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林清玄:如是我闻


   日期:2014/11/9 21: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释迦牟尼佛将涅槃的时候,弟子阿难随待在侧,想到师父很快就要命终,忍不住悲从中来,流下眼泪。

这时候,另一位弟子须跋陀罗也赶到了,他看到阿难哭泣,就劝阿难说:"师父在世的时候我们可以随问道,师父死后我们就无法请教了,因此,你哭是无益的,还不如师父没有入灭之时,请师父开示几个重要的问题。"

阿难止住哭泣,说:"要问什么呢?"

须跋陀罗说:"第一,师父死后,应以谁为师?第二,师父死后应以何为住?第三,师父死后,应经何为法?第四,一切经的起头,应用什么文字?"

阿难就向前请佛陀开示,佛陀说:"我圆寂后,你们应以波罗提木叉为师。应以四念为住。应以默摈为法。一切经典的开头用'如是我闻'。"

这是佛陀最后弟子简短的开示,等于也是佛陀的遗教,非常重要,我在这里特别加以简短的说明:波罗提木叉是梵语,译成中文是戒律,佛陀要弟子以戒律为师。

"四念"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翻成白话文是:观照自己的身体及身体所处的环境都是不清净的。观照自己的妄想都是无常的,不能究竟,观照世界上所有的法,都是无我的。

第三个问题,佛陀的答案是"默摈",默是沉默,摈是摈弃。意思是自己应该沉默离群修行,如果有变心的弟子,有不信的人,不要去理他。

第四个问题的答案,对后世的佛教影响极大,而且它也影响到一切的经典,佛陀说:"如是我闻",翻译志白话是:"这是我听佛陀亲口说的。"

为什么佛陀要用"如是我闻"为经典的开头呢?我想,是为了强调经典的真实性,佛陀在许多经典里说过:"我是真语者,实语者;语者,不诳语,不异语者。"是在说明他从来不说假话,从来不说模棱两可的话,不说骗人的话,这是佛教里极重要的一种精神,用"如果我闻"使得未法时代不能亲耳听见佛陀开示的众生,也能生起对经典的信念。

因此,很自然地把"如果我闻"做为一切经典的开头,我们今天打开任何一卷佛经,开头都是"如是我闻",就是这样来的。

其情其景,历历在目

除了"如是我闻",佛经里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先说时、地、人、事,然后才开始记载经典。这也是为了说明经典所说的经过是确有其事的,其情其景,历历在目。


举个例子,像《金刚经》的开头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吃,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肿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我们看这段开头,可以清楚地看到经典的记述是如何慎重其事,如何不厌其细,它说明了佛陀说法的地方,听法的人数,佛与弟子如何到城中托钵,吃过饭后是如何坐着,须菩提如何站起来,对佛陀行了一个礼节,向佛陀提出什么问题等等。

所有的经典是如此,对人、事、时、地有清清楚楚的描述,这是非常有历史感的写法,真实记录了一部经典的诞生,给后世读经典的人有可资依循的基础与方向。

最有意思的是"一时"两字,一时是一个不确定的时间,是"那个时候"的意思,为什么用"一时"呢?我们要知道,佛陀说法有次第之分,有大乘小乘之别,不是每一个时间都说一样的法,这种时间的因缘成立就是"一时"。

在佛陀所说的法里,我们可以知道佛陀并不轻易说法,而是因时、因人、因地而说,因时是要机缘成熟,因人是要智慧根器,因地是要道场庄严。只有这三个因缘都会合,佛陀才开演说法,此可以看出"一时"的重要。

只要我们深入经典,必然知道佛陀从不在不当的时机地点对不当的人说法,由这时里更可以看出佛陀智慧之深广。后来,演变到今天,《菩萨戒本》里有一条就是"不能对大根器者说小乘法,不能对小根器者说大乘法。"说了就算犯戒,见法之不易。

一声新雁觉天寒

我们闲话表过,还是回去到"如是我闻"吧!


记得我第一次读《金刚经》,读到"如是我闻"四字,有一种特别的感受,送我《金刚经》的朋友对我说道:"'如是我闻'就是这是我亲耳听佛的意思。"

我听了,疑惑地问我的朋友:"就是这么简单吗?"

"是呀!就这么简单!"

"好像不应该这样简单的,那么,'如'是什么意思呢?'是'以是什么意思?'我'是什么?'闻'又是什么呢?"

朋友被我问得满头大汗,说没有有这样读佛经的,应该去找明师指点才行。我后来找到了明师。可却不是教读经的,而是教禅定与智慧的,于是"如是我闻"就成为心中的小石子,找不到落脚之地。

我找了许许多多关于经典的注释,发现"如是我闻"确可以更深入的来解释。

六祖慧能的解释是"如是指义,是者定词,阿难自称如是之法,我从佛闻,明不自说也,故言如果我闻。又,我者性也,性即我也,内外动作,皆由于性,一切尽闻,故称我闻也。"

傅大士更进一步说明"如是"两字:"如者,众生之性,偶别千左,动静不一,无可比类,无可等伦。是者,只是众生性之别名,离性之外,更无加紧法。又云,法非有无,谓之如。绵是佛法,谓之是。"

