「圆满的人生」。我们要怎么来成就圆满的人生?要怎么来修才能够成就这个目标?也就是我们将来能够成佛的话,就是最圆满的人生了。要怎么成佛,要怎么修?在这我们就提出,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戒念佛」,这四句话我们能够彻底做到,就能成就圆满的人生。

  这四句话我们就一一来加以解释。先讲到真为生死。我们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流转在三界的生死苦海当中,头出头没。头出的时候就表示生到三善道,生天、做人、变成阿修罗,这属於三善道,有时候就堕入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生到三善道,就好像我们的头出了海面,就比较快活一些;假如堕入三恶道,就如同沉没入海水里面,那就受苦了。所以众生无始劫来都是轮转在三界六道苦海当中,生而死,死而生,生生死死,轮转不息,所以我们修行的目标就是真正为了了脱生死。假如不是真正为了了脱生死,我们听善知识的种种开示都变成戏论,没有益处。所以真正为生死的心,我们要非常的恳切。生死是怎么样?一口气不来就死掉了,无论是地位怎么高的,多么的富贵,到死的时候仍然要死。所以死亡不分贵贱,不分的,不分老少,无常到来就走了。所以我们要警惕,在死亡的日期还没到来以前我们就要努力修了,所以修行要真正为了了脱生死。

  既然我们自己有生死,一切众生也都有生死,所以除了我们自己了脱生死之外,也要帮助众生能够了脱生死。所以我们要称性,称合真如本性,发起广大菩提心,也要使令一切众生跟我们一样都能够了脱生死。所以就讲到发菩提心了。假如光是为了自己了脱生死而修行,不顾到众生,这个就是自了汉。所以我们要发心,除了我们自己了脱生死之外,也要发起广大菩提心,使令一切众生也都能够了脱生死,这个才是菩萨的心,所以菩萨就是自利利他。所以我们也要称合真如本性,发起广大的菩提心,不光是求自己了脱就算了,要自利利他。

  我们儒家孔夫子的学说也都讲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有大乘的精神。在《大学》里面也都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是什么意思?明德就是我们众生的真如本性。众生的真如本性被五欲六尘种种的烦恼境界覆盖住了,本性显现不出来,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来明明德,假借修行的功夫将我们的真如本性把它光明显发出来。我们众生的本性就好像一面镜子,大明镜,而众生的本性如同这个大镜子蒙上种种尘垢,所以我们要修行,将镜子上的尘垢逐渐的去除,到最后将真如本性彻底显发出来。我们真如本性显发出来,也要帮忙众生显发真如本性。所以除了在明明德之外,也要再亲民,亲民也就是教导众生也都能够光明我们的真如本性。而自利利他达到最圆满的境界,就是止於至善。儒家也这么的讲求。所以孔孟的学说就是我们大乘佛法的基础,大乘佛法就是为了了脱生死,自己了脱生死,也帮助众生了脱生死,彻证真如本性,最后都能成佛,这个就是我们圆满的人生。所以除了自利以外,自己了脱生死之外,也要帮助众生能够了脱生死。

  而讲到生死有两种,一种叫做分段生死,第二种叫做变易生死。分段生死就是因为有见思惑的关系,见思烦恼的关系,所以我们众生就有分段生死。另外还有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的关系,所以我们众生还有另外一种生死,叫做变易生死。变易生死是三乘圣者的生死,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的境界的转移,假设安立一种名称,叫做变易生死。将分段生死了脱,成就阿罗汉果,进一步再将变易生死了脱的话,就成佛了。所以我们要修行要真正为了了脱生死,而且发起广大菩提心,也使令一切众生能够了脱生死。就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接著,发了菩提心要怎么著手去修?下头就说了,要深信切愿,持戒念佛,要深信,对於净土法门深信不疑。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世尊开示我们,假如善男子、善女人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能够好好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接引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到那边去就不会退转,都成为不退转的菩萨。那边就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跟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都共同聚会在莲池海会上头,跟良师益友把臂共习。极乐世界都是良师益友,要找坏知识、不好的知识都找不到,都是善知识。既然善知识天天教导我们的就是如何增长福德智慧的资粮,所以我们的道业逐渐的就增上。

