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光(二)佛是什么


   日期:2015/1/16 12: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是什么

 

佛是庙宇里的泥塑木偶吗?

佛是超度亡灵时念经文咒语的和尚大德吗?

佛是长生不死法力无边的神仙菩萨吗?

佛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吗?

 

洞山良价说:墙壁瓦砾是佛。

云门文偃说:佛是干屎橛。

德山宣鉴说:佛是西天老比丘。

赵州从谂说:佛是殿里的泥龛塑像。

 

佛究竟是什么呢?

释迦牟尼拈花微笑。

 

释迦牟尼是佛

 

二千五百年前,释迦族乔达摩·悉达多王子降生于印度净饭王蓝毗尼花园里的一棵无忧树下。

悉达多自幼生得相貌端庄,天资聪慧。

严格的教育和良好的培养使悉达多知识广博,文武双全,智勇兼备。

他从少厌恶宫中奢侈的生活,并且慧眼独具,人世间的许多现象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

烈日下农夫光着身子,大汗淋漓,气喘不息地在地里劳动;

耕牛颈上勒着绳子,皮绽血流,还要受农夫鞭打;

犁过的泥土里,翻出许多小虫,鸟雀成群地飞来啄食;

白发苍苍苟延残喘踟蹰难行的老人;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辗侧呻吟的病人;

悲痛欲绝而又无可奈何的送葬哭丧人……

生老病死的折磨和痛苦啮咬着王子的心,使他感到人生的苦涩和短促,体味出生命的磨难和多舛。

悉达多渴求着,生活中应该有一种永远不被痛苦和死亡抹灭的东西。

为此,他日夜潜心苦思,心灵不得安宁。

十九岁时,毅然落发出家,遁入深山,云游四处,拜访名师,追求痛苦的解脱和人生的真谛。

荒凉的苦行中,释迦牟尼日食一麻一麦,披霜饮露,定坐沉思,历时六年,结果徒劳无益,一无所获。

最后,他到尼连禅河去沐浴,洗去了苦行的尘垢,接受牧女献奶供养,于附近的菩提树下结跏跌静坐,端身正念,发大誓愿:“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坐。”

经过四十九天的苦寻苦思,有一天半夜过后,天上皓月当空,明星照耀,他突然见一颗亮星升起,顿时精神境界达到一种不可言喻的清净和升华,得大自在,获无上正等正觉。

此后,人们就称他为佛。

 

 

佛即觉者

 

佛是大彻大悟的圣哲。

佛证悟到了宇宙的至理,人生的真谛。真知灼见天上地下,洞若观火。

摆脱了生的烦恼,死的恐惧;

挣脱了眼耳鼻舌身意感观感触的束缚;

断灭了贪嗔痴慢疑;

远离了一切恶欲恶行恶见;

破除了一切执着妄想;

以清纯无限的智慧之光化解一切昏迷;

呈现出空灵、潇洒、超脱、纯洁、安祥、自在、圆满、庄严、静谧、清净、智慧的境界。

佛自觉觉他,自悟悟人,自度度人,自利利他。

谁达到了这种境界,谁就是佛。

佛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

 

 

佛本体

佛就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

在此境界中,佛内证觉悟到本体,并与本体合一。

此状态不同于一般的动态、静态,不能可见可感可触,因此不能说是有;

此状态相同于一般的动态、静态,确确实实存在,并遍布宇宙,因此不能说是无;

此状态当然也不是有和无的中间状态;

它不可描述,不可言说。

非有、非无、非有非无。

人们为这种状态取了很多名字:

这个、如来、佛、真我、真知、真本体、真心、自性、心地、真实相、真虚空、如来藏、园觉、总持、清净、般若、园寂、无上法轮、自觉圣智、不垢不净、涅磐实地、非色非空、菩提道场……

大千世界是本体世界幻起的影像。

如梦如幻。如浮云电光。如风如露。如海市蜃楼。如石火阳焰。如纸涂图画。如风吹空谷。如点火旋圈。如镜中花像。如水中月影。

 

 

大千世界

 

石山流泉,林间松韵;竹影扫阶,月轮穿沼;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鸟飞鱼跃,落花流水;萧萧秋风,离离黄菊;兰香桂馥,莺啼蛙鸣;疾风怒雨,电闪雷击……

自然的林林种种,构成宇宙广袤无垠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

物体是能量流入流出的动态平衡的模型。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我们把物体进行分解,分子、原子、核子、电子、中子、质子、光子、轻子、介子、重子、胶子、夸克……

实物就会以场或波的形式存在,质量和能量发生转化:E=mc2

物质是潜在的能量,能量是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世界是能量的海洋。物体浸泡在能量的海洋中。

