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谈了生死


   日期:2010/1/5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990518早餐开示)

【了生死】
学佛真正的目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是附带说的。「了」是明了,「生死」就是缘起因果的总说;换言之,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种种现象的认知。对于个人因果的转变,乃至于一切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的转变,都清楚、明白,才称作「了生死」。所以,了生死的意思很深广,一般说「了生脱死」,那是别意,不是本意。如同一般说「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是本意;说众生是很多人,那是别意。所以,了生死是佛家教学的根本义。这些道理真正明白之后,人心就安了,所谓是「心安理得」,无论在顺境、逆境,心都是平静的,平静就是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心起作用就是觉,即《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自然觉悟了,这是经上讲的「朗然大觉」的境界。

【修福与修慧】
现代社会不安定,人心惶惶。面对灾难的来临,一般人都有恐慌,但学佛人不会恐慌,因为学佛人知道一生所作所为,就为了「修福与修慧」。释迦牟尼佛一生福慧双修,你一生也专做这两件事,果报就无比殊胜。

灾难来临,我们不贪生,因为我们会得一个比现在更好的身,比现在生活更殊胜的环境,对此地绝对不贪恋。所以,心情永远是平静的,没有丝毫恐惧,这才算是学佛有一点心得,有一点把握。在大小乘经论里都看到,诸佛菩萨、声闻、缘觉都是在一生当中,珍惜时光,珍惜精神,点点滴滴都在修福修慧。而世间人起心动念都在造业,这是圣凡不同之处。

福慧从哪里修?念念为众生,事事为众生,就是修福;为一切众生而不着众生相,就是修慧;修福与修慧是一不是二。所以,修福没有分别、执着就是慧,修慧就在修福当中。修积一切善事,积功累德,只要着相,就是福报;不着相,就是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去修,这是福慧双修。并不是说,修慧之人就不修福;不修福,慧也落空了,经上比喻「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菩萨修的是中道,中道就是福慧双修。福慧是两边,中道是两边兼而有之,不偏在一边。我们要懂得此话的真实义,尽一切力量认真努力去修福,为社会、为众生造福。

生活当中是福慧双修,工作里也是福慧双修,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是福慧双修。譬如浇竹子,也是福慧双修。竹子是众生,我们爱护它,天天灌溉它,帮助它成长,这是修福。天天灌溉,而不着工作的念头,慧就在其中。所以,扫地、抹桌子都是福慧双修。你懂得了,你会工作得非常快乐,因为这不是在做苦工,而是在修福慧。

修福慧就是行菩萨道,扫地是行菩萨道,抹桌子也是行菩萨道,穿衣吃饭无一不是菩萨道,菩萨道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所以,圣凡只在一念之差,凡夫认为这是苦力的工作、是下人的工作,有高下就是凡夫。凡夫有妄想分别执着、有高下,而佛菩萨没有这些念头。

【清净平等觉】
佛法是平等法,「平等真法界」,平等就是一真法界;不平等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本来没有六道、十法界,是自己把平等法界、一真法界变成了不平等的法界,所以不平等是虚妄的。不平等的法界就有苦恼,这就是起惑;起惑就是迷惑,不了解法界是平等的,不了解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在一切诸法里分高下。迷惑所造作的,称为染业。染是比喻,染污了清净、平等。

《无量寿经》修学的纲领,就是经题「清净平等觉」。在一切人事物之中,就是修清净、平等。于一切法不执着就清净,执着就有烦恼;不分别就平等。在诸佛菩萨眼里,一切都是平等的,佛是佛,菩萨也是佛,众生也是佛,妖魔鬼怪、地狱众生都是佛。所以,经上讲,当你看到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你就成佛了,就是这个道理。众生相没有转变,天人是天人的相,地狱是地狱的相,饿鬼是饿鬼的相,畜生是畜生的相,相没有改变,都圆成佛道。正所谓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法界,虽然应化的形相不相同,确实是诸佛如来。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了生死」就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生死二字包括一切事实真相。佛法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明了了,你的修学会有大成就;不明了,无论如此修学,再精进、勤苦,都得不到结果。知道万法皆空,就不会分别、执着;知道因果不空,就不会迷惑,贪瞋痴的烦恼就能断除,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就没有贪心。

对于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还会起心动念,还会起贪瞋痴慢,自己立刻要觉悟,那是造轮回业、造三途业。轮回与三途本来都没有,你造这个业就会现这个境界,这就是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本来都没有,是心想变现出来的,所以是因果不空。

万法皆空,何以「因果不空」?因果这一法实在讲也是空寂的,不空是说它的「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果永远在循环。所以,宇宙人生的现象,就是因果永远在循环、在相续。因此,佛才以大慈悲心教化众生,为众生说明此理,让一切众生觉悟,在境界当中得大自在。只要不分别、不执着,就得大自在。有执着,就有六道轮回;六道真的是苦不堪言,是自作自受。有分别,就是造业,就有十法界。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就不造业了,那个境界就称作「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就现前了。所以,别人住六道、住十法界,你是住一真法界。而一真法界与六道、十法界是在同一处,并非离开此地,另外有一个十法界、极乐世界。

「境随心转」,境界是自心变现的,佛确实为我们讲解得很清楚,但我们的念头始终转不过来,原因是旧习气太深,所谓是成见太深。久远劫来,生生世世,这个成见养成了习惯,已经根深柢固。所以,佛为我们讲解事实真相,我们听了会点头,但老毛病、老习气依旧存在;换言之,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还是搞轮回,还是搞十法界。如何才能入佛法?入佛法就是入佛境界,没有别的,只有认真努力的学习。所以,释迦牟尼佛帮助一切众生了生死,帮助一切众生了解事实真相,方法就是教学。

【多元文化的教学】
我们访问过澳洲的新英格兰大学,并与校长谈了很多。澳洲政府很重视多元文化,这是好事情。而佛法就是讲的多元文化,特别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多元文化的课题,其方法都在《华严经》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如何相处融洽、和睦合作,这是多元文化的中心,也是《华严》教学的中心。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靠政治、军事、经济或科技,而是靠教育。

我特别提出「宗教教育」,这是针对现前阶段而说的。校长对我的看法非常赞同,所以我对他提出一个请求,希望在学校里能办一个多元文化学系,培养多元文化教学的人才,他说他会很认真的考虑。我们真正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办一所多元文化大学,若没有能力办大学就办学院,或者成立一个学系,能帮助解决宗教与种族间的误会、隔阂。希望这些误会化解之后,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能真诚和睦的合作。

「同不碍异,异不碍同,同异不二」,这是《华严经》的教义。决不是用大吃小,我同化你。《华严经》上没有同化,而是个个都第一,个个都有其真善美慧的特色,可以共存共荣。所以,在现代讲《华严经》,学习《华严经》,最切实际,这也是开讲《华严经》的目的所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生死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生死       净土法门)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唐思鹏居士:佛教的生死观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三、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让心自在于生死 

 圣严法师:欢喜看生死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惟觉法师: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惟觉法师:解脱生死之意义 

 惟觉法师:助念安心 超脱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YIN了生死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