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焕法师:道业与事业


   日期:2015/1/10 15: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般人只懂得事业,不懂得道业。如果学佛人只懂事业不懂道业,就会把道场商业化。尊师重道是做人的起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成人的必然之路。

道业是什么呢?修养、修行就是道业。道业就是做人、成人。如果懂得做人,又能成人,事业自然好。如果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成人之道更谈不上,事业又是怎么成呢?人成就事成,事成就佛成。

佛陀认为:“世界以人为本,人以道业为本。”道业就是修养、修行。修养是改变不良的禀性,修行是改变不良的习性。禀性是心,习性是行为。心的念头好了,人的行为自然就好。因为念头是推动行为的,所以我们经常讲:“人人背后有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就是人的禀性。

佛教提倡修心,就是教育我们改变不良的禀性。改变不良的禀性,就是断一切恶根。如果只是修身,心没有改变,还有恶念,那么恶的行为肯定又会暴露出来。所以修心是治根。

如果事业失败,那就是没有道。没有道就人不成,人不成就事不成了。如果有修养,一般做事业都成功。我接触过不少的老板,他说:“为什么我原来做事业很成功,现在为什么不成功呢?”我讲:“你原来肯定有道,后来没有道了。”他说:“不可能吧?”我就问:“你现在有没有小老婆啊?”他说:“哦,现在的社会都是这样的,我肯定有啊。”

原来很穷的时候,两夫妻同甘共苦,把事业做成功了,所以当初是有道的。到事业成功了,就忘本了,开始看原来的老婆不顺眼了,家不和事业还行吗?儒家说家和万事兴。

佛教教育我们信仰因果、尊重因果。我想问大家:“万事万物有没有因和果呢?”既然有因果,那夫妻的缘分就成立了。如果改变因果了,也是等于改变缘分了。当你改变的时候,重新种的因就是恶因了,那不就有恶果吗?自己犯过了,不要把责任推到社会上去。没有哪个社会叫我们一定要找小老婆才行,一定要包二奶才行。好女不做二奶。你有能力做二奶,明天肯定有人有能力做三奶,因为你会衰老嘛,明天肯定有人比你漂亮。所以人不成,事就不成了。

道业是成就事业,事业是证明道业。有多大的道业就会有多大的事业,没有事业就证明没有道业。经典里面说到诸位菩萨在佛前发心:“末法众生有三分发心,我等菩萨有七分拥护。”说明我们有三分的道业就成功七分的事业。如果我们一分道业都没有了,那么道业和事业都是零了。

我们生死凡夫是追求事业,不追求道业。追求道业的人,纵是一件小事也能做大。没有道业的人,大事业交给他管,最后也垮了。

那么道业的概念是什么呢?道业是以人为本。意思说,做事业目的是要造福人类,那就叫做道业。如果做事业为了自己的享受,连员工的工资都不愿意发,发财了用钱去赌博,去随便浪费,那不是道业。所以有的人很快成功,又很快失败了,那种人以享受立事业,不是以道业立事业。以道业立事业的人自然以人为本,做事业造福人类,这样事业才越做越大。

道就是人的修养,有一分修养就会有事业的一分成功,有十分修养就会有事业的十分成功。德就是为天下想,为人类想;德就是为平安而努力,为平安而付出。没有德的人就是得多少就浪费多少,宁可浪费也不愿造福人类。

道场的灵魂

道场,先有道,后有场。道场不能只有场,没有道。

道场要有什么才有作用呢?要有灵魂。今天大家来到寺院,不是为道场而来的,也不是为法师而来的,是冲着灵魂而来的。灵魂是什么呢?灵魂就是道德。所以我对道场的管理,宗旨一直以来都是:常住无条件地普利十方,十方无条件地供养常住。这是我管理道场的精神。

道场是有灵魂的地方,如果搞商业化,道场绝对没有灵魂。搞商业化叫做商场,不能叫做道场。出家人要有两种修养:一种是形象修养,一种是精神修养。形象修养相当于规范行为,精神修养就是智慧、觉悟和慈悲。

