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9集)


   日期:2014/11/6 21: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心观礼,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这一段。亦号无量光,底下就说,「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这是十二光佛,从无量光起。这十二光佛这些佛的名号,这都是阿弥陀的名号,所以阿弥陀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佛的光中种种的妙用,表现出十二个光的佛,同时都是阿弥陀佛。

  无量寿是体,是指时间,所谓过去、未来、现在,这是三际,称为三际。三际一如,三际是如一,没有变化,这是无量寿。无量光就是遍一切虚空,遍一切处。所以一个是竖,一个是横;时间是竖的,空间是横的。无量光,这个光是一切处都照到,就遍一切处,所以表明这个佛是在竖著的穷三际,过去,你也永远找不著头,未来,也始终找不到结束。常住,这是无量寿;这遍一切处,没有边际,无量光。这个光明,同时无量光也可以解释为光中有无量的功德。同时无量光佛也号作无边光佛,无边光你可以浅近的解释,说这个边没有边缘,这是大,你找不著边,这极大。这个解释很容易,进一步的解释,这个边是什么?就是佛教里一个名词,所谓边指著见惑里头的边见,所以我们都断见思惑,而最大的、最粗的迷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众生就在这个迷惑之中、愚痴之中,这为惑。断了惑才能证到自个的真如。

  见思惑,首先是见惑,初果就破见惑。见惑有十样东西,就是身见,老是爱惜这个身体,老是想养这个身体,练这个身体。所以现在许多气功、外道,首先就是一个邪见,也叫做身见,这是见惑,你留恋这个身体。所以很多妇女她很难离开她这个身体,因为她非常喜欢她这个身体,觉得很庄严,很什么,这是属於身见。边见是什么?这个边就不是边缘的边,就是一个事情可以分两边看,就是矛盾的一方。一切事情都有矛盾,矛盾有双,矛跟盾,就是矛有一边,盾有一边;有是有非,是是一边,非是一边,一切都有两边,矛盾有两方,这两方在对待、在斗争。实际二的世界就是如此,一切都有二。所以中国有句话,「圣人不死,大道不止」,有了二,圣人要不死光,大道是不会完的。无边就是没有对待,没有这个边了,不二,一切都不二了,一切都平等了,平等就不对立了。

  所以佛最后成为平等觉,汉译的《无量寿经》,「无量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的名号,只有佛就到了大平等。我们要修,要修慈悲喜舍,很多人也就把这些名词甚至於传法的人也给你讲错了,把这个舍,做人要慈悲,要慈要悲,要喜欢、要施舍,这么去讲,讲浅了,讲得太浅了,不是原义。有好多东西,就是从和尚嘴里说出来的,有的是十分的荒谬,水平很低。这个舍是舍掉你那一切分别、一切边、一切对立的矛盾,而能把这些事情看得平等。所以昨天你那问题,你有平等的话,就是说不管你说什么,不管你怎么对待我。所以佛教是怨亲平等的,跟我有怨和跟我有亲这本来两个极端,这是边,这边见没有的,怨和亲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在这些地方学,当然学不到,但是要努力继续去学。这是正确的,要平等,怨亲平等,把怨字搁在亲的上面,这个摆不是随便摆的,就是你真要度,先度有怨,这是佛教伟大。

  昨天说的提婆达多,那么害佛,一直到佛这一生还在害佛,而佛感恩,我的成就全因为提婆达多,给提婆达多授记。这一切,佛之伟大、之智慧,这一切我们是心悦诚服,五体投地。这不是个盲目的崇拜,我们就是说你是个大权威,我拜你之后,你就保佑我,就得到好处了。这是世俗的一种很低的、很愚痴的看法,一种颠倒的看法,是错误的,所以要舍这个边。无边光,这个光它是由於大平等的智慧而放出来的,因此见到这个光也就可以加持你,你放弃这些分别,没有这些边了。阿难他已经没有边见了,但是他还有摩登伽女来,还有的时候他拥有斗的力量,几乎要破戒,所以错了,就是因为他不明白,不明白,还是有个我。所以无有无边要舍,还不是最高深的事情,还在前面的事情。

