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清心寡欲


   日期:2015/1/3 8: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王云萧

当一个人放不下心中的执著与杂念时,就会心浮气躁,这时就很难对周围的任何事情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因此也不能冷静理智的思考对策。而当人们打坐冥想,去除一切杂念進入清静状态之后,就会有一种奇妙的美感遍布身心,那是内心真正空静下来才有的感觉,静心才能产生智慧。一个人在最宁静时刻的思维,必定是他灵魂升华之后的智慧结晶。

人世间的一般人由于迷失于个人利益的得失,很难把自己的七情六欲放淡,因此也就无法控制怨恨情愁,无法达到静心的状态,行走在熙攘纷乱噪杂的街头,五色使人眼盲,狂奔使人心发狂,难得稀奇的事物会引诱人的欲心,红尘世界中的一切对人来讲都充满了诱惑。因此,一个不修炼的人难以达到内心的清静。佛家说:“由戒而定,定能生慧。”就是要在寂静中产生定力,并在定力中演生智慧。静,使佛家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开慧、开悟;道家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静,使道家修己入静,以成金丹大道;儒家则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使儒家获得睿智,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阶梯;静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一事当前,临危不乱,自能产生出无限智慧,化解困难;心浮气乱之人,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误事。

人生的烦恼来自于非分的欲望,种种诱惑使人心中的明月蒙尘。现代社会由于暴力色情电视盛行,青年人受其影响,多显得躁动不安。寥寥数语之争便拳脚相加,还自认为是男子汉的勇敢。匹夫相斗,拔剑而起,只是一种匹夫之勇。懂得静心之妙的人不会逞匹夫之勇,而是临危不乱,镇定自若,不喜形于色,以平淡祥和的心态待人接物,应对事态。而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才会产生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思维,才会处乱不惊。《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街亭失守之后,闻听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来攻西城县,而此时他手中仅有二千五百军兵守城,但是他并没有惊慌失措,只引两小童携琴一张,凭栏而座,焚香操琴。用平静祥和的琴声吓退了多疑的司马懿,以超常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败军,那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惊,雷霆起于侧而不动”的超人气度自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清静的心灵似不动的高山,岿然安详;浮躁的心灵则如水中的杂草,随波逐流。心静神定,即使居住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也能听而不闻,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心已坚如铁石,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心中的宁静。平心静气,将会使人生更加美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清心       寡欲)(五明学佛网:清心       寡欲)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三讲 清心自在步红尘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贤崇·贤宗法师:清心静虑凝神想象 

 蕅益大师:愿以放生寡欲为要,长寿之因,养身之道 

 方海权:何为是清心美满的人生 

 宣化上人:节食、寡欲 

 清心咒全文 

 禁欲寡欲才会有强壮的体魄,富贵好运的一生 

 清心寡欲者,身体不得大病 

 欲清心前辈戒色12年的经验总结 

 清心居士:好色纵欲与心理疾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