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87集)


   日期:2014/10/16 10: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老法师:好,开始。

  学生:一句佛号大总持,但念弥陀大事毕—《科注》学习班心得体会之九。

  写这篇《科注》学习班心得体会,我心情很沉重。九月二十八日,我听了师父上人对《科注》学习班第八十四集的开示,我非常震惊,我心酸楚,泪流满面。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师父他老人家说出了这么伤感的话。我听师父讲经十四年了,见了八次师父,从来没听师父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不是非常让老人伤心的事情,老人不会说出这番话来的。我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在这里只想说,面对一位普受世人尊敬的八十八岁高龄的慈悲长者,去伤他的心,良心何忍?居心何在?

  我今天和同修们分享交流的心得体会的题目是「一句佛号大总持,但念弥陀大事毕」。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题目?可能有同修说,刘老师,我们问你什么问题,你都告诉我们老实念佛,你能不能告诉我们点别的?在这里我坦诚的告诉大家,我就会念阿弥陀佛,别的我什么都不会。这是大实话,大真话。我的余生还有多长时间,我不知道,阿弥陀佛知道,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接我,我就什么时候回家。不管余生还有多长时间,我就一件事要做了,除了这件事之外,别无他事。什么事呢?就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在这个过程中,尽自己所能,随缘而不攀缘的把净土念佛法门、把《无量寿经》会集本,把阿弥陀佛佛号的无比殊胜,不可思议,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愿一切有缘众生今生圆成佛道。

  我为什么坚定不移的选择走这条路?可以说历经风风雨雨,百折不挠,泰山压顶不弯腰。因为我是净土念佛法门、《无量寿经》会集本、阿弥陀佛佛号的受益者,我不是道听涂说,人云亦云,盲目崇拜。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正是这个正确选择,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我受益了,我改变了命运,我真诚的希望我的同修也都受益,也都能改变命运,过幸福美满、自在快乐的生活。

  看过我以前光碟的同修们都知道我的那一段经历,一九九九年,我面临两个绝境,一是生命的绝境,得了不治之症,医生说我随时面临死亡;二是生活的绝境,对我来说,几乎就是灭顶之灾。精神上的折磨,肉体上病痛,可以说是双管齐下,让我无路可走,生不如死。恰恰就在我痛不欲生的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无量寿经》会集本,得到了老法师讲《无量寿经》的一套光碟,这是师父一九九四年在台湾第三次宣讲《无量寿经》的光碟,全套光碟是七十碟,每碟一小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人指点我念阿弥陀佛。现在回过头来看,可能就在二000年前后,我的学佛机缘成熟了,佛菩萨慈悲,用恶度的方法(患了不治之症)把我度进了佛门。从那时候起,我的人生命运彻底的得到了改变,十四年来,我的经历、我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我受益了,我改变了命运,我找到了回家之路。师父上人告诉我,不但要独善其身,还要兼善天下,我不能辜负师父上人对我的期望。尤其是我看到我身边的人,有很多人还生活在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还在苦苦挣扎,我於心不忍。我苦过了,我知道苦的滋味;我痛过了,我知道痛的滋味;我病过了,我知道病的滋味。我想尽我一点微薄之力,让我的同修们少一点苦、少一点痛、少一点病,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交流这个题目的初衷。

  下面先来说说一句佛号大总持。我们先就字面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一句佛号,指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或者阿弥陀佛都可以,都对,都没错。现在还有人在争论,有人说念六字的对,有人说念四字的对;我说念六字对,念四字也对,一切法由心想生,心诚则灵,只要你心真诚,怎么念都好。你喜欢怎么念就怎么念,不要强行要求别人也必须按你的念法去念。再说说这个「大」,这个大字从字面上来说有三个意思,一是指跟小相反,指占的空间较多,面积较广,容量较多;二是指数量多;三是指程度深、范围广。再说这个「总持」,这个总有两个意思,一是聚合,聚集在一起;二是概括,全部的、主要的、为首的。再说这个持,持有三个意思,一是拿著、握住;二是遵守不变;三是治理、主管。我们把字面的意思解释清楚了,那么什么是大总持也就明了了。

  师父上人今年是第四回讲《大经科注》,又办了《科注》学习班,九个月过去了,听没听懂,九个月师父上人在讲什么?中心重点是什么?就是这句话,一句佛号大总持。我不是在这里说瞎话,我是有凭有据的。下面举师父上人的话为证:什么都不要听,什么都不要看,什么都不要说,这些都是干扰,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能够让你开悟、证果。

  我在这个世界随时可以走!我的一切都是众生的,不是我个人的。为佛法,为众生,不为自己,一切由佛菩萨安排,顺境、逆境都是佛菩萨安排的。八十五岁觉醒了,一切都放下,就一句佛号念到底。把《无量寿经》会集本传遍全世界,一部经、一部注解、一句佛号够了,其他的都不要了。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一切诸佛总名号(通号),念一佛即念一切佛。

  无量法门就是众生有无量的病痛、烦恼习气,每一个法门都可以专对某一种习气,对症了,药到病除,立刻就恢复了健康;要是用错了药,用错了药也会毒死。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救度一切众生,救度与他相应的,好像医药一样,它治什么病,你害的病得到这个药,药到病除,吃错了药就麻烦了。唯一不错的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叫万灵丹,什么病都治。所以你放心去用它,你不必顾虑我应不应机,不必考虑这个。其他的都是有藉根机的,对了根机很灵,可是你介绍给别人,未必对他的机。

  善财修什么?彻始彻终就是一句佛号。修什么法门?念佛法门。我心里念阿弥陀佛,事情干完了,阿弥陀佛就现前了。分秒必争,我有一秒时间,我念一句阿弥陀佛,如果没有念,这一秒就空过了。身体、明天都不要想,为什么?佛安排的,我想了不灵,佛安排的灵。

  列举了师父上人说的这些话,我们概括一下,一句佛号大总持。究竟总持了什么?高度简洁的概括一下,就是一句佛号总持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三藏十二部)和一切法;总持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念一佛即念一切佛)。稍微复杂的概括一下,阿弥陀佛是如来的全部家业;是佛说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核心之要;是佛说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实相法印;是佛说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最终归宿。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师父他老人家苦口婆心说了五十六年,还没有听懂,真是「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难怪师父上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深感我们这一代人的福太薄了,太可怜了!