  无碍光,人们都说自在无碍,没有障碍,能够自在。所以观自在菩萨他自在。大家可以分析,这个自就是你自性,你自性是不是当家做主,自性在当家做主,你自在。而你自性没有当家做主,被这个假我,现在大家都是这个假我,而自己本来跟佛一样的那个真我,你自己不承认。现在这个叫做黄念祖的,我就把他当作是我,这个他不是,这个是敌人,妄我,不要这样讲,总之,由於他还是我,不能认识我的本来,这人以后就是敌人。因为他是虚妄的,由於他来当家做主,所以真正的我们的主人就靠边站了,就不显现了。我们有佛的智慧光明而不能显现,这个程度上有不同,无明的厚薄有不同。我们听了佛的经教,有的人就很感动,接触得很快,他就恢复得很快,就可以恢复;有的他不但不接受,他还毁谤,他还破坏,种种的,那他就是无明的障很重,这都有碍。所以叫无碍,一切没有障碍。

  无等光,没有能和它相提并论,没有相等的,这个光绝对的殊胜,没有另外一种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的。无有能与相等的,也称为智慧光。光明就是智慧,禅宗也是这么说,在《净语》里也引了这个话,《净语》里头光明颂引了大慧禅师的三句,「只以此光宣妙法」,只是拿这个光来宣扬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这个法,传心,这个心法,这个法就是这个光明;「不离是光说此法」,不离开这个光明来说这个法。光明和本性、光明和智慧,在大慧禅师话里头这就等同起来。大慧禅师这个话在经典也有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涅盘经》,佛要涅盘了,这是最后的遗教,《涅盘经》说,「光明名为智慧」,所以智慧就是光明。

  超日月明,比日头还要明,比月亮还要明。《超日明三昧经》就说,「大智发外,能照法界名为光明」。大的智慧发露到外边来,能够照了法界,这个叫做光明。所以「自莹谓之光」,自个很干净叫做光;能够「照物谓之明」,能够照见别的东西叫做明。譬如珠子,它自己很干净、很莹,这珠子有光,这珠子光要是很好,夜明珠,它就可以照见,都亮了,照见别的东西,这个叫做明。所以光明还要两分。光明总之它是清净,清净,念佛修行的人也常常有时候闪现一点点光,就是看到一点点光,都是在你这个心里头绝对清净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现象。你心只要稍微一动,看见光了,好!不要这些话,都没有,你现在刚刚有点感觉不一样,马上就没有了。在你心里完全离开这些的时候,这也就是在你的修持中可以体会到这一点,这个就是光明智慧之相。所以号智慧光,这个光,智慧就是光。

  常照光,寂而常照。常寂光,寂也,寂默,没有什么动、摇动不定,可是常常在照,寂而常照,常照光。清净光,这个清净,《无量寿经》讲,你有一念净信,你那个一念清净的信心,你只是在这边念一句阿弥陀佛都可以往生。一念净信,你念这一句的时候,这功德是极大。慈舟法师他作科判,慈舟法师他最大的一个功德,往生三辈,他开了一个一心三辈。由於一心方面,你念佛不是像一般的净土宗,成天成天这样,我们拿著佛珠。他说你能够达到一心的时候,哪怕你念一句都能往生。所以他说一心三辈跟一般的三辈,另外辟了一栏。这跟夏老师的精神都是相合的,这一点很值得赞叹,我的《大经解》也是根据这个精神做的注解。一心三辈不同於常情,都是由於清净,你都一念净信,一念净心,都用这个净字。还有这个清净,天亲菩萨说,三经一论,天亲的《往生论》,他说西方极乐世界有三种庄严,一种是佛庄严,一种菩萨庄严,再一种国土庄严,一共就有几十项内容。这三种庄严可以会到一个法句里头,这很像禅宗的话,一二的一,法,修法的法,句子的句,可以到一法句,注解。什么叫一法句?清净句。而且清净两个字很重要!我们应当心中离开,清就离开了浊,净就离开了乱。现在这个世界是浊乱,所以我们就是要在这浊乱的环境里头,我们保持内心的清净,这是极大的修持。而这里最好的办法,你就是念佛。所以搞得心里头,随著大家很混浊、很脏,就是浑浊,就不清,他就忙乱,不安定,焦躁,这不净。清净,干净,这就是清净句。清净句是什么?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这个智慧的重要,真实的智慧。无为,我们慢慢底下要注意这个无为,道场里头常常一开始讲四句偈,「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十方来的一切到这儿都在聚会,来干什么?都到这来学无为。所以《金刚经》:「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要学无为。「此是选佛场」,这是一个选佛的考场。什么人考取?「心空及第归」,你心要空了,你就及第,就考取,你就可以圆满回去了,得到结果了。所以清净这重要!

