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大安法师:我们要悟的是什么


   日期:2014/12/12 17: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经典里经常讲的开悟、顿悟的悟是动词,悟的对象是什么?我们要悟什么?

大安法师答:谈悟,无论是渐悟还是顿悟,不要有一个“能悟”和“所悟”,在能、所里面就永远不悟——就是耽误。实际上归无所得,不由他悟,好像你回到家里什么都没得。“以无所得故”,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把有所得的心放下。那怎样无所得?我们放下分别、执著。因为我们佛性本具的东西不能现前,就是有分别、执著。所以我们要把一些分别的东西彻底放下。原来我们执著“有”,这个“有”要以“空”来破;破了空你又执著一个空,这也不对;空也得放下,空空亦空,一空到底。

这个自性就是禅宗讲的“向上本分”——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我们自性本具的清净心是不染一尘的,是不离一法的,是没有“二”的对待的。但说这些东西,仍然还是在语言当中,我们很难去表述。“心行处灭”,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自性;“言语道断”,这就是我们本具的光明的展示。我们要契入到“心行处灭”,心就是我们的念头,把它灭了——没有妄想、杂念,清净了。

我们一个凡夫了解外部世界,包括表述一种世界,都离不开主、客体,谈那个“除”,我们有个“能除”、“所除”。“我要除掉妄念”,那你的妄念能够除得掉吗?实际上妄念,你要照见它自性本空,既然是妄——虚妄嘛。这个妄念是从哪儿来的?也是从自性的真空里面显现出来的。它是真空自性显发的“水泡”——像大海一样显发的水泡。

那个水泡怎么显发?是有风才能显发。我们有贪、嗔、痴——无明的“风”,才显现了我们的妄想、杂念。但妄想、杂念全体就是我们的真如“大海”显发的情况,它们是一体的,是不二的。所以我们千万别把它搞成个能、所,有一个妄念——我把“妄念”消灭了,才能显发“真念”。要知道妄念的全体就是真念,就是真理。

那怎么样销解这种妄念?念佛法门就是以一念转换、摄受万念。因为我们一天到晚的妄想、杂念非常多,像急流水,用天眼来看,都看不清楚有多少妄念,所以面对这么多妄念,我们先以“一”来对“多”,就用一个念头来收摄。所有的妄念你不管,你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的背景还是有很多的妄念;虽然有很多的妄念,但你这句“阿弥陀佛”的力量大,阿弥陀佛就能收摄、收摄、收摄。这第一,这是一对多的关系。

再就是染和净的关系。我们的念头都是污染的,都是恶念,那就要用清净的念来转化污染的念。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念是清净的念,这叫以净念换染念。那么这样转换,慢慢我们心就比较清净。原来妄念很多,现在妄念就比较少;原来妄念很粗糙,现在妄念比较细。

那这样念多了,即使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念头也是妄念——只要有念都是妄,真心层面是无念、无相、无住的,但是我们做不到无念、无住、无相,就借助一种念先转换过来,打一个“楔子”进去,然后慢慢的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现在还有能念和所念,最后能念的心了不可得,所念的佛号开始是历历分明,以后这个所念的佛号也了不可得。这时候能念和所念的这种空性就现前了。

空和空,是没有对待的,没有矛盾的。“能念”和“所念”打成一片,心、佛、众生都是同一真如,这个时候我们的无量寿、无量光就现前了。

你证到了寂灭的无量寿,那么无量光就有了。“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净极”就是心清净到极点,你的寂定的心体之光就通达了。这种“净极”就是寂的功能,光就是照的功能;寂就是无量寿,照就是无量光。我们念这个阿弥陀佛为什么就是念这个心?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就是寂照;寂、照不二就是我们本具的佛性,就是真如,就是实相。能够把这个佛号的全体功德彰显出来,我们每个人也都是阿弥陀佛——不是一个人所独具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开悟       佛性)(五明学佛网:开悟       佛性)  

 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从参禅、入中脉、透顶到开悟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开悟与解脱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惟觉法师:开悟三帖药 

 惟觉法师:佛性与法性 

 周贵华博士:印度佛性思想特质简论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机缘和佛力加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的境界与悟后保任 

 赖永海教授:佛性·本心·良知——陆王心学与佛学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性具与性起——天台、华严二宗佛性思想比较研究 

 洪修平教授: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