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精足不思YIN,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


   日期:2014/11/16 23: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精足以鹿为代表,鹿一年只交配一次。

气足以乌龟为代表,乌龟整年不吃仍可生存。

神足以鹤为代表,鹤飞千里后,只稍为一休息又可翱翔千里。    

鹿因精足,所以从幼鹿到成鹿样貌都很年轻可爱。乌龟因气足,生命力特强,所以为长寿之表征。鹤自古至今似乎不曾有人发现其尸体。故有“千年龟,万年鹤”之一说。

鹿、乌龟、鹤这三种动物都不是肉食动物,所以欲求长生,仍须以蔬菜为主。    

天地万物都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本能,就是“必须传宗接代”的潜能,譬如一棵竹子面临枯死之前,才大量开花,以求后代延续。人类和所有动植物也都一样有这种本能,所以当人故纵欲过度,极易耗尽生命,走入死亡之路。

中医认为,人体有“三宝”,即精、气、神。精气神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只有养足了精气神,人体才会健康发展,少生疾病。那么,中医如何养足精气神,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何为精气神

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

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如何养足精气神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

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

气功中的静养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养足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足,气旺,神全,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年人可长葆青春,推迟衰老。

总之,养足精气神对于人体保持健康、益寿延年非常重要,尤其要注重对于“神”的保养。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情绪稳定,方可避免精神疾病的侵袭。

财色名食睡,古代佛家称为五欲,实际上也与五行五脏相对应,财为金应肺,色为水五脏应肾,虚名为火五脏应心,食为土五脏应脾,睡为木五脏应肝。在五欲之中,以色、食、睡最难去除,佛道都有相应超越的方法和境界。古代道家说:精足不思YIN,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实际上就是不断充实相应脏腑之机最后实现水火既济而超越五欲的过程。

精足不思YIN,对应的是道家百日筑基之初始修补阶段,酒色财气四关度越后,断除邪YIN之心,不断固摄元精,恢复如孩童之未泻未经之状态;

气足不思食,对应道家炼精化气即道家百日筑基之中高级阶段,终化YIN欲为火光三昧,打开了直接与宇宙能量相沟通的通道——所谓“采气”大关,可以达到不思食的效果,古代也有辟谷、食气之说。仔细分析,一般食物也对应胃脾功能,黄帝内经认为对应于天干戊和己,二土成圭,当与中宫土位之勾连密切相关;

神足不思睡,古人称为“斩睡魔”,在道家对应炼气还神的过程,这一个过程若修得好,可以夜不倒单(不睡眠)。实际上这与炁(气)归脏腑、入中脉造成中脉的通透有关,一般人只能炁走12正经,则有子午流注的规律,也必然会有特定时辰炁的胜衰,造成一天内人心理和生理的节律,睡眠也由此原因导致,当炁入中脉之时,全身脏腑经脉之炁都比较充足,则不受节律造成的炁脉盛衰约束,也就可以不用睡觉而不受其约束。一般来说,筑基补漏初级阶段完成方能精足不思YIN,不思YIN才能炼精化炁;炼精化炁完成方能炁足不思食,不思食方能炼炁化神;炼炁化神完成方能神足不思睡,不思睡方能炼神还虚。

另外补充一点:人的五脏六腑会在饮食和呼吸之中产生精元,这些东西都是生命运动中所必须的,也是提升人精神状态的重要元素。

人为什么会胡思乱想或是贪财贪色?

是因为他体内的精元不能收敛,而是不受制约的四处外泄,这就造成了性情的紊乱,人就容易去想男女之事,白天思YIN欲晚上就会有春梦和遗精,易被诱惑。要守住精的前提是心定,不要去胡思乱想,渐渐的身心逐步吻合,精守住了也就不会去思YIN欲了。

这就是“精满不思YIN”,精满后会生气。

气是人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守不住精的人在胡思乱想中耗费了大量的精元,于是,就算吃山珍海味也不能饱,不断吃不断追求更大的刺激,如此死循环直至把生命本钱耗光,就翘了。

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生命机能充实,不会饿(有修行人说他现在一天一食,一碗饭左右,根本不饿,肚子总是胀胀的)。

这就是“气满不思食”。气足不思食,反过来,“气不足”就要“思食”,食量大。胖人一般都食量大,中医认为“肥人气虚”,此言不虚。食物不能完全气化,气不够用,就产生“饥饿感”、疲劳感,贪吃贪睡没力气。传统的减肥方法是大运动量消耗脂肪,胖人不是“没出息”,而是没力气没精力,不能坚持运动,个别有体力精力的“实胖”可以靠运动减肥,“虚胖”的不行。胖补气瘦补血,胖人需要的是“气足”。

