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假如是这样去引导孩子,已经让孩子这一辈子成为欲望的奴隶


   日期:2014/12/10 15: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比方说行为心理学派,它所有的理论大部分是从哪里出来的?它大部分是从动物实验结果出来的。把狗的结果,把实验猫的结果、把实验老鼠的结果拿来教育谁?你们怎么这么小声,大家当初都读过的,拿来教谁?当初我们读的时候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你看判断力重要。我们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这样教孩子,教的都是仁义礼智信。孟子讲:「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哪有说在长欲望的!动物它本身它就是满足欲望的目的而已!而我们人是要成就天地人三才的人格,要明明德,要开显自己的本善。

  没有读经典,我们真的可能这一辈子都不知道人生应该这样去做,甚至於觉得这些欲望是正常的,愈来愈放纵,把不正常当成正常。当我们在看那些电影的时候,那些杀盗YIN妄的东西,是不是愈来愈让我们觉得那才是正常?所以我们必须先明白,才能扭转这些偏颇之处,「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得乎欲而喜,悲可立俟」。我们在引发孩子是他的善心、他的爱心,还是在引发他的欲望?行为主义学派他们的思惟是引发人的欲望,你看拿东西给狗吃,然后口水就流下来,那不都是用欲望在引发人吗?

  我们现在冷静来看看,我们父亲那一代,他生命的动力在哪里?他向学的动力在哪?他们是孝心、是责任心,他们读书不用人家推。我父亲那一辈的所有的长辈,他们读书都是自动自发的,都读到我爷爷说去睡觉,不能再读了,他们就乖乖的去睡觉。等我爷爷睡著了他们又起来读书,很顺从父亲的意思,但是心里面更期许自己这辈子要有成就,父母太辛苦了。以至於父亲那一辈他们踏入家庭,他们经营事业,有没有让父母操一个心?在我的整个成长二十多年来,我没看过我的爷爷奶奶,因为父亲家庭、夫妻或者是事业当中,让爷爷奶奶操过一点心,没有。我们反观自己,现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在家庭跟事业当中,我们让父母操了多少心!为什么?我们的心境远远不如我们父亲那一代的孝心跟责任心。

  再看看我们的下一代,现在八岁、十岁的孩子,他的人生动力有孝心吗?我们曾经看到上海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考第一名,他的爸爸给他买一辆BMW。他爸爸很高兴送给他,他高不高兴?他也很高兴。这是得乎道还是得乎欲?欲。这个孩子假如高中联考要给他什么?到时候连命都要给他。欲望,欲是深渊,他会愈打愈开。有一个妈妈她自己也是老师,当老师不见得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们不要被老师两个字给冲昏了头,好像我们什么都一定懂,我们不从经典当中去学习,人生很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真理是什么。这位母亲刚好有一天在我们上课教室的门前,她的孩子在那里耍脾气,不肯回家。她看到我们的老师在那里,妈妈就有点不好意思,孩子在那里吵。但是这个母亲突然露出很诡异的表情,好像她想到什么好的方法,很诡异的看著我们。她的孩子在那里滚来滚去都不肯回去,她已经叫了三、五次了,叫不动。后来她就从皮包里面拿出一根棒棒糖,就晃到她儿子的脸前。她儿子本来在那里滚半天,突然看到那个棒棒糖的时候眼睛就放光,盯著那个棒棒糖。这个母亲就把棒棒糖慢慢的拉起来,那孩子也慢慢站起来。

  大家看到这一幕想起什么景像?看到什么?有没有看到马戏团里面在训练动物怎么训练?就这么训练的!拉起来的时候,妈妈就说了「想不想吃?」孩子点点头。「想吃就跟我回家。」然后孩子就跟著妈妈走的时候,这位老师还回头对我们的老师笑一笑:你看,我很有本事吧!问题解决没有?好像解决了,但是孩子的心呈现什么状态?呈现的是欲望重要。一根棒棒糖的威力已经大於妈妈的重要性,有没有?你看妈妈喊好几次喊不动,一根棒棒糖就动了。当我们的孩子都是被欲望驱使著走,他这一辈子会因为欲望而做出什么,我们连想都很难想得到。假如是这样去引导孩子,已经让孩子这一辈子成为欲望的奴隶。...

  所以古圣先贤对教育非常慎重的是慎於始,「禁於未发之谓豫」。他的不好的存心、人格还没起来,就要把它调伏掉,禁於未发,这是预防法。「发然后禁」,他已经形成这些错误的心态你才要禁止,「则捍格而不胜」。这种状态就好像他形成坏习惯已经错了,你给他打得半死他都不承认错误,还斜著眼看你,还瞪你,这就捍格而不胜,他已经形成了。这个小女孩才六岁,可以把母亲打成这样,路人假如管她再打她,她不见得能够接受。我们从这个六岁女孩的行为,这是结果,把原因找出来,回到它的原点,问题出在哪?可能在她一岁、二岁的时候出去买东西,看到想要的东西,妈妈不买,她在地上打滚。妈妈说这个东西家里都有了,别再买了。我不管,你要给我买,就一直哭。这样的景像熟不熟悉?我们以前有没有干过?还是我们的孩子干过?你看当下母亲说「好啦!好啦!给你买」,马上破涕为笑。这时候孩子在那里笑,那是欲望,满足了,她觉得高兴。当她笑的时候父母笑不笑?假如父母跟著一起笑,觉得「她高兴就好了」,到底是因什么而高兴不知道,所以才造成她六岁这个结果。

  像这样的事我也干过,我也是给我妈耍赖皮要东西,我妈在那里看书,我就在那里吵。本来是站著吵,后来没什么效果,就在地上打滚。滚了十几分钟,我妈妈还是如如不动在那里看书,可能我妈妈以前读过「关公看春秋」,定住了。我妈连看都不看我,可能是我妈妈怕看我以后会破功,会原则把持不住,所以都不看我。十几分钟之后我就开悟了,我了悟到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在地上打滚很累,然后地又很冷,所以只好自己拍拍屁股就走了。你看只要大人坚持原则,孩子下一次会不会再用这种手段来要求?他不是吃饱闲著。所以往往都是,为什么他会吵?因为他很清楚用什么方法就能让父母就范,他可以攻城掠地,父母是节节败退。

  现在不只小孩有这个功力,连家里养的狗都有这个功力,大家要注意。那个狗你给它宠坏了,它跳到床上,「你给我下来,不然我打你」,它甩都不甩你,因为它把你的底细摸得太清楚了。所以我们自己到底有没有原则?家道才建立起来,班风才建立得起来。得乎欲而喜,悲开始了,谁的悲哀?家里的悲哀,他自己的悲哀,以至於是他走到哪里,他都会带给别人悲哀。这个六岁的女孩嫁出去之后会怎么样?奉劝诸位为人父母者,这种女儿就不要放出来,做人要有道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刚刚讲到的,当我们在满足孩子欲望当中,很可能他人生的悲哀来了,很可能他往后这样的价值观会造成更多人的灾难,甚至於是天下、国家的灾难。当欲望很重的人有了高学历,当了大官,他所贪污的面,民脂民膏都被他搜括完。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二集)  2007/7/11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1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引导孩子       教育)(五明学佛网:引导孩子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