  师父告诉我们,一天到晚口里只有阿弥陀佛的阿公阿婆是佛菩萨示现的,你相信吗?你认识吗?你瞧得起他们吗?有的人自视清高,夸夸其谈,甚至想凌驾於师父上人之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老师永远是老师,学生永远是学生。可能有人会不服气,说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叫做「青出於蓝而胜於蓝」。不假,的确有这句话,但是你是那个出於蓝而胜於蓝的青吗?没有那个蓝,哪里来的青!

  老法师慈悲,不忍心看到众生福报这么薄,机缘遇到了又错失良机;不忍心众生这么苦还不觉醒,路走错了还不肯回头;不忍心看众生往地狱里钻。老人家一个劲儿的做自我批评,我们有些人听了还不觉得怎么回事儿,甚至还在沾沾自喜,以胜利者自居,觉得谁都不在话下,自己本事大著了。师父是谁?师父是大智慧之人,你有什么资格在师父面前指手画脚?师父在救你呢,你知道吗?师父的大恩大德你无以回报。好好老实念佛吧,先夹起尾巴做人吧,连人都做不好,何谈作佛?

  下面,再说说题目的下半部分,但念弥陀大事毕。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我们也先从字面上来解释一下。但念的但,它的意思是只、仅、只要,这三个意思;大事,是指了生死、出轮回、出十法界这件事;毕的意思是完、完结、完成的意思。连起来,「但念弥陀大事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你念阿弥陀佛,了生死这件大事你就办成了,办完了。还需不需要别的?不需要,一个但念就说得明明白白了。上海下贤老和尚就是给我们做的「但念弥陀大事毕」的最佳榜样。海贤老和尚已经做了,师父上人正在做,我们还需要怀疑吗?还要自己再去探索、开辟新路子吗?现成的成功之路你不走,这难道不是福薄是什么?

  师父上人谆谆告诫我们,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往生极乐世界摆在第一位,成就念佛法门的关键,在於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只念阿弥陀佛这一法,除阿弥陀佛,其他什么都不念,但念阿弥陀佛一法足矣。若离阿弥陀,万般皆无用,徒劳无有益。曾经有同修问我:刘老师,你学佛主修是什么?助修是什么?在这里,我坦诚的告诉大家,我的主修是阿弥陀佛,我的助修还是阿弥陀佛。现在是这样修的,将来还是这样修,这个永远不会改变的,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决定得生净土。这个信念,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有丝毫动摇的。

  分享报告就说到这里,藉这个机会,再稍带著说几句题外话。到现在为止,算上今天这篇分享报告,我一共写了九篇,依我的本意,我一篇都不想写,为什么?你已经很出名了,尽管你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低调做人、低调做事,可是嫉妒障碍还是很多。我想这些和别人都没有关系,是我自己做得不好,这些障碍都是我自己感召来的。我应该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念佛,老老实实求生净土,老老实实亲近阿弥陀佛,老老实实为众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实事求是的说,六、七月份,我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似乎有人在搞什么名堂,但这只是一种感觉,因为我和外界没什么联系,外面的事我几乎一无所知。现在看来,我当初写的那几篇学习心得报告,大概都不是空穴来风吧。比如说,五月份写的那篇「你乱我不乱,心定阿弥陀」,七月份写的那篇「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八月份写的「没事找事,闲话正说」,是不是佛菩萨在点化我、加持我,有些话要通过我来说。如果是这样,我应该说的我一定说,我曾经说过,为法捐躯亦坦然,我随时做好了为法捐躯的准备。

  惭愧弟子刘素云顶礼,二0一四年九月三十日。

  老法师:我们听了刘老师的学习报告,也看到这篇文字了,这是她第九篇。她的东西,篇篇都受到人尊重,篇篇都是大家欢喜听的、欢喜看的,为什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别人为什么没有?她的东西就像她所说的,是她真心里面流出来的。我们一般人真心没现前,从早到晚,从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用的什么心?我们用的是妄心。妄心里头没有真心吗?有,真心没起作用,妄心起作用了。真心没发芽,妄心长成小树了,再往上长就成大树,那就无可奈何了。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否则的话,这一次得人身、闻佛法都白来了。

  前面我们听过自了法师的报告,他说得好,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生死心不切。以为这个世间还挺好的,挺好玩的,舍不得离开,真正关键在这里。所以,海贤老和尚跟我们不一样,他经历过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跟第二次,知道人生苦。我这个年龄,第一次没有遇到,第二次遇到了。八年抗战颠沛流离,我家里有四个人,父母,我还有个弟弟,四个人住四个地方,不能团聚,你就想到多痛苦。我那离开家才十四岁,我弟弟离开家九岁,常常想起来会流眼泪,那么小,没人照顾。

  知道人生苦,想出离,没有遇到佛法,那个出离难,怎么出离法?遇到佛法之后,人就得救了。我感谢老师,要不是方东美先生,换句话说把宗教这个东西介绍给我,几乎是不可能的。认识佛法之后,虽然知道有净土,但是受一般社会影响,认为净土是老太婆教,不是知识分子学的,迷在大乘经教当中,迷的时间不算短。虽然有忏云法师、有李老师时时刻刻提醒我,告诉我净宗这个法门好,我都没有接受。我跟同学们说过,我真正接受是讲《楞严》、讲《法华》、讲《华严》,从这些大经里面看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弥勒菩萨这些人几乎都是念佛往生净土而成就的,这才引起我的重视。不容易,得来难,难能就可贵了。