物质世界最终同质、同量、同性、同体、同一,其终极状态即本体世界。

色即空、空即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所有分解的物质趋向于无穷小,整个世界融化在一起,达到统一,从而趋向于无穷大。

整个世界既是无穷大也是无穷小。

物质世界是无穷小无穷大的演变。

万物来源于一。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宇宙万物全息。

 

 

宇宙全息

 

人,源于原始生命,原始生命源于地球,地球源于太阳,太阳源于原始星云,原始星云源于银河系,银河系源于宇宙,宇宙源于奇点,奇点源于终极本体。

万物同源。

从源头流出千差万别的万物构成了浩浩荡荡的宇宙洪流。

《华严经》云,一张巨大无比的宝石网,悬挂在因陀罗神的宫殿里,你可以从任何一颗宝石中看到反映出来的其他所有宝石。

因陀罗之网的经线横穿空间,纬线纵贯时间,交点则是每一个实体,每个物体不但反映着来自每个物体的信息,而且反映着整个宇宙相互反映的信息。

宇宙间的一切系统、一切事物、一切层次都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相互潜含,交互摄入,重重映现,无穷无尽……

一事物由一切事物组成,它也构成一切事物。

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着相同的信息,或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

宇宙间的演变只是信息由潜态到显态或由显态到潜态的转化。种子和树所包含的信息完全相同,但一潜态一显态。

信息的潜显态使物质具有层次性而有分别。

中国科技大学李志超先生说:物质无不有波的性质,波是弥散于全宇宙的。因此,任意的一块(一粒、一团)物质只是函数分布宽度有大小,原则上皆充塞于全宇宙,而其他作用则处处留有记忆,这记忆均可由该物质的部分激发联想出全体来。

芥子纳须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于一毫端,现十方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宇宙万象只是妄

 

妄,妄想,执着,偏执,错误的知见或认识。

宇宙全息。人应可以从自己的角度了知世界。充分调节激发自己,使之与宇宙合拍,就会达到全知全能。

但人受感官感知感触的限制和束缚,感知认识世界如盲人摸象。

把一根笔直的筷子插入盛着水的玻璃杯,使其一半露出水面,这时你看到一根弯折的筷子。

在周围光线的作用下,物质吸收其他光波,只把接近3.9×1014赫兹频率的光波反射出来,这种频率的光波进入正常人的眼睛后,物质呈红色。

筷子本来笔直,物质原本无色,因为光线的折射和反射,在视网膜上投影成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物质的认识。

这种认识并不真实。这种认识是主观的。

你所看到的万有一切都是你自己大脑里的东西。是你视听嗅味触意感知的综合。

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打上了自己感官感知和主观执见的烙印。

同样的频率,黑白电视机播放的图像是黑白的,彩色播放的图像是彩色的,有故障的电视机播放的图像有条纹成病态,坏电视机则显示一片空白。

同样一个林黛玉,焦大认为病恹恹的,而王孙公子则认为是弱柳扶风,姿态袅娜。

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如镜子和物体的关系一样,我们所获得的认识只是镜中的影像,影像与物体的真实距离甚远。

而镜子还有质料、结构、色彩等等的不同。同一物体在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哈哈镜中的影像不同,在蓝镜、银光镜、墨镜中的影像不同,在灰尘密布和光洁如水的镜中的影像不同。

物体本身刹那生灭,每时每刻千差万别。

人的思想意识也每时每刻变幻不已。

以变幻反映生灭,这种反映只是偶然的因缘和合,反映的结果只能是妄想、偏执、片面的。

本体世界在人的意识里投影,因人的意识的局限和偏差形成万有现象。万有现象是人对本体世界的病态反映。

万有现象只是妄。

佛所见所感也是万有现象,但他能从万有中体会到本体,并与之合一。他所见所感的万有实际上也是本体。一般人所见所感的也是本体,只是他们没有觉悟到意识到。

 

 

            意识的实质

 

意识并不是大脑的垄断物。凡是物质都具有意识。

大脑本身是物质。意识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的意识,意识活动就是物质的活动。

物质在思维,物质体具有意识。

物质的意识存在程度和层次的差别,即信息潜显态的差别。

动物的自我保护是自我意识的显示。

树木的年轮记住了时间;

石头是几百万年来的印象派天气日记;

DNA物质具有高度的记忆力;

计算机软件可容纳庞大的信息量,现在的生物计算机,其信息以波的方式传播,利用蛋白质分子自我组合,再生新的微型电路,自动修复芯片上发生的故障,发挥出具有生物体特征的调节机能。