  欢喜,夏老师愿我遇事生欢喜,所以我们也要常常保持,所以经的最后都是皆大欢喜。因为你真要对於这个事分析一下,皆大欢喜这个情绪,他对於这个经听了之后踊跃欢喜,他的感受是什么?而皆大欢喜,都个个是欢喜,而且是大欢喜,佛的伟大就在这儿。所以我们经最后一句是稍微带过去了,我们不知道这是一个很殊胜的果实。

  现在众生就是苦,就是烦恼,心里头好容易有点什么,马上来件事,叫你心里揪得放不下。我们就是要自己对於这一切看破,不被这环境给影响。它是五浊恶世,它必然浊,众生必然是恶,他就是有好多不近情理,他要都讲理,那就不叫五浊恶世。必然有不可理喻的事、不可理喻的人。既然不可理喻,你还讲什么理,你讲讲不通,就放下,就是放下,而欢喜、解脱,这就解脱,不被东西捆住。它一来的时候,你跟著伸胳臂你就捆住了,茶不思、饭不想,很忧愁、很苦恼,本来好好的,忽然颠倒生苦恼,所以这就是要解脱。

  涅盘三德,成佛之后就是证到这三德,一个是法身德,人人本有的。人人本有,但是大家都缠缚住了,我们都是所谓具缚众生。我有时给人写信自称为具缚,我是捆住的,缠缚住的,被这些烦恼把我捆住了。众生都是具缚,在结缚之中,要解开、要解脱,不要被捆住。解脱德,解脱德,严格念解脱德。谁不想解脱,谁不想证,为什么你有法身自己有自个不知道?缺少智慧。智慧,涅盘三德最关键就是智慧,智慧非常重要。为什么你被捆住?因为你缺少智慧,因为你这样被捆住,你的法身就显不出来。因此你要使烦恼得到解脱,你要恢复你的法身,完全都是靠智慧。我们学佛主要是学习智慧、学习般若。只要你在学习般若,你就称为菩萨,称你菩萨不过分,再加一个形容词,叫做学般若菩萨。你要发了菩提心,就称你初发心菩萨。跟观音菩萨还有点不同,这就是说,他彻底了,我们还在初步,但是已经可以称为菩萨、称为大士。只是你是在学般若的阶段,在初发心的阶段,所以同中有别,别中有同,就是这样。

  安稳光,《宗镜录》里头说,「安隐快乐」,又安稳,又快乐。刚说到观心,这说到安稳,安稳就很宁静。安稳快乐者,这样的人,「则寂静妙常」,寂是常寂光的寂;寂静,静,入静的静;微妙的妙;真常的常。所以安稳很重要,安稳快乐者,寂静妙常。

  再底下「超日月光」,刚才讲了《超日月三昧经》,佛的光超日月光,它有两个特殊的地方,一个是日月的光不能照过铁围山,宇宙外头有铁围山包起来。当然不见得是个山,就好像那个中微子非常多很密集,这空间中微子是多极了,不可数,它们形成了比较,会聚在一起成一个铁围山,日光透不过,它反射,这是一个事。佛光没有能障碍的,全可以透过。再有日月光可以照一切东西,不能照人心,不能够给你启发。所以超日月光,这个三昧就比日月光的光明。日光已经不得了,你看我们的光明靠它,一切东西要生长完全要靠太阳,我们没有东西可吃,植物都不活了。但是它不能照人心,所以有没有人说晒太阳开悟了?没有。

