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思想简单,更利于开慧


   日期:2014/12/4 19: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上次讲到,修行要开发智慧,而不是知识。其实智和慧,是不同概念。我们说一个人有慧根,慧根可以说偏向灵性,智偏向大脑的思维。读书读得好,代表有知识,但不代表有慧。那慧一般来源,有两点,第一个是福德增长后,第二,六根慢慢清净。那六根清净讲的比较复杂。古人讲的,静中容易生慧。也就是他受到外在的干扰比较少,制心一处时,就容易生慧。

这样子就很容易解释,很多老太婆,他们不会字,但为人处世都很圆融,不会和别人对立,包容心很强,不要固执自己的真理。他们因为内心淳朴,却往往容易入道,一入道,要背诵大乘佛经,就比较简单了。这就是慧。那如果我们搞研究,佛法研究大半天,然后内心对立越强,这时会拥有知识,而不是拥有慧。

现在人看小看身体,而太看重大脑了。中医有句话,身体比大脑聪明。比如说,烦恼来了,嗔恨心起来,你说,我要慈悲,为什么气沉不下去?这就是身体起作用了,嗔恨心起来,身体已经有了嗔恨的气场,要是不排出去,他就难受。像有些人,他一直克制自己的脾气,或者生闷气,那他就容易得胃溃疡。或者女人,生气后,气往上就容易得乳腺癌,往下就得子宫癌。所以修行人,修心的同时也要在修身。

人对天地宇宙的接收能力,不仅是通过大脑,身体也是很大的媒介。大脑能接收,分别,但身体还有其他能吸收分别的。这也是大脑不能控制的。比如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为什么在短短十个月内,完成人类的进化,靠的是什么?中医讲的,靠的是天地之气,人体有吸收天地之气的器官。比如说小孩子的卤门和百会穴,就是吸收天地之气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很发达,所以小孩成长的快,那大人这两个地方堵住了,他的吸收,就要全部靠后天饮食的摄入。

人不仅能吸收天地之气,那自然也能吸收天地道场的灵气。我们看修道人的地方,都有一股灵气。你去那个地方,开智慧就比较快。那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拜祖师爷,那也能和祖师爷相同。以前人学任何东西,乃至做木头,唱戏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一个祖师爷,也都要拜祖师爷。他拜了,确实能得到天地场能的加持。

王凤仪善人有个比喻,就是接灵。你向哪个圣人学,他就接谁的灵。王善人是怎么开悟,他就一心学习羊角哀,他要去救他的朋友杨柏。他一心学习,奋不顾身,走在路上就黑夜见白天,他就开悟了。他不识字,开悟后透彻了真理,这就是典型的开发了“慧”根。

有很多记载,有些修行人,人很笨,文化也不高,但内心淳朴,经常在寺院里任劳任怨的干活,后来福德培养上了,他的慧就开发了,经典一看就懂了。这也是慧根的开发。这在佛门中例子很多。像唐朝灌顶大师,他就是礼拜观音菩萨,梦见观音菩萨从他嘴里抓出虫子,倒给他甘露,醒来后,色身马上改变,声如洪钟,头上涌起了五个山峰样。这也是福德具足,业障消除后,他展现的慧的境界。

老子说,学习知识,会越学习越多,但修道,则是越损越少。为道日损。现在人就希望越多越多。知识也一样,思想太复杂,其实也是很苦。这种人往往想太多,劳神劳力。那思想简单一点,他更接近于道。大道至简。所以,许多老法师说,你要制心一处,专门念一部经,有利于开发智慧。智慧开发了,在看经典,就会明白很多。这时学习知识,知识才是很好的工具。智慧没有开发,知识太多了,反而是累赘。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思想简单       开慧)(五明学佛网:思想简单       开慧)  

 净土法门法师:得定开慧,要以这个做教学方法 

 信愿法师:念佛开慧求考如意 

 敬惜字纸,开慧增福 

 信愿法师:念佛开慧求考如意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修什么?修戒、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昙旷:《金刚经》的十大威力不仅仅是开慧积德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修什么?修戒、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五台山奇遇文殊菩萨现身,竟告知消障开慧、当生成就的大法!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戒律的目的就是教你得定开慧 

 念佛开慧,求考如意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得定、开慧 

 达真堪布:睁开慧眼,明辨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