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虚云老和尚论四料简:禅净相争,不独辜负文殊菩萨,亦带累永明禅师


   日期:2015/1/10 2: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编者按:“近世修净土人,多数固执四料简,极少虚心研究圆通偈,而且对四料简,也多误解,不独辜负文殊菩萨,而且带累永明禅师。终于对权实法门,不能融会贯通,视禅净之法,如水火冰炭。虚云对此,不能无言。”——虚云老和尚

  因客问参禅不及念佛,永明寿禅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如五祖戒禅师后身为苏子瞻(苏东坡),乃至雁荡僧为秦氏子桧,云云。

  答曰:

  《楞严经》文殊菩萨选圆通,说偈曰:“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又从多门中,肯定耳根圆通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指出“自余诸方便,皆是佛感神,即事舍尘劳,非是常修学。”对念佛三昧乃云:“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永明禅师有禅净四料简,其文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近世修净土人,多数固执四料简,极少虚心研究圆通偈,而且对四料简,也多误解,不独辜负文殊菩萨,而且带累永明禅师。终于对权实法门,不能融会贯通,视禅净之法,如水火冰炭。虚云对此,不能无言。

  考寿祖(永明寿禅师)生于宋代,是余杭王氏子,他是中国诸祖中三位最多著述者之一。《佛祖统纪》卷二十六说:“吴越钱氏时,为税务专知,用官钱买鱼虾放生,事发当弃市。吴越王使人视之。曰:‘色变则斩,不变则舍之。’已而色不变,遂贷命。因投四明翠岩禅师出家,衣不缯纩,食无重味,复往参韶国师发明心要。上智者岩作二阄,一曰一生禅定,二曰诵经万善庄严净土。乃冥心精祷,得‘诵经万善’阄,乃至七度。”

  他是宗门下(禅宗门下)法眼禅师的第三代,著书很多,如《心赋》和《心赋注》是讲明心见性的,《万善同归》是讲法法圆融的,《宗镜录》百卷,是弘阐“拈花悟旨”融汇各宗理趣、摄归一心的。日本人分佛学为十三宗,中国人分为十宗。《宗镜录》以心为宗,以悟为则,所说虽有浅深,皆穷源澈底微微细细地表出此心,辟邪辅正,使后人不致误入歧途。

  (他)平生说许多话,未曾说过宗下(禅宗)不好。他既是从宗门(禅宗)悟入的,何以又弘扬净土呢?因为大悟的人,法法圆通,参禅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们劳动掘地也是道。他为挽救末法根劣的人,故弘净土。他是净土宗的第六代祖,一生赞扬净土。寂后人人尊重,在净慈寺建塔纪念。

  《佛祖统纪》又说:“有僧来自临川,曰:我病中入冥得放还,见殿室有僧像,阎罗王自来顶拜。我问此像何人,主吏曰:杭州寿禅师也。闻已于西方上品受生,王敬其人,故于此礼耳。”

  中国佛教徒。以冬月十七日为弥陀圣诞,所据是何典章呢?《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谁人知他冬月十七日生呢?这原是永明禅师的生日,因为他是阿弥陀佛乘愿再来的,所以就以他的生日,作为弥陀诞辰。

  “四料简”一出,禅净二宗顿起斗争。净土宗徒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单修禅宗,生死不了;单修净土“万修万人去”。又参禅又念佛,“犹如戴角虎”。“无禅无净土”,是世间恶人。净土宗徒,以此批评禅宗,至今闹不清,屡说参禅之弊。

  印光法师在今世佛法衰落时期,算是难得的善知识,信仰他的人很多。光绪廿一年普陀后寺的化闻和尚往北京请藏经,印光法师在红螺山与之相遇,后随同化闻和尚到普陀,在普陀前寺讲《弥陀经》,当时法缘不顺,以后就不再讲经了。化闻和尚叫他在后寺看藏经,在此多年不出普陀山,专心念佛。

  光绪卅年狄楚青居士办报,时常和他互通音讯,请他到上海住鹤鸣庵下院太平寺,真达和尚护他的法。此后道风传播,集成来往书札等为《印光法师文钞》,专弘净土,是很好的;但有偏见:谁人向他问禅,就被他骂。

