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20集)


   日期:2014/11/22 16: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底下就是要来礼拜在方便有余土跟凡圣同居土的那些圣众。在极乐世界已证的一些圣众,我们要观想、要礼拜,尊敬他们都成功在我们之前。这是将来我们的同修,你去了之后,这不就是同修吗?是不是?我们将来的同修,所以要结缘。方便有余土,是你在这一世已经断了见思惑,或者到了极乐世界之后断了见思惑,你生在方便有余土。它是在凡圣同居土之上,又在实报庄严土之下。实报庄严土是菩萨,菩萨要破尘沙惑,还要破无明。菩萨他在实报庄严土,也部分的可以证入到常寂光土,这是最高的,真正佛就在常寂光土。四土,极乐世界分成四土,但四土也不是划分得界限分明,也是融会、融合的,所以很特殊就在这儿。方便有余是断了见惑、思惑,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叫做凡圣同居净土,现在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在娑婆世界,我们这个土就是凡圣同居土。咱们不都是凡吗?咱们这有圣,在五台山,文殊就在五台山。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有人亲见文殊,一个福建和尚。这两个人说的就不会有错,一个通愿法师,通愿法师在比丘尼在国内是第一位,很有道德,她那时在五台;再一位是圆彻法师,他是福建人,他们那个一个福建的同乡告诉他,他赶紧追那个和尚,他没追著。这个福建和尚,他到了五台之后,他很恭敬,他三步一拜。像他这种的人就很少了,三步一拜,五步一拜。拜到五个台,他走了一半的样子,看一个地方,一个小门上头写著一个「金刚洞」。他说这个名字很特殊,就走进门一看,里面很大,很多大殿,还有藏经楼等等,很多很多出家人。两种服装,一种是和尚服装,一种是喇嘛服装。五台山是两种,有和尚、有喇嘛。他就走进大殿,走进大殿很怪,这个大殿有一个台子,没有供佛像,因为没有佛像,他就没有顶礼,是空台子。但是他围著那个台子转了三个圈,这也是一种礼节,绕,绕这个三匝,也是个礼节,就没有顶礼那么恭敬就是了。因为上头没有佛像,奇怪这个地方没有佛像。他预备走出来到别处看看,看看那个藏经楼,看看别处。当刚走到门口,刚要出去,后头出来一个小沙弥喊他:某某法师。叫他,他叫我,他就回头,一愣,这儿怎么有人知道我?我一个人,我刚来。他叫他,他说:我师父叫你。他就跟著小沙弥进去,就看见一个老头,他就很恭敬的顶礼。顶了礼之后,老和尚就说,远来不容易,给他一个座位,就把一个座位给他。他就跟老尚说:你这个地方很好,我能在这挂单吗?老和尚说:你的因缘,你还是得回去,我这不能留你。他说:老法师,你这怎么大殿上没有佛?和尚说:我这里用不著。这是禅宗的话,用禅宗的话,「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但是现在我们还是老老实实你把佛像拿去供,懂得禅宗的道理还是照样供,这是最高明,连禅宗这也不著。听了禅宗的话,我就不供了,那也还是单著在那一边。

  和尚不留他,他就请老法师开示,老法师就写了几句话给他,他记住了。继续走,他没有丝毫感觉有任何特别,他也没有拜。后来不行了,天黑了,不能下山,不行,危险了。正好有一个西藏人在那儿住,不是出家人,当然他就在那儿住。就留他,说你不能走了,你走了之后很危险,就在我这过夜!他就留下来。留下来就招待他吃晚饭,两个人就聊天。这个和尚就问他:你们这儿有多少和尚,全五台山?这五台山怎么算也不到几百人,他说有人要供千僧斋,我们把所有的人都找来也凑不够。这和尚说:不对,不对!我知道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七、八百,你们还有其他地方,怎么凑不出一千人?这个人说:我在五台山,我怎么不知道?我当然知道不够,从来是不够的。两人就争起来。我亲眼见的。你在什么地方?我在什么什么地方,叫什么什么。那人说:没有这个地方。怎么没有?我查书给你看。拿出五台山导游的老的地图,各个方面,没有这个名称,没有个金刚洞。大家就愣住了,这怎么回事?僵持不下。住在那里那个人忽然说:你恐怕是碰见文殊菩萨了吧!

