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菩提心所引生的世间的利益


   日期:2015/1/4 22: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那么当然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我们开始修六度的时候,那么这样子对我们的今生、来生,有什么样的好处呢?我们来看看,由菩提心所引生的两种利益:第一个世间的利益;第二个出世间的利益。我们先看第一个世间的利益。好,请合掌: 

  谓诸菩萨流转生死,富贵摄故,大生摄故,大朋大属之所摄故,广大事业加行成就之所摄故,无诸恼害、性薄尘垢之所摄故,善知一切工论明处之所摄故。 

  那么我们今天发了一种成佛的愿力,那么这种愿力发了以后,去修习六波罗蜜,那么这样子对我们来生,有六种的利益: 

  第一个富贵摄故。就是菩萨透过布施,会使令我们未来的因缘资财丰富,生活的这种资具跟财富非常的丰盛,叫做富贵摄故; 

  第二个大生摄故。那么这透过持戒,使令我们成就尊贵的种姓,我们会生长在一种尊贵的家族,受到别人的尊重、赞叹; 

  第三种是大朋大属。这个“朋”,就是很多的朋友、很多的亲属,因为这个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他修无诤三昧,跟别人都保持一个和合无诤、避免对立,所以他就修忍辱的关系,所以得到很多朋友眷属的帮助; 

  第四广大事业加行成就之所摄故。菩萨的因地的精进,他在未来的生涯当中,能够成就广大的佛法的事业,因为他绝不放弃; 

  那么“无诸恼害、性薄尘垢之所摄故。”菩萨因地的时候,由菩提心来摄持禅定的缘故,他来生的因缘,他的烦恼轻薄。那么他对这种各式各样的这种妄想,也特别的轻薄,不是说没有,因为他还是凡夫嘛,但是他因为经常修习这个专注的“止”,经常有这种定课,功课的摄持,心中有这个法的摄持,他的妄想轻薄; 

  最后一个“善知一切工论明处之所摄故。”菩萨因为在因地的时候广学多闻,所以他对这个工巧、还有这个声明,还有很多的因明的逻辑,这种善巧方便,他也是有他的一定的摄持。 

  那么这个地方的世间利益,当然世间的福德力,它共于凡夫、共于外道的。但是菩萨的地方,菩萨的福德力跟外道凡夫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前面说过,你发了菩提心在修习善法的时候,因为你是有愿力,所以你的心就像大地一样,大地它能够不断的生长草木。它这个草木,你看一个草木,你把这个花,把它剪掉放在花瓶当中,它不可能生长,它只有不断的凋零;但是你把这个花,你把它种在大地当中,它得到泥土的这个阳光矿物质的滋润,它不断的增长广大,那说明什么事呢?你发了菩提心去做善法,你未来得果报的时候,是特别的坚固,不可破坏。 

  你看我们世间人很多人有福报,但是有些人的福报是很脆弱的:他小时候很有福报、长大有福报,但是中年以后他的财富被破坏,他的尊贵的种姓被破坏了;但是有些人的福报,他小时候福报很大、长大福报也很大、晚年的福报也还是很大,乃至于生生世世的福报都很大,因为他因地的时候,是发愿去做这件事情的。 

  诸位,诸法因缘生,佛教的结果,跟你的过程有很密切的关系。两个人同样把一件事情做了,但是你用什么心态去做,这件事情是非常关键。如果你今天做了善法,是一时的感动,你看到这个人很可怜,刺激你的慈悲心,你去帮助他了,这是一种概念。那么由外境的刺激,当然你是针对性的,这个人一定跟你有缘,跟你是特别亲厚,所以你的所缘境不可能普遍;第二个你的心不是很坚定,你是在某种情况才生起布施的心。但是菩萨发的菩提心不是,他是形成一种强大的愿望,他随时准备修习善法,只要因缘具足他就表现出来了,所以他心中酝酿已久,就像大地一样,所以他得果报的时候,他特别坚固。 

  举两个例子,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当中,有两个福报是很坚固,在家居士的代表,就是须达长者。须达长者他不但把他的钱财,用黄金铺地买下了花园,他还亲自的监工。整个精舍快盖完的时候,他们家的钱花到连吃饭的米都买不起了,他没办法了,他把他们家唯一的装米的那个筒子拿去换了少许的米煮成粥。要吃的时候,由于这个佛陀跟阿罗汉弟子的现前,他又把所有的粥全部供养出来,那所以他得果报的时候,佛陀给他咒愿:说你从今以后,罪灭福生,永恒富饶。也就是说须达长者经过佛陀的咒愿,说这个人他虽然只是个初果,他离成佛还有很漫长的路,但是他的生命当中,他一旦得果报,不管是在天上、在人间,他绝对没有贫穷这件事情出现,不可能。因为他的福报已经有根了,他那个福报力,已经在他的生命当中生根了。我们的福报没有根,所以也是有时候有福报有时候没福报,那完全看业力来主导。 

  所以须达长者,我们可以合理的推论,他在修善法的时候,他是由愿力来推动的。他来行布施,他的重点不在布施,他认为这是他的愿望,他只是在实践他的愿望。他是怎么样呢?法法消归他的愿望——“万行一心”。 

  诸位,你用善念来修善法,这是一种因缘,那是一时的感动;你今天修善法是在实践你的理想,那又是一种因缘。你只是在实践你的理想,没有任何理由,那么你得果报的时候不可思议。因为你是在因地的时候,你用善根来修善,不是用善念,这是一个福报的代表,须达长者,他的福报是生生世世的相续下去。 

  第二个我们来看看佛陀的出家弟子,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他本来是八王子,他出家以后所有财富都舍掉了。但他舍掉财富,并没有舍掉他的善根福报,他跟同参道友去托钵的时候,如果今天没有托到东西,托到空钵回来,他的钵只要往空中一抛,这个虚空里面的钵回来的时候,里面全部是蜂蜜,他可以把那个多余的蜂蜜分给其他人,如果不够再抛一次,这个福报到这种这种份上,你看,随心自在!这种人修福报都不是一般的心态,不是一般的善念,他们都是形成一种强大的愿望,这种的福报已经形成善根了。就是说这种善业已经在心中生根了,所以他这个福报力,是一种相续的力量,自然相续。佛陀说他不管白天晚上,他那个福德力不断的增长广大。 

  所以你要不发菩提心,你是非常吃亏,因为你修善法的时候你没有根,就像这个树没有根,所以你得果报的时候,你把它花完的时候 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来了,它不能产生一种辗转相续的力量。 

  诸位,你在研究唯识的业果这一块,记得一个原则:凡是善业一定要让它生根;凡是罪业绝对不能让它生根,不能有生根,变成恶根,就糟了,就是相续的关系。业力只有一个原则:相续跟不相续。罪业,你要把它的相续的观念把它切断;善念,你要让它不断的在心中不断的运转,就像机器一样让它run,不断的运转。那么你要让善念不断的运转,你只有一种情况,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发愿,你没有其它的情况能够让善念运转。 

  所以大智慧的佛陀就是说,我们虽然打很多妄想,但是你只要许下你的誓愿,你只要绝不放弃,你就可以把善的因缘在心中运转起来形成强大的善根。所以我们在发菩提心、修习六善法的时候形成了六种善根:富贵的善根、大生的善根、大朋大属,乃至于善巧方便,这种六度的善根,而且你是尽未来际的受用,这是第一个,当然这个是世间的福德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世间的利益)(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世间的利益)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