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五戒十善是佛法的基础,你要不肯修学,修任何佛法都不会成就


   日期:2014/12/4 15: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最基本的人天,也是最低的,人天善恶的标准是五戒十善,我们做了没有?想想我们是不是善人?往往我们在经上所看到,佛都称「善男子、善女人」。早年我讲《地藏经》,曾经有个出家人,听完之后来问我:「法师,经上所讲的都不能兑现。」我说:「为什么?」「我依照地藏法门修学,没有感应,经上讲的靠不住。」我说:「不至於。」他举出事实来给我说,再拿著经来对。我说:「经上有一个字,你有没有注意到?」他说:「哪个字?」「善男子、善女人,你是不是善男子?」你不是善男子,你依照这个修行没有果报,那当然的。关键往往就是在一、两个字。你用的是什么心?天天造作一切罪业,还希望佛菩萨保佑他,给他善报,哪有这种道理?你不相应。所以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决定不能疏忽。我们自己符不符合这个字的标准?如果真的自己是善男子、善女人,依照佛所讲的修学,要是得不到经上讲的殊胜果报,你去找佛打官司去!

  五戒,我们是不是真的做到?菩萨戒那些都不要谈了,太高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受五戒容易,持五戒可就不容易了。自己想想,五戒清净吗?你真做到吗?如果连五戒都没有做到,你还谈什么?不容易。不杀生,不但不能够杀害一切众生,动个念头要害众生都不可以,你有这个念头,你已经破戒。我们念这个经是大乘经,经题上都明明写得那么清楚,《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是大乘。大乘的五戒跟小乘的五戒不一样,小乘的五戒论事不论心,大乘的五戒论心不论事,你心里动个念、恶念,你就破戒了。

  不偷盗就更难持,佛在经上对於偷盗的定义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不与取」。凡是物有主,你没有跟主人商量,没有得到主人同意,你就自作主张,那就是偷盗,你就犯了盗戒。盗戒的范围非常非常的广大,窃取别人财物是偷盗,大家现在都想到这么一点,不晓得偷盗范围之广大,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都包括在其中。夺取别人荣誉,我们今天讲名誉,夺取别人权力,夺取别人地位,全是偷盗。这个事权明明是他掌管的,譬如居士林,居士林办事的权力是林长,你没有得到林长的同意,没有得到林长的授权,你就在这里面自作主张,你就是夺权,夺权不就是偷盗吗?

  今天受戒太容易了,糊里糊涂受了戒,每一条戒都有它制戒的因缘。佛为什么要制这一条戒,这一条戒根据什么道理制订的,那叫戒体。戒体、戒相、戒行你都不懂,糊里糊涂去受,糊里糊涂去犯,还以为自己戒律持得很好,自己的造作,自己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检点。所以我们要求自己,要求同参道友,不能够好高骛远,能够把五戒十善做好,就了不起。真正明白人,明朝末年蕅益大师,蕅益大师出家,受了三坛大戒。受完之后才知道,那不是简单事情,自己根本做不到,所以到佛面前退戒,他把比丘戒退掉了。一生只奉行沙弥戒跟菩萨戒,他自称菩萨戒沙弥,不敢称比丘。他的学生,现在讲他的徒弟,成时法师,成时法师对於老师贡献太大了,蕅益大师一生的注疏能够流传下来,成时的功劳,他刻书印行流通。老师是沙弥,他就不敢称沙弥,他称什么?出家优婆塞。真的是一代高僧大德,不敢称沙弥,真的,沙弥戒做不到。我们这一代当中,谁能够把沙弥戒做到?难,太难!弘一大师他懂得戒律,他一生也是自称出家优婆塞。我们怎么敢狂妄,怎么敢自大?今天只要把五戒十善做好,就是上上根人。

  五戒里面,不偷盗非常难持。像此地常住,常住物往往我们是随意在用,而且用的都过分了。诸位想一想,算不算盗戒?我过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李老居士当年在奉祀官府任职,他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平常跟朋友写信,用公家的信纸、信封。他用公家信纸、信封,一定要向奉祀官报告:我今天用了几张信纸,几个信封。奉祀官觉得他很罗嗦:谁不这样用,你怎么这么罗嗦?他就说:我是佛教徒,你要不答应,我要用了,我就犯盗戒,必须要向你报告,你点头同意,我就不犯盗戒了。懂规矩!

  我早年有个老校长,在台湾就变成跟我同学,他也是李老师的学生。在台湾他作考选部政务次长,公家给他有一辆轿车,家里面给他装了电话,不是公事不用公家电话,不是公事不坐公家的车,他去坐公共汽车。为什么?不犯盗戒。今天谁能做得到?我们现在拿到常住电话,拿起来聊天,聊上半个钟点、一个钟点、两个钟点,不晓得那么多废话。你是不是犯盗戒?将来你到阎罗王那里去,阎罗王那里都有档案,拿到你面前,你抵赖不掉。所以常住物,《地藏经》上讲得多清楚。我们天天在犯戒,自己完全不知道,以为很正常。为什么?每个人都做,你要不这样做,人家说你傻瓜。我那个老校长周邦道,就有很多人说他傻,说他头脑太顽固了,转不过来。公家电话,你怎么不能用?给你汽车,不就给你代步的吗?不是公事,还要去坐巴士,哪有这种人?人家看他是个怪物,很不正常。但是在佛法里面,他是正常的。在世法里面不正常,佛法里头他是正常的。