在家人来到寺庙,不要用你们生死凡夫的眼光去看出家人。不管出家在家,来到寺庙唯有念佛修行,不要挑拨是非。在寺庙挑拨是非,果报特别大,特别是针对出家人的是非。

为什么我要在公众前面,讲关于出家人的形象问题呢?首先我们出家是自愿的,不是谁逼我们出家的。但是出家以后,没有修好这两种修养,那跟在家有什么两样呢?所以说形象修养是我们出家人的资粮,精神修养是我们出家人的解脱。如果借助出家的身份到处化缘,到处攀缘,然后又讲自己有什么神通,给多少钱就可以帮你解决问题等等,这都不是出家人应该做的。

我希望人人有神通,就怕你们没有神通,怕你们是假神通真神经。那真正的神通是怎么样呢?无条件地救苦救难,也无条件地接受十方供养。今天我在这里把话说完了,以后你们在家人,遇到哪个出家人跟你们讲条件,你们可以回答一句话:“我不需要,谢谢大德的发心。”

我打算专门整顿道风,把南山寺的道风规范、庄严、清净起来。不修道的出家人不能共住;攀缘化缘的,不能共住;骗人的,不能共住。出家人是为了脱生死而出家,不是出家以后做一个乞丐。出家是吃释迦牟尼佛的饭,如果释迦牟尼佛不养我们,表达我们果报了了。

这里提醒大家,灵阳寺也好,南山寺也好,没有委托哪一个出家人到外面去攀缘化缘。寺院发展到今天,我仁焕全部是无条件地接受十方的发心。我也愿望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沿着这条路走到尽头。愿望四众弟子人人知足常乐,做知恩、感恩、报恩的智慧人,做“我为人人,从我做起”的慈悲人。这是精神修养。

大乘佛教是什么概念?大乘佛教是为世界和平而想,为国家安宁而想,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想。真正的修养人,不管出家在家,一定要做到尊师重道、依教奉行。学佛人必定要有礼仪和规矩。没有礼仪没有规矩,绝对不是学佛人。没有礼仪就是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什么是佛法

(综合版)

(一)佛教的来由

佛教是释迦牟尼创立的。释迦牟尼原本是两千多年前古印度的一位王子,但是他却不贪享世间的荣华富贵,而常常对生命的生老病死与贫富贵贱等现象百思不解,于是毅然舍弃江山,去寻找生命解脱、离苦得乐的答案。经过六年遍访名师与雪山苦修,通透世间所有学问,却仍不得到究竟圆满的答案。最后他以一死之决心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八天后终于大彻大悟。后来,释迦牟尼就四处向有缘人宣说其觉悟之法,前后达四十九年,后人即称之为佛教。

(二)佛教讲的是什么

佛教揭示了生命与宇宙万有的本质与规律,告诉我们生命了脱生死、离苦得乐的方法。了脱生死,就是无论生还是死,都能安详自在,没有痛苦烦恼。

佛就是了脱生死、离苦得乐、安详自在的人,因为佛通透彻悟了生命与宇宙万有的本质与规律,也就是有无上的智慧、圆满的觉悟与无量的慈悲。

佛教,就是智慧、觉悟和慈悲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让生命解脱,离苦得乐。

佛法,就是让人具足智慧、觉悟和慈悲的方法,也就是生命解脱的方式方法。

学佛,就是学做智慧的人,学做觉悟的人,学做慈悲的人,学做永远快乐没有烦恼的人。也就是说,学佛能给生命有良好的定位。

所以,佛教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是一门圆满生命的学问;佛法,是觉悟科学的高等学问,是人类改良进步的究竟的科学观。

佛教所讲的道理无非是:一、如何做人——规范行为;二、如何改良进化生命——净化心灵。

佛是怎么成的?佛是先把人做好,然后修成的佛。佛教更重在心灵的净化,因为行为是由心产生的。所以,心好行为就好,行为好做人就好,人好命就好,命好一切都好。

人的不良行为,首先给个人带来痛苦和烦恼;第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痛苦和烦恼。因为人类有贪、嗔、痴,然后于贪、嗔、痴上形成了恶的行为。贪不得就嗔恨,随着就不守本分,不守本分产生过分,人与人之间就互不相让。这样,从人与人之间到团体与团体之间和国与国之间,就产生了矛盾,矛盾激化以后就互相伤害了。

所以佛教的道理是用来教育人类规范行为,改良生命,提高人类文明程度,使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佛教的教育思想,完全是诚心愿望每一个人都有缘享受到自在潇洒快乐每一天。

