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祖师大德有关念佛往生最最切要开示辑录


   日期:2014/12/10 18: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祖师大德有关念佛往生最最切要开示辑录

道绰大师:

l 凡修净业者,不得背西坐卧,亦不得向西涕唾便利,盖皈依莲邦,应崇金地,心不殷重,非所以求往生也。

l 念佛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谓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谓余念间断故。若能相续,即是信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

善导大师:

l 凡人临终,须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若得舍此幻身,超生善道,乃是称意之事。

l 凡有疾病,但念无常,一心待死。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

l 死门甚大,须自家着力始得。一念差过,历劫受苦,谁能相代?!

l 凡临睡时,观西方胜境,或观阿弥陀佛,相好光明。不得杂说杂想,亦不得求见瑞相。但办专心,自有见时。或但称佛号而睡。行者专取一法,不得杂用。务在久远行之,必于净土,功不唐捐也。

怀感大师:

l 暗室念佛一法,固无圣教。但初学之人,处于暗室,绝诸视听,心舍诸缘,专一念佛,如是行者,三昧易成。

飞锡大师:

l 世人念过去释迦,想现在弥陀,独未闻念未来诸佛,何耶?以诸佛至尊也,众生至卑也。高下出焉,群妄兴矣。敬傲立焉,一真隠矣。众生若非如来,当佛何在。若知母因子贵,米以糠全。则念佛三昧,不速而成。以随所念,无非是佛故也。

l 辟散之要,要存乎声。声之不厉,心窃无定。有五义焉,拔茅连茹,乘策其后,毕命一对,长谢百尤,一也。声光所及,万祸冰消,功德丛林,千山松茂,二也。金容莹煌以焕彩,宝华淅沥而雨空,若指诸掌,皆声致焉,三也。如牵木石,重而不前,洪音发号,飘然轻举,四也。与魔军战,旗鼓相望,用声律于戎轩,以定破于强敌,五也。然则,佛声远震,开善萌芽,犹春雷之动百章。

l 如来寂照三摩地,念佛三昧,究竟之位也。

永明大师:

l 如或言行不称,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牵,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现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也。

慈觉大师:

l 知出家为美,而不愿往生其惑一也。

l 万里辛勤,远求知识者,诚以发明大事,抉择生死。而弥陀世尊,色心业胜。愿力洪深,一演圆音,无不明契。愿参知识,而不欲见佛,其惑二也。

l 丛林广众,皆乐栖迟,少众道场,不欲依附。而极乐世界,一生补处其数甚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既欲亲近丛林,而不慕清净海众,其惑三也。

l 此方之人,上寿不过百岁,而童痴老耄,疾病相仍,昏沉睡眠,常居大半。菩萨犹昏隔阴,声闻尚昧出胎。则尺壁寸阴,十丧其九。而未登不退,实为寒心。西方之人,寿命无量。一托莲胞,更无死苦。相续无间,直至菩提。所以便获阿鞞跋致,佛阶决定可期。流转娑婆促景,而迷于净土长年,其惑四也。

l 若乃位居不退无生。在欲无欲,居尘不尘。方能兴无缘慈,运同体悲。回入尘劳,和光五浊,其有浅闻单慧,或与少善相应,便谓永出四流,高超十地。诋呵净土,耽恋娑婆。掩目空归,宛然流浪,并肩牛马,接步泥犁,不知自是何人,比拟大权菩萨,其惑五也。

宗晓大师:

l 昔善导大师有曰,若人欲速得往生者,应起无间修,所谓恭敬礼拜,称名赞叹,忆念观察,回向发愿,心心相续,不以余业相间,故曰无间修。

l 又若贪嗔痴起者,但随犯随忏,不令隔日隔夜,常使清净,亦名无间修。

优昙大师:

l 若念佛人,尘垢未净,恶念起时,急须高声念佛,敛念归正,勿令恶心相续,直下打心净尽,永不复生。

l 才有疾病,正要上前,坦荡身心,莫生疑虑。直须向西正坐,专想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及诸化佛,现在其前。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不绝。于诸世间,一切事务,不得贪恋。或心念起,但急称佛号,于念念中灭除罪障。只此一念,决定往生净土。命若未尽,自得安宁。慎勿妄起留恋世间。当存自存,当死须死。但办往生,何须疑虑。若解此理,如脱敝衣以著上服。一舍凡身,便登圣地,岂不伟哉。