  年岁过了八十,那个时候讲《华严》,讲得也津津有味,了生死有没有把握?没有,华严境界我们知道,我们做不到。大家都很著急,著急什么?业障很重,这个著急是对的。总是想忏悔业障,什么方法有效?念佛念这么多年没效。我再老实告诉你,念佛要没效,那就什么法门都没效了。为什么?慈云灌顶法师说得好,我相信他的话,他在《观经直指》里面讲的,过去我曾经讲过《观无量寿经》,我用他的《直指》做参考。他说得好,我们世间人造作罪孽求忏悔,一切经论、一切忏法都失效,都忏不了你的罪业,他说最后还有一门,可以把你的罪业忏除。这一门是什么?老实、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说了这么一句话。换句话说,所有一切忏法都失效了,最后这一法,这一法都忏不掉,你就没救了。你真的要知道。

  为什么这个方法我们用起来不灵?原因不难懂,我们对它没有真信。你看看,人家说有别的方法,心马上就动了,这就说明什么,你对於念佛法门没信心。这个法门只要三个条件,太简单了,第一个信,第二个愿,第三个念佛。你的信出问题了,我说过,百分之九十九的信,还有一分怀疑,那一分怀疑就是你的罪业不能忏了的原因。

  这一次,我请的果清法师来跟大家讲戒律,他很难得,我们早年在一起学习。没想到,我们八个同学只有他出家,出家之后专攻戒律,戒律攻了三十多年,难得。现在能把戒律讲清楚的,大概只有他一个。戒律很重要!早年章嘉大师,这句话给我讲了几十遍,因为我们疏忽了,不重视戒律,只重视经论,经论里面有智慧。戒律,认为这是三千年前印度人的生活习惯,难道我们学佛要当印度人,还要当三千年前的印度人,哪有这种道理?

  佛法我们最佩服的地方,它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它能够适应环境,它主张本土化、现代化。所以我们就明了,中国古时候的三代夏商周,夏商周三代的礼,礼就是我们生活的规矩,跟佛法戒律一样的,有兴有革。这个三代差不多有两千年,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两千年。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当中,生活当然有变革,夏是继承古时候的,三皇五帝的。殷,殷商,以夏的礼为依据删改,就是修订,像现在我们修订宪法一样,适合於这个时代。周也是以商的礼做为基础,再加以整理、修订,适合於周朝。

  戒律没听说改,我们就怀疑了。其实,戒律有没有改?有,到中国来全变了。你看衣服,印度人只是一个披衣,袈裟,中国人里面穿中国衣服,外面袈裟围在外面,这表示不忘本的一个意思。饮食起居统统改了,为什么?中国是温带,印度是热带,热带三衣一钵够了,没问题,温带不行,春秋、冬天一件衣不能保暖。所以中国有春夏秋冬四季衣裳,佛制度里头没有。这些法师到中国来,恒顺众生,完全习惯於中国生活,所以中国人欢喜,接受它了。如果它要是戒律这么严格,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中国人早不要它了。你在印度可以,在我们这个地区不行。你再到北方,冬天多寒冷,棉衣不够保暖,要皮衣,皮衣这就不能穿了,这杀生。你看看佛经里头的开缘,戒律不是有开遮持犯,学了没有?有开缘。七十岁以上可以穿皮衣,为什么?他年岁太大了,体力衰了,他不能够御寒。所以你看讲理,佛法是通情达理,不是死呆板,死呆板的行不通。

  饮食起居里面,我们最常见的,五辛,葱、蒜、韭菜、小蒜、荞头,这五种东西佛禁止我们用。酒也禁止我们用,是重戒,五戒里头的一种。统统有开缘。我们在饮食里面,用酒做佐料可以用,调味,做调味可以用;五辛,药用可以用。你要懂得佛制戒的原因是什么,五辛,你看那个辛,跟腥不一样。荤腥,荤是植物,腥是肉食。葱、蒜这都是植物,这些东西生吃容易引发肝火,肝火旺容易发脾气,是这么个原因不准吃。熟吃,这个东西产生荷尔蒙,容易引起性冲动,是这个关系。七十岁之后开缘,体力衰了,需要这些东西帮助调养身体。所以,戒律要不懂得开遮持犯,你怎么持?那就死在戒条下,那就错了。

  这些开缘特别多,宴会,特殊宴会当中,有利益於大众的,就是接引大众的,可以。这些例子,自古以来祖师大德都表演给我们看。我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常常到寺庙,寺庙老和尚对我们年轻人很爱护,祖父辈的,我们二十几岁,老和尚那时候七十多了,将近八十。吃饭的时候邀请我们陪他,我们就陪老人,但是总看到老人桌上有一杯酒,我们看到了不敢讲,总是怀疑。以后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我把这个事情告诉老师,为什么老和尚每一餐都有一杯酒?老师说,老人帮助血液循环,这杯酒是当药用的,不会喝醉的。我才明了。他那叫开戒,他不叫破戒。这些道理你都懂,然后你就晓得,佛法是活活泼泼,哪有那么死呆板的?死呆板,中国这些古圣先贤早就把它排挤出去了,它还能传到现在吗?所以戒律要把这些道理,以及日常生活当中如何来受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满、更丰富,这就对了。

  我听果清老和尚讲这一段,著重在戒体。戒体是什么?谁得到戒了?你们几个人得到戒?没有得到戒白听了。戒体是什么?真心,在大乘叫菩提心。真心里面没有恶念,哪里会有恶行?真心是戒体。念佛人,我再跟诸位讲清楚,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戒体,你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哪来的罪业?你没有阿弥陀佛,麻烦就大了,你说那个戒体那是妄想。像我们这样的根机,万缘放下我们根本做不到。真正统统放下了,心里什么?空,还著了空。空有二边都不著,结果什么?空有二边都著了。他怎么会著?你只要有空、有这个念头,不就著了吗?所以不可能,那不是凡人。我们今天走的这个路子,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好好抓住,功德就圆满了。海贤老和尚持戒精严,什么戒?阿弥陀佛总摄一切戒法,他真的圆满了。真的为了生死、为出三界,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都放下了。

