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世间修行如何面对各种众生(下)


   日期:2015/1/6 11: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的众生今生今世就能被救度,有的众生来世可以被救度,有的众生是很多生生世世以后才能被救度。但是你不能厌烦,或者舍弃这些众生。现在有的人根本不了解佛法,甚至还诽谤佛法,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舍弃他们。虽然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机缘,但是我们也要默默地发心发愿:愿他们将来也能遇到佛法,愿我将来成佛的时候,他能成为我的眷属,使我能够引导他,救度他。
  处处都要发善心,处处都要结善缘。这样,将来我们的恶缘就少了,善缘就多了,利益众生的范围就大了。有的佛利益众生的范围广一些,有的佛利益众生的范围小一些,这和愿力有关。比如辟支佛有两种,其中一种,是一个人单独在一个地方,虽然成就了,但是他没有眷属。这与他在因地时的愿心、愿力有关系。
  你能够善待众生,众生也一定会善待你。你觉得他不好,想伤害他,众生不一定不知道,心的感应谁都有。你有好的感,肯定会有好的应;你有不好的感,肯定也会有不好的应。自己一定要好好发心,不要受别人影响。修大乘佛法的人更应该怜悯、慈悲众生。
  凡夫的本性就是这样。他高兴了,就会赞叹你,而且特别夸张;他不高兴了,就会诽谤你,也会特别夸张。凡夫的脸色也是变化无常的,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别总是计较这些,这都很正常。应该慈悲、善待他们,愿将来能够救度他们。这样你才有机会救度他们。
  是出家学佛修行,还是在工作中学佛修行,这都要随缘。其实边工作边修行也可以。我们现在有大圆满法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定要珍惜这个法,一定要好好学修这个法。真的,佛法才能改变我们,佛法才能纠正我们,佛法才能救度我们。我们能以佛法去工作、去生活,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只会越来越好。佛法是种活法,生活就是修行。这样去修,进步会相当大。这样去修,学一个得一个,修一分得一分,绝对是的。
  能够对佛、对佛法、对佛教做出贡献,这是对众生最有利的。好好发心,该得到的一定能得到。好好修行,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人生。这些真的非常重要,这不是今生今世的事,是生生世世的事,是个头等大事。至于世间上的那些事,我经常跟大家讲,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福报,别太追求了,都是无常的,都是带不走的。你能吃多少,能穿多少?到时候还是别人的,还是社会的。
  任何一种业,都有四种果报。今生会有这么多的受用,肯定是前世布施了;今生愿意付出,舍得布施,这也是前世布施的同行等流果。有的人再追求,再付出,也得不到;有的人不用付出太多,就能得到。为什么?这是修来的。
  在哪儿都一样,多发善心,多种善根,把所有的善根、福德资粮都存在阿赖耶识中,存在法界银行里,这样你才会永恒地拥有它们,无论何时何地。现在你拥有的这些,只是在一个地区、一个空间里的,不是全面的。好多人对这个道理还是不明白,还是没有深信。其实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回报就越多,这不会有假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还是在社会,多付出,绝对是有回报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修行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学佛修行       达真堪布)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 

 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林克智居士: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陈坚教授:学佛修行就是享受生活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学佛修行万善同归——兼论延寿 

 陈兵教授:学佛修行自塑人格 

 卢志丹居士:学佛修行的两个“基本点” 

 空海(惟传)法师:如何将学佛修行融入于日常生活中? 

 一诚法师:漫谈佛教的发展与学佛修行 

 传喜法师:学佛修行求觉悟 

 传喜法师:学佛修行要解行并重——客堂开示 

 传喜法师:次第的学佛修行——光明楼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