佛觉悟到,世界以人为本。世间所有的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个人问题带来的种种痛苦烦恼,根源都来自人的无明。无明就是没有智慧,没有觉悟。无明就是糊涂人,糊涂人就会做糊涂事,做糊涂事就会得到痛苦烦恼;智慧觉悟就是明白人,明白人就会知道怎么做才对,做得对就会得到安详自在。

所以佛教育我们行善,因为行善能给生命带来安详自在,行恶会给生命带来痛苦和灾难。断恶行善就是人行为的规范。从规范行为入手,以净化心灵为本,这就是佛教改良生命之法。规范行为是形象修养,净化心灵是精神修养。

佛教是以戒为师,以心为法,以慈悲为怀,以教育为重,以离苦得乐为本。

佛教的大义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也是佛教的总纲。

(三)佛的智慧、觉悟与慈悲

智慧,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明白”。有智慧的人,就叫做明白人。智慧就是明白把握自己的生命,既明白自己生命的缘起缘终,又明白自己的生命与周围一切缘分的缘起缘终。这就是佛的智慧。

觉悟,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理解”。觉悟就是理解周围的缘起缘终,理解大自然的缘起缘终,这就是佛的觉悟。

一句话,智慧和觉悟就是明白和理解生命与大自然的一切因缘果报(简称因果)。

有了智慧和觉悟,才会懂得人该怎么做,健康怎样得到,家庭如何建立,事业如何兴旺,财富如何赚取,生活如何平安吉祥……人生的一切问题都自有答案。

因果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要报”。

因果并不是你信就有不信就没有,而是你信不信它都存在。因为因果不是佛创造的,因果是宇宙天地的定律,佛只是发现和明白了因果定律。

明白因果,人才做得好,才会有好的结果;不明白因果,人做坏了,就会得到坏的结果。所以说人命运的好坏以及这个世界的好坏,完全和人做好做坏直接有关。世界本来没有好坏,都是人为影响了世界才有好坏。人为坏,世界就坏;人为好,世界就好。

我们凡夫就是既不明白也不理解的人,连自己的本分都不明白,更难以理解周围和大自然。佛对大自然有理解,才受用大自然;凡夫不理解大自然,才被大自然折磨。

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有烦恼就是没有智慧。

因为有智慧的人明白一切缘起缘终,懂得如何把握生命,所以知足常乐。人能知足常乐了,就没有烦恼了。

没有智慧的人,就没有办法把握生命,常常为过去未来而烦恼。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有智慧的人是不管昨天的事,也不管明天的事,只是把握今天的事,问自己今天应该做的事做到位了没有。

有智慧的人,自然把本分的事情做好,专门做快乐的事;没有智慧的人,自己应该做的事始终不愿做,专门做痛苦烦恼的事。

智慧的人就懂得断恶修善,选择好的来做,不往坏的方面努力。因为有智慧的人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有智慧的人,你叫他去做恶事,做不正当的事,他始终不会去做。没有智慧的人则千方百计去做坏事,结果却毁了自己,毁了家庭,毁了一生的光辉。

有智慧的人能保持用乐观的心来面对环境,用乐观的心来面对生活,用乐观的心来面对人事;有智慧的人能做到:逢山过山,逢水过水;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只有承受,没有偿还。

智慧的人,能知足常乐,知恩、感恩、报恩;觉悟的人,就会“我爱人人,从我做起;我为人人,从我做起”,就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把本分做好就是智慧;不麻烦别人‘礼让人和尊重人就是有觉悟!

有智慧的人,懂得完善自己,不障碍自己;没有智慧的人,就会自己障碍自己,成为无能的人。

觉悟的人,不但自己不障碍自己,也不去障碍别人,而且外在也障碍不了他,还能为别人排出障碍。

人有智慧之德,就会尊重因果;人有觉悟之德,就能改良因果。

智慧和觉悟,也是人的心量和肚量。

觉悟就是方方面面都有整体观!没有整体的安详就不会有局部的安详,没有局部的安详就没有个体的安详。为了世界和平,不管别人做不做,自己要先做好来,这就是整体观。如果大千世界没有一个人愿做,那整个世界就完了。

佛觉悟到,生命是平等的。生命之间,要树立互相平等尊重的观念。有共同平等的理念,自然彼此互相尊重。

佛觉悟到,活在人世间,生命是需要互相缘起的,也就是需要相互依靠的。有相互缘起才有共同升华的因缘。如果只懂得照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利益,结果自己的利益也顾不上。

