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黄柏霖:稍微考验你一下,你就退转了,怎么度众生?


   日期:2014/12/1 10: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题目「佛于逆恶不信之流,愈生怜悯,故无一众生或生弃舍也」。

  《太上感应篇》第二十句「正己化人」,「后汉陈实在乡里,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且曰:宁为刑罚所加,勿为陈君所短。尝有盗止梁上,实起秉烛,呼子弟训之曰: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是也。盗惊,投地请罪。实徐晓之。赠绢二疋,令其自改。化及一县,无复窃盗。」

  陈实是东汉人,他刚开始是县府里面的一个官员,因为很喜欢读书,县令邓邵送他去太学读书,后来任官,修德清净。党锢祸起,很多人都逃避,大家都不敢去投案,只有陈实自请囚禁,他是坦荡荡的君子,他自己去投案,但是遇到大赦,所以他可以免除徒刑。在乡间居住时,他累徵不就,也就是很多次朝廷请他当官,他都不愿意。后来他过世的时候,前往吊祭的有三万多人,死后被追称为文范先生,被称为一个君子。

  陈实平时在乡里,待人处事用心公平;「率物」就是做众人的榜样,在儒家叫做平心率物。在我们佛家来讲的话,平心就是平等心。怎样才可以做到平等心?法身大士就可以做到平等心。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势至菩萨是大舍,中间阿弥陀佛就是平等。什么人可以做到平等呢?以念佛人来说,要往生西方;以大乘教来说,必须要破见思惑,然后破尘沙惑,再破一品根本无明,要分证法身才能够做得到。证法身以后,自然而然我执跟法执都破了,俱生我执跟俱生法执也破了,就可以做到平等,在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都能够以平等心来对待。

  乡里中有争讼的人,经常都请陈实来裁断,他就晓以是非曲直,使他们能够明理。民众经过他调解以后离开,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并且说:「宁可接受法律的制裁、刑罚的处罚,也不愿意被陈实来说缺点」。陈实本身有这个德行。曾经有一个盗贼,藏匿在屋梁上。陈实就起床,拿著蜡烛,呼喊著子弟集合,并训诫他们说:「为人不可不自我勉励」,他是在讲给这个盗贼听。他说:「做人不能够不自我鼓励,不善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是因为习惯所养成,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就是我们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凡夫就是因为有毛病习气,有我执、法执、根本无明,所以才轮回六道,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就如梁上的小偷一样。

  盗贼听完以后非常害怕,就从梁上跳到地上来向他来请罪。陈实就慢慢的分析道理给他听,并且赠送他绢布两匹,并且教他一定要改过。陈实的行为,他这种德行潜移默化了整个县,没有人敢再为盗贼。像现在,我们就是没有这种德行的人,所以现在盗贼非常的猖狂,我相信不只是台湾,全世界各地都一样。

  陈实就非常了不起,小偷在上面他也不怕,是个君子。集合起来表面上好像是对子弟在训勉,实际上是在说给梁上的小偷听。用心良苦,陈实真的是以平等心对待小偷,唯有平等心,才不会落入分别执著。

  我们凡夫就会落入二法,对跟错、是跟非、好跟坏、美跟丑,我们每天面对六尘境界及人、事、物,我们根尘接触的那一刹那,我们的毛病习气就起现行了,我们的贪瞋痴慢疑、见惑就起现行了,我们迷而不觉。所以我们根尘接触以后,第一念没有问题,第二念就开始分别执著,那就有什么?就落入二法了,就有能所对待,就有对错、好坏、美丑、是非、善恶。你只要看到这个人,或这件事情,你马上就落入分别执著,那事情不对、这事情对,你就被这个境界转掉了;你听到这个声音,你马上就落入能所了,这声音对我友善,那声音是对我攻击,所以你的习气跟毛病马上就现行。就是因为我们一品烦恼都没有断,所以我们迷而不觉,每天我们都是用八识五十一个心所,然后刹那刹那生灭,我们完全没有见到事实的真相。

  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本心,我们没有见到诸法实相,我们也没有见到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是什么?是本来当下就是一真法界。像佛来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成极乐世界,因为佛就在一真法界里面,凡夫迷了以后,就变成六道法界了,三善道跟三恶道。你有持五戒、十善,但是你不能够离相布施,那就是三善道;你还有执著、分别、妄想,你就是在三善道;如果你贪瞋痴慢疑非常的炽盛,习气很重,那当下就堕入了三恶道里面;如果你当下心能够缘苦集灭道,修四圣谛,最后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证得阿罗汉,那你的心当下就出离三界了,就证得罗汉果位了,证我空真如。所以我们这念心,每天就在六道里面轮转不息。那佛他永远都是在一真法界里。