物质普遍具有记忆的特性,储存来自全方位的信息。

人脑的思维变化是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记忆是信息转化成能量传递到神经中枢中贮存的一种功能,而思维则是贮存的神经细胞变成信息相互激撞,分解后重新组合的过程。

物质记忆是精神意识的低级形态,人的精神意识只是物质记忆高度发展了的形态。

意识是信息的一种形态,但它是自觉了的信息。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态,是物质的一个属性。

自觉的意识来自尚沉睡着的意识,潜在于尚示自觉的意识之中。

信息守恒,它的任何一种形态都不会丢失,在永恒的物质循环运动中,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必然地在有机物中产生出思维着的精神意识。

信息弥漫全宇宙,是普遍存在的。意识必然也是以一定的方式普遍存在的。

宇宙依信息自觉的程度呈现万千层次。

 

信息的完全自觉

 

一颗沙,一滴水,都涵有整个宇宙的信息。

石头、土块没有意识,是说它们的信息潜在,它们尚未自觉。

动物自我保护避害求生与人有效地利用智慧即潜在的信息都是一种信息的自觉,只不过程度有差别而已。

宇宙的信息是全息的。只有与信息进行沟通对接,信息才会显示出来。正如计算机里的信息,只有输入对号的编码和程序,相应的信息才会显现。

信息的高度自觉,就会产生神通。

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释迦牟尼二千五百年前没有显微镜就能看到微生物和细菌。

观世音菩萨闻声求苦。常人的听觉觉醒,可以听到极远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心灵传感。通过自己的意识感知他人的思想和情绪,把自己的信息频率与别人的信息频率对接,如电视台的发射与电视机的接收一样。

通过激发物质和自身的潜在信息,人可以预知未来通晓过去。

信息弥漫全宇宙,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信息弥漫各向同性,任意位点都包含全宇宙的信息。

自觉的程度构成了芸芸众生。

当信息完全自觉,就会与宇宙同体,了知宇宙的一切真实,达到全知全能。

成佛就是达到信息的完全自觉状态。

佛即觉者。

 

执妄成迷

 

意识活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是万有现象之一。不自觉的意识和尚未完全自觉的意识都是妄想,如计算机染上病毒,显示出错误的乱七八糟的信息:

人自认为自己是万物灵长,宇宙精英,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攫取,砍伐森林,吞噬生物;

执着自己,以为自己是一个切实的存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纵情嗜欲,趋乐避苦;

执万象以为实,买房置地,聚珍藏宝,争权夺利,钓名沽誉;

执有执无,执心执物,形成一切理论知见……

万象如幻。

存、住、坏、灭都是本体世界的幻化。

如海市蜃楼,它的形成、存留、漫漫消散及彻底消灭都是光影的幻化。

执见、妄想如烟雾、如云翳、如浑浊。

完全自觉的信息是园满的、无上的智慧。它不偏不倚,不执着妄见。

如明镜,物来顺应;

如烟消云散的晴空,空灵纯洁;

如澄清的池水,静谧明净;

如乌云卷去后的太阳,普照四际。

迷妄即真。

 

心物一元的佛本体

 

现代科学表明:每一种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碰时会变为光子或介子,如中子和反中子、质子和反质子相碰会湮没为  介子。

而光子,  介子和  介子,它们的正反粒子的量子数都是零,它们都是自身的反粒子,因而被称为真中性粒子。

当我们把所有物体无穷尽分下去,便会得到一种终极粒子。终极粒子已不可分,再分便会分裂为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同质、同量,实际上已无质量可言,呈虚态。

这种状态同性、同体、同一,呈纯信息态。

整个宇宙就是那个东西,它无穷大,也无穷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它不具有实物,是空;但它又不是一无所有。

它确确实实存在,是有;但它无质无量无形无体可得。

说它是唯物不对,说它是唯心也不对,它既是物,又是心,是心物融合的状态。

佛本体是心物一元的。心和物是本体的功用。

佛本体无色无声无光无形无体又包括任何色任何味任何光任何声任何形体,它包含一切万有。

它的本质无法言说,万物的本质就是它的本质,万物的属性就是它的属性。无论你说出的是什么,都只能是它的某一个或几个特性,比如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绀)、温度(冷、热、温、凉)、电性(阳、中、阴)、刚性(刚、柔、硬、软)、气味(辛、苦、酸、咸、涩、麻)、声音(粗、细、高、低、超、次)、湿性(湿、干、燥、润)、性情(喜、怒、哀、乐、恐、恨、爱、忧)、德性(真、善、美、假、丑、恶)、智性、力性等等。

它还具有许多复合属性:物质性、辩证性、动力性、系统性、结构性、时空性、生命性、自然性、有序性、逻辑性、规律性、统一性、全息性、永恒性……

佛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

佛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佛无法被描绘。

佛究竟是什么呢?