  刘素云同学的报告,主要正是这个意思,再次劝勉我们,一句佛号、一部经、一部注解,够了,保证我们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成就无上菩提,决定不虚。这是她的意思。我们念佛人,决定不能为什么大风大浪就把自己的功夫全都废除了,这太可惜了。问题是什么?听经没听懂。刘素云居士听经时间不算长,她真听懂了。为什么听懂了?生死心切,她听懂了,她明白了。守住这一门,阿弥陀佛来说,我还有好的法门,比这个更好,我们也要谢谢阿弥陀佛,那个法门你传给别人,我不要了,我就守住这个就行了。这个心态,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里头说的,阿弥陀佛来劝我,我也不会动摇,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心,这才能往生。好,我们看下面的。

  学生:南山律「业疏三宗」要义(下)—释开吉学习心得报告之三十五

  尊敬的师父上人、清公律师、副院长,诸位比丘大德、尼师大姐,诸位在家菩萨们,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南山律『业疏三宗』要义(下)」。

  道宣律祖在《业疏》中,用圆教宗的义理,明白指示出戒体的相状。宣祖说,修行若想了悟、断尽妄情(含摄见思、无明烦恼),必须知道持戒能够断除意业驱使身口、面对境界,所造作的虚妄之业。《济缘记》解释说,凡夫无始劫来的习惯,积习恶法深远。虽然解悟、通达妄业唯心造,但终难调制妄心不再造作妄业。我们凡夫如果不是透过戒法,来调伏烦恼,想要清净妄业,是无有根由的。因此说,「佛所制戒如猿著锁,如马辔勒,如捉盗贼。截生死流,发定慧力。菩提基本,涅盘初门」。三乘圣人皆是循从这种行迹。舍去这种修行的道路,就会白费时间和心力,就如同退步走路,却想要前进,终究无由达到目的。

  所以我们受戒时,如实缘念十方世界十法界有情无情的境界,以领纳戒法。依身口意三业作羯磨法时,领受「作戒体」,还薰习虚妄分别的心。受戒人假借三宝殊胜境界,发起上品心,此自利利他、上求下化的上品心,即是真心。用真心薰习虚妄分别心,则妄心不生。(《济缘记》)就如同燃烧名贵的香(喻真心),来薰习垢秽的气味(喻烦恼)一样。(《行事钞》)

  《业疏》说,受戒之时,在作三羯磨法完毕的第二念时,清净戒体、无作业性就存在於戒子根本的第八识,形成善种子(即八识田的善法种子),这就是「无作戒体」。此种子有其功能力用,不须假借色法、心法施设造作,能任运自然生起薰习的力用,使虚妄的种子降伏,妄念不再生起。无作戒体薰习三业不再犯戒,「犹如香尽,余气常存也」。(《济缘记》)香已烧完比喻作戒体谢落,而遗留的香气常存不失。善种子中的「善」拣别不是恶和无记;「种子」是比喻,如世间的五谷、水果皆有种子。《济缘记》略说十义:一、从众缘生。二、体性各异。三、生性常存。四、任运滋长。五、含畜根条华叶等物。六、虽复含畜相不可得。七、遇时开绽。八、子果不差。九、展转相续。十、出生倍多。无作戒体具有世种的这十种功能德用。

  《济缘记》说,受戒者应当知道,无作戒体是一体三佛之种(因种)。所以《萨遮尼犍经》云:「如来功德庄严之身,以受戒为本,持戒为始」。《法华经》云:「佛种从缘起」。无上佛道是种种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即是这种义理。

  《芝苑遗编》引智者大师《梵网经菩萨戒义疏》说,菩萨戒的无作戒体不起则已,若生起则一定是从心性发起的无作假色。「南山云:熏本藏识,成善种子,此为戒体。」宣祖「业疏三宗」所立的究竟戒体之义,就是圆教宗所说的,无作戒体是八识田的善种子。智者大师所说的无作假色,与道宣律祖所说的无作业性,是相同的无作戒体。天台宗能生起无作假色之因,与南山无作业性的所依处,都是指受戒者本有的心性。因此,受菩萨戒与声闻戒所感发的无作戒体是相同的。经论中所说的菩萨戒体,细分成二种体:一、当体体。即是无作戒体,与圆教宗的八识善种相同。二、所依体。心性就是了。然而心性是无作戒体依止的处所,事实上心性不是戒体。

  《业疏》继续说,由於有「本种熏心」,因此从无作戒体生起持戒的力量是有常(恒常持戒不犯),能依前念牵引后念(习因和习果),生起持戒的功能德用(故要谨慎奉行戒体所生的戒行)。面对种种的境界,能够同时生起能忆、能持、能防的三种功用,忆念无作戒体、持戒不犯、防止犯戒境缘侵入。持戒不犯能薰习第八识无作戒体,戒体与戒行辗转薰习,能断尽虚妄烦恼的根源,证得圆满的佛果。《济缘记》说:「展转有四:一对境差别。二起心前后。三来报相续。四入位阶差」。如果不能用这三种功用,勤察自己的心念,稍微放纵虚妄分别心,则妄心得势,会薰习根本妄情烦恼,从而造下妄业,增长未来轮转生死的业因。

  《济缘记》说,问:薰习的状况分为几种?答:最初,受戒时得作戒体,薰习妄心,成就无作戒体。其次,无作戒体能牵引后面的薰习,而薰习起对境持戒不犯。第三,则随行中的作戒体、无作戒体,经由严持净戒的薰习下,资助断除妄源,而达到本体,返妄归真,纯净无染,究竟成佛。讨论到所薰习的状况,融通涵盖了薰习妄「心」和「识」,无作戒体是依止於第八识(能含藏色、心诸法的种子)。