  我们看看前一代人,他们是怎样修行的?我们今天自以为是,是你自以为是,佛菩萨不以为是。这里头这些道理、因果谁懂?我们今天学佛是太粗心了,太大意了。我能不能教大家?不能。为什么不能?你不会接受。我要教你,你会把我看作老顽固,头脑过时了,这是什么时代?在今天这个时代,刚才还有同修告诉我,家里小孩不听话,没有法子管教,这些现象正常的。你自己必须要觉悟,现在这个世间、这个年头没有父子,也没有师徒,大家能做个朋友就不错了。为什么?伦理道德的教育完全失掉了。你小孩不听话,你为什么不从小教?你从小没有教,现在不听话,不能怪他,怪自己疏忽。学生不听话,从前演培法师就告诉我:现在哪里有徒弟?朋友;朋友相处能处得好就算不错了,千万不要把他当徒弟看待,那你会大失所望,你会伤透了心。这话说得有道理。

  现在伦理道德的教育完全没有了,人与人的结合都结合在利害的关系上,对我有好处,这做朋友,没有好处,第二天就不认识你了。这个世间会有灾难,五戒十善没有了。但是要晓得,五戒十善是佛法的基础,你要不肯修学,你要把它舍弃,你修任何佛法都不会成就。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不可能有成就,来生的路子,该怎么堕落还是怎么堕落。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佛菩萨也不能够变更因果的法则。能听进去的,还能够相信的,这是佛家讲的你过去世有善根福德,你这一生有缘分遇到佛法,你还能接近到。没有善根、没有福德,一生当中遇不到,也听不到。

  邪YIN,更不必说了。现在是什么时代,这大家都看得太清楚了。可是要记住,古人所说的「百善孝为先,万恶YIN为首」,不能小看。全世界的灾难从哪里来的?就从这儿来的,祸害的根源。修行人不能成就道业,最后堕阿鼻地狱,什么原因?就这个原因。如果我们对这个疏忽了、大意了,这一生希有难逢的一个机会错过,下一次再遇到,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去了。无上甚深微妙法,你以为那么容易遇得到?遇到了,下定决心把自己的烦恼习气一定要克服,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咬紧牙根要忍过去。你忍不过,阿鼻地狱去了,你能够忍得过,你才能往生不退成佛。妄语,更要谨慎。为什么?最容易犯的。现在人,我们看得太多了,不但骗人,还骗自己,真的叫自欺欺人,怎么能成就?不要看到只是小善,太小了,「莫以小善而不为」。所以五戒一定要守,严格的遵守,对我们有大利益。酒,这一条开缘很多,自己一定要清楚,不是开缘你就是犯戒。

  戒与善不一样,戒是佛对我们的约束,对我们的教诲,它有约束的力量在,我们曾经发誓一定要遵守。善则不是,善不是佛菩萨约束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良心,王阳明所谓的良知,良知良能,不是佛菩萨对我们的约束。所以,里面的条目虽然相同,意思不一样。十善里面,身三善跟五戒里面前面三条完全相同。由此可知,没有受戒也应当遵守著道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身三善,善行;口有四善,不但不妄语;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说的话让人听起来很难听;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往往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不觉的犯这些过失;绮语是花言巧语,诱惑众生,破坏社会善良的风俗。我们今天看看,现代文艺作品里面是什么东西?电影、电视,看看外面一些广告,五花八门,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色情、暴力,都是杀盗YIN妄,都是妄语、两舌、绮语。社会怎么会不乱?众生怎么能免除灾祸?所以,一切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我们自己造的不善因,不善因感不善的果报,岂不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造来给我们受的,自作自受。

  五戒十善是我们修行的大根大本,身口能做好了,行善;末后是无贪、无瞋、无痴,那是心善。心善、行善,纵然不学佛,也不会堕三恶道。在这个人世间,诸位要晓得,好人是会吃一点亏,好人会受别人欺负。没有关系!欺负让你欺负,吃亏甘心情愿吃亏,来生有好报。不求往生,来生必生天道;不要说生很高的天,你能够生到忉利天、生到四王天,福报比在人间不晓得大多少倍。为什么不修来生福?来生的时间长,这一生的时间短。人在这个世间,古人常讲,一百岁的人毕竟是很少很少数,所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话是杜甫说的。纵然活上一百岁,实在讲也是一刹那而已。所以要知道「人生苦短」,这一生当中,甘愿受苦,甘愿受人欺,决定取得来生的福报。你生到忉利天,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忉利天的寿命,以他们的年数来计算是一千岁。忉利天的一年,是我们人间三万六千年。它一天是我们一百年,你说他那个一千岁,寿命多长!享天人的福报,为什么不干这个事情?五戒十善就生天。以五戒十善这个德行,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

大乘无量寿经  (第四十七集)  1999/5/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4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戒律       学佛)(五明学佛网:戒律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