在《金刚经百家集注》有一位川禅师,他给"如是我闻"的解释更有意义,他说:"如如,明镜当台万象居。是是,水不离波波是水。镜水尘风不到时,应现无瑕照天地。我者,为性自在,强名之也,又云身非有我,亦非无我,不二自在,名为真我,又云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颂曰:我我认着分明成为两个,不动纤毫合本然。知音自有松风和。闻者,听离也。经云:听非有闻,亦非无闻,了无取舍,名为真闻。又云:切忌随他去。颂曰:猿啼岭上,鹤唳林间,断云风卷,水激长湍,最爱晚秋霜午夜,一声新雁觉天寒。"

川禅师的文字真是美,境界也很高。可见得"如是我闻"真不是那么简单,我们用简单的话说,"如如"是指我们心性的动静,它像明镜一样反映着我们的一切:"是是"则是指这种情况是确定不二的;"我我"是指佛性的永恒才是真我,开悟的时候就与我们的肉身合一;"闻闻"是指我们若有所闻皆是假象,因为所闻一切都将变灭消失,要内外了无分别者真的听闻呀!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其实,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如果能细解,就能触及到佛教的基本精神,当一个修行者到达如如不动、是一不二、了破我执、平等无别的境地,也算修行有了成果了!


这四个字也是佛教里极重要的字。

在佛教经典里,"如"的意思是诸法的实相,般若经里,如是指空义;法华经里,如是中义。其实两者指的都是实相,佛教里的法门虽个个不同。它的法性,实际、理体则一味平等,这就是"如",正是维摩经说的:"如者不二不异"。所以,如也是真如、如如不动之义。

《大智度论》把"如"字解释为:"诸法有二种,一者各各相,二者实相。"各各相就是如地属坚相,如水属湿相,如火属热相等等,是可变的。穿过这可变的事相,找到了不变的空相,就是实相。

"如"是实相的缘故,所以佛教里的一切佛都有十个名号,其中一即是"如来"。成实论说:"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大智度论说:"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

引伸出来,对于一切契理的法叫"如法"印可称赞时叫"如是",随顺已意叫"如意",真实不妄的话叫"如语",变化出来的种种事物叫"如幻"、"如化"。

可见,"如"是佛教中重要的字,一个人能如实空、如实智、如实知自心、如实修行、如如不动,就能体证到佛教修证的精妙之处。

"是"是定词,不像"如"有奥微之义,我在这里谨引《观无量寿经》的一段经文来说明:"诸佛如来是法界,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但是到了"我"字,问题又大了,我是谁呢?佛教里指色、受、想、行、识和合者是为"假我",破除这假我,真我即现前。真我在佛以里有很多名称,"自性"、"佛性"、"神识"、"八识心田"都是。

《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大乘起信论》说:" 一争邪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牙执。"说的无非是我们这个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的肉体,不是真正的实我。

因此,佛教修行的道路,是抚看清了假我无常,拼写着破掉对假我的执著、贪爱、傲慢,才能见到真正清净的自心,也才有解脱的可能。这正是先天无我、我空,才能证行自性无垢的妙谛。

"闻"字在佛教里也很重要,"闻、思、修"在佛教里称为"三慧",闻是三慧之首,也是观音菩萨修行的法门。

《楞严经》里记载了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及大众报告修行的经过,这段经文非常之美,我抄录在下面:

尔进,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年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天,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一悲仰……

由于观世音菩萨由闻性修起,后来"闻所闻尽,尽闻不住",所以才能"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所以"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

耳根净闻的修持方法观音法门中的重要法门。耳朵是五官中最圆满的器官,它能听上下十方一切音声,不像眼睛只能看前不能顾后;它能不动自在地听左右内外,不像鼻子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它不需要什么东西,所以藏污纳垢,不像嘴巴爱吃又常乱说话……在《法华玄义》里说:"闻慧具足,如有人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闻是多么重要呀!

放满一池清凉的水

光是"如是我闻"四个字的奥义精深已经解不胜解,可知佛教经典确实不能等闲视之,里面的一字一句都大有智慧在。


前已述及,"如是我闻"是诸经起头,接下来大部分经典都有说法之时、说法之主、说法之处、说法之众,无非在证明其可信而不是妄言,这种坚固具足不可破的开头,佛教里称为"六成就"。

 "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在舍卫国只树孤独园"是处成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是众成就。总称"六成就"。

有时候读经,开口一念"如是我闻"想到少年时代初闻此句时的心情,感觉这四个字真是动人、真是美,仿佛包围了人的一切,就像放满了一池清凉的水,自己正要举步走进池水彻底的洗涤一样。

述说了这么我,其实"如是我闻"也并不难,它确实只是说:"这是我亲耳听佛陀所说",可是这么简单明白的话我却绕了十年的圈子,才算笃定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是我闻       林清玄)(五明学佛网:如是我闻       林清玄)  

 印广法师:如是我闻专题开示 

 界诠法师:如是我闻——怀念青芝老法师 

 月悟法师:如是我闻 

 智随法师:“如是我闻”解义 

 仁清法师:佛开许把所有佛讲的经典,用“如是我闻”开头 

 林清玄:断绝自己的渴爱近涅槃 

 65岁台湾作家林清玄病逝 

 宏圆法师:为什么经首都安“如是我闻”? 

 宏圆法师:为什么经首都安“如是我闻”? 

 佛经中如是我闻的意义是什么?看看佛陀的遗教 

 林清玄动人禅话:平常心观自在 

 人间天:如是我闻种种利益与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