所以佛教提倡“自利利他”。自利,是完善自己;利他,是用圆满的形象感化人。

“自利”是渡自己,“利他”是普度众生。

真正的渡众生,不是哪一部经渡众生,也不是哪一个咒语渡众生,而是“慈悲”渡众生。经文是教育我们用慈悲去渡众生,咒语是助导我们的慈悲去渡众生。所以要建立良好的慈悲心。

慈是爱心,我爱人人,从我做起;悲是帮助,我为人人,从我做起。慈悲就是用爱心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

真正的慈悲标准是什么?没有私心。

觉悟的人不着相,是非常无私的,觉悟的人就肯于帮助别人。所以,有了智慧,有了觉悟,行慈悲才产生作用。智慧的人、觉悟的人,他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没有智慧没有觉悟,慈悲是假的,因为自己私心很严重,说帮助别人,其实都是为个人打算。

有些人也想发心做好事,由于缺少智慧,缺少觉悟,结果容易好心办坏事。因为不理解周围,凭着个人的感觉做事,不懂得观机因缘。所以说,有智慧家庭才兴旺发达,有觉悟才能把这个世界担当起来。

智慧人没有烦恼,烦恼人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你的慈悲就是烦恼帮烦恼,结果更烦恼。没有觉悟,你的慈悲说得非常好听,根本做不到。

有智慧就会明白:第一,对方需要不需要你帮;第二,你的能力能不能帮;第三,你的帮助是不是真正让人家满意。这就叫做明白因果。

如果你是有觉悟的人,当你有能力想帮助对方,但是对方还不知道你有能力也不接受你的时候,你能通过你的智慧感化他,让他明白你,接受你。

有觉悟的人去帮助人,能在别人的条件和成见下去帮助,不是以自己的条件和成见去帮助。既然有心帮助人,就给人家满意。人家满意自己就满意。

高等的觉悟是:理解对方、理解周围、理解大自然。要真正做好一件事,功德在理解。理解到位才能把事情做到位。

又有智慧,又有觉悟,又有慈悲,这种人能达到什么层次呢?能做十方的事业,拥有十方的缘分。没有这三方面的人,是专门做自己的事业,结果来来回回缘分只有自己。

这个世界的完美就是觉悟的人改造出来的,没有智慧没有觉悟的人就会破坏这个世界,所以我们要接受佛智慧的教育,接受佛慈悲的教育,接受佛觉悟的教育。

智慧的人能自利,慈悲的人能利他,觉悟的人能自利利他圆满!

智慧,是完善生命;慈悲,是发挥生命;觉悟,是圆满生命!

能完善生命,是罗汉;能发挥生命,是菩萨;能圆满生命,就是佛!

佛教,是智慧的教。智慧,是教人如何承担责任,如何完善自己。既然是智慧的教,那么我们要用智慧来完善家庭、完善事业、完善生活。

佛教,是觉悟的教。觉悟,是理解大千,洞察大千。既然能理解大千,那么我们要用觉悟来圆满家庭、圆满事业、圆满生活。

佛教,是慈悲的教。有了智慧、有了觉悟,家庭完善圆满、事业完善圆满、生活完善圆满,才能很好地发挥慈悲心去服务社会。

生命是无价的,佛法作为改良生命的学问,也是无价的。

既然佛有这么好的智慧和觉悟,我们就应该接受佛的智慧和觉悟来完善自己。如果能真正做到位,就是善根福德圆满!

宗教的含义是老祖宗的经验教育。各种宗教都提倡断恶修善,只是智慧、觉悟与慈悲的层次不同而已。佛教是一种圆满觉悟的宗教。

佛教的经验教育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佛教的精神是:尊重因果,尊重缘分。佛教的教育思想是:慈悲为怀。