  《业疏》说,是故现今已经受戒的修行人,明白了前文的持犯义理后,在二六时恒常思念此行。当下就是以摄律仪戒做为修因,成就法身佛的果位,恢复本具的自性清净心。若是以虚妄的烦恼,覆盖真如佛性,就不能恢复自性的光明清净。故须以修摄律仪戒来显发,称之为法身佛。《济缘记》解释说,以上是三举受戒为因,三身佛为果,来详劝修行人。分成三段:(一)摄律仪戒(誓断一切恶),(二)摄善法戒(誓修一切善),(三)摄众生戒(誓度一切众生)。先总说相关的问题,使行者了知三聚净戒的意义。

  众生的识体(心识的理体,指真如佛性)本来是清净无有染污,离一切的尘缘染污;由妄想虚妄分别,将清净的佛性翻为无明烦恼。清净的佛性本来自在无有系缚,具足无量方便、智慧、威神、德用;但是由於妄想、分别的缘故,将佛性翻为结缚的惑业。又复真如佛性本来平等,没有彼善此恶,没有爱憎差别,由妄想、分别之故,将佛性翻为六道生死。现在想要返妄而回归到本来清净、自在、平等的真如佛性,因此受戒要立三誓:(一)「断恶誓」(愿断一切恶):禀受摄律仪戒,修离染行(三业清净),趣向无作解脱门,恢复本自清净的佛性,证法身佛,名为断德。(二)「修善誓」(愿行一切善):禀受摄善法戒,修方便行(四摄、六度万行),趣向空解脱门,恢复本来自在的佛性,证报身佛,名为智德。(三)「度(众)生誓」(愿度一切众生):禀受摄众生戒,修慈悲行(生缘慈、法缘慈、无缘慈),趣向无相解脱门,恢复本自平等的佛性,证应身佛,名为恩德。

  《济缘记》说,然而这三种誓愿、三聚净戒、三种行、三解脱门、三身佛、三德,随举最初所立之誓,则三种誓愿都具足成就,乃至三身佛、三德,一一都是如此。言语有前后,理论上无有各别不同。能用如此的心来受戒,能感发圆满的戒体,用如此的心来持戒,能成就圆满的戒行。

  《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净名经》云:「能如此者,是名奉律」。能如此修行,称为奉持如来所制戒律。《涅盘经》云:「欲见佛性证大涅盘,当须持戒」。想要照见佛性,断所知障、烦恼障,证大菩提、大涅盘,在因地中必须以深信之心,修持清净戒法。如此等等,都是这个意思。

  《业疏》中即摄律仪的「即」字,是点示小乘律当下就是大乘律,因为圆教宗融会大乘经论的意义。《大智度论》以《八十诵律》即是尸罗波罗蜜,《胜鬘经》说,声闻毗尼即是大乘律学。所以,南山宣祖依《四分律》,融会大乘律,创立圆教宗。《业疏》继续说,我们未受戒前,因妄情(五住烦恼)而盖覆了真如佛性,被愚痴所障,迷失佛性的智慧光明。所以我们受戒后,於二六时中,要殷勤观察自己的戒行,开发出禅定的力量,使无漏的心性本具广大智慧生起。这就是摄善法戒的因行,能破除无明烦恼的障碍,成就报身佛的果地。

  《业疏》说,因妄情(五住烦恼)覆盖真如佛性,虚妄攀缘生起憎爱,故有彼我、是非的分别,造下六道生死轮转之报。《济缘记》解释说,憎爱是障碍,妄缘憎爱,忘失本性平等,有彼我憎爱的分别心,受生死流转的杂报(六道众生杂乱的果报)。今返转妄想根源,了知十法界众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众生与我都有平等的佛性,是一体而无有高下的,所以要修平等行。受戒后,不能虚妄恼害一切众生,要落实四弘誓愿、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四摄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是则名为摄众生戒。

  众生无量无边,所发的心量也是如此(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具备能薰习八识田善种子的功能,为成就化身佛的果位,随顺彼众生的心念生起,无往不应,利益众生,如同水月,随著众生的根机,呈现或大或小的影像。《济缘记》说,「如同水月」,水比喻众生根机的感召,月比喻佛菩萨垂慈应身救度。月不沉入水中,水不会染污月亮的光明。随著水容器的大小,水波澄清,月亮的影子就呈现。因此说,(同体大悲的)慈善根力,感应难思。

  《济缘记》说,问:三聚净戒与佛的法、报、化三身,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答:语言文字上有差异,但是义理是完全一样的。因为随意举出任何一条戒,三聚净戒的功用都具足。随举三聚净戒中的任何一聚,互相具足功用的状况也是如此。由此了知,初受戒时圆发三种誓愿,使受戒者在日后的随行中,奉行而不懈怠,直到最后圆修三种行门,成就所修的因行,必定能够招感获得果地(圆证三身佛果)。因此三誓愿即是三聚净戒、三身;三聚净戒即是三身、三誓愿;三身亦即三誓愿、三聚净戒。用能受戒的心,与持戒的行为举止为修因,感得三身佛为果地,所以说「心佛无差,因果不二」。能如此三聚互摄,才称为圆满三聚净戒,这是尸罗波罗蜜,是究竟波罗提木叉。

  所以我们知道,受戒者若能发此心,就能获得三聚净戒的无作戒体,应当了知此戒体是成就三身佛的因种,怎么可以自己轻视自己,而不加以珍惜、恭敬呢?然而虽然三聚净戒是彼此具足,至於在戒行上的修行奉持,必须恒用身口意三业摄受一切众生,则能任运含摄一切众生。其余的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都具有利益众生的功能。

  问:大、小乘的教义中,已有分明齐限,何须在圆教宗中,指示大乘的义理?答:是为了成就四分假名宗具有分通大乘义理的缘故。何以然?如同《菩萨善戒经》所说,五戒、十戒、具足戒是轮流次第为权巧方便。因此,受五戒是为了修学十戒,受十戒是为了修学具足戒,受具足戒是为了习学大乘菩萨戒。所以,前三种戒称为菩萨戒的前方便。假名宗了知四分律是为权教所收摄,不住於其方便法之上,所以在义理上符合分通大乘的教义(合乎部主心意),做为禀受菩萨戒的前方便。《行事钞》中叙述受戒所发心,是为成就所受的三聚净戒,此明由戒体生起的随行,其次解释能成就三身佛。透过发誓愿禀受戒体,与戒行相互扶持,大、小乘戒交相辉映。彼则期心而后能如实受菩萨戒,此则已经得到声闻戒,应如实受持。经由假名宗所具足的分通大乘的义理,能够看出宣祖四分律创立圆教宗,具有深远的道理。