  这个地方我们就来分析,陈实说:「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於此」。我们不敢确定说陈实是不是已经开悟,但至少他是个圣贤,他是个君子;换句话说,他本身善恶对待非常的薄弱,甚至没有,因为善恶对待就是能所对待。所以佛法到最后,就是让你破能所,能所一如,你就入一真法界了。

  我引用印光大师的开示,为什么世间的佛菩萨、圣贤,他们对待这些五逆十恶的众生,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慈悲心?我们来看印光大师的开示,印光大师在写给《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的序文里面,这位江慎修先生有编了一本书,宣扬放生、戒杀的果报,我也曾经看过他的这本书,编一本蓝色的小册子,编得非常好,都是在讲放生的善报,不放生、杀生的恶报。

  印光大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人跟众生虽然不同,包括陈实跟小偷之间,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但是佛性是一样的。人人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人人皆有这个佛性,就是六祖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觉性,叫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三乘就是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陀有五乘说法,如果叫五乘的话,要加一个人乘,还有天乘。如果你读到《法华经》的话,佛讲三乘其实是方便法。所以佛在《法华经》里面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那个二就是大乘、小乘;如果你讲三乘,那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所以佛在《法华经》里面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换句话说,三乘也是佛陀方便说法,就是化城而已。真正的涅盘城,是一佛乘究竟涅盘,成佛就是我们说的一真法界,常寂光净土,极乐世界就是一佛乘。那这个地方讲说「举凡三乘六凡」,六凡我们都知道六道众生,三乘跟六凡的众生,在佛看来都如一子,「如来视之,皆如一子」。我们说佛陀来这个娑婆世界八千次了,佛陀视每一个众生如罗睺罗,所以这个地方说「皆如一子」,众生都是佛陀如来家庭里面的儿子一样,佛陀是这样对待众生,佛陀完全没有任何保留,倾囊而授。

  所以佛陀要灭度的时候,文殊师利菩萨请示佛陀说:「佛陀!你有没有最后遗言要交代?」,佛陀就说:「文殊!我毫无保留全部都给众生了。」佛陀毫无保留全部都给众生,说出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陀视三乘六凡的众生,印祖说:「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换句话说,陈实对待这个小偷,也是如对待他儿子一样,他当时如果没有慈悲心,他大可去报官来抓,用现在话说,叫警察来抓,赶快报案。他最后放他走,最后他还送他两匹布!最后这个人,应该就不会再做小偷了。所以陈实在那个县,整个县都没有小偷;换句话说,窃盗的发生率是零!所以这个「以其皆具佛性」,就是圣贤跟佛菩萨都知道众生都有佛性。

  那佛菩萨不只对人是这样,他对任何蠢动含灵都是这样的平等心,所以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是说只有对人,人有佛性,那蟑螂、蚂蚁就没有佛性吗?不会的。佛对待人、对待一切众生跟蠢动含灵都一样,同样的慈悲心,因为佛知道以其皆具佛性,皆堪成佛。这句话就是佛在《大般涅盘经》里面讲,一阐提也可以成佛,一阐提就是断了善根的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你看,提婆达多虽然违反戒律、扰乱僧团,跟六群比丘可以讲说破和合僧。甚至佛陀在要去托钵的时候,经过那个山脚下,提婆达多跟那些恶人,在山上将石头滚下去,想要害死佛。佛陀的护法金刚,护法神用神通力把那个石头击破,所以只有佛陀的脚轻轻的受到石头片的小伤,这叫出佛身血。出佛身血是堕五无间地狱!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提婆达多堕到地狱,佛陀都还要救他。

  印光大师说:「是知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众生看佛就是众生一样,那佛看众生呢?统统是佛。佛视众生都是佛,所以印祖说「多方化导之,种种折摄之」,用各种方法,用八万四千法门,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种种方法来折服众生,来摄受众生,叫做种种折摄之,「纵令绝无信心」。这个要从哪里看出来?譬如说你到监狱去弘法,很多人都发心到监狱去做教诲师,这个小偷,你一直给他劝导,他关进来的时候,你一样给他开导,放出去了,隔几天又进来了,还是继续给他劝导;劝导完又出去了,他毛病又犯了,犯罪又进来了。地藏王菩萨就是这样,这就是什么?纵令绝无信心。

  不要说到监狱去劝导这些犯罪的恶人,要说我们!我们有时候度到旁边的左邻右舍,度我们的亲人,度我们的朋友,度我们的同事,稍微一点障碍,我们就退转了,「哎呀!众生难度!刚强难化」,我们就退转了。包括父母,稍微考验你一下,你就退转了。你看佛菩萨纵令绝无信心,一点信心都没有,也不弃舍!所以什么叫菩提心?这个叫菩提心,亦不弃舍。

