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行要体会到法喜


   日期:2014/11/5 6: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本经,你可以一直念,每天念三四遍,七八遍,然后你不会厌烦。难道仅仅你觉得他可以消灾,然后你就会越念越起劲吗?或者一句佛号,就几个字,你可以一直念。这个是为什么?

因为佛经里有生命体验。人潜意识中,其实很想念他的生命本源,也想回归。那佛经,就是生命本源的风景。每读一部经,你好像回到了故乡,所以你会很舒服。

现在人学佛,都喜欢用思维。说《金刚经》讲什么,《地藏经》讲什么。有的人说,《地藏经》不过是讲因果,我懂了因果了,所以我不需要再念了。这个理解,实在是很肤浅。这就是用大脑思维来理解佛经,这种人的生命,没有喜悦。就像世间的哲学家,或者专家,他用思维来研究,所以他无法体验佛经带来的生命喜悦。

所以学佛,不要用思维,要用心,你去生命体验。这个生命体验是很重要的。每次念经,都有不同的感受。也有的人说,《地藏经》讲的很浅,估计他觉得没有《金刚经》那么看不懂。其实你看的懂,但不一定了解它。而且《地藏经》中,有很深的密义,你简单的看,以为自己懂了,其实还不懂。

享受也有三个境界。有的人执着色身享受,吃好喝好,他就很享受。所以每天想着哪里好吃的,好玩的。第二种心的享受,他喜欢玩艺术,书法绘画,他也沉迷在其中。第三种,就是灵性的享受。所以你看修道人,他每天念经,可以越念越有滋味,他自己活得很快乐。每天念早晚课,从来不会厌烦。这就是灵性在享受的过程。

学佛的人,要善于发现美。佛教本来是很美的宗教。你看诸佛菩萨,哪一个长得不好看,通通都是很庄严的。而且还带着天冠,七宝琉璃,一出门,都是天女散花,天人奏乐。这也是一种很美的宗教。这些都是外在的,那内在也有他的禅悦为食。

要体验这个禅悦,很不容易。佛教是宝山,要进入宝山,看到宝贝,哪有那么容易呢。修行的过程,应该是转化审美观的过程。那审美观要转化,首先业力要跟着转化。

同样一个世界,不同业力的众生,看到是不同的景象。因为色身的不同。比如六道中,人看到水是水,但天人看到水,就是甘露。菩萨看到水,就是一片琉璃世界。但饿鬼看到水,好比脓血,很脏。地狱众生看到水,就是铁汁。因为业力不同,导致报身不同,报身不同,对应外在环境也不同。

比如说,有的人,得了一种病,他不敢见阳光,整天要把身体裹得很紧。鬼也怕见到阳光,阳光在鬼道看来是很冰冷的。这个也说明业力不同。他感受的也不同。

同样的,一部经,在业力不同的人面前,他展现的也不同。业障很重,他一念经,就头晕,想吐,念不下去。业障比较轻的,他看到佛经,就会欢喜,然后去念。但要是能越念越有滋味时,就代表业障减轻了许多了。也就是你体会佛经中的禅悦了。

有的人念经一段时间,又不念了,也不想念,不念后就开始吃肉了。其他不好习气也跟上了。这说明人偏离自己的灵性遥远了。所以你要是念经,能念出法喜来,那段时间起码业障比较轻。佛说到了灭法时代,人们再也看不懂经,也不想看,因为业障很重,他体会不到佛经中的法喜,他自然就不想看了。也不想修行。那佛经就在人间消失,被龙王收藏在龙宫了。这也说明,业力能决定你对佛经的认知。

那念经,一定要去慢慢念,不要去思维,说好像佛陀讲的是什么意思,你一思维,这个经就念的没有味道了。很多人太理性,他的生活往往没有味道。生活需要一点感性。一点想象。我也是念了很久《地藏经》,才体验体验中的气势辉煌,庄严璀璨。地藏菩萨出场时,释迦佛开始放光,出各种美妙音乐,六道众生都很欢喜的。跟着出场的,还有无量无边的菩萨,龙天。这个场面,大家去体会。是不是非常美。那到了最后,释迦佛也放光。放光后虚空藏菩萨就出来,证明什么呢?证明地藏菩萨的威德。虚空藏菩萨问的,二十八种利益,还有七大利益。问完了这些利益。又是天女散花。所以说,这里是一场很欢乐的聚会。你没有觉得吗?

修行如果是枯燥无味,好像木头石头,估计修行人都跑光了。修行人一定体会到了那个法喜,每天都在喜悦之中。这个法喜是修行的动力。如果没有得到这个法喜,那要好好努力。第一个本身有业障,不是我特别偏袒《地藏经》,业障的消除,用《地藏经》来是最好的。每次念完经,我们生命体,不仅是色身他一定得到欢喜的正能量。这个就是感应。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法喜)(五明学佛网:修行       法喜)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