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也说“菩萨指点”


   日期:2014/12/14 20: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仁莲

  我是一个学佛不久的人,悟性不高,业重慧浅。每每在生活、工作中出现苦恼时,对于理解佛理不深的我来说,内心里的第一反应便是:求佛菩萨指点,祈愿佛菩萨回应我的俗世各种需求。

  菩萨真的帮我了

  菩萨真的在梦中指点过我,那是我当天祈求当天便有感应的一个梦。时间得回溯到2005年元旦左右,那时的自己,正在考研的路上艰难前行。毕业后,在家乡的县城做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当时想,自己比较喜欢古代文学,还是选择考研来换份工作吧。但一边工作,一边看书,学习时间不能保证,精力也不能完全集中,故前两次考试都没过关。后来跟单位请了假,去省城一个有名的大学里自修。

  自修期间,因一本考研辅导书,我无意中做起了“功课”。源于编者在辅导书里所附的一篇《心经》,说多读可以安定心神。短短的260字,我很快背会了。从图书馆到出租屋,10来分钟的路程,我边走边背《心经》、《灭定业真言》,也许只是为了打发一个人走路的无聊吧。说起来,小时候热衷看《西游记》,知道了观世音菩萨;1998年去过一次九华山,知道了地藏王菩萨,后来又辗转了解了《灭定业真言》。

  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声不响,除了不得不说的几句话外,基本上处于“止语”的状态中。之前都是嘻嘻哈哈的,不会刻意去回忆什么。可是,这种极度安静的生活状态,开始印证辩证法的原则——静极生动了,而我这个“动”全生在内心里了。在图书馆里自修一段时间后,我的心理磨难便开始了。只要一进图书馆的门,我的思绪便翻江倒海地折腾开了,脑子静不下来,几乎是一刻也不停止。小时候父母严格得缺乏温情的家教,以及后来嗜赌成性的亲人给这个家庭所造成的严重困扰,让我陷入了哀怨中;自己从前的种种贪瞋痴,让我陷入了深深地忏悔中。那段时间感觉像是把从小到大甚至是前世今生的痛苦都回忆起来了,把自己折磨得痛不欲生(现在想来,应该是透过持诵《心经》、《灭定业真言》,引动了宿业种子的翻腾),看会书就走神,只好拿起笔在草稿纸上乱画,还常常溜出教室,一个人伤心。心里很焦虑,越是焦虑,越是思绪芜杂,越是看不了书,完全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中去了。离考试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勉强能够看书做题。

  考试前一晚,我一如既往地去了图书馆自习。回来的路上,昏黄的路灯,稀稀落落的路人,更增加了冬夜的凄凉。走着走着,一股巨大的孤独感、悲伤感及考试心里没底的恐惧感把我笼罩了,那一瞬间,眼泪夺眶而出,悲不自禁。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如此地伤心过,那份哀伤、那份沉重、那份压抑、那份如迷路孩子般的绝望无助,在15分钟的路程上我全都经历了。

  暗自饮泣,开始不停地默诵《心经》、《灭定业真言》,默念地藏王、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荒漠般的路途上,他们便是我惟一的依靠了。回到住处才止住了悲声,稍微看会书,便休息了。后半夜,做了一个很清晰的梦:我在路上走着,一抬头,前面不远处,一对金发的龙凤胎小朋友对着我微笑,我脱口而出:“龙凤呈祥。”然后镜头一转,我三、四岁的小侄女突然出现在我怀里,一字一顿地对我说:“姑姑,别担心,明年四五月份就好了。”从梦中醒来,我感觉这是一个预示我考试成功的梦。接下来的二天里,考得相当轻松。果然如梦中所言,第二年的四月底五月初,去南方一所大学参加了研究生复试,如愿以偿地考上了。

  不“灵”其实也是灵

  那是我生平以来做得最灵验的一个梦。我相信那个梦是菩萨听到了我的祈愿,在我悲伤无助的境况下,“循声救苦”,所予以的慈悲指点。从那以后,我知道求菩萨很神奇,能指点我人生的困境。再加上后来知道些佛法,会做功课,懂得回向了,更是一有事情,就希望得到菩萨的指点了。比如,我想求一件在我看来极其重要的事,便开始净手焚香,在菩萨面前许愿:我持诵49遍(或108遍)《大悲咒》,请菩萨指点我该如何如何办。然后,很流畅地把所定的功课完成了,结果是,什么感应都没有。诸如此类,经历了几次,我开始慢慢生疑了,佛菩萨为什么不灵了呢?我向一位学佛的善知识作了请教,开始认真地思索起这其中的缘由来。

  到底是“佛不灵”,还是我祈愿的心态不对了呢?现在进行各种俗世求,有当初那种“心佛”合一的至诚恳切吗?记得当年祈求时,我可是从来没有如此的忏悔过,从来没有如此全心地靠倒过佛菩萨,可谓声声悲泣,如子忆母。那份深刻,无形中唤醒了我的自性观音,才感得吉祥之梦吧?分析起来,现在的祈求,更像是与佛菩萨讨价还价做交易:您看,我都做功课了,您就指点指点我吧。

  退一步来说,即使现在的祈求达到了那次的至诚恳切,可是,对于所求之事,菩萨还是会应机施教的。《印光法师文钞》里便提到了佛菩萨的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后来的祈求未必没有如愿,或许是以最适合我的方式发生着作用而我不自知而已。

  那次的灵验,是“显感显应”,是佛菩萨对一个尚未踏入佛门之人的契机接引,“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如果学佛了,却还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只是为了各种世俗之求而烧香拜佛,便与菩萨真正的悲心切愿相违背。所谓“感应道交”,这里面一定有个“道”存在的,佛法的“道”便在于从迷到觉,打破生死迷梦,趋向解脱涅槃。如果一次次地满足我的各种俗世需求,我还能真正地去学习佛法吗?况且,菩萨度人,有“顺摄”与“逆摄”之法,对于一些祈求,菩萨也是可许则许。

  偶尔的“灵验”,是佛菩萨要救你;“不灵验”,也是佛菩萨要救你。所以,执著于“佛有灵”或“佛无灵”,其实都是肤浅的,或许尚未明了佛法的真正意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萨指点       )(五明学佛网:菩萨指点       )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五章 云门宗禅诗 三、随波逐浪 

 净土法门法师:《百法明门论》讲解 第五卷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五章 云门宗禅诗 二、截断众流 

 净土法门法师:《百法明门论》讲解 第四卷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五章 云门宗禅诗 一、涵盖乾坤 

 净土法门法师:《百法明门论》讲解 第三卷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六、曹山“五相 

 净土法门法师:《百法明门论》讲解 第二卷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五、洞山“功勋 

 净土法门法师:《百法明门论》讲解 第一卷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四、曹山“君臣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三、洞山“正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