  我有一个女众莲友,她本身虽然不是很喜欢听经,但她有一个长处,不管说这个人是否学佛,或是业障很重的,或是根机很拙劣的,她一定去陪伴他。她不断的去劝导他,一直去陪,陪到什么?陪到我们讲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陪到后来,真的改变了他的业力,真的有这样菩萨。曾经有一次,她请我去关怀一个个案,这个案的妈妈是单亲家庭,离婚了,独立扶养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她儿子是念我们台北这边算是比较有名的高中,师大附中,算是很优秀的高中生。有一天在学校打篮球的时候,突然间羊癫性的病发作,就突然间手足僵化,失去语言功能,突然间好像变个人,完全失去本有行为能力。然后送到荣总医院去,完全失去知觉,昏迷状态,而且昏迷将近一个多月,后来都没有好转,也不认识家人。

  我刚才讲的这个师姐,就开始去陪伴他,她找我:「黄警官!来一起帮忙。」这个小孩的妈妈住在我们汐止附近,我就带莲友到她家去,带她两个女儿跟这位妈妈一起诵《地藏经》祈福,诵了很多次。因为他儿子要在台北荣总做大手术,家贫需要募款,我印象中大概募了一、二十万,就凑齐这笔钱。医生说:「有一种日本进口的药,特别的好,不妨试看看,也许有效,但不一定会成功。若不救治,就一直成植物人」。我透过带他们家人这样诵经、拜佛、忏悔,我们讲说皇天不负苦心人,因为有这样的菩萨在陪伴他们,结果发生奇迹了!诵经忏悔完,医生用那个日本进口的药以后,竟然可以治疗他的症状,后来慢慢的恢复知觉,然后再经过长期的复健,现在好了。

  那一天,我去参加这位师姐百岁妈妈的告别式,我碰到那个小孩的妈妈,她每一次见到我都说:「哎呀!黄师兄,我不知道怎么感恩你!」我说:「不用,这是应该做的,我们帮佛菩萨做事!那贵公子现在怎么样?」她说:「治好后,师大附中毕业后就考大学,现在快毕业了」。因为他后来延缓几年才上大学。你看,改变命运了,奇迹!也改变了业力!众生欢喜了,这就是什么?亦不弃舍,即是《华严经》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我们如果没有菩萨心肠,说「这没有救了,业障深重啦!随缘啦!」,印祖说「纵令绝无信心,亦不弃舍」,所以若你能够发挥这样的心,它是相应菩提心的。「曲垂方便」,佛菩萨用各种方法来度众生,「令种善根」。

  那时候我们在度这位师姐的时候,我告诉她怎么做,我说:「你今天会得这样的业报,会有这样的共业家庭,你除了忏悔、改过,还要积功累德,还要行善。」所以我们就鼓励这个小孩的妈妈,一定要去布施,去帮助别人。现在她也终於度过这个难关,儿子也正常了,两个女儿现在也都有工作了。这就是什么?令种善根。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要学习地藏王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我们学习菩萨的这个精神。印祖说:「待其因缘时至」,佛菩萨很有耐心的,在等待因缘成熟,「自然发生增长」,自然他就会增长善根,「依教奉行」,因缘到的时候,他就会进来佛门。

  像我们有一个师姐,她父亲从大陆大陈岛撤退到台湾来,那是一个大家庭,所以造了很多的杀业。因为大陈岛那边大概都是捕鱼人家,这师姐大家庭都喜欢吃海产类的鱼类,所以造了很多杀业。这位师姐的女儿一出生就吃素,等於是来度她妈。后来我在佛陀教育基金会讲《地藏经》,她特别来跟我认识,就只那么一次,她接下来就没有再听我讲《地藏经》了,这完全是地藏菩萨的安排。后来孝廉讲堂成立,她就到孝廉讲堂,每个月五次,来讲堂做周日及每周四的香积菩萨,煮素食供养这些学《弟子规》的同学及念佛老菩萨。她每次都很发心,自己买菜来,不用讲堂帮她准备菜,她全部都是大包小包这样全家总动员提来。平常她假日一定到佛陀教育基金会去打扫厕所、拖地板、扫地,积功累德,哪个地方法师或僧团,哪个佛寺需要做素斋,她就带著莲友去帮忙,她这样快速的累积福德资粮。