释迦牟尼拈花微笑。

 

佛与布鲁诺的世界灵魂

 

世界灵魂无形体不占有空间,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种子、也是太一。太一是没有展开的一切,宇宙间的万物则是太一的展开。

由于一切都是世界灵魂的展开,因而世界灵魂也充满一切,充满任何一个部分,而且灵魂是整个地处于整个世界之中和整个地处于它的任一部分之中。

本质上说来,世界是没有真正的变化和发展的,因为一切都只是世界灵魂中潜在的东西的显现,在这种显现中并没有真正增加什么和减少什么。

乔尔丹诺·布鲁诺的世界灵魂并不带有神秘性,它就是信息。

物质是受世界灵魂支配的,世界灵魂与物质是统一的,宇宙间的一切是统一的。宇宙是无限的,因而没有部分的,不可分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世界灵魂是不可计量的,并且也不可度量。它不包含自己,因为它不比自己大,它不被自己包含,因为它不比自己小。它不允许比较,因为它不是一个和另一个,而是同一个。由于它是同一个,它不具有一个存在和又一个存在,由于它不具有一个存在又一个存在,所以它们具有一个部分和另一个部分,所以它不是复合的。它是界限,以至它不是界限;它是形式以至它不是形式;它是物质也至它不是物质;它是灵魂以至它不是灵魂;因为它是没有差异的一切,所以它是统一的,宇宙是太一。

宇宙中处处是中心,即无中心;宇宙中处处有世界,即无世界。

尽管宇宙的任一部分包含着任一部分,世界灵魂存在于一切存在之中,但存在却不能同时显现出来所有形式,而只能依次地进行显现,因而看起来部分并没有完完全全地包含世界灵魂,而表现出千差万别、变化多端。但通过不断的转化过程就可以看出物质部分都包含了宇宙的一切形式,因为各种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相互转化就意味着相互包含。

世界灵魂是世界的本体。

 

 

 

佛与上帝

 

圣父、圣子、圣灵三者构成一个整体,三者互不可分,三位一体,一位等于三位,而两位也不多于一位,大家在各位里面,各位在大家里面,大家合而为一。

上帝三位一体,他的创造物——现实世界也必然是三位一体的。

上帝是绝对、无限、单一。二元对立的无限与有限、绝对与相对、单一与复杂本质是同一的,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上帝是绝对的极大,它包含一切,一切事物都是上帝的表现,上帝在一切事物之中,单一即实有,上帝即万物。

上帝本身是没有区别、不对立的,在上帝之中一切都溶为一个整体,在有限中是潜在的,在无限中是现实的;在无限中是潜在的,在有限中就实现出来。潜能与现实是同一的。

在上帝那儿,线是三角形、圆和球;单一是三位一体,三位一体也是单一;偶然是实体;躯体是灵魂;运动是静止。

上帝是永恒的。它没有时间,不存在过去,它的岁月没有穷尽,它的岁月无来无往。世界的岁月往来过去,连续不断,上帝的岁月始终如一,不为将来所推挤而成为过去;它的日子没有每天,只有今天,因为上帝的今天既不会让给明天,也不是继续昨天。它的今天就是永恒。

上帝永远与自身同一。

上帝与你同在,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上帝遍一切处。

 

佛与道

 

道是天地根,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道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又不可言说。

道绵绵若存,好象存在又好象不存在。

它先天地生,有物混成,道是有吗?

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绳之不可名,复归于无物。道岂不是无?

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

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因此老子用了很多形容词来描述道体:

道恍兮惚兮,寂兮寥兮,窈兮冥兮,湛兮似或存,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豫焉犹兮,俨兮,涣兮,敦兮,旷兮,混兮,荒兮,澹兮,  兮;

道曰希曰夷曰微

道曰大曰逝曰远曰反

道曰自然曰无名之朴。

恍,从心从光,心地光明;

惚,从心从忽,飘然自在,活活泼泼;

窈,形容其深远;

寂,绝对的清虚,清净到极点,毫无一点声色形象;

寥,广大,无边无量;

渊,深不可测;

湛,清澄,和而不杂,同而不流;

俨,宽容博大,包罗万物;

涣,潇洒普润;

敦,朴实不夸;

旷,无边无量;

逝,向内外四面八方无限扩张延伸;

远,无远弗届,四通八达,无穷无尽;

荒,渺远;

微,深奥;