  如果是这样,假名宗已经显示分通大乘的义理,何须别立圆教宗?答:假名宗在义理上是分通大乘,但是本教的律文是局限小乘,故不可大、小乘混滥融通。因此,必须另外安立圆教宗,来随顺戒体的究竟本义,详叙制戒之理,不等於混滥大、小乘的宗旨。请看前面《业疏》说明实法宗戒体义理的文中,没有出现一个「心」字;说明假名宗戒体义理的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种」字,始见南山圣师深体权实的教理。其余的凡夫愚痴之人,不足以妄作评议了。

  《业疏》说,此戒体门所谈的义理,已略辨明三宗所立的戒体之义,只是少部分名称不同(若据「业疏三宗」所立的戒体名称和意义,则不会大、小乘混滥)。为了解释清楚,因此从最初至此,言语牵涉了很多。

  弘公律师在注解中说,以上「第四项显立正义」之文,是《四分律随机羯磨疏》(即《业疏》)经历指示三宗之文,是南山律祖的著作中最为精粹的内容,从古至今,中外学者颇为盛大的流传与读诵。「但以记文与疏厘会,分割间隔」,致使《业疏》的文散乱、琐碎,不能融合贯通。弘公律师唯独希望读者别录此文,合为一卷,时时诵持,庶可看出这段文的精粹微妙之处,才不亏负南山律祖开示、教导的圣人心意!

  《业疏》说:「今识前缘,终归大乘」。现在大家认识了前三宗戒体的义理,是终究归於佛所宣说的大乘教义。因此,修行人必须将心安住在大乘的教义上。

  《济缘记》解释说,佛陀依十方世界十法界如尘似沙的妄境,而制立无边的戒法,是为了使众生体会「一切唯心,万法唯识」之真理。我们无始劫来迷惑颠倒,造作种种罪业,迷惑而为心外之物所转,造作罪业,感得三界六道轮转的苦报。今日我们了知十方世界十法界有情无情的境界是唯识所变,无有外尘。所以在正受时,必须普遍缘念十方世界十法界如尘似沙的戒法,发起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大誓愿,翻转惑业苦三障,在八识田中结成善种,称为无作戒体。

  我们应当了知「能缘所缘,能发所发,能熏所熏,无非心性」的道理。《济缘记》说:「心无边故,体亦无边,心无尽故,戒亦无尽」。心性无边,戒体无边,心性无尽,戒体无尽。所以戒体、心性是横遍十方,竖穷三界,无边无尽。

  受戒的行者应当了知,无边无尽的心性下,所感得的无作戒体,是依修行人所发的菩提心而感得的。菩提心是修菩萨道的大慈悲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有任何条件给予众生安乐,拔苦与乐,众生与我们是同体的,众生之苦即是吾之苦。要修大慈行,以求得无上佛果,依此行愿发心修行,称为真实佛道(实道),这就是大乘,是一佛乘。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如来、十方诸佛,示生唱演入灭,彻证不生不灭的本性,游戏人间,随缘度化,顿然开显。演说《华严》等大乘教法,渐次诱引宣讲《阿含》等权教之理。宣说种种方便法门,设立种种施为造作,都是为使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引导众生究竟成佛。所以说,「虽说种种道,其实为佛乘」。这是修行人安心办道的下手之处。

  灵芝律师於此宣说持戒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之理:然而众生身处五浊恶世,业障深重,无始劫来,恶劣的习惯气分难以断除干净。初发心的人容易怯懦、害怕、畏惧,感到成佛路途遥远,必须经历三大阿僧只劫,容易退失菩提心,故要发愿求生阿弥陀佛极乐清净佛土。

  何况大乘圆教宗的三聚净戒,就是往生净土的上品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见《观无量寿佛经》)。摄律仪戒,断除恶法,是上品往生的至诚心(即《起信论》所说的直心)。清公和尚解释说,此即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是中道第一义、最正直的心,是至诚心。摄善法戒,修一切善法来修至德,即是上品往生的深心,是好乐修习一切善行的心。如善导大师所说的,深心即是深信不疑净土之心。摄众生戒,为饶益一切众生,是上品往生的回向发愿心。

  灵芝律祖说,能够奉行三聚净戒,则具备此三心,将来必登净土上品莲台。得无生忍,不待多生,成佛菩提,了无退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得无生法忍,当生成就佛果菩提,不会再退转。这种持戒念佛的修行法门,是修行人究竟安心的处所。

  以下引证《法华经》,是其开权显实之文,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佛所说的九部法是随顺众生根机而说,引导众生进入大乘做为根本。即十二部经的前九部为小乘教法,其终究的目标,是归一佛乘。又云:「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无疑」。小乘声闻或权教菩萨听闻我所说的法,乃至只听一首偈,都能成佛无疑惑。故《法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除去佛权巧方便所说)。这只是藉假设的名字,来引导一切众生,使令明白佛对众生宣说、开示悟入佛知见的道理。

  既然了知此戒体是成佛的因种,那么我们就应当保护戒体,如同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如同越过生死大海,护持保护生命的浮囊,而无有破洞一样。又如诸经论中所说的鹅珠比丘、草系比丘、海板比丘的公案,都是宁舍生命而不犯戒的。清公和尚说,他们忘记了生命而护持戒体,因为寿命跟戒体比起来,后者比前者更重大。故文云:「我为弟子结戒已,宁死不犯」。又如《涅盘经》中罗刹之比喻,罗刹向渡海比丘乞浮囊,乃至微尘许,比丘都不给予。因此,护持戒体要从最微细的小戒都不犯做起。这也就是清公和尚常常教导我们的,「轻重等持」的道理。