  本来她的长女很叛逆,现在她长女也被她度化,到讲堂来上《弟子规》了。她长女也进入厨房帮她一起洗菜、切菜,做小香积菩萨。不仅这样,她还度了她师兄,她开杂货店的先生本来行动就不太方便,走路都一拐一拐的。轮到她做香积的时候,她师兄就开著他的休旅车,把这些斋菜就拿到讲堂来,亲自提上来。她先生经过这样一、二年的度化以后,去年就跟他师姐讲:「我发愿吃素了!」这就是什么?佛菩萨透过你的慈悲喜舍,度化了你的长女,度化了你先生的这个业力啊!转变了他的业力,自然发生增长,依教奉行,现在就依教奉行了,这就叫做佛不舍弃众生。

  所以你不应该只有度外面的众生,你还要度你家人,这也是众生。有些人很会度外面的莲友、师兄、师姐,可是对家人一点办法都没有,两手一摊说:「刚强难化,难调难伏」。学佛,最后才度我们本身的众生,我们无量无边的习气毛病,就是众生!等到最后你成佛的时候,你就做到《金刚经》里面讲的那一句话:「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那你就成功了。所以印祖说:「众生视佛皆是众生,故闻佛之言,不生感激」。有时候有些人,譬如说很热心的送爱心便当去给这些街友,坦白讲有时候还会被嫌:「你的便当没有热,没有肉,你便当是素食,我不吃」,说不定还把它丢掉。众生视佛皆是众生,如果说你没有慈悲喜舍心,你一看到他这样,起烦恼心,就退转了,你可能就永远都不能够成就。所以菩萨都是百折不回,不屈不挠。

  虽然众生难度,印祖说:「闻佛之言,不生感激,反以己之邪知谬见,多方毁谤」,众生还毁谤佛法!甚至这里面更严重的,印祖说:「甚至拆毁塔寺,焚烧经典,固结魔党,破坏清修」,这种五逆罪,菩萨还是要度他们。你看六祖大师开悟以后,他没有马上去度众,他先做表法给你看,他到猎人队待了十五年。猎人把捕获的猎物带回来,有时候都还会被六祖大师偷偷的把它放走。那猎人都是吃肉的,他们不会吃素。诶!六祖大师还要帮他们煮饭!如果换成你,说:「哎唷!造业喔!杀生喔!」就退转了,不做了,离开了。他在猎人队待了十五年,那吃饭怎么办?锅边菜。六祖大师吃肉边菜,这就是六祖大师的功夫境界!

  印光大师说:「殆至正智稍开,则便愧悔无及」,等到这些无恶不作的恶人,他们智慧稍微开了一点,有一点福德资粮了,有一点善根了,就觉得非常的惭愧、后悔。所以我常常都告诉莲友说:「你要怎么度家人?你先度他去行善积德,积功累德,帮他做布施,最好拿他的钱去布施,累积他的善根。」就这里讲的,等到他的智慧稍微开了一点,他就觉得非常的惭愧、非常的后悔。印祖说:「由兹遂复归命如来,兴崇佛法者,古今来比比皆是」,本来是恶人,但是他后来智慧开了以后,他开始归命如来,学佛了,最后弘扬佛法,他说古往今来这种例子太多了。

  印祖又说,「须知父母於逆子,尚生弃舍之心」,父母对於很叛逆的儿子,甚至还会生起一个念头说,放弃他,弃舍之心。「佛於逆恶不信之流」,佛对这些五逆、无恶不作的这些众生,他更加的怜悯,「愈生怜愍,何以故?愍其惑业深重」,佛菩萨就是悲悯他们,他们的恶业深重,丧失了他们本有的清净心。印祖说:「失本心故,以虽则现时背逆於佛」,虽然他现在非常的叛逆,违背佛的教诲,但是他「即心本具之天真佛性,仍复丝毫不失,如焦模中金像」,就好像烧焦木块里面的佛像一样!印祖说:「焦模中金像,敝衣中宝珠」,就好像说一件非常破烂的衣服里面,藏著一颗宝珠一样!「蒙尘之秦镜」,就好像那个宝镜上面,盖著灰尘一样。「在璞之荆璧」,就好像说那个和氏璧一样这么珍贵!