反,远在天边,无限深广,但最远的就是最近的,最终的即最初的。

道清虚寂静,广阔无边,没有形象声音或寻,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清清澄澄、洒脱灵空、光明活泼、似有还无、似无还有的不可思议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状态。

它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穷无尽,遍一切处。它周行而不殆,动而愈出,永远处在动态中,变化往来,周流不息,生生不已。

道即自然。自是自在本身,然是当然如此。道本来如此,原来如此,没有由来,不是为什么,也不为了什么,本来就是这样,无始无终,无前无后,不生不灭。本然地生生不息,源源而出,生天生地,生鬼生神。

庄子说: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佛与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万物。

易乃万物资始。

易生生不已。生生之谓易。易大德广生。

易无限广大,包罗天地,弥纶天地之道,以言乎远而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闲则备矣。

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易开物成务。

易恒久不已。

易之为物,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易无所不统,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易无形无体。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是一种状态,无思,无为,寂然不动。

易至大至刚至中至正,元亨利贞,具备创造、亨通、祥和、坚贞的伟大功能,其德无所不包无所不统,它周流六虚,无边无量,无穷无尽,恒久永在,无形无象。

 

 

佛与理

 

理,形而上之道。

理,超然于万有之上,广大无边。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

此理自无止息时,昼夜寒暑无一时停。天理流行,演变万物。

理的极致为太极。万物统一于太极,万物又是太极的具体体现。

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月印万川。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理即性智,性智即本心,亦即本体。

性智,就是自觉、自明,虚灵无碍,园满无缺,虽寂寞无形,而秩然众理毕具,能为一切知识的根源。

此理此心此性此智干涉巨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会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往古来今,四方上下,都一齐穿纽,一齐收拾,随时随地,无不是这个充塞。宇宙便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

觉悟性智,天理,便我大而物小,物尽而我无尽。微尘六合,瞬息千古,无尽的真我,浑然一幅天地气象,所谓超超尘心外,浩奂周八极,无穷吾亦在。

理,虚实合一。理之为理,其体本虚。理虽无形,而至虚之中有至实之体。就真实无妄而言,天下莫实于理,就无声无味而言,天下莫虚于理。

理,似无还有。理不是无无,而是无而有,有而无。理无声无形无影,是无;而理无一物不在是有。

理,动静合一。理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动非静,即动即静。

理,浑然全具。理不以物之小偏而亏其浑全,它无物我,无内外,无分段,无方体,无在心在物之分,只是一体。

理即心即气即太极。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此心乃本心,本体。

 

佛与天道

 

天道即中道。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中乃天下之大本,和乃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

何谓中?喜怒哀乐之未发为之中。

中是一种状态,不偏不倚,过犹不及,是一种至诚,事物的产生和存在无一时一处不依中道而行,任何事物都是中道的显现形式。

尽心知性,则知天。

因为万物皆备于我,我与万物一体,只要反身而诚,反求诸己,反求诸心,善养浩然之气,常葆赤子之心,与天合一。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直养至气一志一,则充实之为美,进而充实光辉之为大,大而化之之为圣,圣而不可知之之为神,达到至诚境界,即中的状态。

至诚,则能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天道即诚,诚即执中。

执中即仁。

 

 

 

 

 

 

 

 

    

 

佛是世界的本然状态,是世界的本体。

佛是永恒自在,绝对独立的客观实在,是一绝对统一的全息整体。永恒意味着不生不灭,自在意味着自本自根。

佛先于一切,包罗一切,规定一切,独立自由,至朴至实,没有部分,绝对连续。

部分即整体,整体即部分,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绝对全息。

佛无限大,其大无外;无限小,其小无内。

佛广褒无垠,大象无形,无在有中,有在无中,有无互含。

佛动时亦静,静时亦动,动静难分,动则极动,静则极静,极静即极动,两极相通。

佛是完全自觉的纯信息态,佛即觉悟。

佛是道、易、理、上帝、世界灵魂、仁……,所有对道、易、理、上帝、世界灵魂、仁……的描述,就是对佛的描绘。

佛遍一切处。一切都是佛。

佛是墙壁瓦砾,干屎橛,泥龛木雕……。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佛不可说。

我心如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释迦牟尼佛)(五明学佛网:       释迦牟尼佛)  

 唐仲容居士:诸佛的心要——顿悟成佛 

 竺摩法师:用善心开启佛门百宝箱 

 唐仲容居士:试述顿悟成佛义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素食与人生 

 唐仲容居士:从教理行果谈佛法的思想体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对於病人的看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疾病的疗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唐仲容居士:在现实中成佛的精要法门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学的本质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