  惭愧弟子恭敬聆听清公和尚宣讲《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并将「业疏三宗」的听课笔记恭敬整理成文。如有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清公和尚、副院长,诸位比丘大德、尼师大姐,诸位在家菩萨们慈悲惠予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惭愧弟子释开吉顶礼敬呈,二0一四年九月三十日。

  老法师:这篇报告也是很了不起的文章,为什么?很容易把念佛人的完全摧毁了。所以东西要透。后面讲得很好,一切都归於大乘。如果这样说,那就真的像人所说的,念佛不能消业障,一定要持戒,这一句佛号不等於持戒。这把祖师大德的开导全部推翻了,有这个作用,这要负因果责任。这是个大问题。所以让我们想到,我这一次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用心是善的,善心做了错事,什么错事?就是把一门深入破坏了。

  自古以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海贤老和尚的一句阿弥陀佛,里面有没有具足一切戒?具足。不但具足,我跟诸位讲得很清楚,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一切诸佛的名号。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不必再去拜八十八佛,也不必去拜万佛,为什么?统统在其中。阿弥陀佛名号的意思是无量觉,梵语,阿翻成无,弥陀翻成量,佛翻成觉,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全是的。哪一尊佛一生所讲的一切法不是无量觉?所以这一句名号统摄。刘素云居士讲得正确,这个人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个不能往生。如果把念佛人也劝他,你念佛不行、不能成就,他这一生不能往生的责任你要不要担负?他本来可以往生成佛,你把他拉回来了,什么原因?你对戒并没有搞清楚,并没有完全通达。为什么?现在这个里面讲得很好,你的心清不清净?

  这篇都讲到了,「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一乘法就是,简单明了的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看《华严》五十三参,第一参德云比丘,讲了二十一种念佛法门,二十一种一展开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法。这是什么?这是有大福报的人,他才能遇到,他才如如不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佛去了,他走这条路。走其他的路子都是竖出,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无量劫;不是不成佛,能成佛。每个法都能成佛,就是时间长短不一样,最捷径的、最了当的就这一句佛号,一句佛号统摄一切法。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让我们想到李老师,在台中我跟他十年,法师、大德、居士经过台中,老师请吃饭,供养,不请讲开示。什么原因?像这样的开示一讲,问题可大了,老师在那里几十年辛辛苦苦劝人念佛,一下就推翻了。这是什么?这是众生福薄,没福,老师长年教导的,不如人家几分钟、半个小时,比不上异端。这都是佛说的。所以要成就,跟一个老师正确,现在这个学生找不到了。我们到底何去何从?本来是一条路,走的是直路,成佛的大道,现在这么一搞,不晓得何去何从,疑心就生了,至少对净土宗的信仰大打折扣;换句话说,极乐世界去不了,去不了决定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决定是三恶道。你怎么把这么好的一条路子,正路,你不走,你去走弯路?没有福报,没有智慧,心地不清净。这个东西学到叫清净心,三聚净戒就是一句佛号。海贤老和尚念这一句佛号,他有没有恶念?别人打他两耳光,他还会笑,没有怨恨,你能做得到吗?老和尚比喻说,他打我像给我抓痒一样,唾沫吐了一脸是帮我洗脸,这是什么戒?我们要从这里著眼,有真智慧。

  净宗难,真难,我亲身经历,我学佛三十年才相信净土,但是我这一相信,那根深蒂固,不会被外头境界动摇。为什么?有三十多年经教的基础,我真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才接受它;我有怀疑,我不接受。对於知识分子来讲,它是难信之法,知识分子喜欢研究,研究里头就有疑问,疑把你的信心全部破坏,全部摧毁了。治你这个病,正好,今天刘素云居士这一篇治你的病,你好好去读那一篇东西。她能往生,你能不能往生?

  你学这个戒律,能不能断恶修善?贪瞋痴慢疑能不能断?财色名食睡能不能断?七情五欲能不能断?如果能断,对你的机。那你要一生成就的时候,你不念佛,是竖出,你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为什么?要经历,就说大乘吧,五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要从这个路子走。如果修净土的话,那你一步登天,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那是什么?十地。前面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省掉了,你一下就登到地上菩萨去了。让你这一生就登地了,把他拉下来,从初信位往上修,修无量劫才能修成,你是救人你还是害人?你这一生闻不到这个教那没话说,那是你什么?你完全没福报。你听到净土,接触到《无量寿经》,这是大福报。大到什么程度?一切诸佛都形容不了,太大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我自己很清楚,你们不走这个路子,你们比我高,我不如你们,我学老太婆,我学海贤和尚,我走他的路子,我不走这条。不走这条,这一条里头我是圆满的,我没有恶心、没有恶念,真的念念希望人在这一生顺利成佛,倒驾慈航来救苦救难,来度众生。我们除这一念之外没第二念。什么时候往生?就跟刘素云讲的一样,我每天都等著阿弥陀佛接我,他什么时候来,我什么时候去。我对於这个世间毫无贪恋,统统放下了,什么时候走都行。这要知道。误自己的大事是小事,误众生的大事,那是无间地狱、阿鼻地狱,不能不知道。八万四千法门都是难行道,易行道只有这一门。

  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不能不读,不能不真正去用心,它能够破除你的一切疑惑。黄念祖的注解加一把力,莲公讲的你还是不能够明了的话,看他的注解。他的注解看不懂,没有关系,学海贤,一句名号念到底,你会开悟。因为这一句佛号圆满具足一切法,八万四千法门在其中,无量法门也在其中,妙不可言,古人讲暗合道妙。一生当中究竟圆满,而且快速,快速到你无法想像。一心专念的人,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大多数人都没有超过三年,就往生了。