  这个「在璞之荆璧」,我在这边解释给各位听,它这就是我们知道的和氏之璧,和氏璧。据说在春秋时代,有一个楚国人叫卞和,他在楚山(有一个说法说在荆山,荆山在今天湖北的南漳县),他看见有一只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中,这位卞和他很有眼光,他相信说那只凤凰所落脚的地方,应该是很特别的一块石头。他依什么?他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换句话说,凤凰所栖息的地方都是宝地。然后他认为山中一定有宝,经过仔细的寻找,终於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就是璞玉。刚才不是讲在璞之荆璧吗?就是这个玉璞的意思,玉璞就是一种石头,包著玉的那种石头叫玉璞,在楚山里面。他就把它挖掘出来以后,奉献给楚厉王。

  楚厉王是个昏君,而且是个暴君,楚厉王就派一个玉人(懂玉的人)来勘查说,这个到底是不是玉?是不是宝玉?昏君就用昏臣!用昏庸的大臣。这个懂玉的人说:石头,这是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他,「王以和为诳」,你骗我,「而刖」,这个字念月,刖就是一种古代的酷刑,割掉他的膝盖骨,这个非常的残酷,剁掉他的左脚。等到这个楚厉王薨,薨就是什么?薨就是死掉的意思。古代天子死掉叫「崩」,那诸侯王公的死都叫做「薨」。后来楚武王即位,楚武王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国君,所以卞和又把这个璞玉献给楚武王,这就是我们刚刚讲「在璞之荆璧」这个意思。

  印祖说:「愚人但见其外相」,凡夫只看到它的外相,「而不知其内容,佛则遗外相而论内容」,佛本身他是见性的,法身大士以上的如来,佛有这个智慧可以知道,众生都是佛。所以没有一个众生被抛弃,「故无一众生或生弃舍也」,以是《感应篇汇编》上东汉陈实故事,我特别引用印光大师的开示来表法,说明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於此,来彰显陈实他本身是个君子,而且是一个菩萨的示现与教化。

  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至此,若有讲得不妥之处,祈请师父上人教诲,请各位法师、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老法师:末后这两篇都是黄警官的,我们现在还剩下十二分钟,下面这一份可能没有时间了。黄警官我们认识很久,这是一位善人,这么多年来,他在参学因果报应。因果报应在中国儒释道三家都是重要的教育,因果教育比道德的教育转化人心还有效果。有一些受过道德教育,遇到恶缘,譬如高名厚利,他还会明知故犯。他不是不知道,为什么还犯罪?因为有利可图,想贪赃枉法。但是真正通达因果、认识因果,深信不疑,他处事待人接物,决定不敢用邪知邪见去伤害别人。为什么?他知道有果报,现前能得一点利益,死后怎么办?现在得的是不义之财,能享受几年?何况享受的时候,一定受良心责备,心不安,常常怀著恐惧,怕自己这个恶行被别人暴露,他害怕。就是活在这个世间,他提心吊胆;死了之后决定三途,严重的,无间地狱。我们看今天社会一切人事物,跟经典所说的来对照,就很清楚、很明白。别人这么做法,我们劝他有没有好处?有好处,至少在阿赖耶里面落下善的种子。现在他不知道忏悔,堕落恶道,他忏悔了,后悔来不及了。能知道过失、做错了,这个好,他在地狱受的苦比较轻,离开地狱时间可以提前,有这个好处。

  所以要学菩萨、要学圣贤大慈大悲,对待作恶的这些众生,不要怨恨他。如果我们自己受他的伤害,决定没有报复的念头、没有怨恨的念头,好!只要自己心平气和,把这些事情不放在心上,你再深一层的去观察,我们对他还会生起感恩的心。为什么?我们这种忍辱的德行,把自己的业障消掉了。那缘呢?缘是他对我的种种恶行,我能原谅他,消自己的业障,长自己的福慧。他做错事,增长我们的福慧,我们还能怨恨他吗?我们还能不帮助他吗?

  如果更深一层观察,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一个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自他是一不是二。这是佛法讲到究竟极处,肯定自他是一体,对於极端险恶的人都会谅解,都不会起个恶念向他,真正把他当作未来佛看待。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本来是佛,现在也没有改变,只不过是现前一念迷失本性,被外面环境虚假的假相所迷,造作一切不善。外面的现象,你看清楚、看明白了,一切善恶业因、业缘、业果都不可得。为什么?它是生灭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既然没有一样是真的,你又何必去计较?又何必放在心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从同学们这些报告,我们做一句总结,都是善的、都是好的。这个教材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正面的鼓励我们,负面的,我们也用这个来反省,我们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把负面的教材统统做正面教材来用,帮助我们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所以我们对一切众生,不但对佛菩萨感恩,对一切恶道众生同样感恩,心目当中统统都是佛境界,都是一真法界。在十法界、在六道我们要看到一真,原本就一真,一真从来没有改变,我们就真正能放下了。

  放下,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做不到怎么办?念佛,回归净土。心上只放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不要放,就对了。这是净宗无比殊胜的法门,让我们这一生当中得真实利益,三个真实我们都可以证得,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之利。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一0四集)  2014/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0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退转       学佛)(五明学佛网:退转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