  而且极乐世界有情无情都为我们说法,在七宝池八功德水里头沐浴,都会增长我们的善根。你饥饿了喝那个八功德水也能够止饥渴,增上我们的道业。而且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要穿怎么样的法衣,自然很合身的加在身上,不假裁缝。不像我们在娑婆世界,衣服做出来有时候不合身,太宽了、太窄,还要修改过,极乐世界不必修改过,自然合身。你要吃怎么样的东西,美味自然现前,食已自然化去。也没有大小便溺,你看多好,我们处理大小便溺很麻烦的。他见色闻香就是等於吃了,吃完也不必洗碗筷,这些东西自然化去。我们洗碗筷一天要洗三遍,还很麻烦的,花了不少时间。为了做饮食,吃饭,又洗碗筷,一天就花了不少时间,极乐世界没有这回事。所以一旦修行人往生极乐世界去了,我们就一直修,修到成佛了,成佛了就是成就我们圆满的人生。

  所以我们对佛的开示,本师世尊的开示决定要相信,深信不疑,因为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所说的话最真实不虚的。所以我们读诵经典就深信佛的言教,依照经典所开示的,我们就好好的如说修行,深信不疑。我们要深信本师世尊的言教,他是金言玉语,非常殊胜。也要深信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来接引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四十八愿当中第十八愿他就这么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说假设我成佛,十方众生,就是十方世界的众生,能至心信乐,至诚恳切的心,深信不疑,非常好乐,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欲生我国,信乐,信就有信的资粮,乐就有愿的内涵,欲生我国更有愿的内涵,想要往生到我极乐世界的清净国土就是有愿的内涵。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乃至十念这个就是行的功夫,乃至就是超越之辞。

  就好比像海贤老和尚,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听闻念佛法门,他就一直念,他念了九十二年,念到往生,一生就念了九十二年。他活到一百一十二岁才往生,最近才往生。有的人寿命没有那么长,有的人活了八十岁或者七十岁,而听闻这个法门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乃至到了快命终以前,他病得很重的,善知识就开导他,说你修其他法门都来不及了,现在就告诉你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就是你要深信,发起恳切愿,好好跟我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然后说到极乐世界多么的殊胜、多么的安乐,娑婆世界多么的苦,你要发起恳切愿要求生极乐世界。然后他就深信不疑,跟著善知识念,念不到十声他也往生了,你看多么殊胜,乃至十念。有的一生念了九十多年的,乃至到了快命终只念了十念,他也都能往生。或者说,既然到临命终念十念就可以往生,那我平时就不念了,等到临命终再来念。假如这么想、这么做,那就不保险,我们还是平常念佛念习惯了,才比较有把握。所以平素就要好好的薰修,好好的念佛,在行住坐卧当中都能好好念佛,而且又能有定课,早晚的定课。平素就是行住坐卧,做任何事,只要不必很用心专心的事,都可以一面心里念佛,或者出小声来念佛。

  所以乃至十念,若不生者,假如不往生的话,我就不成佛。唯除五逆,毁谤正法,唯独犯五逆罪的,还有毁谤正法的,这个除掉,其他都能带业往生,带著业就是指我们的旧业,不是新业,都能带业往生,所以非常殊胜的。所以我们要深信、要切愿,发起恳切的愿,厌离娑婆有种种苦。娑婆世界有什么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这些苦我们都常常会感受到的。娑婆之苦,苦不堪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宣,所以我们要厌离娑婆之苦,要欣求极乐殊胜的妙乐,要非常恳切的决志求生极乐世界去。这种心恳切的情况就如同被关到监牢狱里头的罪人,他心里很想著离开监牢狱一样。所以要非常恳切的,不要被世间的五欲六尘迷惑住了,放不下,不肯去。所以我们平素要练习放下,不要像过去有位老太婆,她临死的时候眼睛不肯闭,然后这个子女就顺著她眼光好像看到庭院里头去了,子女就顺著她的眼光,原来萝卜干还没有收,她就不肯走,眼睛不肯闭。你看小小的都挂心,何况临命终,有家庭的人,子女哭哭啼啼的,你早就心乱了,还能求生极乐世界吗?佛号都忘记了。所以我们平素就要修习惯,说走就走,绝对不牵挂。