l 执持一句阿弥陀佛,一念之中,与理相应,诸法现前,六度具足。布施则心无染著,持戒则不起妄缘。忍辱则能所俱忘,精进则心无间断,禅定则动静俱寂,智慧则不立丝毫。

天如大师:

l 善导无间说,无间修者,身专礼阿弥陀佛,不杂余礼,口专称阿弥陀佛,不称余号,意专想阿弥陀佛,不杂余想。

紫柏大师:

l 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开头。只在欢喜烦恼处取证。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念念不间断。是以烦恼也动他不得,欢喜也动他不得,二者既不能动,生死境上,自然不惊怖。今人念佛,些小喜怒到前,阿弥陀佛便抛在脑后矣。如何能得念佛灵验。

l 又问学者云,汝念佛常间断否。答,合眼睡时,便忘记了。师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一万年也莫干。汝自今而后,直须睡梦中,念佛不断,乃有出苦份。若睡梦中,不能念佛,忘记了,一开眼时,就痛哭起来,直向佛前叩忏悔。或念千声,或念万声,尽自家力量便罢,如此做三二十番,自然大昏睡中,佛即不断矣。

莲池大师:

l 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悔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憨山大师:

l 念念烦恼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灭烦恼,便是佛度生死苦处。若念佛消得烦恼,便可了得生死。

藕益大师:

l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l 若于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妄想驰逐,犹未除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名为真念佛也。

l 又,《观经》云:逆恶之人,临终十念皆得往生。夫临终十念,必深植善根;今逆顺境缘,便不复有正念,何况临终?且临终苦现,只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于明师友真实格言信受奉行,当临终时,安保善友现前?设现前开示,神识昏迷,而欲求其信解,此又决不可得之数也。藕益大师《修净土忏并放生社序》

截流大师:

l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不保者。无他,盖爱桩未拔,情缆犹牢故也。

道霈大师:

l 信佛名字,不离心口,诸佛即救,诸佛即度。

l 心常忆佛,口常称佛,心常敬佛,始名深信。

l 念佛务使字字分明,句句相续。不分明,即是昏;不相续,即是散。

省庵大师:

l 念佛而不发菩提心,不与弥陀本愿相应,终不往生。虽发菩提心,不专念佛,亦不往生。故必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缘,而后期生净土,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l 又言发者以激动为义,愿者以希求为义。激动则如箭离弦,势不中止。希求则如好美色,如谋重利。乃有始焉发愿往生,少焉退堕者,此非发也。又有口谈净土,心恋娑婆者,亦非愿也。

l 大抵生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

l 第恐愿力不敌爱力,佛念不胜欲念。悠悠泛泛,半信半疑,则吾莫如之何也已矣。

l 生死心不切,家缘撇不下,人情谢不去,念佛心不专,何也。将名根不断耶,抑爱念牵缠耶,于此二者,宜加审察。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切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起,欲望娑婆之脱,安养之生难矣。

l 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

恋西大师:

l 于持名时,只要令声音不绝,不必注著一心不乱,音声不绝是因,一心不乱是果。因行若真,果必成就。但不间断,自能一心。惟行之不休为度,故不必忧散乱矣。

妙空大师:

l 身若端正,心自清净。

l 口既念佛,则禁涉闲言。若一涉及,当思念佛人,不应如是,即猛念佛数声,以提醒而扫荡之。

l 念佛之人,勿杂恶念。于必经之事,一过即舍。久之意地清净,遇事即有妙智观察,此乃念佛,转识成智之谓也。

l 对像时,即以此像为真佛。面对心念,其诚敬可知。不对像时,亦如对像之诚敬。如此念佛,最易感通。黑业亦易消灭也。

l 老实念佛者,既不逞才能,又不求名利,最为难得。以老实二字,是生西方一条大路,又老实者,不于一句阿弥陀佛外,添一毫妄想也。

l 凡今生前世,恶果成就,苦报必来。故一分苦,即一分恶也,不可诿于命运之不济,但当愧其修行之不早。每想一及,身毛皆竖,五内若裂。悲伤感奋,痛不欲生。如此念佛,则字字从肝髓中流出,方是念佛真境。

l 念佛之境。孤寂最佳。

l 若于病止,略一停想。则一切爱恋恐怖,烦恼安排,种种杂念,一齐现前。生死关头,如何济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往生       念佛)(五明学佛网:往生       念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杨云唐居士: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妙莲法师:灵岩甘露第二集 壹、念佛法义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壹、念佛法义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朝向西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