  早年德融法师,已经走了。你记不记得?德融法师。年龄跟我差不多,住在基隆,听我讲经,就问过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念佛的人三年往生,他寿命到了?我告诉他不可能,这个不合逻辑,哪有那么巧?巧有,几个而已,不能那么多。那么多三年往生的,那是什么原因?那些人有寿命不要了。像莹珂法师,他还有十年寿命,不要了,求阿弥陀佛带我去,佛慈悲,就带他走了,是这样才讲得通。

  念到功夫成片,我常常讲的,你就能见佛,跟佛就感应道交,阿弥陀佛就来告诉你,你寿命还有多久,到你临命终时,我来接你。有一等人,我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走,海贤就是的。但是阿弥陀佛交给他使命,叫他表法,给念佛人做好样子,就在这个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对念佛普遍怀疑,这个太危险了,他来给我们做证明,证明什么?极乐世界真有。他跟阿弥陀佛见面,我的估计超过十次,有十次以上。我们远公慧远大师,初祖,我们在传记上看到记载,他一生见阿弥陀佛四次,最后一次是接引他往生,四次。海贤老和尚时间长,九十二年。他什么时候开悟的?我感觉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应该在四十左右,理一心不乱。

  师父教给他,明白了,那就是到理一心不乱,怎么样?不能乱说,不能说。他遵守,遵守是正确的,在那个环境里真不能说,你说出去,你妖魔鬼怪,你胡造谣言,致你於死命,真不能说,一生不敢讲。一直表法到最后看到《僧赞僧》,他表最后这个法他走了,表法圆满。告诉我们,佛法要兴旺,互相赞叹;互相批评,自赞毁他,那是灭佛法。所以我们对於任何一个宗派都要赞叹,它能够接引那一类的根机,它没有错,佛说的哪有错的?不但自己佛门里头任何宗派、法门都要赞叹,只要他依照经典去修行;其他各个宗教,都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世界才有救,否则的话世界没救。

  今天图文巴这么多人来看我,都希望把图文巴建造一个和谐模范城市,都有这个心,都有这个愿望,太难得了。这是我们在此地做的十三年,我们就是温馨晚宴来联络大家,十三年没有终止。哈比哈山长老,我的老朋友,伊斯兰教的长者,汉尼夫是他的学生,我想在这边团结宗教,汉尼夫有经验。过去我在新加坡团结宗教,我离开新加坡,他就接著,所以他经验很丰富。他到这边来,把这边宗教团结起来了,族群团结起来,真难得。这是什么?这是地球上的人还有福报,如果没有福报,就做不成功,还有福报。说明地球不会毁灭,地球还会有太平盛世出现,图文巴带头。这是大慈大悲,这是真正三聚净戒。一定要懂得开遮持犯,什么时候该开不开,你有罪,该止不止你有罪,该开不开你也有罪。完全为自己著想不行,要为苦难众生,要为世界安定和平。

  今天我们看这两位同学,她们两份报告看起来好像是对立的,实际上是一而二,二而一。一个是从圆教说的,一句佛号就总摄一切法;一个是分开的,对初学来讲的,就是办小学,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走这个路子。一个它是没有这种阶级,跟禅宗一样,是顿超,圆顿大法,没有阶级,这一生当中就能证得。

  禅更难,因为禅要离一切相;净宗的方便殊胜,就是它指方立相,指著西方极乐世界,立阿弥陀佛,这个我们能做到。禅那个功夫我们做不到,它太高了。老师告诉我,三个老师都告诉我,方老师、章嘉大师跟李老师,都告诉我那是险道,一步登天;登不上去掉下来粉身碎骨。所以他叫我学教,教像上楼梯,很稳当,但是时间很长。教里头这净宗,教里面有圆顿的法门,这个太稀奇了,教里面圆顿法门就是净土。密宗也是圆顿,但是条件多;净土没有条件,就是信,真信,真正愿生极乐世界,真正愿意做阿弥陀佛的学生。我们现在天天念佛,就是拜阿弥陀佛做老师,阿弥陀佛摄受我们。一个老师,阿弥陀佛;一部经,《无量寿经》,用会集本;一部注解,黄念祖的集注。一直念下去,什么业障都消了。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经直指》里头说得很清楚,你的业障、你的罪业,所有经跟忏法都消不了,连这个戒也消不了,还最后有个方法,一句佛号。一心专念,业障消了,你能够顺利往生去作佛。这不是我说的,慈云灌顶法师说的,他是清朝乾隆时候的人,著作等身,《卍续藏》收了他二十多种著作,这里头有《观经直指》。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机会只有这一次。这次错过了,下次再碰到不知道是哪一劫,时间太长太长!这么长的时间当中都是六道,六道里头,肯定三恶道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把这个看清楚了,自己才真正明白利害得失,你怎么样去选择。榜样,我们就跟定海贤老和尚,这个人不认识字,一生没有念过一部经,没有听过一部经,他的长处就是老实、听话、真干;他学习的态度,真诚、清净、恭敬,这他做到了,有这个态度,没有不入门的道理。我们今天学什么都没有恭敬心,学戒律有没有恭敬心?你试试看你能够持多久,大概三个月都保不住,就完了。能保持三年我是一个都没见到,外表像个样子,里头不行,贪瞋痴慢全的,没有一条他断掉的。远远不如老实念佛的人。

  所以李老师是警告我很多次,千万不要小看那个乡下阿公阿婆天天念阿弥陀佛,好像什么事都不懂。你问他什么都不知道,回答你的,笑咪咪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回答你,除这一句阿弥陀佛,好像他第二句话都不会说,人都瞧不起他。那种人是什么?真念佛人,决定往生,往生的品位很高。我告诉开利法师,你们庙有没有?他说有。我说有多少个?他说有三、四个。那是宝,要恭敬,要赞叹,有这些人在道场,这道场有福,这个地方人少灾少难。我们道场修行比不上他一个。这用灌顶法师的开示我们就明白,他能消一切罪业,能化解一切灾难,他有这么大的功德。我们都自以为比他强,实际上,我们跟他相比,天上地下,不能比,他太高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八十七集)  2014/10/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42-008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