  在这要讲一个公案给诸位听,讲冬瓜和尚的公案。冬瓜和尚是清朝一位和尚,他的实际的名号人家不晓得,而他喜欢吃冬瓜,所以人家称他叫做冬瓜和尚。他平素喜欢到街头去走来走去的,人家就都常常看到怎么这位师父都常常在街道走来走去,这位师父没有什么修行,就看不起他。他跟隔壁庵的一位法师叫做慧照法师非常要好,有一回慧照法师就来看他,然后他就告诉慧照法师,说明年的正月初六就要走了,我们是很好的道友,到时候你一定来送送我。好,就真的约定好了。时间到了,这一天慧照法师就来等候著,他刚好被人家请去吃饭,当中回来,回来看到慧照法师在,你怎么到这里来?你不是跟我约定了,你今天要走,我特地来送你的。没有你提起,我忘记了。好,赶快沐浴更衣。来,点香,就帮我助念。但是我要去不能不留个纪念,你帮我写下来。好,我帮你写,你就念吧!「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识,别有一天堂」,坐著笑笑走了。你看,说终日走街坊,整天到晚就在街道里头走来走去;而人家不是贪婪五欲六尘,人家心中念佛忙,心中念佛好忙好忙的;世人都不识,世间人都不认识,而是另外有一番的境界;所以人家坐著笑笑就走了。你看往生还跟人家约好了,还忘记时间,人家一提醒,功夫马上提著就走了,非常自在。所以我们要深信、要切愿。

  深信切愿接著要怎么修?要持戒念佛,平素要好好持戒,持戒就是我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还没受戒,我们就是身口意三业,一切恼害众生的事我们都不造作,凡是利益众生的事我们就努力去奉行。有受戒的,我们就依照戒法的规定好好的把戒持好,而戒的要领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於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戒法是成就无上佛果菩提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要具足受持佛陀为我们所制的戒法。怎么叫做具足?要轻重等持,轻的戒跟重的戒平等心守持。假如能坚固的执持佛陀为我们所说的这个净戒的话,是则如来所赞叹,这是十方诸佛所称扬赞叹的对象。所以我们平素要好好的持戒,除了持戒之外就好好的念佛,持戒做为助功夫,念佛做为正功夫。

  念佛要怎么念?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我们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的时候我们要都摄六根,从意根至诚恳切的念出来,舌根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三根就收摄了,眼根也不东张西望,身根,走路走得正直,坐也坐得正直,鼻根,唯嗅佛香。能够这么念决定很少有妄想杂念的,没有妄想杂念叫做净念,清净的正念,而清净的正念要紧的要相续不断。不要念了几声,想到冰箱还有好吃的东西,没有吃就太可惜了,不要想到这个。还有一面念佛一面想到,某某人对我不起,还起瞋恚心,这样佛就念不好。所以要老实,老实念佛,就是念佛的时候不打妄想、不起杂念、不起烦恼心,遇到逆境也好、顺境也好,我们都是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学习老太婆不分别,努力念佛。能够这样子,将来决定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用念佛的这个方法得到正定,三昧就是正定,我们众生都是妄想杂念,心都很散乱的,用念佛的方法使我们的心能够定,得到念佛三昧。能够得到念佛三昧,我们将来一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有人助念、没人助念都没关系,我们自己有把握。

  所以平素我们要怎么做?生死心非常恳切,修行真正为了了脱生死,而且发起正信的菩提心,普遍度化有缘众生,跟我们都一样都能了脱生死。那怎么做?要深信切愿,对净土念佛法门深信不疑,发起恳切愿好好努力念佛,要看得破、放得下,心丝毫没有牵挂,然后好好持戒念佛,以持戒做助功夫,以念佛做正功夫,信愿行三资粮都具足,我们将来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而且品位非常的高上。一旦往生极乐世界,一直修,修到成佛,成佛就是最圆满的人生了。所以我们今天的题目叫做「圆满的人生」,而修行的方法,就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戒念佛」。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说到这。最后我们做个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感谢大家。

资料恭摘:圆满的人生  果清律师主讲  (共一集)  2014/9/28  澳洲昆士兰大学  档名:58-107-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果清律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果清律师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