最后,充足的生命活力使人具有能力完成更高的智慧活动。信仰就是高级智慧活动,精不足气不足的人因为不具备高级生命机能,没有高级智慧体验,所以几乎不能理解信仰。就算教授之,最多也只是在形式上模仿,而不能达致信仰的精华所在。高级智慧活动使人类的生命活动生出神,所谓神,是一切有灵性生命的元气所在,这从人的外表就能表现出来,比如我们形容有人的神气活现,或者有的人死气沉沉。这就说明,有的人有神,有的人无神,神不足的人生活僵化,而且容易生病,更没有“神气”去从事高级智慧活动(如拜佛、念咒、静坐、禅定)。

神足则内心清静,精力充沛,一呼一吸都在进行高级智慧活动,这样也就不屑于睡觉了。

一位师兄介绍其本人素食经验:平时也是基本过午不食,曾试过7天半的辟谷,期间照常工作、学习;和“佛医堂”的师兄交流过,得到一些指导,但没有参加过他们的集体辟谷训练!个人感觉从修行上说,辟谷一莫大的好处就是断欲,非常快速!(当然,食欲除外,要断食欲听说要长期辟谷才行)

当然一般人“吃”的习气很重,你让他不吃而“气足”,实在是不可思议;但你要明白:光靠摄取食物来维持身体气血的正常运,“系统”并不高级, 副作用很大,所产生的浊气可以说是我们致病的一大根源!要想“系统”升级,必须通过静坐、修法等方式,慢慢做到少吃或不吃(辟谷)!亲身做过试验后,方能体会其中真意!    

以前看央视,采访到广西巴马的长寿老人,说他们的饮食习惯,那里的人讲饿了才吃。如果吃了早饭中午和晚上不感到饿一天就不吃了。

我也在学习中,今天午饭后晚上不饿,但晚饭没有忍住口欲吃多了几个饺子(当时是素的)。撑了! 纯属看到平时不怎么吃的饭起贪欲吃的!!呵呵!

现在推荐两种方法,可对治遗精及性欲强的问题,供参考:

一、南怀瑾教授介绍的“鸟习式”:

第一步:每天睡觉前,两脚前八后二分开直身站立,两后脚跟距离约二寸。臀部肌肉

挟紧(不要提肛),收小腹。

第二步:两手在身体两侧作鸟飞状,自然举起来,嘴巴轻轻地笑开,两肩放松,在举手的同时,两脚跟提起来,配合两手一起上举。

第三步:两手举至身体侧上方适当高度时,自然下落,嘴巴闭合,两脚配合两手一起下落。

每天晚上开始作十次(一个起落为一次),以后慢慢适当增加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动作一定要柔和、自然、缓慢,象白鹤起飞时那样美,两手举起时不要向前,也不要向后。开始时,两腿肌肉会发痛,坚持下去自然就会好的。

二、庞明教授提供的方法:

当产生遗精或性欲强烈时,口深吸气憋住,脚心、手心收缩内提,提会阴(肛门和生殖器之间的位置,类似提肛动作),闭目双眼内视头顶。这些动作要同时进行,憋气时间长一些最好,憋不住时可换一口气,其它动作重复。一般情况下反复三次,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种方法也不一定非要在遗精或产生性欲时要作,平时也可锻炼,坚持下去不但可以达到预防遗精、增强体质的作用,还可还精补脑,提高记忆力,使人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古人说:精足不思欲,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当人精气越是不足时,往往性欲更易强烈,而当精气充足,运化周身,体力充盈时,性的欲望往往还要淡溥一些。

我们凡夫往往认为性欲的满足很快乐,于是乐此不疲,其实,深入的体会一番,那种快乐是非常短暂的,当快乐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空虚、疲惫、无聊,而体力恢复一些后,就又忘记了前面的空虚等感受,于是又重复同样的游戏。如此,反反复复,生死流转,轮回不已。

所以,“精足不思欲”给人带来的充实、强健、愉悦、长久的快乐便无从享有,了生死后的极乐也更无从谈起。

各位师兄师姐们,如果你已发觉被遗精、邪YIN等如火般的欲望问题所困扰,这正表明你已渐渐觉悟,你可能无人下手,那么上述的两种方法不妨一试,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品偿到“精足不思欲”的真实快乐,如此你一定会有一个健全的人生。

与众位师兄师姐共勉之!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精气神)(五明学佛网:修行       精气神)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