  最要紧是不思议光,这个光是不可思议。总赞一切是不可思议,所以《华严经》称为「不可思议」,《阿弥陀经》也称为「不可思议」。不是你这个言语、你的头脑你所能够达到的,所能理解的。所谓超情离见,超过大家的所谓情理、这些情感,超过这个范围;离开这一切见,因为众生所有的见都称为成见,也都是些谬见、颠倒见。要离开你所有的见,你这个头脑中所有的见。《四十二章经》是翻译得最早的经,汉朝就翻译来了,四十二段,但是里头有很重要的话。「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要慎重,千万不要相信你自个的意思、你的思想。这一句就够了,底下还叮了一句,「汝意不可信」,你的意思不可以信。所以这个也就告诉我们,你不要太主观了,主观是非常麻烦的,至少你先客观一点,能够听听旁人的意见,不要只是相信自己主观,又自以为是。再进一步说,所有这一切,脑袋里头的产物,这些见解,都还是生死中的东西,六道中的东西,不是解脱的东西,不是成佛的东西。要这样的话,必须要超过这些。佛之所以出兴於世,就是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我们现在众生都是众生的知见,所以我们学佛的过程,也就是改造的过程,要把我们众生的知见去掉,而换成佛的知见,也就是恢复了我们本心本有的佛的知见。但是你不把你现在这些错误(当家做主的这些东西)把它排除开,这一步就达不到。说到我们要把我们全换成佛的知见,众生谈何容易!所以净土法门之微妙,最伟大的一切工作,你到了极乐世界再去做,接著去做,这也就保险了,再也不退转了,一直到成佛,恢复自己本来的这一切。

  所以这十二光是不可思议,念佛就是不可思议!念佛之殊胜,它的不可思议就是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你念佛的时候,你就把佛的功德全摄成你自己的功德。所以这一句佛念得很诚恳的时候,能够消除八十亿劫,这个劫是多长的时间,而这个劫是八十亿个劫,不是普通的小偷小摸,而是生死的罪。所以我们不要听到以后很怕,我们都要坏,不行!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就有这样一个净土法门,往生之后你还是凡夫,你这些情见你还是一直消不掉,虽然念一句就可以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消了很多业,消不了多少,过去无量劫来,那个业虚空装不下。罪业如果真有一个实质的东西在这,整个太空都装不下,因为这个时间太长了,所做的太多了。所以现在说必须消了业才能往生,那你没有往生的日子了!

  现在有些事情缠不清,有人让我给人写篇文章,我说我不参加。这个各随各的缘!他有他的缘,有喜欢听他的,那就按他那个办。我们不做他们这种说法,大家有缘的愿意听,我们就带业,阿弥陀佛都替你托运行李,你方便多了,不要自个背。这一段是十二光,无量寿、无量光,佛的光明。底下紧接著说这光的作用。有人说佛有这么多光和我什么关系?关系很深。

资料恭摘:净修捷要报恩谈  黄念祖居士主讲  (第九集)  1990/7  档名:51-007-0009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念祖       净修捷要)(五明学佛网:黄念祖       净修捷要)  

 黄念祖居士:根本修持心要 

 黄夏年教授: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 

 徐恒志居士:剖心沥血功在万世--记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 

 黄念祖居士:依止善导大师,持念弥陀名号 

 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五、记我与黄念 

 黄念祖:不要总想什么事都如意,什么都好了那就要有麻烦了 

 黄念祖:为了求得福而行善,其善心已不纯,其所得之福则如仰 

 黄念祖:有许多活生生的事例,证明佛教的轮回之说 

 黄念祖:一生补处 

 黄念祖:住正定聚 

 黄念祖:大势至之功德是不可思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