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以佛法看来,再多几个地球又如何?


   日期:2015/1/21 11: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近几十年来,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日益凸现,诸如地球温室化现象、臭氧层空洞现象、农田沙漠化现象、气候异常现象、酸雨现象、水污染与空气污染现象等等,随之而来的还有动物保护问题、资源保护问题、森林保护问题等等。这些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稳定乃至人类本身生存的、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由此,环境保护意识也在全球范围内空前高涨,人们开始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保护地球这个人类的共同家园。”

从漠视环境问题到产生环境保护意识,这自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要问:如果人类还有其他几个地球可以居住;如果由于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迁居到比地球更加富饶的其他星球上;我们是否就可以象抛弃一间破房子那样抛弃这个已经千孔百疮的地球,是否就可以从此彻底摆脱环境问题的困扰呢?

今天,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之所以产生,归根结底是以往人类过度地掠夺自然这一行为模式所招致的恶果。人类的行为模式是由人类的思维模式所决定的。那么,是人类的哪一种思维模式导致了人类的过度掠夺自然的行为模式呢?这或许应该归咎於主客体分离这种思维模式。在近代的工业化社会中,正是这种思维模式主导着人类,误导着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造成今天的恶果。因此,只要人类的这种思维模式不改变,由这种思维模式指导的行为方式不改变,无论再给人类多少个地球,人类都会把它糟蹋掉,都会永远陷在环境问题中,无法自拔。

现在应该是人类反省自己的思维模式的时候了。

精神从物质中产生,与物质本不可分割;生命从自然界产生,与自然界也不可分离。人类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自然界所产生的各种生命的最高级的表现形态,所谓“人为万物之灵”。然而,无论人类有多么高级,作为从自然界产生的生命形态之一,他与其他其他形态一样,都不可能脱离自然界独自生存。但是,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其自我意识日益强烈,从而日益把自己所从产生的自然界看作是异己的客体。就好比孩子由父母产生,但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空前高涨,便把父母看作是压抑自己个体发展的障碍,部分孩子甚至产生强烈的反抗意识,不少家庭悲剧由此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子女是父母的异化,人类是自然界的异化。当然,异化是事物演化的形态之一,也是一种自然法则。异化本身并不含有价值的趣向,价值只不过是外加的判断。

佛教用因果业报的理论来看待一切,分析一切。以往,人们往往把因果业报单纯地与轮回转世相联系,从而批评之。其实,因果业报以因缘理法观察万事万物,有其合理的一面。就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言,佛教从因果业报的立场出发,认为每个人的所作所为产生两种业,一种业决定这个人本身的穷通寿夭,叫正报;另一种业则与其他人的同类业共同组合在一起,决定了人类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好恶,叫依报。也就是说,佛教认为人类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是由人类的依报共业所造成的,共业的善恶决定了世界的好坏,从而将人类生存的环境与人类本身的行为联系起来。应该说,这种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按照这种理论,所有的人的善业,将会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起来;所有人的恶业,也将会使这个世界更加丑恶下去。也就是说,世界目前之所以是现在这种现状,每一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要解决世界的环境问题,每一个人都有逃脱不了的责任。佛教这种业报理论还主张,由依报共业而产生的世界加诸制造了这些依报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既可享受由自己及他人的善之共业所造成的美好环境,也无可回避陷入由自己及他人的恶之共业所造成的恶劣的环境。因果不爽,未作前虽可以选择,已作后就无可逃避。因此,每一个人不仅有责任用善业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必须促使其他人都作成善业。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与享受一个美好的世界。上面这些观点,基本符合我们现在提倡的社会道德,也正是我们在现在宣传环境保护时需要大力提倡的。

在理论上,佛教还主张世界万事万物都共存於一个无尽的关系之网中。在这里,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以无穷的因缘关系相互联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可以单独存在。由于佛教认为事物存在的本质实际只是制约这一事物的各种因缘关系的存在,因此,上述命题又可以衍化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存在与变化都会对其他事物造成影响,概莫能外。现代混沌学理论认为,北京的蝴蝶扇一扇翅膀,华盛顿就会下一场倾盆大雨。而在古代的佛教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已经有了类似的观点。由于世界是这样一种整体性的存在,因此,对任何一个部分的损害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就环境保护这一命题而言,在佛教看来,环境与人类密不可分,对环境的任何损害,归根结底都将对人类本身造成损害。这种观念,无疑比“只有一个地球”之类的说法更高一筹。

进而,佛教认为自然界与人类一样,都是最圆满的佛性的体现。中国佛教禅宗云“青青翠竹无非佛性,郁郁黄花尽是般若”,乃至说砖头、瓦片、狗屎都有佛性,天台宗说“无情有性”、“依正不二”,华严宗说“事事无碍”,表述方法不同,基本道理相通。都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就其本质而言,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大乘佛教的最高目的是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成佛。而成佛只有在普度众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众生可度,才有佛可成。所以有“佛度众生,众生度佛”的说法。同理,由于自然与众生不一不二,所以佛教强调每一个佛教徒在自我修习,自我完善的同时,不能忘记庄严国土。在佛教看来,不能设想一个佛会生活在肮脏污秽的国土中。这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中包含有“庄严国土”愿的原因。这种把人类生存的环境看作与人类本身密切相关的一体性存在,主张在提善人类的同时,完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无疑是我们今天在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时应该予以大力提倡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环境保护       地球)(五明学佛网:环境保护       地球)  

 洪启嵩居士:三世的环保观 共生共荣的地球 

 黄夏年教授:佛教与生态环境保护刍议 

 陈星桥居士: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佛教 

 明奘法师:从智慧之源看智慧地球 

 其它法师:以传统「智慧道德修养」化解地球危机(从慈法师) 

 郭耀华博士:内观与地球和平 

 方广锠教授:再有几个地球便如何?──兼谈佛教文化与环境保 

 魏德东教授:谷歌地球时代的宗教 

 一诚法师:保护地球环境致力和解共生 

 证严法师:为地球尽一分心 

 空海(惟传)法师:观看《地球是我们的母亲》 

 寂静法师:看你该留在地球,还是该送上月球