(四)学佛

佛法,就是觉悟的众生,法是觉悟的方法。人不觉悟就很难得到进化,只有学佛才能觉悟人生。

学佛人基本上有四种:一种是宗教性的学佛,一种是迷信性的学佛,一种叫文化性的学佛,一种叫学问性的学佛。

真正的佛教,它既不是文化也不是学问,而是了脱生死的方式方法。当文化来研究,永远不能通透佛教的含义。当学问来研究,虽然明白一些道理,但不会得到受用。

真正的学佛人是把生死大事放在第一位,然后于完善自己上,发挥自己的生命,圆满自己的生命。

平时来寺庙烧两支香,拜拜佛,那不算是学佛,仅仅是跟佛菩萨结个缘分。

学佛是学解放自己,修道是修改变自己,修德是修成全自己,学智慧是学完善自己,学慈悲是学发挥自己,学觉悟是学圆满自己。

学佛是学习把握生命,在知足常乐的生活中,能透彻因缘的大智慧;是学习理解生命与大自然的一切缘起缘终,证无上觉悟。

学佛,是学佛的智慧,不是学烦恼。学有佛的智慧才快乐,才能明白把握自己的生命。学佛,是学佛的觉悟,不是学糊涂。学有佛的觉悟后,才能理解感恩的好处,才能通透大千世界的实际学问。

痛苦烦恼都是命不好,命不好是我们人行为不好。学佛首先就是要改变人的行为。佛法的作用,简单地说:第一改变人,第二改变命。人好命就好,命好一切都好!

学佛,是学明白生命的定位:

一、人生定位,定位一生做什么人;

二、学问定位,定位学习什么学问;

三、生活定位,定位以何方式生活;

四、家庭定位,定位以何方式成家立业;

五、情感定位,定位以何情感与人相处;

六、事业定位,定位如何干好事业。

学佛是学做明白人。这里所讲的明白,跟我们平时说“我说话你听明白了没有”不一样,那种明白跟智慧没有关系。明白,应该是明白自己是快乐人还是痛苦人,是烦恼人还是智慧人,是恶人还是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才叫真正的明白。还有,要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明白自己做到位了没有。恶人、坏人不算是明白人,明白人就不会当恶人、坏人。

明白人的标准是什么?就是:不该吃的东西就不吃,吃了以后肠胃就不好;不该说的话就不说,说了以后嘴巴就烂了,喉咙也痛了;不该看的事就不看,看了眼睛就有问题了;不该想的就不想,想了头脑就有病了;不该听的就不听,听了耳朵就有问题了;不该做的就不做,做了身体就有问题了。

学佛就是纠正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纠正到什么为标准呢?纠正到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对周围都有利。如果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都违背了自利利他的原则,那么不但自己受到果报,也给周围带来很大的烦恼。由于果报烦恼的缘起,就造成种种灾难的发生。

学佛人如果没有明白到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思想,以为光念一句佛、念一个咒或者一部经就行了,那不对。佛教育众生四十九年,集汇成三藏十二部,总体观念就是形象修养和精神修养。如果不能做得到,你念什么经,念什么咒,都是自己骗自己。

学佛人不是要去改变别人,而是重在改变自己。渡众生,用什么方法渡呢?用良好的形象感化他人。

佛教有十大宗派,现在最流行的是禅宗、密宗和净土宗。这是佛教进化的不同阶段产生的,都是成佛的方法,只是路子不同而已。

(五)佛教有三宝

信佛学佛,正式成为佛弟子,要举行皈依三宝仪式。

皈是回归,依是依靠。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叫做皈依。等于过去我们生命没有依靠,从现在开始有依靠了。依靠什么呢?依靠三宝!

什么叫三宝?佛、法、僧就是三宝。佛,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他是佛的代表。在他圆寂以后,佛像是佛的代表。法,是释迦牟尼佛讲经四十九年,集汇成的三藏十二部,所有一切经文都是生命解脱的方法。僧,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所有的僧团弟子都是僧。佛圆寂以后,所有的出家人都是僧,是释迦牟尼佛的后继者。

佛,代表快乐、觉悟,觉而不迷;法,代表明白、正确,正而不邪;僧,代表清净,净而不染。皈依佛,皈依快乐的觉悟人;皈依法,皈依明白的解脱人;皈依僧,皈依清净没有污染的人。

皈依,也表示“我愿意做这样的人”;皈依佛,就是愿做觉悟的人;皈依法,就是愿做解脱的人;皈依僧,就是愿做清净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道业       事业)(五明学佛网:道业       事业)  

 程恭让教授: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其它: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1949年大陆来台青 

 开愿法师:千万不要拿自己这一生的道业开玩笑 

 道坚法师:出家人有自己的事业吗 

 道坚法师: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 

 曾琦云居士: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中国肉身菩萨隐莲 

 仁焕法师:佛法与事业 

 仁焕法师:佛法与事业 

 仁焕法师:如何获得事业成功 

 韩廷杰教授:道安对译经事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