  他常以“四料简”来批评禅宗,屡说禅宗之弊,重复莲池大师的话说:“成禅师后身为苏子瞻、青草堂禅师后身为曾鲁公、逊长老后身为李侍郎、南庵主后身为陈忠肃、知藏某后身为张文定、严首座后身为王龟龄,其次则乘禅师为韩氏子、敬寺僧为歧夫子,又其次善旻禅师为董司户女、海印禅师为朱防御女,又甚而雁荡僧为秦氏子桧,居权要,造诸恶业;此数公者,向使精求净土,则焉有此。……为常人、为女人、为恶人,则辗转下劣,即使为诸名臣,亦非计之得也(意谓:非佛子之所应期盼)。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我认为修行人后身“辗转下劣”,在人不在法。唐僖宗时,“颖州官妓口作莲花香。蜀僧曰:此女前为尼,诵《法华》二十年”。诵《法华经》而转世为妓,不可谓《法华》误之,犹参禅人后身“为常人,为女人,为恶人”,亦不可谓参禅误之。

  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难道观音应身也是“辗转下劣”么?

  阿弥陀佛化身为永明禅师,永明禅师后身为善继禅师,善继禅师后身为无相居士宋濂。善继禅师在苏州阊门外半塘寿圣寺,血书《华严经》一部,他的弘法事业比永明禅师退半了。宋濂为臣,不得善终,则又不如善继禅师,难道可以说阿弥陀佛也“辗转下劣”么?

  禅宗的泰首座刻香坐脱,九峰禅师不许。而纸衣道者能去能来,曹山禅师亦不许。净土行人亦常以此批判禅宗的不对,没有审察到这种批判原出于九峰禅师和曹山禅师,这正是禅宗善知识的正知正见,应当因此注意禅宗,何反以之低估禅宗呢?我们现在谁能坐脱立亡,我们连泰首座、纸衣道者都不如,而敢轻视禅宗么!

  我认为宗下有浅深,显教密教有顿渐邪正,念佛也一样,禅之深浅,区别起来就多了,外道、凡夫、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禅。中国禅宗的禅是上上乘禅,不同以上所举的禅,但末世行人参禅,确实有走错路的,无怪永明禅师“四料简”中所责。

  惟我平常留心典章,从未见到“四料简”载在永明禅师何种著作中,但天下流传已久,不敢说他是伪托的。

  他所诃责“有禅无净土”,难道禅净是二吗?念佛人心净佛土净,即见自性弥陀,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但今人却必限于念佛为净,参禅为禅。

  昔日我佛逾城出家,“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蓝迦蓝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腊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等正觉。乃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其时哪里来的禅和净呢!以后说法四十九年,都未究竟,至拈花微笑,付法迦叶,亦未说出禅字。

  禅是最上一乘法,犹如纯奶,卖奶的人,日日加了些水,以至全无奶性。学佛法的人,也如纯奶渗了水,永明禅师看到便对渗了水的禅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并不是说纯奶的禅“蹉路”。

  永明禅师上智者岩,作禅净二阄,冥心精祷得净阄,乃至七度。若禅是不好的,他决不作此阄。若净是他本心所好的,则他必不至拈至七度乃决。且永明禅师出身禅宗,是法眼宗第三代,那里会自抑己宗,说禅不好的道理。

  参禅的方法,要看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见性。后人参禅违此方法,得些清净境界,通身轻飘飘的,一下子就开静,自以为有工夫了,其实滞于阴境,却不知一念缘起无生,怎能向百尺竿头进步?永明禅师因此说,“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倒不如念佛老实可靠。

  但他也不是说光念佛就能“万修万人去”,要有净土,才能去见弥陀。若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为可靠,这又打错妄想了。

  《楞严经》阿难尊者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岂释迦佛威神不可恃,不能惠我三昧,而弥陀佛威神却可恃,却能惠我三昧耶!

  念佛决定比妄想三毒五欲等事好,如做好梦,醒来精神愉快,做恶梦醒来情思抑塞,所以瞎打妄想,不如一心念佛。如能法法皆通,则是最高尚的修行。

  “有禅有净土”如虎本有威,再加二角,更加威猛,为师作佛,理所当然。

  至于无善根者,不信禅亦不信净,糊里糊涂,则“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了。

  我平生没有劝过一个人不要念佛,只不满别人劝人不要参禅。每念《楞严》所指“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而痛心,故把“四料简”的意旨略加辩说,希望一切行人,不要再于“四料简”中偏执不通,对禅净二法妄分高下,就不辜负永明禅师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宗       净土)(五明学佛网:禅宗       净土)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奉劝称念观音圣号者回向净土、愿生净土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下册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上册 

 大寂尼师:诸佛尽赞阿弥陀佛劝助生净土的主因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死后助念难生净土的实例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