  这个和尚他本来是预备吃饭的,他「啪」一下眼泪也下来了,饭他不吃了,坐不住了。他开头再去拜,又从头三步一拜、三步一拜,拜到那儿天都亮了,怎么找也找不著了。找不著,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福建同乡,这个同乡就告诉圆彻法师,这话是圆彻法师也就在我这跟我说的。他一看,他说你这一点不会错,决定是文殊。看他写的那四句话,它是可以横看,可以直看,横看是个表面的意思,直看又是个意思。直看就是说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事,也告诉他将来佛前要没有灯,庙里无有僧。他就说我去追这个人,追没追著,这个人已经下山了。这就是见到了文殊。现在还是这样,文殊还是在那一接一送,去的人他都接,大家还是不认识。这件事情和古代的那个事情都有很类似之处。所以这不就是圣人跟我们在一块儿吗?雁荡、天目都是几百阿罗汉,也是圣;还不断的有佛菩萨来化度,来这个世界,也是圣。但是跟极乐世界不一样,大家不容易见著,见著也不容易认,而且很少很少。那就不像极乐世界,诸上善人、阿鞞跋致到处都是,天天可以见面。这个是不同之处。

  诸上善人共会,凡圣同居土只是一个方面。本质就是他们是凡圣同居净,是净土,我们是凡圣同居,我们是秽土,我们是凡圣同居秽。因此我们往生是容易的,是从凡圣同居转到凡圣同居,但这还是一层楼,也不是变成方便有余。但是你是从凡圣同居的脏的这一头换到了清净的那一头。可是到了清净那一头,它那儿自动的变化和高级的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打成一片,跟这边不一样。所以这个搬家就是容易了,你不需要把很多东西运上楼,一推一转移就过去了,这个容易之处。是从凡圣同居秽土还是凡圣同居,它是净土。

  我们现在就是在顶礼什么?顶礼极乐世界这个道场之中、楼观之中,观也是楼阁的意思,讲堂、精舍,一切往生的人,在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或者喜欢说法,可以大家凑在一起,他说大家听;或者喜欢听法,正好大家凑在一块;或现神足,他现种种神通。「或在虚空,或在平地」。这个凡圣同居在平地的多,方便有余都有种种神通,大家在虚空之中。「随意修习,无不圆满」。随他自己意思,想怎么修习都可以,没有不圆满的。这些「菩萨圣众」,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个地方,他没有说别的圣众,是菩萨圣众。凡是同居土的、凡是方便土的都是菩萨,不是人、不是阿罗汉,都是发大乘心的人,都是菩萨,这是菩萨圣众。但是他现在断惑的水平只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只能在方便、同居。方便是有余,同居是凡圣同居,但是都应该称为菩萨,而这些菩萨都是因为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普礼未来的同修。

资料恭摘:净修捷要报恩谈  黄念祖居士主讲  (第二十集)  1990/7  档名:51-007-002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念祖       净修捷要)(五明学佛网:黄念祖       净修捷要)  

 黄念祖居士:根本修持心要 

 黄夏年教授: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 

 徐恒志居士:剖心沥血功在万世--记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 

 黄念祖居士:依止善导大师,持念弥陀名号 

 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五、记我与黄念 

 黄念祖:不要总想什么事都如意,什么都好了那就要有麻烦了 

 黄念祖:为了求得福而行善,其善心已不纯,其所得之福则如仰 

 黄念祖:有许多活生生的事例,证明佛教的轮回之说 

 黄念祖:一生补处 

 黄念祖:住正定聚 

 黄念祖:大势至之功德是不可思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