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抱怨就是在摧毁


   日期:2014/11/20 9: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抱怨呢?心理学家曾经研究,人们抱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类:一、误以为通过抱怨可以改变身边的人和事,于是就抱怨;二、希望通过抱怨获得他人的同情与帮助;三、希望通过抱怨表现自己的优秀与出众;四、出于一种习惯,下意识地抱怨——例如抱怨天气不好、抱怨堵车、抱怨社会风气、抱怨电视广告太多等等。

其实,抱怨并不会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可以改变身边的人和事,大多数情况下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有些抱怨,虽然能获得他人的少许同情与帮助,却使自己失去了很多极其珍贵的素质,这些珍贵素质的缺失与所得到的同情与帮助相比,就像是用黄金换回了稻草一般;想通过抱怨表现自己的出众也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大多数时候会弄巧成拙;此外,下意识的抱怨会毁坏我们愉悦的心情,吸引更多需要抱怨的事情。总之,抱怨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只会平添更多损失。对于这个道理,我们需要仔细地加以分析与观察,只有在道理上明白了抱怨的后果只能是痛苦与不幸,我们就会真正用心去断除自己相续中的抱怨恶习。

这里,我们先来观察:抱怨能不能改变身边的人和事?

其实,我们在不经意中对他们的抱怨、批评与指责,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往往是大的,抱怨与批评的人或许早就忘记了自己的抱怨与批评,但听者会一者牢记在心,并耿耿于怀。所以,抱怨与批评在绝大多数时候,不但不能起到改变他人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刻骨仇恨。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从前,有个小男孩脾气很坏,总是喜欢抱怨、批评、挑剔。他的父亲想了很多办法试图改变他的这个恶习,但都不是很奏效。一天,他的父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交给这个男孩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一棵大树上钉上一个钉子。小男孩觉得这样做挺过瘾的,于是每次发火抱怨之后,就跑到后院在那棵大树上钉上一颗钉子,就这样树上被钉上了很多钉子。看着树上被钉的这些密密麻麻的像刺猬一样的钉子,渐渐地,这个小男孩开始觉得惭愧起来,有一天他终于决定要改变自己抱怨与发火的恶习。过了一段时间,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在大树上钉钉子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他终于做到不再在树上钉钉子了,他的脾气也变得好多了。小男孩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树上拔下一个钉子。”小男孩听从了父亲的指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拔掉了大树上的所有钉子。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大树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那些钉子在树上留下那么多的小孔,树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脾气抱怨时,你的言语就会像钉子在树上留下这些小孔一样,在别人的心中留下疤痕。你对他人抱怨、发脾气时,就像在用一把无形的刀子刺向某人的心灵,以后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抱怨的言语对别人造成的心灵伤害有时甚至超过刀子对别人身体造成的伤害。”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抱怨、批评与指责的话语,在没有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意愿改变之前,已经能对他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这种基础上,想改变别人,真的比登天还难。因此,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警告人们说:“以后,假如你想引起一场令人至死难忘的怨恨,只要发表一点刻薄的批评即可。”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过去,有座寺院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一天,他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椅子,他知道这是贪玩的小和尚借此越墙到寺院外去玩。于是,长老搬走了椅子,站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回来了,他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踩上去的感觉有点特别,不似以前坚硬,软软地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仔细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被搬走了,刚才是长老用背脊来承接他的。长老并没有责怪他,微笑着示意他赶紧回房休息。小和尚惶恐不已,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他一直提心吊胆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与批评。但长老并没有这么做,甚至压根儿没提及这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小和尚从长老的沉默和宽容中获得了启示,体验到了长老内在的慈悲,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他成了寺院的住持。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位老师发现一名学生上课时不专心听讲,时常低着头在笔记本上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笔记本,发现上面画满了自己的漫画,形象夸张怪诞。学生紧张极了,害怕老师责罚自己。但是,老师并没有发火,而是微微一笑,要学生以后多练习,画得更神似一点。从此,那名学生上课时再也没有画画,开始专心听讲,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绘画。后来,这位学生成了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太上感应篇注解》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麻城有个名叫刘仲辅的人,家中贫寒,但自幼仁恕宽厚,在与夫人董氏成婚之夜,有一个小偷进了他的屋子,刘公被惊醒,起来一看,小偷是他所认识的人,他对小偷说:“我想,你是由于贫穷的原因才不得已做小偷的。”说完,刘公把夫人的首饰给了小偷,并说:“你以后要洗心革面、改正作好人,我一定不把这事告诉任何人。”后来,夫人常问小偷的名字,刘公说:“我已经答应不告诉任何人了,你还问什么。”刘公后来活到了八十九岁,家中吉庆喜事年年都有,儿子和孙子都考上了进士,当了大官,家中封赏很多。刘公死后,本族有一个人来吊孝时,用头碰着刘公的棺材痛哭,由于此人原来德行并不高尚,而后来突然成了一个非常努力行善的人,因此人们推测,这个人可能就是当初的小偷。假如刘公当初抓住这个小偷时,绳之以法,或者将其恶行公布于众,或许就毁掉了这个人的一生。

从上面的这三个故事可以看出,用宽容来对待他人的过错,远比用抱怨与指责来对待,用智慧得多。

其实,抱怨不仅与人无益,于己也十分有害。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位从日本战俘营里死里逃生的人,去拜访另一个当时关在一起的难友。他问这位难友:“你已经原谅那群残暴没人性的家伙了吗?”“是的,我已经原谅他们了。”“可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他们!我恨透他们了,这些混蛋害得我家破人亡,至今想起仍让我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碎尸万段!”他的朋友听后,淡淡地说:“如果是这样,你至今仍然被他们监禁着,没有得到释放。”

当我们心中怀着对他人的怨恨时,内心肯定是痛苦的。有一分怨恨,就有一分痛苦;有两分怨恨,就有两分痛苦;只有将怨恨从内心释放掉,我们的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从上面的观察可以知道,抱怨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制造对他人的伤害,因而很难按照我们的意愿改变他人;相反,如果我们用宽容心对待他人的过失,反而更能改变他人。此外,对他人的抱怨,还会使自己的内心体验生活在怨气中,体验不到幸福的阳光。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抱怨)(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抱怨)  

 蔡礼旭老师:学得多孩子抱怨多 

 慧光法师:抱怨损福报 

 星云法师:抱怨的危害 

 呷绒多吉上师:为众生发心做事不能抱怨打退堂鼓 

 净土法门法师:每天诵经念佛很用功,没有感应,於是就抱怨佛 

 因果故事:鬼也恩怨分明,有报恩的鬼,也有抱怨的鬼 

 你越痛苦的时候,越不能抱怨,只会恶性循环 

 每天微笑不要抱怨学会理解,运气会越来越好 

 抱怨,是人生多数痛苦​的来源 

 这个要注意!越痛苦的时候,越不能抱怨,要转变念 

 星云大师:抱怨的​危害 

 越抱怨,你越倒霉,要永远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